㈠ 用TRIZ理论最多的职业是什么,或者说有专职发明的发明家吗
粹智(TRIZ)已经从早期发明问题解决办法变成了一种系统的创新方法。当然,目前粹智创新方法(TRIZ)还主要应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研发,服务产品创新等领域。主要是企业的产品研发,或者服务产品创新部门。
㈡ 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谁
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周有光。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版,起先“周有光”是权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㈢ 急需一篇敬业奉献的人物采访报告
答:当记者,的确需要消息灵通,因为新闻姓“新”不姓“旧”。人们看报是为了得到一些新的消息,尤其是一些自己不容易知道的消息。如果你这个当记者的,比别人获得新消息慢,登在报上的尽是些旧闻,谁还愿意看报呢?所以,你既然想当记者,就必须变消息不灵人士为消息灵通人士。
怎样才能消息灵通呢?
第一,小记者应当养成读报和听广播的好习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工具,每天都向人民报告许多重要新闻,这些内容常常就是国内外大事。
当然,小记者既然以采写儿童新闻为主,更应当多看少年儿童报,例如《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等等。这些报纸,一般会把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以及少先队开发各种活动的最新消息,及时刊登出来,你经常读报,知道的事情多,消息自然就灵通起来了。
第二,小记者应当及时了解本校包括本区的动态。什么叫动态呢?就是最近发生了和将要发生什么事,这些事情将会怎样发展。经常读报,你会得到许多启发,但那是别人写的新闻给你的启发。你要写出好新闻来,必须掌握自己周围的动态。怎么去掌握呢,你可以访问少先大队辅导员,也可以访问校长,还可以访问本地区团委学少部或少工委的负责人,他们会告诉你一些最新消息的。
第三,小记者应当热心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成为同学们的亲密朋友。大家愿意跟你在一起玩,愿意把心里话讲给你听,这是你写好新闻的重要条件。相反,如果你以为自己是个小记者了,骄傲得谁都不理,同学们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不向你说心里话。这样,你就写不出真正反映大家思想感情的新闻报道。也不知道同学们当中有什么秘密,消息自然也就不灵通了。因此,小记者一定要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
我相信,做到这三条,你就会变成一个消息灵通人士的。
20.消息灵通了,可我去采访的时候,没有话问人家怎么办?
答:我想,恐怕不是没有话,而是不知道问什么和怎么问人家吧?如果真没有话,你干吗来采访呢?
这里,着重谈谈采访前的准备。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譬如,采访一位优秀少先队员,不能把他(她)各方面的情况,都详细采访,而应当选择其事迹最突出的一点,或者以此为重点,其它事迹简略地采访一下即可。抓住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后,你还必须弄清楚,宣传这个事迹特点,对广大少先队员有什么意义?或者再细分一下,哪一点对少先队员更有启发和鼓舞作用?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采访的重点。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例如,采访对象是个小发明家,你就要了解清楚,他(她)发明了什么?这项发明有什么价值?得了什么奖?他(她)的经历是什么?为什么要搞这项发明?等等。另外,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小发明家哪些事情,也要了解清楚。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21.我做好了采访准备,来找采访对象,可他很紧张,说不出话来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是有的,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原因。
在大多数同学的心目中,记者的形象是很神圣的,记者采访谁,就有可能将谁的事儿登在报纸上,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说,一个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小学生,能不紧张吗?
另外,如果你提的问题,非常生硬或抽象难懂,被采访的人不知该怎样回答,也会紧张的。例如,采访一个犯过错误的同学,我开头就问:“你都干过什么坏事?”他(她)就很难张口。因为,一般人都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处,你刚见面,就揭人家的短,人家除了紧张以外,还会对你产生反感甚至对立的情绪,使你的采访无法进行。
应当怎么办呢?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因此,采访的时候,小记者必须像知心朋友似的,与采访对象交谈。你要尊重他(她)、关心他(她)、理解他(她)。像前面提到的采访犯错误的同学,更要热情、细心,千万不能再伤害他(她)的自尊心。你可以先问问他(她)喜欢干什么?班里的同学好不好?等等,使他(她)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再谈主要的事。当然,谈主要的事,也要和蔼可亲。譬如不要问“你都干过什么坏事?”可以说:“听说你犯了错误,我们真替你着急,你本来是个好学生,怎么会这样呢?一定有什么原因吧,你说出来,我们大家帮助你。”你如果这样说,他(她)就不会紧张了。
22.我去采访一个人,问他东,他却说西,怎么办?
