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发明造纸
多年以来,中国使用的教科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而二十世纪以来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纸”,这两种观点引起了学术界40多年的争论。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根据来源于《后汉书》。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纪录非常明确,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1957年,陕西出土了西汉晚期的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这些考古发现使学术界对蔡伦造纸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一派专家认为,经过考证,这些纸的年代都比东汉早,因此可以说,在蔡伦之前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另一派专家则对出土这些纸的古墓或遗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的纸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虽然在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造纸技术处于初级阶段,而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今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纸。因此,部分专家指出,蔡伦对纸向中国、向世界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使不是最早造出纸的人,也可以算作“造纸术”的发明人。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纸,与以往考古发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300多年。所以,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当时成为中国在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惟一物证。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告诉记者,该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都有。古纸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何双全说,此次敦煌出土古纸的数量之大、品种之繁多、时代跨度之久,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也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B. 中国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纸是民间很早之前就产生了,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2)是谁发明了造纸扩展阅读:
蔡伦造纸
蔡伦认真苦读,如醉如痴。同时又不禁想道:一部《史记》就是一大捆竹简,可见用它写、读、运、藏都非常闲难,除了皇帝、高官,平民百姓是很难沾上边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蔡伦试着将竹简加宽、削薄,以求减轻它的重量,增加它的容量。可是,八字还没有一撇,它就裂了、碎了。此路不通啊!
蔡伦没有就此止步。他全神投入,茶思饭想,日夜琢磨。一天,他面对着正在磨面的石磨出起神来:把麦粒磨成面,然后既可做成很大的馍馍,又可摊成薄薄的饼子。那么,对于竹简,是否也可以这么处理呢?他试着将竹简装进磨眼,只听“嘶嘶啦啦”直响,却怎么也没有磨碎,更没有成粉——又失败了!
蔡伦仍不甘心,他又把竹节和破布、旧鱼网等放在石臼中,挥舂用力,一下,两下,三下……坚持舂个不停,终于成了渣、成了粉。然后泡在水里,水面上便立刻形成一层薄膜,真的像是薄薄的煎饼。
轻轻揭下来,贴在墙上,晾干,再在上边试着写字,只觉非常光滑流畅,而且转眼间墨迹就干,和竹简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蔡伦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所造的纸。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贡献。
C. 造纸技术是谁发明的
在古代,各种材料的书,这个兴起,那个淘汰,经过了好几千年,最后,终于出现了纸。从此,写字、印书就有了专门的材料。
于是,原来的竹简、帛书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纸草书、皮书等等,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开始出现了新的书籍。
纸的产生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说到纸的发明,大家就会想起造纸技术的革新家蔡伦。蔡伦是湖南桂阳——现在的耒阳人。他是汉朝的一个官。开始当太监,后来担任尚方令,管理宫廷里的各种日常用品的制造和供应工作。那么,他是怎样想起要造纸的呢。
这里面有个“赫蹄”的小故事。
西汉末年有个女子叫赵飞燕,长得很漂亮,就被召到宫里,汉成帝看了,非常喜爱,于是当了昭仪。当时,宫中有个女官叫曹伟能,和汉成帝生了个孩子,赵昭仪知道了,非常妒忌,就派人把孩子扔了,又把曹伟能关了起来,给她一只绿色的小盒子,里面是用“赫蹄”包着的两颗毒药。上面写着“告伟能,努力饮此药……”就这样,曹伟能被逼服毒死了。
那么,这“赫蹄”是什么呢。
原来,它就是缫蚕丝时,在竹帘上余留下来的丝绵制成的丝绵纸。
还有一件事那是1957年5月。有一天,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瓦厂的工人,在挖土的时候挖到了一座汉朝时候的坟墓,里面藏着许多古代文物,其中发现了一些米黄色的古纸。后来经过几次化验,专家研究,确定原来这种纸是用麻制成的。因为发现在灞桥,所以就叫它为灞桥纸。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是用丝绸和麻布做衣服的,因此,不可能用大量的丝绵和麻来造纸。同时丝绵造的纸价钱太贵,麻制的纸又厚又粗糙,都不适合写字,所以这两种纸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蔡伦是一个既能写诗、又会做文章的人。所以,他非常了解用竹木、丝绸写字的困难。于是,他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作原料造纸。经过反复实验,最后成功地把纸造出来了。从此,蔡伦造纸的方法,很快就在全国推广了。
因为纸比竹木轻巧,比丝绸便宜,又适合写字,所以,当纸一出现,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它很快代替了竹木和丝绸,成为专门用来写字、印书的材料了。
D. 纸是谁发明的
蔡伦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
拓展资料: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每一种都是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创新发明,其中造纸术促进了知识体系的建立。
中国的造纸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的工艺,使得纸张产量快速提高,纸张的使用原本由王公贵族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平民百姓也能够读书写字学习文化知识。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开始向国外传播普及开来。在中国造纸术的历史上先后有三种典型的纸问世,分别是灞桥纸,蔡候纸和还魂纸。
新型造纸术
纸张通常由木材中的纤维素制成,要造纸,就要砍伐森林,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外科学家研究了一种粪便造纸术,利用牛或者大象的粪便来造纸。他们开发了一种便宜的工艺,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粪便,以便去除部分有机聚合物木质素以及其他杂质,如蛋白质和死细胞。
随后将得到的纸浆用次氯酸钠漂白以去除剩余的木质素,并让纸浆变白,最后它就成为了一张可以书写的纸张。这种工艺不仅可以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而且它制作所需的能源和化学物质也更少,因为动物已经消化了部分原材料。另外,去除的木质素甚至还可以用作肥料或燃料,实在是一举多得。
E. 谁发明的造纸
“造纸”是动词,应该说谁发明了纸。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人历史没有记载,按照常理,应该说:劳动人民,呵呵。
F. 谁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6)是谁发明了造纸扩展阅读: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