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岩土力学发明者

岩土力学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1-06-10 22:18:37

Ⅰ 傅鹤林的获奖殊荣

1、 块石砂浆胶结充填技术研究,1994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 JFG3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整治固化剂及配套施工工艺,2004年获广铁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
3、 利用分形理论分析节理裂隙岩体的特征2002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优秀论文奖
4、 岩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1998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优秀论文奖
5、块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2002年获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1996年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科和技术带头人
7、长沙市蔡家冲路K1+580~640段滑坡勘察,2007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8、永州市坦塘垃圾填埋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2008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9、板裂介质理论及其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2008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
10、滑坡预测预报集成软件V1.0 2008年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排名第一
11、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软件V1.02008年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
12、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研究2009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3、高速公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技术,201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4、浅埋暗挖水下隧道关键技术研究,2010年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5、浅埋暗挖水下隧道关键技术,2011年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6、山地城市中心地区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安全建设关键技术,2011年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8、浅埋暗挖水下软岩双洞隧道修建技术,201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V型河谷复杂环境条件下公路工程项目线路优化及建造关键技术,2012年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郑州地铁中心商业区车站及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2013年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共计140多篇,51篇被EI,ISTP收录,9篇被SCI收录)
1、傅鹤林 块石胶结充填体稳定性研究 《矿业研究与开发》94年2期,被EI收录
2、 傅鹤林用节理概率模型对块体理论的修正 《矿业研究与开发》96年4期,被EI收录
3、 傅鹤林. 桑玉发. 用突变理论预测地下采场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金属矿山》96年1期
4、傅鹤林,李亮李磊膨胀土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1期, 被 EI收录
5、李亮,傅鹤林. 岩体节理裂隙特征的分形研究《铁道学报》2000年2期 EI 收录
6、朱汉华 傅鹤林公路连体隧道设计与施工实践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5期,被 EI收录
7、傅鹤林,韩汝才,朱汉华 破碎围岩中单拱隧道荷载计算的理论解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2004年2期,被 EI收录
8、傅鹤林,周宁板裂介质理论及其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 《中南大学学报》2005年6期,被 EI收录
9、周中,傅鹤林堆积层边坡开挖致滑的原位监测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第11期.,被 EI收录
10、周中,傅鹤林土石混合体渗透性能的正交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第3期.,,被 EI收录
11、周中,傅鹤林土石混合体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被 EI收录
12、周中,傅鹤林堆积层边坡人工降雨致滑的原位监测试验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第4期,被 EI收录
13、董辉 , 傅鹤林 , 冷伍明一种用于机载系统定位的坐标转换方法 《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7期,被 EI收录
14、董辉, 傅鹤林 , 冷伍明滑坡变形的支持向量机非线性组合预测《铁道学报》2007年1期被 EI收录
15、周宁 傅鹤林引入修正因子的非等时距时变参数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6期,被 EI收录
16、吕建兵,傅鹤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选择岩溶软基处理方法,《岩土力学》,2005年5期,被 EI收录
17、傅鹤林块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002年获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8、周利金,傅鹤林,万剑平 喷粉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3期
19、傅鹤林,周昌达用块体理论分析洞室稳定性 《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 1991年4期
20、傅鹤林,桑玉发采场冒顶的声发射预测预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年4期
21、傅鹤林,李亮,刘宝琛. 降雨量的预测预报《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4期
22、傅鹤林,范臻辉,刘宝琛利用神经网络对膨胀土分类《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5期
23、傅鹤林,范臻辉,朱汉华.板裂介质围岩中的隧道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2003(5)
24、傅鹤林,刘宝琛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整治的固化材料的室内试验研究第九届全国土力学会议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25、傅鹤林,卜翠松龙万学贵州地质灾害特点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5期
26、董辉,傅鹤林,刘金松大跨度地下通廊顶进设计《施工技术》,2005年6期,
27、傅鹤林计算机技术在土力学与基础工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高等建筑教育 2002年1期
28、张卫国,傅鹤林某膨胀土路堑滑坡加固设计的探讨 《交通科技》 2005年2期,排第2
29、朱汉华,傅鹤林不同隧道端面几何参数情况下设计荷载的确定《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5 期
30、周中,傅鹤林堆积层滑坡野外模拟试验方案设计 《公路》2006年1期,
31、吕建兵,傅鹤林深埋隧道衬砌荷载计算的理论解探讨《西部探矿》2004年2期,
32、郭建峰傅鹤林平溪特大桥滑坡成因分析 《隧道建设》,2005年1期,
33、周中,傅鹤林堆积层边坡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7年第2期.,被 EI收录
34、周中,傅鹤林植草滑坡加固机理的数理统计研究《路基工程》 2006年第7期,.
35、周中,傅鹤林堆积层滑坡现场模拟试验方案设计《公路》2006年第1期: 74~80,被 EI收录
36、傅鹤林,周中堆积层边坡现场开挖试验研究. 《铁道学报》2006年第4期.
37、韩汝才,傅鹤林. 国内外崩滑、泥石流监测整治技术现状综述《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9期,
38、彭思甜,傅鹤林周中改善膨胀土性能的固化剂试验研究《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6期,
39、李雷,傅鹤林志溪河大桥桥台整改后的力学分析及评价《隧道建设》2004年1期
40、吕建兵,傅鹤林复杂填充性岩溶软基加固的设计与施工 《采矿技术》2005年2期,
41、刘金松,傅鹤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深基坑支护方案《采矿技术》2005年2期,
42、郭建峰,傅鹤林 块体理论在潜在崩塌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 17卷 3期起止页码:14-17
43、王雄鹰,傅鹤林华能岳阳电厂二灰坝滑坡机理及加固技术《企业技术开发》 2007年5期:69-73
44、傅鹤林,陈芬湖南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对防灾减灾的警示,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2期
45、刘金松,傅鹤林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掘进方向控制技术 第三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论坛2007年5月31日
46、朱汉华,傅鹤林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研究与实践 隧道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2年6月
47、Dong Hui, FU Helin On Hyper-Parameter Select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for Slope Deformation Time Series Regression and Prediction,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slides and Engineering Slope 2007 Changsha, ,被 ISTP收录
48、董辉,傅鹤林 boosting 集成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滑坡位移预测,《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34(9):6-10, ,被 EI收录
49、傅鹤林李园园岩溶地基的国内外现状综述《采矿技术》2007年4期
50、TIANQingyan Fu Heli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Light Dynamic Penetration Method to Test Shallow Fill of Coarse-sand in Subsoil Engineering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Safety & Risk, October 18-19, 2007, Shanghai, China,被 ISTP收录
51、Fu Helin He Xianfeng Luo Qiang FORECASTING OF ROCKFALL IN K2403+500 OF G320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 Rehabilitation (GEDMAR08) ,被 EI,SCI收录
52、董辉,傅鹤林 滑坡位移时序预测的核函数构造《岩土力学》2008年1期,EI 收录
53、董辉,傅鹤林 基于Takens 理论的支持向量机滑坡位移预测《中国公路学报》,2007,20(5):13-18 ,被 EI收录
54、罗建强傅鹤林边坡崩塌的预测预报技术研究《采矿技术》2007年4期,
55、祝志恒傅鹤林蒲浩等构建Delaunry三角网的一种新型生长法—壳外插入法《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6期:67~72
56、郭明香傅鹤林沈弘 隧道施工风险的动动态评价《采矿技术》2008年4期“105~107
57、傅鹤林,尹光明.既有线200km/h提速客货共线直线段轨道动力特性,《防灾工程学报》,2009(3)
58、李昌友傅鹤林. 风化板岩水理特性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年1期
59、傅鹤林李昌友. 堆积体的人工开挖致滑试验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 2009年3期,EI 收录
60、 Guo Lei, Fu Helin Slope Stability Appraisement Base on Fuzzy-Neural Network 《2009年第三届国际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261-266
61、Guo Lei , Fu Helin. Mechanism Study of Mouzhudong Landslide 2009 GeoHunan,202-207,被 EI收录
62、田卿燕,傅鹤林.基于灰色-突变理论的崩塌时间预测预报方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EI收录
63、傅鹤林 吴小策 聂春龙何贤锋.山涧软土的流变工程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9年增刊,被 EI收录
64、佘小年,傅鹤林,祝志恒.基于离散条柱的三维滑体构造方法。《路基工程》,2010年2期
65、李凯,傅鹤林,郭明香,陈芬.板岩路堑边坡开挖扰动效应分析。南华大学学报
66、傅鹤林,张聚文,黄陵武.软弱围岩中大跨度浅埋偏压小间距隧道开采的数值模拟.《采矿技术》,2009年5卷,12-22
67、杨甲豹,傅鹤林,谭捍华.TDR在边坡监测中应用试验研究.《全国山区公路环境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403-407
68、Wenbing, Lu, Helin, Fu,Hong, Shen Assessment of Collapse Disaster ring Tunnel Construction,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fetime Engineering of Civil Infrastructure, 2009
69、郭磊,傅鹤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梅关隧道围岩级别判别,现代隧道,2010年4月
70、郭磊,傅鹤林,欧阳刚杰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水下隧道岸坡深基坑开挖数值模拟,现代隧道,2010年6月
77、LI-Kai1, FU Helin, TAN Hanhua, Mao Ali1,Zhou Zhong1 Rainfall-Inced Slope Instability Rock Mixture Flow - Structure Intera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 R 1931-1946
71、LI-Kai, FU Helin TAN Hanhua He Yuwu New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for Slope in Guizhou Highway,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 R1947-1965
72、郭磊,傅鹤林.基于流固耦合效应的浏阳河水下隧道台阶法开挖数值模拟,十四届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2010年11月长沙
73、傅鹤林,郭磊.基于流固耦合效应的浏阳河水下隧道CD法开挖数值模拟,十四届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2010年11月长沙
74、欧阳刚杰,傅鹤林.水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十四届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2010年11月长沙
75、Guo Lei, Fu Helin.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Anti-slide Piles,《Journal of Electronic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M),EI原刊
76、Guo Lei, Fu Helin.Testing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o Highway Slope Monitoring,《Journal of Electronic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M) ,EI原刊
77、Chunlong Nie,Helin Fu.Analysis on Impac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Bearing Capacity of Grouting Piles Frontiers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Part 3 (TRANS TECH PUBLICATION):1367-1370
78、Xiaonian She, Helin Fu. Railfall-inced Slope Instability Rock Mixtur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rontiers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Part 3 (TRANS TECH PUBLICATION):1371-1374
79、Wenbin Lu, Helin Fu.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o Highway Slope Monitoring. Frontiers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Part 3 (TRANS TECH PUBLICATION):1375-1378
80、ZHOU Zhong(周中), WANG Hong-gui(王宏贵), FU He-lin(傅鹤林), LIU Bao-chen(刘宝琛).Influences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on stability of accumulation slope by in-situ monitoring test,刊物名称:J. Cent. South Univ. Technol. (2009) 16: 0297?0302 出版年:2009,被 EI,SCI收录
81、刘运思,傅鹤林等.不同层理发明后卫影响下板岩各向异性巴西劈裂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第4期,被 EI收录,
82、曹琦,傅鹤林等.隧道爆破振速小波包及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2期
83、王松周,傅鹤林等.基于卸荷减跨机理的大跨度隧道开挖优化,《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2期被CSCD收录,
84、刘运思,傅鹤林等.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深路堑边坡施工工序优化研究,《南华大学学报》2011年6期
85、吕建兵,傅鹤林等.隧道填充性岩溶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路基工程》2011年6期被CSCD收录,
86、吕建兵,傅鹤林等.隧道填充性岩溶软基弹塑性固结沉降机理研究,《路基工程》2011年6期,被CSCD收录
87、孙广臣,傅鹤林等.桥隧邻接工程多源损伤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4期,被CSCD收录
88、Fu Helin,Li Kai. The field study of the remediation of multi-pumping, Frontier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12年2期,被EI,SCI收录
89、孙广臣傅鹤林桥隧相连工程多源损伤模型试验方法研究 铁道学报34卷8期P109-116 ,被EI收录
90、孙广臣傅鹤林软弱围岩中桥隧搭接多源损伤影响因素分析铁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9卷4期P39-44 ,被CSCD收录
91、袁维,傅鹤林偏压隧道的进洞施工扰动效应及安全监控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9卷4期P66-70 ,被CSCD收录
92、孙广臣傅鹤林,桥隧搭接工程多源损伤及车辆冲击模型试验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12年2期115-123
93、孙广臣傅鹤林,软岩下桥隧相连段车辆冲击效应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力学第 33 卷第 10 期2929-2936
94、刘运思,傅鹤林.基于 Hoek-Brown 准则对板岩抗拉强度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2期