答:这种答非所问的情况,许多记者在采访中都碰到过。一般来说,答非所问的原因,主要是没理解你问话的意思,也有的是他讲得高兴,把话题扯远了,忘了你最初问话的意思。
提醒你一句,碰上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着急不能表现出不爱听的样子,更不能粗暴地打断他的讲话。那样,一个急刹车,会使他紧张起来,两人之间自由的交流就会变成拘谨的交谈,应当怎么办呢?你可以耐心地听他讲,抓住一个适当的时机,自然地把话题引回来,申明自己问话的意思。
这也告诉我们,采访中,每一句问话的意思,都应当是非常明确的,让对方容易理解。
23.有时采访一个人,他不讲心里话,净说大道理,怎么办?
答: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
前些年,社会上有讲大话、空话、套话的坏风气,至今也没有绝迹。有些人怕对记者讲了心里话吃亏,故意讲套话,也有不少人并不害怕讲心里话,而是习惯于讲大道理,这是可以理解的。
怎么办?碰到这种情况,你要冷静,多动脑子,多问一些具体的事情。他(她)要回答这些具体事情的具体经过,总不能还讲大道理吧?这样,采访的内容就比较实实在在了。儿童新闻与成人新闻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儿童新闻应当更具体一些,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采访一定要具体、细微,不要粗枝大叶、浮光掠影。
当然,有些时候人家讲大道理,也是记者问话不当造成的。例如,你问:“你的理想是什么?”这种问话题目太大,内容很广,不容易用几句话说清楚,人家就可能讲大道理。因此,采访时,最好从具体问题开始问起。
24.我是小记者,去采访大人,人家烦我怎么办?
答:不必担心,大人一般都喜欢孩子,当然更喜欢小记者喽!曾经有一些小记者在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领导人和科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接受了采访。
你知道,大人,尤其是领导人和科学家,他们的时间每分每秒都是非常宝贵的。你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用最短的时间提出最重要的问题。当然,这些最重要的问题,不一定就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也可以是少年儿童很感兴趣的问题。你提这种问题,领导人和科学家们,一般是愿意回答的,决不会烦你。因为,回答你的问题,对少年儿童工作有益嘛 。
相反,如果你根本不清楚什么是重要问题,到时候随随便便,东问一个问题,西问一个问题,净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而且时间拖得很长,人家怎么能不烦你呢?不要说大人了,就是小学生也会烦你的。每个小学生的事情,也是非常多的,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因此,小记者尊重采访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尽量少占用人家的时间,更不能浪费人家的时间。
当然,也有些大人开始可能瞧不起孩子,明明你提的问题非常重要,他(她)也不爱理你。怎么办呢?你就要勇敢而诚恳地讲道理,争取他(她)理解你,接受你的采访。
25.采访都找哪些人呢?
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回答:首先应明确报道的主要对象是谁,其次是弄清为了写好这个报道对象,需要找哪些人。
一般说来,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容易明确的。譬如,某同学在全国少年儿童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你在报道的时候,自然会以获奖者为主要采访对象。(有些时候,根据情况重点介绍获奖者的老师或家长,也是可以的,这同样不难弄明白。)但是,为了写好这个采访的主要对象,应当找谁采访,却是许多小记者不清楚的。
有的小记者也许会说:“咳,那还不明白,写谁就找谁呗!”这话有一定道理,写谁,的确应当找谁。但你别忘了,当你直接采访你报道的对象时,尤其你要采访一个典型的材料时,你会碰到很多困难:谦虚的,不对你讲那么多;骄傲的,讲得虽多,真假难分;时间少的,没工夫陪你,等等。
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采访对你的报道对象最熟悉的人。例如,写前面说的那个获奖的小书法家,可以先采访他(她)的老师、家长、同学等等。通过他们的介绍,你会对获奖者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而且,这么多的介绍,本身也是对材料事实的一种核实。另外,你也就容易分析清楚,直接采访获奖得的时候,应当重点问些什么。获奖者看到你对他(她)很了解,也会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26.采访时,人家讲话快,我用笔记不下来怎么办?
答:这是记者们经常碰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有人专门发明了速记法,能比一般记录速度快几倍。但是,小记者学速记,并不容易。即使费尽苦心,学会了速记,要记下采访对象的全部讲话,也是困难的。
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不,办法是有的。譬如,你应当学会记录最重要的话,而不必每句话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什么是最重要的话?就是最能代表采访对象意思的话。
一般来说,报道一个人物或集体,不必介绍他们的全部讲话。如果你需要记录下采访对象的全部讲话,可以使用录音机,这是现代记者常用的采访工具。
有的人记性很好。笔记不下来,脑子能记下来,也行。不过,为了保证做到准确无误,你把人家的话整理出来后,要请人家看一看,有没有记错的地方,如果有,就改过来。
27.别人采访过的人或事,我还能采访吗?
