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弹头发明

弹头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10 10:38:07

Ⅰ 子弹是什么时候发明

子弹是在1808年,法国人包利应用纸火帽,并使用了针尖发火。1814年,美国首先试验将击版发药装于铁盂中用权于枪械。1817年,美国人艾格把击发药压入铜盂中,火帽的应用对后膛装填射击武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一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锤击发。

(1)弹头发明扩展阅读

底火由传火孔、发火砧及击发剂组成。其作用是击发时产生火焰,迅速而确实的点燃发射药。击发时,击发剂受击针与发火砧的冲击而发火,火焰通过传火孔点燃发射药。

当发射时,击针激发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烧引燃药筒内的发射药,发射药产生瞬燃,同时产生高温和高压,将弹丸从药筒内挤出,这时的弹丸在发射药产生的高压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受到膛线的挤压,产生旋转,最终被推出弹膛。

Ⅱ 把核弹头装在导弹上是哪国发明的

原子弹出世后,哪个国家都想到了这一点。也都是这么做的。不过只有苏联和中国搞过两弹实弹试验。

Ⅲ 枪弹有哪些历史

枪弹的发展是与枪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前装滑膛枪,使用的是球形弹丸,即弹头与火药是分开携带并分别由枪口装填的分装式枪弹。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在前装线膛枪中试用了卵形弹,以提高射击精度和射程。

17世纪,瑞典人发明了将弹头与发射药一起装在纸弹壳内的定装式枪弹,从而简化了装填。1807年,英国人发明了以雷汞为击发药的击发火帽。

1849年,在法国出现了一种米涅中空长圆柱尖头弹丸。1855年,英国制造出金属弹壳,进一步改善了弹壳的闭气性能,提高了弹头初速。

1860~1870年,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中心发火式金属弹壳枪弹,导致了枪械后膛装填方式的实现。1886年,法国陆军正式装备使用无烟火药的8毫米步枪弹,此后德国、瑞士及其他国家陆续开始装备类似口径新式枪弹。

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无烟火药的采用,不仅为减小枪弹口径、提高枪弹性能奠定了基础,而且枪弹普遍改为被甲式,即将铅心装入黄铜、钢制被甲内。

19世纪末出现的后装枪定装式步枪弹,仅就结构而言,主要是被甲式圆头弹头,即带弹头壳的弹头,如意大利的6.5毫米步枪弹、德国的7毫米毛瑟步枪弹、瑞士的7.5毫米步枪弹等。随着弹道学、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又出现了流线形弹头,从而改善了外弹道性能,增大了射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促进了大口径机枪用穿甲弹、燃烧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的发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苏等国为了简化弹种还研制成功威力和尺寸介于手枪弹和步(机)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口径机枪弹口径逐渐统一,主要为12.7毫米和14.5毫米两种口径。

20世纪下半叶,枪械及枪弹开始小口径化。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定美国T65式7.62毫米枪弹为标准枪弹,实现了北约各国步(机)枪弹药的通用化。

1958年美国开始试验5.56毫米小口径枪弹。1974年,苏联也正式定型列装了使用5.45毫米枪弹的班用枪族。1980年10月,北约选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毫米枪弹为标准枪弹。这种小口径枪弹的好处是弹头轻、初速高、弹道低伸,一般速度能达900~1000米/秒,它的研制成功和使用是枪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近30年来,枪弹的发展较为活跃。一些国家不仅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研制新型枪弹,如双头(多头)弹、无壳弹、箭形弹、塑料弹壳埋头弹、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火箭枪弹等,而且使枪弹逐渐形成了多口径、多弹种的大家族。

Ⅳ 核弹因为什么而发明

核弹因战争而发明,现在主要用于威慑。
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爆炸性核反应是利用能自持快速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的核反应爆炸而形成毁灭性的杀伤破坏效应。核弹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现作为国力强大的表现和底蕴威慑。
战术核弹和战略核弹的主要区别是用途不同;
战术核弹主要是战术用途,主要用在局部战场上;
战略核弹主要是战略用途,主要用在全局战场上。
根据用途不同,还衍生出其他的不同,如:射程不同,一般战术的都小于战略的;威力不同,一般战略的都大于战术的;飞行空间不同,战术的主要在大气层里,主要由远程战略轰炸机投放,但因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致命缺陷,现基本已被各核大国抛弃,只能起到威慑作用;战略的有在大气层外的,多为弹道导弹携带发射;弹头数量不同,战术的一般是单弹头,战略的一般是多弹头的;造价不同,因为当量和射程等原因,战略的一般更贵;在国家的地位不同,战术的只能改变局部战场的命运,战略的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还有战略的要比战术的先发明出来。
战略核武器是指用于袭击对方战略目标,核当量在2万吨以上。通常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如洲际弹道导弹。它的使命是削弱或摧毁对方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对方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战术核武器是指用于攻击战术目标,核当量从1吨到2万吨,如核地雷、核炮弹、核鱼雷等。通常指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携带小型核战斗部的各种导弹,多为巡航导弹。某些大型反导系统也可以携带小当量核弹头,这也属于战术核武器的范畴。

