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天体能发明吗

天体能发明吗

发布时间:2021-06-10 21:35:37

㈠ 宇宙中都是真空的环境,那么天体是不是永动机

天体都是永动机?宇宙中每个天体由于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都在不停地自转和运动着,在某种意义上它们确实是永动的。


你可能会奇怪,那不是也会拍打西海岸吗???没错,也会,因为当地月连线经过大陆的时候,理论上东西海岸的海水都会往大陆冲,这就会导致西面的海水也会往东海岸冲。

然而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因为这个隆起的位置是高速自东向西移动的,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这将导致大陆东海岸受到的冲击比西海岸更强,因此地球的自转终将在月球潮汐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减速,所以,天体并不是永动机哦。

㈡ 据说大步哥要发明永动机能发明的出来么

及时关注他的微博和他最新的动态咯~
指不定发明出来呢~http://t.sina.com.cn/dabuge

㈢ 天体运行论是谁提出来的呢

牛顿的理论是对前人的科学工作的一个综合,一个总结,也是一个取代。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一直在追寻一种对自然界的解释,追寻“为什么”到了牛顿的时代已经完全成为描述性的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只是写出了“是什么”而不再追求“为什么”了。

牛顿的科学成果对以后的两个多世纪自然科学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在科学史上是一位真正的巨人。但是牛顿自己却清醒地认识到了追求真理的征途是漫长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在临终前的弥留之际,牛顿极为谦逊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科学发现:“我不过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了一块光滑的石子或一个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是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未曾被我发现呢!”

爱因斯坦对这位科学的先驱是非常崇敬的。他说:“牛顿自己比他以后许多博学的科学家更明白他的思想结构中固有的弱点。这一事实常引起我深深的敬佩。”

牛顿时期多次发生了关于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的争论。

在微积分创立的优先权问题上,是牛顿同莱布尼茨的争论;在光学和万有引力定律问题上是牛顿同罗伯特·胡克的争论。这种优先权的争论充分表明: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自然科学已经成熟了。

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这篇独立宣言发表以来,科学已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科学发明发现中的优先权的争论,是由于科学的进步才产生的。只有一大批科学家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起进攻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优先权的争论,这是自然科学成熟的标志。在牛顿时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承认。在欧洲的科学社团刚刚出现的时候,基本上是自发的,但后来却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资助。尽管在英国皇家学会里有许多贵族和小姐太太们(在当时,凡贵族无论是否科学家都可入会),但是这恰恰说明了科学的巨大的威力,说明了科学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1703年,牛顿担任了皇家学会会长,1705年由于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被英王封为爵士。这样牛顿就由于他在科学上的贡献成了英国皇室的贵族。以后这几乎成了惯例,在欧洲许多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许多在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的科学家都获得过贵族的称号。

从1665年牛顿开始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到1705年牛顿成为贵族这个时期,正好是我国自然科学逐渐从世界领先地位开始衰落的时期。在中国近四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没有出现过一件因为自然科学上的贡献而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器重的事。长期的封建反动统治,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度,使我国的知识分子一直追求着“读书做官”这一条路,因此使我国一直没有出现欧洲那样对自然界的系统的、深入的、分门别类的研究。

在牛顿的科学研究中,花在化学、炼金术上的时间非常多,他生前虽然没有出版这方面的著作,但是,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记录。许多人对牛顿研究炼金术、研究圣经和启示录的工作非常不理解。实际上,很可能牛顿自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理论并不是坚不可摧的。他对炼金术的研究,对启示录的研究可能都是在为他的理论寻找支撑点。

由于牛顿理论的巨大成功,使得各门学科的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处于牛顿的思想体系的影响之下。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就把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称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他认为牛顿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也是最幸运的天才。他说:“世界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在牛顿的墓志铭上,人们称赞他说:“他以几乎神一般的思维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这种观念代表了那个时代整个科学界的观念,这使得牛顿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经典力学的范围之外。

㈣ 发明天体搭配正确吗

朋友,你这个问题的我都明不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表达能不能详细一点,谢谢。

㈤ 可以超越光速的曲速飞船,能被人类发明出来吗

超越光速的曲速飞船是能够被人类发明出来的,但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了解到,对某一个物体来说,其引力与质量成正比的,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最直观的就是我们天空中的天体,天体运行是很神秘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大上的事,所以我们认为他很重要,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了解到,只有在隔绝万有引力这一前提下,超越光速的曲速飞船才可能被人类发明出来。

㈥ 人和宇宙,天体的生命史

呵呵,其实他们的寿命和我们差不多,因为有个主观时间。假设太阳是有生命的,他的新陈代谢、思维很慢,都过了100年了,他才感觉过了1秒。所以他的主观寿命和我们差不多。
介绍您看看“平行宇宙”这本书。 书中提到人类到宇宙末日的时候有可能进化成寿命几万万万亿年的智慧生命,但是他的思维非常的慢,一个想法就要花费几万亿年。
“平行宇宙”比时间简史还爽,卓越网可买到