答:前面,我们谈过新闻姓“新”不姓“旧”就是说,写新闻必须选
取最近发生的重要事情,而不能选取一些人人皆知的旧闻来写。所以,别人已经采访过的人或事,如果已经在报上发表了,一般说,你再去采访就不是很必要了。
一个记者最好是多采一些别人未采访过的新闻。这在新闻界里,叫做“独家新闻”,是很宝贵的新闻。当然,有些时候,例如,英雄模范来一个地方作报告,许多小记者都会来采访。谁都很难做到只让自己采访。怎么办呢?这就要求小记者善于采访出别人没采访出的新闻,善于选择别人未选择的最佳报道角度。如果做到了这一条,即使是别人采访过的人和事,你仍然可以采访。
许多时候,第一个采访的记者写出的报道,不如后来记者写的水平高。为什么?就是因为先采访的记者不会采访,后来的记者善于采访。人们称后一种记者有“新闻眼”和“新闻鼻”。
每个想当记者的人,都应具有“新闻眼”和“ 新闻鼻”。
28.什么叫“新闻眼”和“新闻鼻”呢?
答:这是对有新闻敏感性的人的一个形象的比喻。
大家都知道,正常人的眼睛看东西,一眼就能看清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哪是有用的,哪是没用的。正常人的鼻子闻味儿,一闻就知道是香的还是臭的。同样,有新闻敏感性的人,当他(她)碰到许许多多事情时,他一看或一“闻”立刻就看清了或“闻”出来了:哪些是重要新闻,哪些是一般新闻,哪些是有价值的材料,哪些是没用的材料,等等。
听了这段话,你一定希望自己能有一双“新闻眼”和一个“新闻鼻”了,对么?怎样才能有这种“特异功能”呢?
29.我去采访一个同学,他正在上课,能叫他出来吗?
答:碰到这种情况,先要想一想,你的采访任务是不是十分紧急?如果是,可以向他的老师或校长讲明情况,由他们通知那位同学出来,千万不要冒冒失失,不管人家在干什么,咚咚咚乱敲门,随便叫人,那会引起人们反感的。
记者必须养成尊重采访对象的习惯。宁可自己多辛苦一些,也要尽可能少麻烦采访对象。例如,采访之前,应问人家:“你现在有时间么?我想占用你点儿时间,和你谈谈,好么?”如果人家当时没有时间,你可以说:“那请你另安排个时间,我来找你,好么?”当然,你的采访任务紧急,也可以告诉他:“真抱歉,我的采访任务很急,咱们早一点儿谈谈,好么?”
你这样尊重采访对象,他对你有了好感,就会主动配合你的采访。
30.采访的时候要穿得漂漂亮亮吗?
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请你自己设想一下假若有位记者来采访你,他穿着尽是油污的工作服,头发又长又乱,像个乱草窝,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你一定会皱起眉头想:瞧这人,跟个脏鬼似的,哪里像个记者呀,大概是个骗子吧?你有这个想法了,怎么能愉快地接受他的采访呢?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记者出现在采访对象面前,一定要给人一种美感。这样说,有些同学会担心了:我长得不美,还能当记者吗?这是误解。当记者并没有必须长得漂亮这一条要求。但是,你的穿戴应当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让人见了很舒服。一般来说,不宜穿得太差,也不宜穿得太好。
再打个比方吧,你采访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他的穿戴朴朴素素,而你呢,穿戴非常华丽、讲究。这样,他在你面前,可能会感到局促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情绪,这对采访的顺利进行是不利的。相反,你穿得朴朴素素,他(她)穿着华丽、讲究,他(她)会愉快地回答你的提问。这种微妙的心理,记者应当掌握。总之,作为记者,要有美的形象,但这个美,又应当是朴实的。
当然,也要看场合,譬如,你去采访一个大人或者采访一个会议,可以穿得鲜艳一些,让人感到你真是祖国的花朵,美得可爱。
除了穿戴以外,还要注意清洁。有的男同学,夏天穿胶鞋,好多天也不刷洗一次,黑印子一圈一圈的,臭气熏人。你去采访人家,未等开口,先熏得人家不敢呼吸,还怎么采访下去呢?
31.我可以采访同学的家长和老师吗?
答:当然可以喽!
作为一名小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去采访任何人。只是有一点,小记者还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课,不宜承担过重的采访任务。所以,小记者采访的主要对象,应当是自己的同学和少数有关的大人。
采访与少年儿童有关的大人,是小记者经常碰到的事。譬如,你采访一个小歌手,他怎么学会用嗓子的?如何培养自己丰富的感情?有些是他本人讲不清楚的,你就需要采访一下他的老师。孩子毕竟在家生活的时间长,个性也表现得充分,因此,采访家长往往可以得到许多生动的细节,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小记者不仅可以采访家长和老师,而且应反家长和老师作为重要的采访对象。当然,作为家长和老师,对接受小孩子的采访,开始会不习惯的,请小记者一定要注意文明礼貌。
32.采访一个人,主要采访他哪些事呢?