Ⅱ 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

王国钧——为中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09 05:45)
·傅元庆——为我国新型冶金材料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12-09 05:45)
·邹元燨——我国冶金物理化学活度理论研究的先驱 (09-01 09:43)
·王勋——新中国钢铁工业设计工作的先驱者之一 (08-31 14:33)
·张卯均——我国现代金属矿选矿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08-18 09:38)
·陈岱——中国氧化铝厂工程设计的奠基人 (08-31 14:33)
·陆达——我国冶金科技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08-31 14:33)
·李薰——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08-24 09:02)
·沈华生——我国稀有金属提取和工业化生产的开拓者 (04-10 07:03)
·康永孚——中国钨矿地质勘探工作的开拓者 (04-10 07:03)
·邵象华——为中国钢铁科技和生产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04-10 07:03)
·陈新民——冶金物理化学的学术带头人 (04-10 07:03)
·陈国达——创建大地构造新理论 (04-05 06:02)
·徐宝升——我国连续铸钢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04-05 06:02)
·我国铁合金工业的先驱者之一——张桂耕 (12-02 07:12)
·我国钢中氢气行为规律研究的先驱者——孙德和 (12-01 05:03)
·我国第一座氧气转炉炼钢厂的组织创建人——安朝俊 (12-01 05:03)
·我国特殊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丘玉池 (11-28 04:28)
·金属材料多次冲击抗力理论的创立人——周惠久 (11-30 03:57)
·为创建我国合金钢系统作出重要贡献的孙珍宝 (11-30 03:57)
·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魏寿昆 (09-20 05:09)
·我国现代锑冶金事业的开拓者——赵天从 (09-19 05:23)
·我国金属磁性材料研究的开拓者——戴礼智 (09-16 10:20)
·我国钢铁脱硫研究的先驱——李公达 (09-14 11:34)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的组织者——王之玺 (09-12 07:14)
·我国化工冶金学科的奠基人——叶渚沛 (07-14 05:16)
·中国重力选矿设备和理论的开拓者——倪桐材 (07-14 05:16)
·靳树梁——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炼铁专家 (07-14 05:16)
·我国合金钢与铁合金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周志宏 (07-14 05:16)
·我国球墨铸铁技术的开发者——周行健 (07-14 05:16)
·我国最早进行特殊钢与合金铸铁研究的学者——周仁 (06-07 16:26)
·严恩棫——我国钢铁冶金界的先驱者 (06-07 16:09)
·我国第一位钢铁冶金工程师——吴健 (06-07 15:49)
·我国现代炼锑技术的开拓者——王宠佑 (06-07 15:49)
·我国钢铁冶金界的先驱——李维格 (06-07 15:49)

