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X如何打路径模型转成多边型(模型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如果只想要一个被变形过的模型
那只要使用 快照 snapshot 功能就可以生成当前状态的模型了
但是这样就失去了路径动画的功能了。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2. 美国心理学教授阿玛比尔提出了创造力三结构理论包括哪些
一、创造力的定义
自古以来,
创造力始终是有关人类精神现象的探讨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创造力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现在被大家
较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
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
力或特征。
二、创造力的本质
关于创造力的本质,有史以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现代心理学领域中,
对创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看法:
精神分析党派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创造过程是自我控制被放松的状态
下,前意识(介于意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活动)中的观念自由组合、自
发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回归于幻想,并把幻想与问题解决
结合起来,新观念通过自由表达就产生了。在这派心理学家中,弗洛伊
德强调无意识在创造力中的作用;
荣格将创造性的艺术看成是个体在不
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对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与自我实现相联系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
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来源于人格,表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来
就具备的潜能,在后天一定的环境中得到开发。这派心理学家认为,提
高个体创造力的途径主要是诱导个体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自我知觉,
或改
善环境,使环境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表达。
认知派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的头脑对情景的一种完美经验的组织
以及完善、
灵活的认知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
1
)准备(收集信息);
(
2
)孕育(让观念在头脑中自由联结);
(
3
)
明朗(以顿悟方式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4
)验证(检验解决的正
确性、有效性);吉尔福特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能力,来源于具有流
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重要特征的发散思维。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
的三维模型理论,认为创造力由智力维度、
智力方式维度、人格维度
构成。
一些研究大脑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学家强调大脑右半球是创造力的物
质基础,创造过程依赖于通过胼胝体实现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联合。一些
专家认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过分强调了辐合思维,重左脑、轻右脑。
他们建议:以通过延迟判断(不急于评判学生作业的对与错)、创造和
谐人际关系、刺激潜伏期(引发思索),并通过生物反馈、默想以及放
松等技术,帮助学生增强右脑功能。
从上述有关创造力本质的不同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于其中的一些
共同点:
(
1
)
教学应创设有利于消除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各种条件;
(
2
)
让学生了解自己观念的价值所在;(
3
)延迟判断;(
4
)训练思维的灵
活性;(
5
)不断激发创造性行为。
三、创造力的结构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创造力研究之后,
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创造力
绝非一种单一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人们逐渐放弃了那种
“单维创造论”,渐渐地构建起了创造力系统观,使得创造力研究向
“多维取向”和“聚合模型”发展。
这样的模型主要有吉尔福特创造力
结构理论,艾曼贝尔的创造力成分理论,斯腾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和
创造力投资理论,以及西克森特火哈伊的创造力系统模型。
3. 创造力模型为何以问题层面为基础
创造力模型为何一问题层面为接触这个因为要提供你的创造力,就要有不断的问题出现,不断的问题的提问,不断地回答,不断的创新
4. “双重差分模型”是什么意思
举例:
现在要修一条铁路,铁路是条线,所以必然会有穿过的城市和没有被穿过的城市。记Di=1 如果城市i被穿过,Di=0 如果城市i没有被穿过。
现在我们比较好奇铁路修好以后,被铁路穿过的城市是不是经济增长更快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开始的想法是,我们把Di=1的城市的GDP加总,减去Di=0的城市的GDP加总,然后两者一减,即E(Yi|Di=1)-E(Yi|Di=0),这样我们就算出了两类城市的GDP的平均之差。
这样做不用说肯定有问题。万一被铁路穿过的城市在建铁路之前GDP就高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观察到至少两期,第一期是建铁路之前,第二期是建铁路之后。我们先把两类城市的GDP做两期之差,即:
所以看清楚了,这里DID最关键的假设是common trend,也就是两个组别在不处理的情况下,y的趋势是一样的。
那么你会说了,铁路穿过的城市可能本身GDP也高,而GDP高的城市按照理论GDP增长率可能更高可能更低,所以common trend的假设可能是不对的,那怎么办?