Ⅳ 子弹头皮蹭两下,成达姆弹,哪个先发明的

不是成了达姆弹,擦弹头是为了弹头光滑,这样弹道准

Ⅵ 炮弹的发明和完善都经历了什么

所有早期的炮弹都不能爆炸,而是靠冲力来破坏或摧毁单个的目标。能爆炸的炮弹大约14世纪末才出现,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圣博尼法斯的战斗中使用了安有导爆索的炮弹,威尼斯人1376年在贾德拉也使用了这种炮弹。使用这种带导爆索的炮弹对炮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首先要在铜制或铁制的炮弹壳内装上炸药,再安上引线,将其点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内。结果是许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当即丧命。

1510年,又出现了铸造的整发弹和球形实心弹。这些炮弹由称作“榴弹炮”的特种火炮发射,弹上装有弹托装置,可以使“弹眼”和引信准确地对准炮膛轴线,朝向炮口。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开始研究榴霰弹。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都把炮弹称为“枪榴弹”,这个词原意指“石榴”,因为弹壳内的炸药看起来象无数的石榴籽。

英国人施拉普内尔于1784年发明了子母弹,里面装的炸药不多。而在此以前设计的炮弹都装药甚多,因为人们认为是用爆炸力量使弹片向四面八方飞散的。施拉普内尔的想法是只用足够的炸药炸开弹壳,让弹壳内的若干子弹以炮弹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飞。子母弹于1804年在苏里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应用,但由于炮弹在离开炮筒时要点燃炸药,给子母弹预点火,所以很难掌握时机。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进了这种炮弹,用铁片隔膜把炸药和引信与弹头隔开。他的炮弹在1864年开始使用,称为“隔膜弹”。

由于博克塞引进了时间准确的引信,从1867年起,标准炮弹有了很大的改进。1882年,黑色炸药首次为苦味酸所取代,接着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开始用无烟火药。至此,炮弹已发展成熟了。

炮弹的种类现代炮弹的种类繁多,达上千种。若按用途分,可分为主用弹、特种弹、辅助弹3种。

主用弹即直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的炮弹,如杀伤弹、爆破弹、杀伤爆破弹(这3种俗称“榴弹”)以及混凝士破坏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纵火弹、化学弹、霰弹等。特种弹即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炮弹。如发烟弹、照明弹、宣传弹、曳光弹、干扰弹、电视侦察弹等。辅助弹是部队训练和靶场试验等非战斗使用的炮弹。如训练弹、教练弹、试验弹等。

按装填物的类别,炮弹可分为常规炮弹、原子炮弹、化学炮弹、生物炮弹等。

按配用炮种可分为加农炮弹、榴弹炮弹、坦克炮弹、航空炮弹、高射炮弹、岸(舰)炮弹、迫击炮弹和无坐力炮弹等。

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定装式炮弹和分装式炮弹。定装式炮弹的弹丸和药筒结合为一个整体,发射药质量固定不变,发射时一次装入炮膛。分装式炮弹根据有无药筒,可分为药简分装式和药包分装式。药简分装式炮弹发射时先装弹丸,再装发射装药,射速较慢,但能改变发射药量,以获得不同的初速和射程;药包分装式炮弹没有药筒,发射时将弹丸、发射药包和点具分3次装填,依靠炮闩来密闭火药燃气,其射速更慢。

按弹丸稳定方式可分为旋转稳定和尾翼稳定两类。旋转稳定炮弹由线膛炮发射,出炮口时获得高速旋转而产生陀螺效应,使弹丸稳定飞行。尾翼稳定炮弹可在滑膛炮或线膛炮上发射,利用其尾翼使气动力压心移到质心后面,形成稳定力矩以保持弹丸飞行稳定。

按弹径与火炮口径的配合可分为适口径、次口径和超口径3种。次口径炮弹的弹径小于火炮口径,初速高,有些穿甲弹和杀伤弹力提高威力和射程就采用这种结构。超口径炮弹的弹径大于火炮口径,弹丸露于炮口外,可获得较好的毁伤效果,如迫击炮弹、长榴弹等。