机械卷

·史绍熙——柴油机复合式燃烧系统的发明者 (12-10 06:52)
·把一切献给党的人——吴运铎 (12-10 06:52)
·我国电机电器工业卓越的领导者——曹维廉 (12-10 06:52)
·孟少农——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 (08-21 09:17)
·罗士瑜——为发展我国的拖拉机工业做出重要贡献 (09-01 09:43)
·杨锦山——组织建造新中国第一套火力发电设备 (08-18 09:38)
·李近仁——我国第一套双130mm岸炮的总设计师 (04-21 10:28)
·冯子佩——为我国重型机械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04-19 07:40)
·陶亨咸——为我国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04-19 07:40)
·"球墨王"王遵明——中国球墨铸铁的开拓者和播种者 (04-19 07:40)
·雷天觉——开创我国机床工业的先驱 (04-19 07:40)
·丁舜年——为促进我国电机工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04-19 07:40)
·中国应用光学的先驱者之一——李文东 (12-02 07:12)
·我国现代国防工业的开拓者之一——钱志道 (12-02 07:12)
·为我国机电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褚应璜 (12-02 07:12)
·为发展我国电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章名涛 (09-21 06:56)
·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沈鸿 (09-20 05:09)
·我国火炮专业的奠基人——高庆春 (09-19 05:23)
·我国兵器工业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刘鼎 (09-12 07:14)
·为中国机械与航空工程的发展出重要贡献的庄前鼎 (09-14 09:11)
·中国机电工业的先驱——恽震 (07-15 06:47)
·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者——钟兆琳 (07-15 06:47)
·中国汽车技术奠基人之一——张德庆 (07-15 06:47)
·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潘承孝 (07-15 06:47)
·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之一——支秉渊 (07-15 06:47)
·为我国柴油机制造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吴梅生 (06-08 13:17)
·中国机械发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刘仙洲 (06-08 13:07)
·传播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徐建寅 (06-08 12:04)
·中国早期掌握和传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华蘅芳 (06-08 11:48)
·为创建中国近代机械工程做出了贡献的丁拱辰 (06-08 11:43)

自动化卷

·屠善澄——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 (12-11 06:19)
·刘豹——我国自动化仪表专业和系统工程学的开创者 (12-11 06:19)
·郑维敏——开拓“作物遗传过程建模与控制”新领域 (12-11 06:19)
·吴钦炜——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09-01 09:43)
·朱培基——为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做出重要贡献 (09-01 09:43)
·童世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04-21 10:28)
·严筱钧——为我国机械工业自动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04-21 10:28)
·朱良漪——分析仪器行业的主要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 (04-21 10:28)
·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陆元九 (12-12 05:07)
·我国“过程控制”学科的创始者——方崇智 (12-13 06:06)
·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杨嘉墀 (06-24 07:09)
·我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许国志 (12-07 06:19)
·在决策分析领域获得创造成果的陈珽 (12-12 05:07)
·我国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建者——关肇直 (12-05 01:14)
·中国飞行器制导与仿真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文传源 (09-26 05:09)
·为我国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唐统一 (09-27 05:45)
·中国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王守融 (09-26 05:09)
·我国电化学仪器的开拓者——荣仁本 (09-21 06:56)
·我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薛葆鼎 (09-19 05:23)
·我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张钟俊 (07-18 03:38)
·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大珩 (07-18 03:38)
·我国工业自动化教育的开拓者之一——郎世俊 (07-18 03:38)
·我国自动控制学科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钟士模 (07-18 03:38)
·我国自动电力拖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疏松桂 (07-18 03:38)
·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钱钟韩 (06-08 14:52)
·我国光学教育的开创者——沈寿春 (06-08 14:38)
·我国应用光学的开拓者——龚祖同 (06-08 14:08)
·中国精密仪器工程教育的开拓者——蔡其恕 (06-08 13:59)
·我国现代仪器仪表业的先驱——丁佐成 (06-08 13:21)

电子卷

·张直中——我国雷达技术的主要先驱者与学术带头人 (09-06 14:08)
·郭文昭——为我军通信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09-01 09:43)
·张恩虬——对我国阴极电子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04-24 08:17)
·蔡长年——我国信息论研究的开拓者 (04-24 08:17)
·何昂——中国碱性蓄电池工业的开拓者 (04-24 08:17)
·孙俊人——中国军事电子科研事业的创建人与开拓者 (04-24 08:17)
·叶培大——中国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 (04-21 10:28)
·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高鼎三 (12-16 07:34)
·我国电子束管产业的开拓者——吴祖垲 (12-16 07:34)
·为中国电子事业作出奠基性和开拓性贡献的罗沛霖 (12-19 04:13)
·我国电真空器件专业的创始人——陆钟祚 (12-16 07:34)
·我国通信科教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张煦 (12-13 06:06)
·我国电信网络科教的开拓者——刘宜伦 (12-13 06:06)
·开创我国瞬态电磁场与对流层电磁波研究的黄席椿 (09-27 05:45)
·中国电子元件工业开拓者之一——陈克恭 (09-26 05:09)
·中国电池工业的主要开拓者——潘福莹 (09-21 06:56)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王正 (09-27 05:45)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者之一——阎沛霖 (09-19 05:23)
·为中国无线电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冯秉铨 (07-19 03:40)
·我国电子管工业的奠基人——单宗肃 (07-19 03:40)
·中国无线电导航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温启祥 (07-19 03:40)
·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毕德显 (07-19 03:40)
·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吴朔平 (07-19 03:40)
·谢立惠——我国雷达研制的先行者 (06-09 17:41)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人——孟昭英 (06-09 17:41)
·中国国际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开拓者——卢宗澄 (06-09 17:41)
·我国电子学科与水声学科的奠基人——朱物华 (06-09 17:41)
·一代电学宗师——陈章 (06-09 17:41)

纺织卷

·王锦堂——为纺织工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09-01 09:43)
·费达生——我国乡村制丝工业的首创者 (08-24 09:02)
·黄金声——我国自动织机的开拓者 (09-01 09:43)
·邱陵——我国毛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 (05-05 09:54)
·陈维稷——我国现代纺织科学技术的奠基人 (05-05 09:54)
·我国化纤工业的开创者之一——孙君立 (05-05 09:54)
·卢统之——我国纤维材料物理性能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04-25 06:35)
·朱新予——为我国丝绸工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04-25 06:35)
·刘钟奇——新疆现代纺织工业的创始人之一 (04-24 08:17)
·我国纺织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张汉文 (12-19 04:13)
·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王子宿 (12-19 04:13)
·中国现代纺织生产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张方佐 (12-07 06:19)
·苎麻化学脱胶与变性纤维技术的奠基人——鄷云鹤 (09-28 04:54)
·中国印花工业的先驱者之一——钱子超 (09-27 05:45)
·我国高等纺织教育奠基人之一——张朵山 (09-28 04:54)
·陕西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傅道伸 (09-26 05:09)
·为我国染整工业的开拓与发展作出卓越成绩的诸楚卿 (09-26 05:09)
·毕生从事纺织原料的开拓与利用的棉业专家吴味经 (09-20 05:09)
·我国棉纺高支纱的早期开拓者之一——黄云骙 (09-21 06:56)
·中国第一所纺织科研机构的创办人——童润夫 (02-13 10:50)
·纺织工程专家——杨樾林 (07-20 05:55)
·任理卿——毕生致力于纺织教育和纺织科技事业 (07-20 05:55)
·实业救国终身不渝的纺织技术与管理专家——陆绍云 (07-20 05:55)
·台湾省化学纤维工业的开拓者——石凤翔 (07-20 05:55)
·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业管理专家——朱仙舫 (07-20 05:55)
·毕生从事纺织技术管理革新的汪孚礼 (06-08 18:03)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邓邦逖 (06-08 17:55)
·我国近代色织工业的先驱者——诸文绮 (06-08 17:49)
·开我国纺织科研之先河的雷炳林 (06-08 17:45)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张謇 (06-08 17:09)