㈦ 天体仪的发明者是谁

天体仪在康熙八年开始制造,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该仪用途有60多项,但它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等。
陈列位置: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西侧正中
天体仪
仪 重:3850千克
仪 高:2.735米
此仪用一个直径为六尺的铜球代表天球,球面上布列着大小不等的镀金铜星1876颗,并把它们分为282个星官。球面上刻有赤道圈,与钢轴垂直。铜球外边南北直立的是子午圈,其上最高点代表天顶的的铜制火球。球面外与地平平行的是地平圈,四根立柱托着地平圈立于底座上

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北京古观象台上安置的天体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体仪,制于清康熙年间。

天体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空心铜球,球面上刻有纵横交错的网格,用于量度天体的具体位置;球面上凸出的小圆点代表天上的亮星,它们严格地按照亮星之间的相互位置标刻。整个铜球可以绕一根金属轴转动,转动一周代表一个昼夜,球面与金属轴相交于两点:北天极和南天极。两个极点的指尖,固定在一个南北正立着的大圆环上,大圆环垂直地嵌入水平大圈的两个缺口内,下面四根雕有龙头的立柱支撑着水平大圈,托着整个天体仪。利用浑象,无论是白天还是阴天的夜晚,人们都可以随时了解当时应该出现在天空的星空图案。
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曾经在天体仪上安装了一套传动装置,利用相当稳定的漏刻的水推动铜球,均匀地绕金属轴转动,每24小时转一圈,这一业绩已载入我国光辉成就的史料库中。后来,唐朝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的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天体仪和自动报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该仪曾于1900年被德国侵略者掠至柏林,1921年才重新安放在北京古观象台上,至今球面上还留有侵略者打下的弹痕

^_^

㈧ 天体在宇宙的真空状态下能不能实现永动

天体都是永动机?宇宙中每个天体由于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都在不停地自转和运动着,在某种意义上它们确实是永动的。


你可能会奇怪,那不是也会拍打西海岸吗???没错,也会,因为当地月连线经过大陆的时候,理论上东西海岸的海水都会往大陆冲,这就会导致西面的海水也会往东海岸冲。

然而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因为这个隆起的位置是高速自东向西移动的,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这将导致大陆东海岸受到的冲击比西海岸更强,因此地球的自转终将在月球潮汐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减速……