答:总的一个原则,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事迹特点,确定采访的重点。比方说,你采访一个优秀小队长,主要的采访内容可以有10点:
(1)他当小队长多长时间了?
(2)是大家选举的,还是毛遂自荐的?为什么选他?或他为什么毛遂自荐?
(3)小队队员对他有什么看法?如果喜欢他,为什么?如果不喜欢他,又是为什么?
(4)他都有哪些好主意?这些好主意怎么想出来的,怎么实现的?最精彩的一次是什么(此项要详细采访)?
(5)他失败过吗?如果失败过,为什么?失败时他什么样子(详细采访,因为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时,最容易显示出其性格意志)?
(6)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有哥哥姐姐吗?他在家里受宠爱吗?还是要干很多活?
(7)他个人什么脾气?急性子?慢性子?倔强?还是随和(用具体例子说明)?
(8)他有什么爱好?
(9)他怎么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成绩如何?
(10)他打算今后怎么当好小队长?有什么困难和要求?
如果你参照这10个方面去采访,你就容易抓住这个优秀小队长的主要特点。这样,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都会条理清楚的。
采访其他类型的人,当然不能照搬这10条,但基本路子是一样的,那就是:紧紧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深入采访,通过大量材料,使他的特点生动、形象起来。
33.我可以采访外地的新闻吗?
答:原则上讲,各地的新闻,小记者都可以采访。但是,关键的一条要记住:新闻必须是记者亲自采访的事情,靠道听途说不行。
就按你举的例子讲吧,辽宁发生水灾,你怎么知道的呢?大概是看电视或读报知道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别的记者已经采访并报道出来的新闻,用不着你再重复报道。如果你恰好有机会到辽宁去采访了一些别的记者未采写的新闻,当然可以报道喽!或者,你们学校与辽宁灾区有什么特殊联系,最近又有些什么活动,这倒是你大显身手的机会,你可以迅速报道出来。
总之,新闻必须亲自采访。
34.抢新闻,小记者当然比不过大记者了,我们该怎么办?
答: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对在哪儿呢?因为大记者一般都是专职的,设备先进,时间充足,经常有条件参加一些重大活动。如果你同他们比这些,当然比不过人家了,这叫以短比长。
为什么又说这句话不对呢?因为,新闻工作对大记者与小记者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前面说过,小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本校新闻。就这一点来说,大记者就比不过小记者了。你想,大记者到学校来的机会很少,而且一般说来,不太了解同学们。而你呀,则大不一样了,你知道得很多很多。
因此,小记者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本校新闻的采写方面,争取超过大记者。当然,这并不是说,小记者只能采写本校新闻,凡是能比别人抓得快的新闻,都可以抢。
㈣ 中国古代的宗教传统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材料表明,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制时期,原始人类在从事采集和渔猎的实践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自然与自身的歪曲的、虚幻的概念,从而形成了原始宗教观念。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从这种原始宗教观念中衍生出宗教传统,之后又从这种宗教传统产生了具有系统的宗教世界观、复杂的宗教仪轨和具有严密的宗教组织的成熟的宗教。
中国的宗教传统确立于夏朝。夏朝的建立,加速了自然宗教向“人为宗教”的过渡,使宗教完全成为维护君权的有力工具,并为商周二代奠定了“以神道设教”的宗教传统。夏商周三代的宗教传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天帝崇拜。这是夏商周三代宗教传统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夏朝的统治者认为,天帝为具有人格的至上神,可以发挥强大的主宰作用,而地上的君主,其所作所为完全是在遵从天命,履行天神的意志。夏禹还大兴礼制,建立起一套祭天的仪制。这表明,既有明确观念又有庄严仪制的具有浓厚人为宗教色彩的社会意识,随着夏朝国家的形成正式确立了。
商人不仅完全继承了夏人的天帝观念,而且迷信程度更加严重。不管是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旱涝晦冥,还是人世间的成败盛衰、吉凶祸福,大事小事都要占卜,一卜总要连问数次。天帝,几乎成为商人惟一的精神依赖。这种迷信,当然具有统治者自愚的一面,但更深刻的一面则恰恰反映了世俗的君王要求巩固自己的权力并使其神圣化的愿望。