如果这个问题存在,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在控制了某些外生变量之后,common trend是对的,比如上个问题,我们可以控制城市在t=0期的GDP level。当我们控制其他变量之后,自然不能直接减两次了,我们需要用上面说的回归式子,即run the following OLS:
5. 创意思维的斯滕伯格“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
第一维是指与创造力有关的智力维,第二维是指与创造力有关的方式维,第三回维是指与创造力有关答的人格特质。其中的第一维所涉及的智力又分“内部关联型智力”、 “经验关联型智力”和“外部关联型智力”等三种。
内部关联型智力是指与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相联系的智力,它由三种成分组成:
元成分——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计划、监控和评价作用。具有问题发现和辨认、问题界定、形成问题解决策略、选择问题解决的心理表征与组织形式、监控、反馈与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等功能;
执行成分——执行由元成分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编码、推论、图示、应用、比较、判断、反应等步骤;
获得成分——这是创造性思维中顿悟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又包含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结合、和选择性匹配等三个要素。
经验关联型智力是指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智力。
外部关联型智力是指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智力(包括适应、改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6. 看了一些关于双层规划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想问一下,双层规划是不是属于多目标规划啊
双层规划具有主从关系,拥有严格的优化顺序;目前存在的方法往往利用K-K-T条件等将双层问题转化为单层,然后利用单层多目标优化方法来解决,也就是说双层优化可以转化为多目标优化。但是转化之后问题复杂度大大增加。
7. 运用最优化理论写出战略路径判断模型
1 预测模块:灰色预测、时间序列预测、神经网络预测、曲线拟合(线性回归);
2 归类判别:欧氏距离判别、fisher判别等 ;
3 图论:最短路径求法 ;
4 最优化:列方程组 用lindo 或 lingo软件解 ;
5 其他方法:层次分析法 马尔可夫链 主成分析法 等 ;
6 用到软件:matlab lindo (lingo) excel ;
7 比赛前写几篇数模论文。
8. 何为双位langmuir模型
Langmuir isotherm 生词本 英 [ˈlæŋmjuə ˈaisəuθə:m]美 [ˈlæŋˌmjʊr ˈaɪsəˌθɚm] [化] 朗缪尔等温线 网 络 等温吸附模型; 兰牟而等温线; 兰谟尔等温吸附。
9. 解释双电层的理论模型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电化学基础(Ⅲ)——双电层模型 及其发展
吴旭冉, 贾志军, 马洪运, 廖斯达, 王保国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 演讲人:刘芳玲
双电层模型描述了电极与溶液相界面 之间电荷层的结构,是电极平衡和电极 过程动力学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具体表 现,是现代电化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双 电层理论对现代电化学的推动作用主 要体现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与
双电层电 容器等领域。
1 .
双电层理论的科学背景
颗粒在电场中 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若将颗粒固定,水会向负 极移动,该现象称为电渗
电泳 电动
电动现象的 发现
流动电势
将液体压过多孔陶瓷片时, 在流动方向上会产生电势差
液体中的粒子发生沉降 时,也会产生电势差。
沉降电势
对电动现象的认识
上述事实表明:固、液两相 表面带有电荷。带有电荷的固 体表面必然吸引液体中电量相 等、电性相反的电荷环绕在其 周围,于是在固、液两相界面 之间形成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的双电层。
2
双电层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2.1 Helmholtz 模型 结合平板电容器的相 关理论,可以得到固体表 面电势 ψ0与电荷密度 σ 的关系为 :
式中,δ 为两层之间 的距离;ε 为介电常数。
Helmholtz 模型的缺陷