所以,天体并不是永动机哦。

㈨ 天体运行论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在运动。
3.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转。
哥白尼的简介
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上中学时就对天文学很感兴趣,曾跟着老哥白尼师在教堂的塔顶上观察星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他不辞劳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终于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编辑本段]日心说艰难的成立
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里特和阿里斯塔克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即使在《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仍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近代以来关于罗马梵蒂冈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斗争是被严重夸大的。布鲁诺1600年遭受的火刑,并非因为他支持日心说,而是因为他的反神论等的另宗教恼火的反宗教思想。
事实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指: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满盈的发现也暴露了托勒密体系的错误。
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哥白尼的日心说:
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题为《短论》的论文。他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
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日自转运动 ;
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 ;
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动;
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
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
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动产生的,而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同时进行着几种运动;
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
哥白尼用以支持他的学说的论据,主要属于数学性质。他认为一个科学学说是从某些假说引伸出来的一组观念。他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
它们必须能够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
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
当时有许多反对的观点,但是用当时的知识进行了反驳。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在转动,空气就会落在后面,而形成一股持久的东风。
哥白尼答复:空气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质,因此逼得空气要跟着地球转动。
哥白尼答复:空气转动时没有阻力是因为空气和不断转动的地球是连接着的。
反对理由:一块石子向上抛去,就会被地球的转动抛在后面,而落在抛掷点的西面。
哥白尼答复:由于受到本身重量压力的物体主要属于泥土性质,所以各个部分毫无疑问和它们的整体保持同样的性质。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转动,它就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变得土崩瓦解。
哥白尼答复:如果地球不转动,那末恒星的那些更庞大的球就必须以极大的速度转动,这一来恒星就很容易被离心力拉得粉碎。
哥白尼答复:离心力只在非天然的人为运动中找得到,而在天然的运动中,如地球和天体的运动中,则是找不到的。
地心说地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简单的说,“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是以太阳为宇宙的中心。
[编辑本段]日心说的创立
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他回到波兰跟叔父一起工作。其叔父,瓦茨恩罗德,使费琅堡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哥白尼当时住在教堂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的是15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宇宙模式。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而恒星远离地球,位于太空这个巨型球体之外。然而,经仔细观测,科学家们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模式不吻合。
一些科学家修正了托勒密的宇宙轨道学说,在原有的轨道(或称小天体轨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体运行轨道。这一模式称每颗行星都沿着一个小轨道作圆周运行,而小轨道又沿着该行星的大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几百年之后,这一模式的漏洞越来越明显。科学家们又在这个模式上增加了许多轨道,行星就这样沿着一道又一道的轨道作圆周运动。
哥白尼想用“现代”(16世纪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轨道。
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哥白尼不辞辛劳日夜测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测量获得的结果仍然与托勒密的天体运行模式没有多少差别。
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
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
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
这样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圆轨道模式,直接让所有的已知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
然而,人们是否能接受哥白尼提出的新的宇宙模式呢?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权力极大的天主教会是否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这一说法呢?
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终于,在60年后,约翰·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
确的。
而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著的《周易》里,就已经记载了作者认为太阳是大地的主宰,大地要顺从太阳,围绕太阳运转。这是以日为参照,实质上也就是日心说。但没有得到多少认可。
[编辑本段]伽利略的论证
如同聂文涛所论述的一样,伽利略是通过数学逻辑相信哥白尼。这一点与布鲁诺没有区别。同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定程度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但是,在罗马宗教事务所组织的学术讨论中,伽利略没有战胜自己的对手,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当时“地球绕太阳”和“太阳绕地球”都有科学证据,而伽里略学说的破绽之一,是科学家探测不到“斗转星移”(Stellar Parallax)的现象。什么是斗转星移呢?这名堂十分吓人,其实意思很简单。如图一显示,假设星星 A 和星星 B 悬浮在太空中,我在地球表面之观察点 1 仰望星星 A 和星星 B 时,它们的距离好象十分接近,如果地球自转,即使我站在原地不动,我将会随着地球移动而去了观察点 2 ,由观察点 2 看同样两颗星星,它们的相对位置便会改变,由角度 Y 比角度 X 大就可以知道。换言之,如果发现有斗转星移的现象,那么地球转动就可以成立;假若没有斗转星移,地球应该是在固定地方。十六世 纪时天文学家泰高.巴希(Tycho Brahe)以当时最精密的仪器,去探测是否有“斗转星移”,可是看来群星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好象没有改变,因此地球转动之说不被接纳。
但是,伽利略指导数学原则的价值。他始终相信日心说。
[编辑本段]日心说的意义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发现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轮和本轮的数目竟多达八十个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人们期待着能有一种科学的天体系统取代地心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应运而生了。 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了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 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动产生的,而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同时进行着几种运动;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了。 此外,哥白尼还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视运动。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开创新纪元的学说,对于千百年来学界奉为定论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仍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又转过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世纪以前的欧洲,到处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到 15世纪末叶,在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当时的波兰不仅有像克拉科夫、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许多手工业兴盛的城市。1526年归并于波兰的华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纪末成了波兰国家的首都。
与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相适应,文化、科学上也开始有所反映。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迷信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他们使用的战斗武器,就是未被神学染污的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震撼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很快就扩大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
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 (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受影响。
就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里,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在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个当议员的富商,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哥白尼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务卡施大主教家中抚养。务卡施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和当时波兰进步的知识界来往极为密切,并与意大利卓越的革命家、人文主义者菲利普·布奥纳克西是挚友。在哥白尼念中学的时候,务卡施就带着他参加人文主义者的聚会。1491年,按照舅父的安排,哥白尼到克拉科夫大学去学习天文和数学。
当时,波兰已经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天文学家,如马尔卿·克洛尔,他于1450年写成《亚尔峰斯星象表订正》一书,并在许多国家讲学。又如著名的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曾编制天文历表,他就在克拉科夫大学讲课,是哥白尼求学时的数学和天文教授。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就是在克拉科夫大学求学时孕育起来的。
尽管《圣经》没有涉及诸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天圆地方”等各类天文知识。但是在中世纪,天文学也有着延伸于古希腊的,经过经院神学家们构架好的官方论点。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烧掉了许多珍贵的科学著作,有时一天竟烧掉20大车。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被活活烧死,他的“罪名”就是违背圣经的教义,论证地球呈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存在。
启示事实上,科学的存在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问题是标准与创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学知识的出现必然形成相关的评判正误的标准,另一方面,科学知识出现的过程就是对原有标准突破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标准的限制或压制。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反思两种科学的悲剧:一种是推行错误的标准所导致的后果;另一种是肆意创新所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
斯蒂芬·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原文中的两段话:“(卡斯特里奥与加尔文)在这场战争中,存在着一个范围大得多并且是永恒的生死攸关的问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确定自由和权力间的界标。因为,如果缺乏权力,自由就会退化为放纵,混乱随之发生;另一方面,除非济以自由,权力就会成为暴政。”这两段话隐藏着这样的意思:(1)应该给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证明自己的权利,或者说一切反对异端见解的人必须提供证据;(2)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都需要证明自己的正确,而无需在此之前抱怨社会的不理解。(3)所谓科学发展的意义,正在于改变人类原有的认识。因此,选择错误是一种权利,否则就没有科学探索的合理性。

日心说的错误点

日心说是一个学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
1.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
2.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
3.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不全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因为这些错误,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而较地心说,却相对好一些。因为它证明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㈩ 宇宙里的天体都是永动机吗

宇宙里的天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永动机。因为由于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宇宙中的每个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和运动。

阅读全文

与天体能发明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