周人在充分肯定天帝的至上神地位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德”,主要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方面的内容。它需要主观努力(道德修养)和客观制约(礼仪规范)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在加强主观努力方面,特别强调“敬”的功夫,被视为实现“德”的凭借。“德”与“天命”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敬德”成为“祈天永命”的根本条件,社稷能否求得“永命”,关键在于君王的“德”是不是可以“配天”。
“以德配天”的思想,丰富了传统的天命观的内容,克服了由“天命靡常”所引起的疑天情绪,有效维护了天帝的神圣地位。同时,通过对“敬德”的强调,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修养,以及由此种修养所指导的礼乐政刑的运用而引起的积极影响。这种既敬天帝,又重人事,把天帝打扮成一个伦理角色的宗教学说,为后来几千年的传统宗教理论奠定了基础。
2.祖先崇拜。这是三代宗教传统的另一项核心内容。它是父权制条件下,在灵魂不死观念的作用下逐渐演成的风习。关于三代的祖先崇拜,以商周二代的形态最为典型。商人基本的祭祀方式是,同一氏族的人在宗庙祭祀,同一宗族的人在祖庙祭祀,同一家族的人在称庙祭祀。不同的祭祀范围,体现出血缘的亲疏关系。商人虔诚地膜拜祖先,一方面是要取悦神灵,祈求其降临福祉,保佑社稷,另一方面则要向臣民显示君王力可通神的伟力,使老百姓能以同样虔敬畏惧的态度接受君王的统治。
周代的祖先崇拜开始强化宗法关系。周武王克商以后,实行祀祖配天,建立起森严的宗庙制度。诸庙皆南向,按昭穆的顺序排列,昭庙在左,穆庙在右。太祖之庙百世不迁,居中。祭祖的名目极其复杂,祭祀的仪式也非常隆重。
3.鬼神崇拜。对众多鬼神的信仰和崇拜,是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鬼神崇拜的理论基础是灵魂观念。活人的灵魂在人死后变成了鬼魂,而日月星辰、山林川泽,能够昼夜变化、翻云覆雨,也皆有神灵存在。三代对鬼神的祭祀,种类甚多。鬼神不同的职能和管辖范围,形成不同的祭祀场所和祭祀方式。不过多数祭祀都与禳除灾害、祈盼丰收有关。对日月、土地、山川的祭祀,典型地反映了这种观念。
4.圣贤崇拜。在和大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勇敢、力量和智慧成为美德,逐渐受到人们的崇拜,于是产生了圣贤崇拜。受到崇拜的圣贤,或者是具有神性或半神性的英雄人物,或者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发明家,或者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对于他们的崇拜,主要不是出于血缘的感情,而是敬慕他们造福人类的功业。得到崇拜的种种圣贤,由于后人不断附会其功德,所以他们的神性也就越来越大。甚至像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真实的人物,在传统的宗教情绪的作用下,也大受神化。圣贤崇拜是中国古代宗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逐步与尊圣、尚贤等观念结合,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得到延续和发展。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的自然宗教向早期“人为宗教”过渡并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专职的赋有祭司职能的巫、史、祝、卜的出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人神两个世界的使者。人间祈祷平安的愿望靠他们传递,诸神赏善罚恶的意志靠他们表达。为了加强宗教神秘肃穆的气氛,主要由他们之手,创造了一系列复杂的宗教仪式。他们是人为宗教诞生的助产婆。
在三代的宗教传统中,宗教观念、宗教仪式虽一脉相承,但由于各朝的社会条件、文明水准备有差异,因而因革损益之迹也非常明显。由于周人从精神上倾向于“尊礼尚施”,这就极大地排除了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作用,使中国人养成了“天道远,人道迩”的价值取向。
二、道教是如何产生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来源于历史久远的民间巫术和神仙方术。战国时期,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巫师、方士所吸取,形成所谓神仙家。秦汉诸帝,企求长生不老,神仙家便与儒术合为一流。东汉崇尚谶纬之学,经学逐渐谶纬化,神仙家与儒生二位一体,界限泯灭。日益堕落的今文经学和虚诞的谶纬迷信,激起古文学家强烈的批判。神仙家感到依附地位难以保持,所以积极谋求独立发展的道路。此时,佛教已开始在中国内地流行。佛教的教主、教义和宗教组织,对神仙家的创教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模仿佛教创立一种独立发展的宗教,成为神仙家努力的目标。于是老子就被推为教主。汉顺帝时,琅牙人于吉自称得神书170卷,号称《太平清领书》。于吉的门徒宫崇将其献给汉顺帝,由官府收藏。桓帝时,襄楷又向桓帝献出一部。这是神仙家思想的经典,它标志着道教理论已经形成。汉桓帝时,皇帝亲自派宦官到苦县祭老子,又在宫中立黄老浮屠祠,表示朝廷对道教的承认。至此,以老子为教主,以《太平清领书》(又称《太平经》)为经典的道教终于成为公开的宗教。