交通卷

·齐树椿——为我国高原公路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09-13 11:40)
·为铁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铁路勘测专家肖瑾 (09-06 14:08)
·工程界少有的全才——汪菊潜 (09-06 14:08)
·张文治——为中国船舶和水运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09-11 09:34)
·王公衡——我国船舶流体力学学科的先驱者 (09-11 09:34)
·世界奇迹的创造者、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李昌源 (05-15 08:37)
·周启新——海运管理先导者之一 (05-15 08:37)
·发展铁路运输学科的先驱者——林达美 (05-15 08:37)
·沈奏廷——我国铁路运输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05-09 08:28)
·王竹亭——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05-09 08:28)
·郎钟騋——为铁路运输与科技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05-09 08:28)
·王荣瑸——我国第一代潜艇的技术负责人 (12-07 06:19)
·赵今声——为我国港口和海岸工程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12-21 06:03)
·何乃民——为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做出突出贡献 (12-19 04:37)
·为我国公路建设与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丁贡南 (12-21 06:03)
·为中国近代桥梁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梅旸春 (12-20 04:32)
·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金士宣 (12-19 04:13)
·现代筑港和航道治理的开拓者之一——刘峻峰 (09-28 04:54)
·为我国港口建设和航道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谭真 (09-29 05:26)
·武昌造船厂主要的创建人之一——萨本炘 (09-28 04:54)
·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组织者和开拓者——石志仁 (07-26 05:39)
·我国铁道信号事业的开拓者——汪禧成 (07-26 05:39)
·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开拓者之一——应尚才 (07-26 05:39)
·为我国公路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公路选线专家——孙发端 (02-13 10:50)
·我国自行设计施工重要铁路的先驱之一——浚鸿勋 (02-08 05:47)
·我国现代筑港技术的奠基人之一——邵福旿 (07-26 05:39)
·我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程孝刚 (07-26 05:39)
·对我国初期公路发展和技术提高做出重大贡献的周凤九 (06-09 09:44)
·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杨俊生 (06-09 09:33)
·为中国造船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叶在馥 (06-09 09:27)
·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罗忠忱 (06-09 09:21)
·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詹天佑 (06-09 09:10)

土木建筑卷

·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09-11 09:34)
·黄文熙——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 (09-11 09:34)
·徐以枋——在桥梁开发和建设上做出重要贡献 (09-06 14:08)
·大环境绿地系统的提出者——程世抚 (06-01 07:51)
·陶葆楷——我国卫生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创始人之一 (05-31 00:53)
·吴世鹤——对我国工程建设施工科学化做出重要贡献 (05-31 00:53)
·我国给排水与环境科学开拓人之一——过祖源 (12-21 06:03)
·对我国园林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余森文 (12-21 06:03)
·著名的建筑专家——陈植 (12-21 06:03)
·著名的水力发电学家和工程教育家——施嘉炀 (09-30 06:29)
·我国给排水专业的创始人之一——顾康乐 (09-30 06:29)
·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杨廷宝 (09-29 05:26)
·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 (09-28 04:54)
·中国水利技术管理的奠基人——高镜莹 (09-29 05:26)
·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童寯 (07-27 07:06)
·赵祖康——为中国的公路和市政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07-27 07:06)
·我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张含英 (07-27 07:06)
·对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建筑专家——赵深 (07-27 07:06)
·我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刘敦桢 (07-27 07:06)
·现代水利技术的开拓者——汪胡桢 (06-09 11:35)
·对我国的水利和交通工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陶述曾 (06-09 10:42)
·茅以升——中国桥梁事业的泰斗 (06-09 10:29)
·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 (06-09 10:21)
·建筑泰斗——庄俊 (06-09 10:04)

航空航天卷

·黄纬禄——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09-13 11:40)
·吴大观——我国航空工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09-11 09:34)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梁守盘 (09-13 11:40)
·沈元——航空科学在高亚音速领域研究的推动者 (06-02 07:28)
·陈芳允——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06-02 07:28)
·为我国空气动力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马明德教授 (06-02 07:28)
·任新民——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06-02 07:28)
·李乃暨——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06-01 07:51)
·潘国定——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06-01 07:51)
·为我国自行设计喷气式飞机作出开创性贡献的黄志千 (12-26 04:09)
·我国冶金技术和铸造工艺新领域的开拓者——荣科 (12-26 04:09)
·对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范绪箕 (12-26 04:09)
·卢庆骏——在我国航天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10-10 04:31)
·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创建人——杨彭基 (10-10 04:31)
·“林士谔法”的发明人——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林士谔 (09-30 06:29)
·对我国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曹鹤荪 (08-05 07:17)
·我国飞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昝凌 (08-03 06:32)
·制导雷达系统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李蕴滋 (08-03 06:32)
·为我国航空动力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宁榥 (08-03 06:32)
·超音速燃烧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王宏基 (08-03 06:32)
·为我国航空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季文美 (08-03 06:32)
·郝复俭——我国导弹与航天惯性器件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06-09 15:24)
·毕生致力于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王德荣 (06-13 12:09)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蔡金涛 (06-09 15:11)
·我国航天电子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吴朔平 (06-09 14:07)
·中国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王助 (06-09 11:53)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冯如 (06-09 11:46)

化工卷

·卢焕章——我国化工设计工作带头人之一 (09-13 13:38)
·郭钟福——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开拓者之一 (09-13 13:31)
·武迟——为振兴我国石化工业献出毕生精力 (09-13 13:24)
·余祖熙——我国工业用催化剂的开拓者 (09-13 13:13)
·我国化学工业杰出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李苏 (09-11 09:34)
·张建侯——中国无机和有机化工专业的创建者之一 (09-13 11:40)
·林华——我国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之一 (06-06 05:39)
·时钧——为我国化工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06-05 06:26)
·侯祥麟——为我国石化科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06-05 06:26)
·我国石油化工科研的带头人——魏文德 (12-28 10:09)
·我国黄磷电炉设计的先驱——江善襄 (12-28 10:09)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苏元复 (12-27 06:14)
·著名的纯碱工业技术专家——刘嘉树 (12-27 06:14)
·联碱新工艺的发明人之一——谢为杰 (12-27 06:14)
·我国农用杀菌剂科研的带头人——张少铭 (12-26 04:09)
·为我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顾毓珍 (09-29 05:26)
·我国首套联合制碱工业生产装置的设计者——李祉川 (09-30 06:29)
·对发展我国硫酸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孙师白 (10-10 04:31)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丁绪淮 (09-29 05:26)
·我国合成洗涤剂工业的奠基人——沈济川 (08-05 07:17)
·对开创我国化学工程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张克忠 (08-04 06:38)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与教育家——杜长明 (08-04 06:38)
·中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张洪沅 (08-04 06:38)
·我国第一个化学工程系的创办人——李寿恒 (08-04 06:38)
·我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吴蕴初 (08-04 06:38)
·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侯德榜 (06-09 16:09)
·优秀的化工教育家——徐名材 (06-09 16:03)
·我国纯碱工业和涂料工业的奠基人——陈调甫 (06-09 15:57)
·近代化工界的圣人——孙学悟 (06-09 15:54)
·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 (06-09 15:42)