①只考 虑了反离子受到的静电力,而忽 视了其自身的热运动;
无法 克服 的缺 陷
②不能解释带电颗粒的表面电势与颗粒 运动时固液相之间电势差(ζ 电势) 的区别;
③没有考虑带电粒子的水化作用,明显 不符合实际情形
2.2
Gouy-Chapman 模型
? 1910 年和 1913 年,Gouy 和Chapman 分别对 Helmholtz 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模型如 图所示: Gouy 和 Chapman 对该 模型作出了若干假设 (1)质点表面是无限 大的平面,且电荷分布 均匀; (2)扩散离子是点电 荷,其分布服从 Boltzmann定律; (3)溶液的介电常数 处处相同。
由于正负离子在扩散层中服从 Boltzmann 分布,故有 : (2) ni为双电层电势为 ψ 处 i 离子的浓度,ni0 为溶液中 i 离子的浓度,k 为Boltzmann 常 数,zi为 i 离子的价电数 在电势为 ψ 处体积电荷密度 ρ 为: (3)
可得: 在低电势下 取一级近似
(5) (6) (7) (8)
溶液电中性
(9) (10)
令 则有
(11) (12)
当 x=x0时,ψ=ψ0;当 x=∞时,ψ=0, 积分得 ψ=ψ0exp(-kx) (13) Gouy-Chapman 模型虽然考虑了静电力与 热运动的平衡,但没有考虑固体表面 van der Waals 力的吸附作用,这种作 用足以克服热运动,使离子比较牢固地 吸附于固体表面,与固体表面一起运动。
2.3
Stern 模型
用 Langmuir 吸附等温 式描述 :
(13)
Boltzmann 因子
(14)
在 Stern 层中,电势 降 ψ0–ψs可表示为
(15)
(16)
? 当发生电动现象时,Stern 层随固体颗粒一 起运动,与扩散层产生相对滑动,Stern 层与 扩散层之间的界面,称为滑动面。滑动面与溶 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ζ 电势。
2.4
Grahame 模型
1947 年,Grahame 进 一步发展了 Stern 的 理论,将 Stern 层再 分为内Helmholtz 层 (IHP)和外 Helmholtz (OHP)。
3 双电层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1.建立起电极平衡与电极过程动力学的联 系。电极反应速率受到电势差的强烈影响
意义和 影响 2.双电层理论同时也是表面化学和 胶体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3.在电化学分析领域,利用双电层对电毛 细现象的成功解释,由此发展起的极谱法。
4 双电层理论的应用
? 如图 5 所示的“极谱法”测定技术。
海洛夫斯基与 Ilkovie 导出了极谱 基本方程式
(17)
式中,Ε1/2为半波电 势,Id为极限电流
双电层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的原理如图 6 所示,在电解 液中插入两个电极,并加上一个小于分解电 压的电压
ζ 电势的测量 当粒子半径较大,而双电层厚度较 小时可用斯莫鲁霍夫斯基公式描述:
(18)
与此相反,当粒子半径较小,而 双电层厚度较大时,则可用 休克尔公式描述
(19)
通过测量电泳速度 u,即可得到 ζ 电势的大小
10. 犀牛双轨扫描时路径曲线不能选曲率 只能是位置 并且说说这位置 相切 曲率 三者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就是一个双轨扫掠而没有外部其他模型组件的话,是无法做出曲率连续或者相切连续的。
这涉及到曲线与曲面的连续性的一个问题,以下会涉及到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希望你学过并且还没忘掉。
所谓的位置连续也就是G0连续,是指曲面或者曲线仅仅是边界重合。
G1连续:相切连续,指的是两者在边界处不仅重合,而且导数相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相切。我们知道NURBS建模中的每一个曲线、曲面都是可以用函数描述的,这里的导数就是代表某个曲线或者曲面的函数的导数
G2连续:曲率连续,两者在边界处数学表达式的二阶导数相同。
以此类推。Rhino最多可以做到G2连续,而Alias可以更高,做到G4连续。连续性等级越高,连接处就越平滑。
============================================
所以我们看到连续性是两条曲线或者曲面之间的一种关系。
如果你只是在哪儿做一个sweep2的话,而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与生成的曲面形成关系的话,自然不会给你曲率选项。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部分模型,比如某个模型上的两个面你需要连接,当然你可以选用blendsrf,不过如果你想要自己定义混成面的截面,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通过绘制界面曲线然后将需要连接的两个面的边缘作为Rails进行sweep2,这时候由于你做的混成面需要与被连接的两个面发生关系,所以就会给出连续性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