《太平清领书》产生以后,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道教活动。大约在东汉顺帝、桓帝时期,形成了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又叫张道陵)创建。张陵,沛国丰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据传于桓帝永寿二年(156)升仙。汉顺帝时他在鸡鸣山中学道,编写经书与符录。他自神其说,称这些经文符录得自太上老君。他创建了五斗米道的仪式和组织:凡要求人教者,都须出五斗米;组织系统称为“治”,在整个巴蜀汉中地区设治助24所,是处理道教事务和举行祭仪的专门场所,官职有祭酒与鬼吏等。五斗米道依傍《道德经》阐发其宗教主张,把道视为具有人格特征的至上神,极力推崇“生”的意义,认为它是“四大”(道、天、地、生)之一,突出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主旨。
太平道,又称黄老道,由张角创建。张角钜鹿人,大约于汉灵帝熹平年间创立此教派。它奉《太平请领书》为主要经典,利用到各地为病人治病的机会进行传教活动。太平道的宗教组织是“方”,当时将所控制的范围分成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方的负责人称为“渠帅”,张角自称大仙良师。太平道的目的是要推翻东汉政权,建立新的统治。他们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在汉灵帝中平元年(184)3月5日正式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大起义。起义遭到东汉政权的残酷镇压。之后,太平道遭禁。
道教的产生方式是特殊的,不同于佛教与伊斯兰教。由于道教在酝酿过程中,始终于处于依附地位,这为它广泛摄取阴阳、谶纬、儒、道、佛等各种理论学说提供了便利,同时也造成道教理论成分庞杂、思想不够纯一的形态。道教是适应中国现实社会需要产生的宗教,所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些特点。它一方面告诉人们通过道德的修养和身心的修炼,可以成神成仙,从而永远脱离现实社会的苦难,另一方面它又有强烈干预现实政治的愿望,期望实现“太平世道”的理想,最终将虚幻的神仙世界与现实的太平世界合二为一。
㈤ 1.因特网又叫(),最早诞生在()国。 2.电报的发明者是(),()发明了电话。
1. 因特网又叫互联网、万维网、阿帕网
Internet 起源于美国的五角大楼
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2. 电报的发明者是 莫尔斯,1791年4月27日生于麻省查理镇。他喜爱绘画,曾参与创办《商业日报》(纽约)。1826-1845年任国立图画院首任院长。1832年听别人谈论新发现的电磁时,产生了开创电报的思想。1838年他制定点线系统,即后来世界通行的莫尔斯电码。1854年,美国法院确定了他的专利权。从此,他声誉日隆,财富大增。晚年从事慈善事业。1872年4月2日病逝。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 亚历山大·贝尔。 贝尔出生在英国一个声学世家,后移居美国。在波士顿曾开办过增益聋哑人教师的学校。由于职业上的原因,他研究过听和说的生理功能。后受聘为波士顿大学声音生理学教授,1873年,他辞去教授职务,开始专心研制电话。 要研制成电话,先要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在贝尔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在研究这个问题。1875年贝尔在工作中看到电报机中应用了能够把电信号和机械运动互相转换的电磁铁,这使他受到了启发。贝尔开始设计电磁式电话。他最初把音叉放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音叉振动引起铁芯相应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信号传到导线另一头经过转换,变成声信号,随后,贝尔又把音叉换成能够随着声音振动的金属片,把铁芯改作磁棒,经过反复实验,制成了实用的电话装置。1876年,贝尔又获得了美国的电话专利,他不仅发明了电话,而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话公司。
还有一种说法是
电话之父”不是贝尔 一直以来被公认的“电话之父”———贝尔。新华/美联 据《每日电讯报》12月1日报道,众所周知,祖籍苏格兰、后来移民美国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的发明者,他也因此获得了“电话之父”的称号。然而最新解密的文件披露,其实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的发明者根本不是贝尔,而是一名叫做菲利浦·雷斯的德国科学教师。英国电话公司在5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但为了商业利益却一直守口如瓶。 据伦敦科学博物馆馆长约翰·利芬称,这个秘密是他在博物馆中的故纸堆中发现的。新发现的文件显示,早在1947年二战刚刚结束后不久,为了平息“电话之父”的争论,英国标准电话电报公司(stc)的工程师们就对一系列古老的电话机进行了测试,其中一些电话机的发明时间远在“电话之父”贝尔发明第一台电话之前。实验结果显示,一部由德国科学教师菲利浦·雷斯发明的电话设备完全可以使用,而这部电话机发明于1863年,比贝尔的第一部电话问世还要早13年。科学家们发现,尽管这部电话传递的语音非常微弱,但它能够工作。 所以,最早的电话发明者不是贝尔,也不是爱迪生!
3.一般的平民传递书信,主要靠过路人,僧人,文人等云游的人,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决食宿问题,他们也很愿意!