力学卷

·李士豪——我国高速水流问题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0-06 11:21)
·孟昭礼——中国最早的超静定结构教材的编写者 (10-06 11:21)
·黄文熙——新中国水利水电科研事业的开拓者 (09-22 09:14)
·冯钟越——我国有限元法应用研究的开拓者 (09-28 07:56)
·袁建新——我国岩土力学有限元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10-06 11:21)
·徐植信——我国地震波与爆炸波传播研究的开拓者 (09-30 12:03)
·胡海昌——胡-鹫津原理的创立者 (09-30 12:03)
·黄克智——薄壳理论和断裂力学研究与发展的推动者 (09-30 12:03)
·杰出的振动工程专家——黄文虎 (09-20 14:28)
·叶开沅——中国板、壳大挠度理论发展的承前启后者 (09-22 09:14)
·郑哲敏——我国爆炸力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09-28 07:56)
·王光远——我国结构设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09-30 12:03)
·谢贻权——我国计算力学工作的早期开拓者 (09-28 07:56)
·罗时钧——我国超声速飞机气动力学设计的开拓者 (09-22 09:14)
·杨南生——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创者 (09-20 14:28)
·朱兆祥——为我国爆炸和冲击力学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09-20 14:28)
·王仁——我国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09-20 14:28)
·中国力学界的学科带头人——罗祖道 (09-20 14:28)
·杨绪灿——重庆大学力学学科的创始人 (06-15 07:18)
·蒋咏秋——细观力学模型的创建者 (06-15 07:18)
·孙天风——我国风工程研究的开拓者 (06-14 05:13)
·胡沛泉——桃李满天下的工程力学教育家 (06-14 05:13)
·康振黄——我国生物力学的学术带头人 (06-14 05:13)
·王铎——新中国第一个理论力学教研室的组建者 (06-14 05:13)
·杜庆华——为我国工程力学人才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06-14 05:13)
·林同骥——为我国的航天和海洋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06-08 07:43)
·程世祜——为我国早期航天器总体设计作出重要贡献 (06-08 07:43)
·张福范——解决了薄板理论研究中的著名难题 (06-08 07:43)
·李灏——推动了我国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研究 (06-07 08:04)
·钱寿易——中国海洋土力学研究的开拓者 (06-06 05:39)
·我国气动物理研究的倡导者——卞荫贵 (12-30 09:50)
·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研究与教学的先驱之一——周履 (12-30 09:50)
·为祖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作出辉煌成绩的粟一凡 (12-30 09:50)
·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奠基人之一——芶清泉 (12-30 09:50)
·我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者——董铁宝 (12-28 10:09)
·对我国力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卓越贡献的谈镐生 (12-28 10:09)
·机械振动专家屈维德——首倡冲击式消振器的研究 (02-27 08:30)
·我国光测实验力学的带头人——贾有权 (02-27 08:30)
·为推动我国固体力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黄茂光 (12-28 10:09)
·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钱令希 (10-21 06:37)
·我国加权残值法计算力学的创立人——徐次达 (10-21 06:37)
·著名的实验力学家傅梦蘧 (10-21 06:37)
·对经典力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汪家訸 (10-19 05:54)
·倡导推广轻型薄壳结构的著名教育家与力学家张维 (10-19 05:54)
·开创构架结构矩阵分析方法的著名力学家——陈百屏 (10-19 05:54)
·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著名力学家——钱伟长 (10-10 04:31)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09-30 06:29)
·著名力学家徐芝纶:“精益求精是成功之母” (02-08 05:47)
·著名的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胡乾善 (08-05 07:17)
·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创办者——陆士嘉 (02-08 05:47)
·对国防科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周鸣鸂 (08-05 07:17)
·为发展我国两弹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郭永怀 (08-05 07:17)
·加筋壳结构稳定性研究的先驱——王俊奎 (06-09 17:39)
·我国断裂力学研究与应用的开拓者——王仁东 (06-09 17:07)
·广阔领域结硕果的刘先志 (06-09 16:59)
·著名的教育家力学家和物理学家——张国藩 (06-09 16:53)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周培源 (06-09 16:15)

Ⅲ 翻译专业留学好就业么 英国最吸金的专业有哪些

蔚蓝英国回答:
翻译专业是英国好就业的专业之一,如果语言成绩好值得去就读该专业,纽卡,巴斯,利兹大学的这个专业都不错。
最吸金的专业:地质学,法学,计算机,经济学,电气与工程

Ⅳ 热能破碎岩石

岩石热破碎是近年来各国在非机械破碎岩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在几千年以前,我国古代就掌握了用火烧水浇的破碎岩石技术。明代陆容所著的《菽园杂记》以及后来的《明史·河渠》中,均有报道,当时用来开采坚硬的铜矿石和开凿运河的坚硬岩层。

在17世纪前,即使在发明了用火药爆破岩石之后,对于坚固岩石由于手工凿岩的效率很低,直到19世纪上半叶以前,热破碎还是被当作对付坚固岩石的有效措施。只是在机械凿岩兴起后,才被淘汰。

近代的岩石热破碎,主要是利用了现代的加热手段,代替古代用木柴来烧的办法,因而能够迅速地造成岩石剧烈的冷热不均,从而达到高速破碎的效果。有时,还利用集中的高热,使岩石弱化、熔化或气化(如热熔钻、热能-机械能辅助碎岩等)。现代的加热源有火箭喷气机、等离子焰、高频电流、微波照射、红外线照射、激光照射,以及高热化学反应等,凡是能够产生热的各种办法,无不用来作为破碎岩石的尝试。但是直到今天,真正能用于工业生产的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是加热装置比较复杂,不适用于野外工作条件,工作时噪音比较大,有的难于采取岩矿心,有的成本高,等等。

图1-6-9 线膨胀系数与温度变化曲线

一、高温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热破碎,不仅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有关,还和它的热学性质有关,如导热系数、比热、热膨胀系数以及晶体的相变等。因此,必须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以便有效地发挥热破碎作用。

1.线膨胀系数

由于岩石是一种不均质各向异性体,线膨胀系数不是常数,而是随温度而变化的量。日本学者厨川测得4种岩石线膨胀系数和温度变化数据,绘成的a-T曲线如图1-6-9所示。石灰岩的变化平缓;砂岩、安山岩和花岗岩的线膨胀系数变化较大,且有极大值,极大值与室温下的a值可相差24~120倍。可见,在热应力计算中,把a当作常数来选取是不符合实际的。

2.温度对弹性模数的影响

温度对各类岩石弹性模数的影响不尽相同。SiO2类岩石,弹性模数随温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例如温度由20℃升到600℃,弹性模数减小20%~30%;对于无水碳酸类岩石,在温度小于800℃的条件下,弹性模数基本上是常数。

表1-6-1引入几种岩石弹性模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数值。分析表中数据看出:岩石的弹性模数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但减小的规律是不相同的。

表1-6-1 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岩石弹性模数E

3.温度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试验表明,大多数岩石的强度经过加热后下降,加热温度越高,下降的幅度越大;冷却的速度越快,强度下降的亦越多。有一些岩石如砂岩、辉长岩、无烟煤等温度升高,强度反而上升,见图1-6-10所示。

4.导热系数λ的影响

热破碎的难易与岩石的导热性能密切相关。导热性能好的岩石,不容易产生梯度大的热应力,即很难产生片落形式的破坏。

表1-6-2列出了几种岩石在常温下测得的导热系数值。由表可看出:不同岩石的导热系数相差是很大的。

导热系数的大小还与温度、岩石构造(层理)、矿物成分、孔隙度、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见图1-6-11所示。图中从20℃加热到200℃这段区间内,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最快;过了200 ℃以后,导热系数减小的缓慢,其中有的岩石,如花岗岩的导热系数几乎不受温度升高的影响;冷却时,导热系数随温度的下降近似直线的增长。

5.温度对比热的影响

比热是计算岩石吸热量的重要指标。当温度变化时,比热也发生变化。图1-6-12为比热随温度而变化的试验曲线,该曲线是对4种岩石从50℃加热到600℃条件下得到的。从4条曲线变化规律看出,斑岩比热对温度升高敏感,石英岩和石灰岩次之,而花岗岩几乎不受温度升高的影响,它的比热可看作常数。

图1-6-10 温度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表1-6-2 常温下测得的岩石导热系数

图1-6-11 加热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图1-6-12 比热与温度关系

6.石英的相变

石英是组成岩石的重要矿物,占地壳总重量的11%。因此,在破碎岩石中经常遇到含有石英的岩石。石英有α,β等多种晶相结构。β-石英属于三方晶系,稳定温度为573℃;α-石英属于六方晶系,稳定温度为573~870 ℃。

石英受热作用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相变。如β-石英加热到573 ℃,热能很快(约2~8s)引起硅(Si)和氧(O2)的重新排列而成α-石英,同时引起体积膨胀(石英冷却降温时发生体积收缩)。表1-6-3列出了石英相变多个阶段的温度和体积膨胀的百分数。

表1-6-3 石英相变转化温度与体积变化

石英相变引起体积变化特性,易引起热涨应力。因此,凡是含有石英的岩石容易在573 ℃左右的温度作用下,产生剥离破碎。

7.温度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

在利用电热方法破岩中,岩石电阻率是个重要物理参数。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甚多,如:矿物成分(含金属成分愈多电阻率愈小)、湿度、孔隙度、层理、温度等。

温度对岩石电阻率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因温度升高使岩石内分子热运动加剧,碰撞次数增多,阻力增加,导致电阻率增大;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使岩石内带电质数目增加,提高岩石导电性能,导致电阻率降低。通常,大多数岩石的后一方面作用大于前一方面的作用。所以,大多数岩石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有显著的下降。

二、岩石的热破碎理论

与破岩直接相关的是热能产生的热应力。在一维条件下,温度由T0升到Ts时,热应力与温度增减值成正比例关系,即:

碎岩工程学

式中:σh为热应力,kg/cm2;K为无因次常数;E为弹性模数,kg/cm2;α为热膨胀系数,℃-1,其值随温度而变化。

与热应力有关的岩石热破碎理论有:热拉应力破碎理论;热剪应力破碎理论。此外,还存在岩石相变、分解和熔融的破坏作用。

1.热拉应力破碎理论

从岩石抗拉强度弱这一特点出发,许多研究热破碎的学者认为:热拉应力是造成岩石破碎的主要原因。

当热源作用于岩石时,岩石内的热应力值超过岩石抗拉强度,岩石即形成分离新表面而脱离岩体。按断裂力学观点来解释,应该是物体内部存在的微裂纹尖端受热应力影响产生极大的拉应力,这个拉应力值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微裂纹即扩展导致岩石碎裂。

按此理论,在已知热源的条件下,可确定岩石破碎的范围,或者在岩石选定条件下,也可反求为达到破碎所需的热量和温度。

2.热剪应力破碎理论

有人提出用两个邻近等温面差产生剪应力的数值,作为判断物体破坏的标准,即当两个相邻等温面产生的剪应力超过材料最大剪应力时,材料发生热破碎。于是把这种理论推广到岩石热破碎。还提出了两个相邻等温层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3.岩石相变、分解和熔融的破坏作用

热应力破碎是指岩石在没有相分解和熔融状态下的破碎。但有些岩石,如含石英的花岗岩,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相变(如前所说),使体积急剧膨胀,引起强度大幅度下降,产生龟裂和剪切性破碎;又如构成石灰岩的方解石,它在500℃左右发生分解,石灰岩温度大幅度下降。对于这类岩石,就不能按拉应力理论来判断破碎发生的位置和范围。

三、热能发生装置

热能发生装置较多,能提供热源的方式除了火钻的超声速火焰射流外,还有激光、等离子体、电子束、微波等方式。

1.火钻

在古代就知道用火烧法来破碎岩石。20世纪初,曾用氧气枪来钻孔。

1938年,火钻首次在美国开始试验。1947年以前,主要是熔化法,随后改进为温差应力剥落法已成为实用方法。它主要用在露天矿爆破钻孔的扩底作业。工业上则用以切割石材和混凝土,焚烧垃圾等。

目前,火钻已有专用移动式钻机,其主要部件有:工作机构(喷射燃烧器)、升降机构、回转机构、供给系统、移动机构、底盘、桅杆、操作台和固定机构。此外有风扇、氧气车、水车、油车等附属设备。

图1-6-13 火钻喷射燃烧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喷射燃烧器(图1-6-13)类似液体喷射发动机。它的燃烧室尺寸小,发出的单位体积热量大;用数个(常用三个)喷嘴,受压入的燃油或汽油(0.7~1.0MPa)和输入氧气(0.9~1.2MPa)的动力冲击,使燃油在燃烧室混合、雾化并燃烧,再由喷嘴喷射出去。喷射气体流速可达超音速,火焰气流温度约3000℃,从而对岩石直接产生热应力和机械破碎作用。喷射燃烧器采用水(0.4~0.55MPa)来冷却燃烧器壁,喷水形成的蒸汽则将岩碴(直径≥0.83mm者约占一半)排除。也可用7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代替氧气,此时焰流温度约2000℃。

燃烧器与孔底经常保持18~20cm的间距,其最佳转数为10~20r/min。

火钻还可增加水射流辅助作用,水射流从火钻侧面引入井底,岩屑靠水射流往上返。

2.激光破碎岩石

激光是一种自1960年开始极快的发展的新兴技术。进入70年代,投入到碎岩试验。在切割岩石、掘进巷道、钻孔时曾采用激光做联合碎岩的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结果。美国专家预计,它将会在采矿工业中成为实用技术。

激光是在气(液、固)体激光器中,激活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后大部分原子上升到激发状态,并自发辐射的一部分光子逸散;轴向光子引起受激发射,并通过两端面反射镜的反射而使光子共振、受激辐射、增强(放大),此激光束则是从部分反射镜端辐射出来,它是具有极高的频率(1014s-1)与极短的波长(10-2~10-5cm)的高能光束。

激光束具有相干性好、指向性好(近于平行光)、单色性好、亮度高、聚光性好等优越性能。光束密度可达109W/mm2,受这样高的能量密度的光照射时,物质在极短时间内(μs或ms)于很小范围内可产生数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从而被熔化和蒸发。目前,应用在破碎岩石方面的激光束功率近于20~40kW。现在正在研究200~300 kW的激光器。

激光碎岩主要是使岩石受热后微裂隙扩张与增多;相变化引起晶粒分离;气体与水的空穴扩张以及整体化学变化所造成的。因此,激光可用于直接碎岩与辅助碎岩(热弱化与切割钻孔周边)。

在国外,已将激光辅助碎岩用于联合掘进机。当工作时,首先由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在坑道掌子面上制造小眼和裂纹,然后凿岩机把大块岩石凿下来,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掘进速度。有人作过试验:把激光与盘形滚刀联合破岩,若以0.254cm/s的速度横移600W的聚焦激光,能使滚刀碎岩速度提高3.5倍。有资料报道:1kW激光,能以1.8~2.4m/h的速度钻进烟煤;以3.7~4.6m/h的速度钻进亚烟煤。在硬花岗岩中,需使用5~17kW的激光,例如,用14.5kW的切槽激光将使直径为0.3m的爆破孔钻具,在石英岩中钻进速度增加2倍(即从10m/h增加至30m/h)。

图1-6-14 等离子体喷枪示意图

激光破碎岩石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易使任何岩石形成窄而深的熔化切口;可在水中作业;激光的聚焦和传输比较容易。

激光碎岩存在的问题是:激光器的总效率比较低;输出功率较小;大功率激光器容积较大;激光束及其反射波对人体无益;激光器在孔底的工作条件不佳。

3.等离子体破碎岩石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等离子体切割金属的技术被引入到岩石破碎中,并用于二次破碎大块岩石。它在钻孔、切削、掘进中试验的效果较好。

等离子体(物质的第四状态)是一种超高温(数千至数万度)电离气射流。若在等离子枪(如图1-6-14所示)的金属阴、阳极之间加上常规的直流电压,便可通过高频电火花或碳粒短路激发,而产生电弧。由于两极间通有气体介质,故高电子撞击被加热的电子介质分子或原子,并使之电离。这种连锁反应(电子雪崩)便不断地打击出两次、三次电子,形成气体部分导电(击穿),并从电场或磁场接受能量而伴随着很强的光和热(由于热的作用也促进气体进一步电离),于是在两电极隙间产生了电弧柱(同于电焊电弧)。电弧柱中电离的气体,其正负带电粒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所以称为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通过冷却水冷却的喷嘴后,以等于或大于声速的速度喷出而形成等离子射流。喷出后复合为气体,并迅速释放能量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可达数千至数万摄氏度。利用这个高温可获得很高的融熔岩石的效果,例如,在坚硬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砂岩、石英岩中进行穿孔(钻孔直径为φ75~φ135mm)时,穿孔速度可达到2.7~4m/h。美国已研究用等离子焰于硬岩隧道钻进工程中。

4.电子束破碎岩石

利用特别的电子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来进行破碎岩石,是近20 年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曾进行了切割、钻孔试验,说明颇有发展前景。

产生电子束的装置是一电子枪(图1-6-15),它是一个阴极发生器。电极E1和E2间的电场使电子由阴极出发作加速运动,阴极内部有电热线圈,造成其热离子源。因电子自身会产生电场,而电场的电力线向外发散,故用电子透镜使之约束并聚焦。

图1-6-15 电子枪原理图

电子束穿过岩石时,由于介质原子的电离和激发,将电子束能量(10~200keV)传输给岩石,其功率密度可达106W/cm2,故可放出大量的热,使岩石升温或熔化(或汽化)。热熔面将以3 m/s 的速度向前传播。聚焦电子束的优点是功率密度仅次于与等离子体;能量转换率达75%,高于激光和等离子体;比功约为200~3000J/cm2,不算太高。