对付活动目标的末制导炮弹火炮对付的大多是固定的点状目标或集团群体目标,所以一般使用具有显著杀伤爆破作用的榴弹,如果要对付远距离的活动点状目标,普通炮弹就无能为力了。于是美国首先为其155毫米火炮研制成功了激光半主动末段制导炮弹——“铜斑蛇”。

发射这种“铜斑蛇”炮弹时,火炮就象发射普通炮弹一样,把末制导炮弹送到目标附近的上空,飞行到靠近目标的一定范围时,接收到来自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开始制导飞行,直至命中目标。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靠另外一个激光目标指示器照射到目标上,所以是半主动式末制导炮弹。这种未制导炮弹集中了许多优点,如火炮初速高、弹丸飞行大部分时间靠自然弹道飞行、不会受到外来干扰、弹丸在飞行最后阶段可改变飞行弹道追踪目标以及命中精度高等,使大炮真正具备了攻击远程活动点状目标的能力。

炮弹的构成现代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两部分构成。弹丸包括引信、弹体和装填物,用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体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发射装药包括发射药、药筒、底火和辅助元件。发射药是发射弹丸的能源,药筒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盛装发射药,保护发射药不受潮或损坏。发射时,筒体膨胀,与火炮药室贴紧以密闭火药气体。底火受火炮机械或电的作用发火,点燃发射药,产生膛压推动弹丸运动。

Ⅶ 子弹是谁先发明的

最早进行爆炸式点火技术激发试验的是苏格兰人亚历山大·福希斯。最初使用器皿装雷粉,后来通把雷粉夹在两张纸之间而制成了纸卷“火帽”。

1814年,美国首先试验将击发药装于铁盂中用于枪械。1817年,美国人艾格把击发药压入铜盂中,发明了火帽,火帽的应用对后膛装填射击武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一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锤击发。

(7)弹头发明扩展阅读

对于子弹来说,无论是用于什么用途,国际上通用的发射药都大多为无烟火药:无烟火药可分为(单基,双基,三基)(其主要成分为硝化棉),枪械多用单基药。对于不同的枪械用弹有不同的要求。如:手枪多采用多孔速燃单基药。步枪为表面采用加光并钝化的单孔颗粒单基药。

底火是由:传火孔、发火砧及击发剂组成。其作用是击发时产生火焰,迅速而确实的点燃发射药。击发时,击发剂受击针与发火砧的冲击而发火,火焰通过传火孔点燃发射药。

当发射时,击针激发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烧引燃药筒(弹壳)内的发射药,发射药产生瞬燃,同时产生高温和高压,将弹丸(弹头)从药筒内挤出,这时的弹丸在发射药产生的高压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受到膛线的挤压,产生旋转,最终被推出弹膛。

Ⅷ 炮弹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所有早期的炮弹都不能爆炸,而是靠冲力来破坏或摧毁单个的目标。能爆炸的炮弹大约14世纪末才出现,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圣博尼法斯的战斗中使用了安有导爆索的炮弹,威尼斯人1376年在贾德拉也使用了这种炮弹。使用这种带导爆索的炮弹对炮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首先要在铜制或铁制的炮弹壳内装上炸药,再安上引线,将其点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内。结果是许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当即丧命。

1510年,又出现了铸造的整发弹和球形实心弹。这些炮弹由称作“榴弹炮”的特种火炮发射,弹上装有弹托装置,可以使“弹眼”和引信准确地对准炮膛轴线,朝向炮口。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开始研究榴霰弹。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都把炮弹称为“枪榴弹”,这个词原意指“石榴”,因为弹壳内的炸药看起来像无数的石榴籽。

英国人施拉普内尔于1784年发明了子母弹,里面装的炸药不多。而在此以前设计的炮弹都装药甚多,因为人们认为是用爆炸力量使弹片向四面八方飞散的。施拉普内尔的想法是只用足够的炸药炸开弹壳,让弹壳内的若干子弹以炮弹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飞。子母弹于1804年在苏里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应用,但由于炮弹在离开炮筒时要点燃炸药,给子母弹预点火,所以很难掌握时机。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进了这种炮弹,用铁片隔膜把炸药和引信与弹头隔开。他的炮弹在1864年开始使用,称为“隔膜弹”。

由于博克塞引进了时间准确的引信,从1867年起,标准炮弹有了很大的改进。1882年,黑色炸药首次为苦味酸所取代,接着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开始用无烟火药。至此,炮弹已发展成熟了。

阅读全文

与弹头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