官方主要就是驿站了。
传递军情:
这方面军队一定有专职的人员了,另外还有烽火台,信鸽。
-----------------------------------------------------------
信鸽送信的准确性低,大多是书信,但都要花上以月为单位的长时间,也有通过骑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钱,一般这种“快递”多用于官场书信。
-----------------------------------------------------------
还有烽火/狼烟等军事上的手段
可以用火把
-----------------------------------------------------------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4.电话,电脑 ,邮件,信件,传真,邮箱,手机,对讲机,广告,捎口信,贴广告,登报纸,发传单,电视台,收音机,。。。。。。。。。 语言 手势 眼神 灵犀。。。。。|
㈥ 求周星驰和吴君如的一部古装电影里面周星驰是个发明家吴君如是周星驰的妻子
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
零零恭、零零喜、零零发(周星驰)、零零财是宫廷四大高手,专职保卫皇帝(张达明)的安全。虽号称四大高手之一,零零发实际上只会搞些小发明完全不会武功,某次因为未完成皇帝交办的捉拿江湖四大怪杰的任务,他被开除出宫。回家后,零零发开了一家妇科诊所,时常会用一些小发明讨得老婆(刘嘉玲)心花怒放,日子也算怡然自乐。
金国以“天外飞仙”尸体为由头将皇帝从宫中骗出,并伺机杀死了紧跟皇帝的三大高手,关键时刻,零零发用他发明的“直升机”和“机关枪”救皇帝一命。不死心的敌手随后派来名妓琴操(李若彤)引诱零零发,零零发与老婆将计就计演起双簧。
㈦ LOL英雄搭配, 1p会玩 得玛力。 大发明家。龙血武姬。 啊木木。 2p会玩 暗黑元首 。
ADC 赏金 好吧就这一个ADC【什么 寒冰? 你确定你要用寒冰么】
辅助皇子 恩....我就不吐槽你们下路就是一悲剧的事了
中单 选择多了些 但是配合皇子和赏金的大 我想推荐凯南可我擦 你这赏金凯南是同一个人...流浪吧 影流之主和大发明家 我都不推荐 影流之主你用好了打什么搭配都是顺风【如果你想反驳 风骚的走位 恐怖的输出 要不是这货飘来飘去 玩不好脆的一货我会这么说么】 大发明家本人就见过一次用的帅的发明【我们中路毁了】其中难度你自己琢磨 但流浪就不一样了 稳定的控制及伤害技能 易上手 精通虽不易但是开黑打配合绝对给力
上单诺克 【就剩1、5P了】
打野阿木木 和龙血武姬都成 推荐 龙血 .......
忘采纳 ----【其实我很喜欢赏金和皇子的配合 如果再加上木木的大更没的说 关键是皇子没回复技能突进技能出去了回不来 他不像是晕眩什么的 冲上去不杀敌就被敌杀 你说你冲上去逛一圈然后安全的走回去你说着你自己信么 所以皇子辅助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推荐打野龙血是因为他攻击不俗 木木杀人全靠配合 起码前期是这样 抢人头不算 所以龙血打野容错率比较大 中单流浪不多说 流浪经典英雄 你用到什么版本都不算过时 打什么搭配的队伍都算合格APC 上单我最喜欢的是鳄鱼 半肉或全肉 诺克也挺好的.......努力练吧】
㈧ 如何区分科学家与发明家
科学家与发明家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家不一定发明,而发明家一定是将理论作用于实践了。
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特点 技术发明不同于科学发现,发明主要是创造出过去没有的事物,发现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属性。
技术发明是新颖的技术成果,不是单纯仿制已有的器物或重复前人已提出的方案和措施。一项技术成果,如果在已有技术体系中能找到在原理、结构和功能上同一的东西,则不能叫做发明。
技术发明不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术更为先进的东西,即在原理、结构特别是功能效益上优于现有技术。发明总是既有继承又有创造,在一般情况下大都有先进性。
技术发明必须是有应用价值的创新,它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新颖的和先进的实用性。发明方案既要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结构和规律,又体现自身的需要。发明者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前,已在观念中按功能要求预构所设计的对象,并在发明过程中不断地按优化的功能目标来完善其方案。
技术发明又区别于实际生产和工程中的现实技术或现场技术。发明要有应用前景和可能应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一项发明能否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程活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纳入已有的技术系统或引起已有技术系统的革新,以及资金、设备、人力、材料、管理和市场诸方面的条件。有了发明,未必就一定有相应的产品或工艺,未必就能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把发明转化为产品研制、工艺试验,转化为技术革新、试生产、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才能成为现实技术。
类型 按创新程度不同,技术发明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开创性技术发明。这种发明,其新技术方案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与已有技术有质的不同,又称基本技术发明。如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在基本原理上区别于仅有机械能转化的简单机械。立足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力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从利用链式核反应原理到利用核聚变反应原理,可取得开创性的核技术发明。近代和现代的开创性技术发明大都以科学原理的突破为条件,自觉地应用新的科学原理来解决技术问题。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将会导致技术上的开创性发明。
②改进性技术发明。这种发明是在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技术作程度不同的改变和补充,又称改良性技术发明。如电灯中用钨丝代替碳丝,用充氩代替真空,都是依据电热发光的同一原理。高压蒸汽机、汽轮机和多缸蒸汽机的发明,都是对蒸汽机技术的改进。改进性技术发明以开创性技术发明为基础,开创性技术发明靠改进性技术发明得到完善和发展。改进性技术发明可能以新的科学发现为前提 ,但在很多情况下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经验摸索。没有科学原理的根本性突破,也可能做出有重大价值的改进性技术发明。改进性技术发明与开创性技术发明的区分是相对的。