1976年,美国还提出用脉冲电子束(≥1MV),产生脉冲热应力使岩石形成张裂剥落的构想。

此外,还有微波破碎岩石(利用微波照射岩石,使岩石发热产生热破坏);高频电流钻(利用高频电流加热岩石);电感应钻(用高频磁场加热和剥落磁性岩石);电弧钻(使用10 000-30 000℉的电弧产生的高温熔化破碎岩石)等。

Ⅳ 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的关系

岩土主要是研究土和地基的. 地下工程是研究地下结构的,比如隧道结构、地下室结构等等。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Ⅵ 赖远明的主要成就

1、寒区隧道计算理论
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冻土工程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三场耦合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导出了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给出了其数值分析方法。并对寒区隧道在渗流体积力和冻土蠕变及体积冻胀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应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寒区隧道气-固-水分迁移耦合问题的对流换热与围岩相变传热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沿隧道不同进深洞内气温及围岩冻融变化特征的计算难题。提出了寒区隧道防冻害的综合技术措施,消除了冻胀和融化对寒区隧道的破坏作用,实践证明该措施防冻害效果良好,为同类工程的修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成功范例,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在寒区隧道计算理论方面的空白。
2、折板结构研究
在折板结构研究方面,提出了平顶四坡折板屋盖、组合抛物面薄壳屋盖、交叉 V形折板屋盖等几种结构新颖、力学性能良好的折板结构,应用扁壳非线性弯曲理论对这些结构的内力,挠度和非线性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计算发现应用这些结构能大量地节省工程材料。
3、岩土与结构工程教研
从事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为:岩土力学、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冻土与寒区工程、冻土力学、冻土物理等
4、自然地理研究
赖远明长期从事寒区工程理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冻土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空间破坏曲面和能反映冻土压力融化的强度准则。建立了冻土的多屈服面、非关联的广义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准确描述冻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变软化、硬化和剪胀、体缩等复杂变形。自然地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冻土与寒区工程、冻土热力学、天然气水合物等
5、青藏铁路冻土工程
赖远明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研究冻土地区开放边界块碎石路基温度场和流场特性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分析块碎石路基对流换热降温规律的计算方法,解决了青藏铁路块碎石路基这类含有流体-固体耦合传热温度计算的关键科学难题。研发了U形块碎石路基和通风管-块碎石复合路基等“主动冷却路基”的结构新形式,解决了铁路部门非常关心的气候变暖2.6℃对青藏铁路的影响问题,为青藏铁路高温冻土区路基结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了阴阳坡温度差对路基温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在阴阳坡分别增加80厘米和160厘米厚的块碎石护坡的新型路基结构,解决了由于阴阳坡温度差作用,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纵向裂缝这一长期困扰冻土工程界的难题。
为了解决青藏铁路路基温度场的计算问题,根据多孔介质中流体热对流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多孔介质对流换热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对在未来50年青藏高原气温上升2.0℃情况下抛石路基温度变化进行了预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气温大于-3.5℃或天然地表温度大于-1℃的地区,抛石路基除了能抵消气候变暖的影响外,还能对路基下的冻土制冷,保证冻土路基的热稳定,不至于使冻土融化。以该种路基作为青藏铁路高温冻土区的路基结构,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冻土路基。 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9篇,EI收录153篇)
1、赖远明,张明义,李双洋。《寒区工程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Lai Yuanming, Zhang Mingyi and Li shuangyang. 2009.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Sicence Press, Beijing).
2、Yuanming Lai, Weidong Ma, Mingyi Zhang, Wenbing Yu and Zhihua Ga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influence of boundary conditions on cool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rushed-rock layer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2006,Vol.45, No.2, 114-121
3、Lai Yuanming, Zhang Mingyi, Liu Zhiqiang & Yu Wenbing. Numerical analysis for cooling effect of open boundary ripped-rock embankment on Qinghai-Tibetan Railway, Sciences in China(SCI), D, 2006, Vol.49, No.7, 764-772
4、赖远明,张明义,刘志强, 喻文兵. 开放边界条件下青藏铁路抛石路基的降温效果分析,《中国科学》,D辑, 2005年,Vol.35,No.6,578-585
5、Lai Yuanming, Zhang Xuefu, Yu Wenbing, Zhang Shujuan, Liu Zhiqiang, Xiao Jianzhang.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heat convection between the air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n cold-region tunnel,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SCI), Vol.20, No.4, 2005, 323-332
6、Lai Yuanming, Zhang Xuefu, Xiao Jianzhang, Zhang Shujuan and Liu Zhiqiang,Nonlinear analysis for frost-heaving force of land bridges on Qing-Tibet railway in cold regions,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SCI), Vol.38, No.3, 2005, 317-332
7、Lai Yuanming, Zhang Shujuan, Zhang Luxin and Xiao Jianzhang. Adjusting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South and North slopes of Embank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 by the Ripped-rock Revetment,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2004, Vol.39, No.1, 67-79
8、Lai Yuanming, Wang Qiusheng, Niu Fujun and Zhang Kehu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of Ventilated Embank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8, No.2, 2004, 165-184。
9、Lai Yuanming, Wu Ziwang, zhang shujuan, Yu Wenbing and Den Yousheng,Study of methods to control frost action in cold regions tunnels,ASCE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SCI), Vol.17, No.4, 2003, 144-152
10、Lai Yuanming,Zhang Shujuan,Mi Long. The effect of climatic warm up 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embankments in cold regions and countermeasure,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SCI),Vol.45, No.2, 2004,191-210.
11、Lai Yuanming, Li Jianjun, Niu Fujun and Yu Wenbing. Nonlinear thermal analysis of Qing-Tibet railway embankments in cold regions, ASCE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SCI), Vol.17, No.4, 2003, 171-184
12、Lai Yuanming, Zhang Luxin, Zhang Shujuan and Mi Long.The cooling effect of ripped-stone embankments on Qing-Tibet railway under climatic war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CI), 2003年,Vol.48, No.6,598-604
13、YU Wenbing, LAI Yuanming, NIU Fujun, ZHANG Xuefu, ZHANG Shujuan ,Temperature Field Features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he Ventilated Railway Embank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Journal of Glaciolgy and Geocryology》 2002-05
14、赖远明,吴紫汪,刘松玉,邓学钧. Nonlinear Analyse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and Seepage Fields in Cold Regions Retaining Walls, ASCE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SCI), Vol.16, No.3, 2002, 156-166
15、赖远明,喻文兵.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forced vibration of a simply-supported V-shaped folded plate roof,Thin-walled Structures (SCI), Vol.40, No.3, 2002, 215-223.
16、赖远明,刘松玉,吴紫汪,喻文兵.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emperature fields in cold regions circular tunnel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4, No.1, 2002, 43-49.
17、赖远明,吴紫汪,刘松玉,邓学钧. Nonlinear analyses for the semi-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seepage and stress fields in cold regions retaining walls,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SCI), Vol.24, No.12, 2001,1199-1216.
18、赖远明,刘松玉,吴紫汪,朱元林等.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and seepage fields in cold region d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SCI), Vol.40, No.5, 2002,631-635
19、赖远明,吴辉,吴紫汪,刘松玉,邓学钧. Analytical viscoelastic solution for frost force in cold region tunnel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1, No.3, 2000,227-234.
20、赖远明, 吴紫汪,孙爱良. Geometric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simply supported Cross Vshaped folded plate roof, Thin-walled Structures (SCI), Vol.27, No.3, 2000. 259-275.
21、赖远明,吴紫汪, 朱元林, 朱林楠. Elastic Visco-Plastic Analysis for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unnels in Cold Region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1, No.3, 2000,175-188.
22、赖远明,吴紫汪, 朱元林, 朱林楠.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and seepage fields in cold regions tunnel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29, No.1,1999. 89-96
23、赖远明,孙爱良, 朱元林,吴紫汪. Geometric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simply-supported hip-truncated combined parabolical cylinder ro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SCI),Vol.21, No.1, 1999. 267-276
24、赖远明,吴紫汪, 朱元林,朱林楠.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Seepage and Stress Fields in Cold-Region Tunnels,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SCI),Vol.13, No.4, 1998. 435-440
25、赖远明. Geometric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simply-supported truncated hip ro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SCI),Vol.18, No.8, 1996. 628-634
26、赖远明,吴亚平. Linear &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combined parabolical cylinder roof, Computers & Structures (SCI),Vol.53, No.5, 1994. 1067-1072
27、赖远明,吴亚平. Exact solution for the response of laminated orthotropic plates to applied heating, J. of Composites Technology & Research (美国,SCI),Vol.18, No.2, 1996.135-139 2008.01至2012.12,《岩土工程学报》编委
2008.12至2012.12,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执行副主编
2008.12至2012.12,The Open Geology Journal编委
2010.05至2013.05,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2010.06至 2014.06,Journal of Engineering 编委
2010.11至 2015.11, ISRN Civil Engineering编委
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会土冻结分会理事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
甘肃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 ■个人荣誉
1991年获甘肃省教委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获得者”荣誉称号。
1996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方树泉”奖学金。
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2003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誉称号。
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2008年被选拔为第29届奥运火炬手。
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11月10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获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项目奖励

“电除尘器壳体结构优化设计”, 获198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获奖人。
“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轮轨动力学研究”, 获1991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获奖人。
“缓凝砂浆研究及其在预应力混凝土中的应用”, 获1997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获奖人。
“空腹箱梁的设计及计算理论研究”, 获199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建筑及桥梁新型结构的分析”, 获199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工程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获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博士论文“寒区隧道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问题的非线性分析”, 获2002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新型复合材料在市政工程结构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获200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获奖人。
“高原冻土道路隧道冻害预报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获200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获奖人。
“寒区公路与隧道冻害预报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获奖人。
“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 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第六获奖人。
“青藏铁路工程”, 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主要得奖人
“冻土路基地温调控及冻融灾害防治新技术”, 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Ⅶ 李磊的学术著作

论文
1. L. Li, W. Zhu, Y. Qu and J.P. Bao. Mechanism of Clay Mineral Affect on Strength of Solidification Slud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32(7): 30-35
2. L. Li, W. Zhu, Y. Qu and J.P. Bao. Research on the Solidification Mechanism which Based on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Solidified Dredged Sedim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32(10): 25-32
3. Wei Zhu, Bo Bian, Lei Li. 2008,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road-deposited sediments in a medium size city of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47(1~3): 171~181
4. 李磊, 朱伟, 林城, 大木宜章. 2009, 干湿循环条件下固化污泥的物理稳定性研究, 岩土力学, 30(10): 3001-3004
5. 李磊, 朱伟, 吉顺健, 郑修军. 2008, 微生物对固化/稳定化污泥长期强度的影响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30(12): 1778-1782
6. 李磊, 朱伟, 张春雷. 2009, 污泥固化土的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6增(10): 62-65
7. 李磊, 焦月红. 2009, 固化污泥中Cu、Zn形态的转化及对浸出毒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管理, 34(10): 31-34
8. 李磊, 朱伟, 林城. 2006, 硫杆菌对固化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环境科学, 27(11): 2105-2109
9. 李磊, 朱伟, 林城. 2005, 骨架构建法进行污泥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1(6): 41-43
10. 李磊, 朱伟, 赵 建, 陈 刚. 2005, 西五里湖疏浚底泥资源化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 33(2): 127-130
11. 朱伟, 李磊, 林城. 2006, 生物与化学作用对污泥固化体渗透性的影响. 岩土力学, 27(6): 933-938
12. 朱伟, 林城, 李磊. 2007, 以膨润土为辅助添加剂固化/稳定化污泥的试验研究. 环境科学, 28(5): 1020-1025
3.朱伟, 李磊, 张春雷, 赵建. 疏浚泥固化处理的优化设计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28(4): 87-89
6.Lin cheng, Zhu Wei, Li lei, T.OHKI, X.J.Zheng. Permeability and Leaching Behavior of Cement-Solidified/Stabilized Sludge Using Calcium-Bentonite as Additiv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vironmental Health & Pollution Control, NanjingChina. 2006,10
专利
1. 发明专利:污水厂产生的脱水污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的方法,2007(第二完成人)
2. 发明专利: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机,2007(第二完成人)
3. 发明专利:多孔混凝土生态囊砌块单元,2008(第三完成人)
五、主要获奖及荣誉称号
主要科研奖励
“基于水分转化原理的淤泥固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

Ⅷ 曾国熙的个人经历

曾国熙教授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六十余年。于1953年创立浙江大学土工学(曾称为地基基础)教研室(后改为岩土工程研究所)。多年来他一直倡导岩土工程这一应用学科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生产上都应以基本理论、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三者密切结合作为指导思想。1996年岩土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他指导已毕业的博士生34名,与国外大学联合指导已毕业的博士生2名。曾国熙教授长期从事软粘土力学和地基处理的科研工作。经常参加协助解决国内重要工程的地基问题,如为上海宝钢堆料场、金山石化总厂大型油罐、浙江杜湖水库和十字路水库土坝、宁波和温州机场跑道、深圳机场停机坪、蛇口第三突堤集装箱码头等的地基处理作出过贡献。在竖井排水地基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历时三十余年,提出固结度普遍表达式及其应用(含推算沉降的指数三点法、固结系数反分析法、变速荷载下固结度计算法等)、新的固结理论、地基强度增长预测公式,以及他所指导的博士生发展的有关理论和计算方法。
此外他还提出过上埋式涵管土压力公式。这些计算理论和方法已为有关工程设计和施工手册以及国家标准或规范所采纳。曾国熙教授及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100余篇。他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讲学。
1979年应邀赴意大利访问。1981年、1985年和1989年分别赴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旧金山、巴西里约热内卢连续参加第10、11、12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有三篇论文被推荐参加会议和编入该三届会议论文集。
1985年在日本名古屋和1988年在奥地利Innsbruck举行的第5届和第6届国际岩土力学数值方法会议论文集上各发表一篇论文。
1987年出席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8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亚洲会议并发表了论文一篇和讨论一篇。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编辑出版的《中国岩土工程学报选编》(译为英文),收录论文共19篇,其中有他的论文2篇。曾国熙教授曾多次组织和参加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中日岩土工程界于1989年4月在北京联合召开关于软弱地基的双边研讨会,他是发起人之一。双方各派出6名专家作报告,他是中方专家之一。
1988年曾国熙教授出席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贯入试验研讨会,在论文集中发表1篇论文(是中国学者唯一的一篇)。该文介绍他1950年在美国土工试验服务公司(STS)任工程师期间发明的袖珍贯入仪的历史。50余年来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使用简便的常规土工试验仪器。国内已有若干厂家制造和推广使用。美国STS及国内有的厂家对该仪器型号和单位符号均以曾氏命名。
1982年曾国熙教授被指名代表浙江大学与以理查特教授为代表的美国密执安大学商谈建立关于土动力性质的合作研究。多年来两校一直保持经常的学术交流。
1985年、1988年和1989年他三次访问密执安大学。并在该校和普渡大学、肯塔基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理工学院等学校讲学,作为国际著名学者他的照片陈列于普渡大学土木系陈列室。
1989年代表我国出席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执委会。
1987年应邀赴香港访问并在香港大学作专题报告。
1990年应邀访问德国并作学术报告。同年被特邀出席伊朗第一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1992年曾访问美国夏威夷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再度访问意大利。
1978年曾国熙教授的“软土地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施工处理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同年获水利电力部先进工作者。
1985年他的“软粘土地基砂井排水固结及旋喷技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他参加的“软土地基上大型机场跑道工程建造技术”和“软土地基竖井超载预压和非理想排水固结理论和应用”分别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次年“软土地基上大型机场跑道工程建造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他为主编之一的《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是一本深受欢迎、十分畅销的科技书,
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5年他作为编写委员会核心组召集人组织编写并出版《桩基工程手册》。
1987年他获美国西北大学“杰出校友”奖。1989年荣获国务院侨办和中华侨联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奖。
1997年他参加的“岩土工程博士生全面能力的高效培养模式”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5月,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为庆祝学科创始人曾国熙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六十二周年,不忘先生及老一辈岩土人在学科初创时期的辛勤付出,继续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在岩土工程及其他各方面人士的支持推动下,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曾国熙讲座”,并成立了“浙江大学曾国熙讲座基金”。

阅读全文

与岩土力学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