开创性技术发明往往导致技术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其意义重大。在技术发明中,数量最多的是改进型的。完善与基本技术有关的材料、结构、工艺和功能都会导致改进性技术发明。把一种基本技术移植、应用于多种对象,通常要求改变基本技术的某些环节,派生出另一些发明,这属于应用改进型技术发明。把多种已有技术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实现某种新的功能,往往也需要对已有技术作改进而产生一些发明,这属于综合改进型技术发明。对产品的形状、构造乃至外观设计上的创新和改进,有时也具有发明的性质。
意义 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人类利用天然条件创造了劳动手段和工艺,并在发明器物的过程中意识到外部世界的性质和自身的力量。
发明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起点,有了打制石器、人工取火的发明和应用,才开始了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发明创造。古代社会的进步依赖于石器的磨制、冶铜炼铁、制陶晒砖和养蚕织丝等发明。18世纪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新的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和一系列现代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状况和社会面貌。人类的文明史首先是一部发明创造史。
历史上的发明家对自己创造性活动的社会意义往往是不清楚的。他们在改进已有的器物或工艺时大都从切身的需要出发,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认识到所作出的发明的重大价值和应用后果。而且,他们通常是以业余的方式从事发明创造的。在近代特别是现代,人们日益明确地认识到发明的重要性 ,用悬赏的办法征求发明,用专利制度鼓励和保护发明,发明成为专门的职业。发明家有了自己的开发研制机构和交流成就的组织,发明创造规律性的研究受到重视,发明创造教育和发明方法的培训得到普及。现代的技术发明在自觉性、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技术发明要利用自然知识和科学原理,并要依靠生产和工程上的技术革新才能发挥作用。与发明相比,科学研究对物质生产更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科学必须经过发明才能成为技术,技术必须有发明才能成为新的生产力,技术思想、技术方案是由知识过渡到实践的中介,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和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发明与专利 为了推动发明及其应用,国家以法律形式把发明确认为专利。在一般意义上,人们在技术活动中作出的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创造和改进都属于发明;由国家和法律所认定的发明则与之不尽相同。专利法要求的发明有新颖性,仅指提出了尚未公开的或前所未见的技术方案,有时只要求在本国有这种新颖性,这与技术发展史上的前所未有是有区别的。专利法所说的发明的先进性是指新方案比原有技术有显著进步,而不是细微的改进。新颖的外观设计也受法律的保护,可取得专利,但通常不认定为发明。专利法在判别发明的实用性时,包含社会价值和国情的考虑,对于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对于药品、食品、核物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发明,一般不授予专利。
技术发明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成果,专利把发明的商品属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不得无偿占有的财产,从而保护发明者的利益。专利还要求发明者公开其创造成果以利于他人有偿使用,并把实施发明创造作为专利权人的法律义务,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和发明的推广应用。
发明的产生 每一个时代的技术发明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密切相关,并且取决于发明者的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
满足并符合社会需要是作出技术发明的基本条件。社会需求的增长提出新的技术目标。原有的技术手段同新的技术目标的矛盾,推动和激励发明。在技术活动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综合,也会导致创新的技术构想和发明,新的技术成果又能引发出新的需求,并有助于新发明的推广应用。
发明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新的技术方案往往要经过多次、几十次乃至几百次的试验,克服许多困难和挫折才得以形成。勇于献身、坚忍不拔、刻苦钻研和勤于实践,是发明者的基本素质。
新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的提出,以深刻理解已有技术的机制和洞察其症结为前提,而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取决于充实的知识背景。随着技术发明难度的增大,对知识的需求程度也愈高,不仅要有一般专业知识、跨专业知识,还要有雄厚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数学知识。
发明就是要标新立异乃至异想天开,把似乎不可能的事转化为现实,而不拘泥于陈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在酝酿形成新设想的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想象、猜测 、直觉、灵感与创造密切相关。
一种技术目标可能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达到。为实现某种功能要求的技术发明,往往也有几种方案,每种方案又可能包括若干可供选择的子方案。发明者既要有广阔的视野,又要善于根据功能价值关系、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多种技术方案作出比较、筛选和验证。形成和确定新的技术方案 ,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指导。技术发明的经验总结,有助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完善和应用。
㈨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我国知识产权法是主要由著作权法 、专利法 、商标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 伯尔尼公约 、巴黎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