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个科学家或发明家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爱迪生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上; 而在衣着方面, 从不过多考虑.
当他还是没出名的穷小伙子时, 有一天, 他在纽约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成这个样子, 应该给自己买一件新大衣啦! ”朋友说.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 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纽约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爱迪生先生! ”那位朋友惊叫起来, ”这回呀, 你无论如何也要换一件新大衣了! ”
”用得着吗?”爱迪生还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这里, 人们都已经认识我了.”
B. 光盘是谁发明的那个人是怎么想到的
提起数字光盘(CD)的发明者,人们会马上想到两家公司的名字:荷兰菲利浦和日本索尼。因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CD问世起,铺天盖地而来的宣传让这两个公司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但是,近日有消息说,CD是美国一位物理学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明的。而且这位科学家没有从销售CD的巨额利润中得到一分钱。这种新说法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难道世上真有这等事?
现在,有很多资料,如创建于2001年1月15日,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参与者进行数千次编辑和创建新条目的网络自由网络全书———WIKIPEDIA———维基网络上就记载着,菲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拥有CD发明权。有关条目中这样写道:菲利浦和索尼在1980年共同研制了数字光盘(CD),过了两年在西德郎根哈根开始大规模生产。尔后,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加入这个阵营,于1987年把CD变成了CD-ROM,从而引起了世界性的计算机革命。
俄罗斯一家网站前不久讲述了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1年,一个男孩在美国华盛顿州中西部的布雷默顿城呱呱落地,他就是6岁发明航模(遥控船)的詹姆斯·拉塞尔。1953年,拉塞尔在俄勒冈州里德学院(ReedCollege)(在全美最辛苦的十所大学中排名第六)毕业,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作为一名物理学爱好者,他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个实验室找到了一份工作,并成为第一批从事彩色显示屏与输入键盘应用与开发的研究者之一。在那里,他参与了一系列实验计划,设计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束焊接设备。
1965年,美国太平洋西北实验室在里奇伦德建立。拉塞尔成为该实验室的高级科研人员。从那时起他似乎悟出了自己今后应该潜心研究的方向———如何保存音质。他是古典音乐的痴迷者。像那个时代的许多音乐爱好者一样,他常因老塑料唱片音质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坏而感到万分沮丧。为此,他发誓要完善它,他甚至想用仙人掌上的尖刺来代替老式播放针。
在一个星期六的白天,拉塞尔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利用数字录制与恢复系统,彻底改变声音录放方法。因为这样在声音录放过程中各个元器件不会产生物理接触,也就不会造成任何物理损坏而影响音质。结果,一个带有技术革命色彩的想法在拉塞尔脑海中诞生了。那时,拉塞尔已经对以磁带和计算机穿孔卡片为载体的数字录制形式有所了解。他认为,最好的“记忆”应该靠光束来进行。这时他满脑子是“0和1”、“黑暗与光线”。他想,倘若能让代码足够紧密地排列在一起,那么利用它们不仅可以保存音符而且可以保存大网络全书。
尽管在研究所里拉塞尔没有马上实现自己的想法,但他完成了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方案,为他实现自己的想法奠定了基础。大约经过两年的时间,拉塞尔发明了第一个光—数字录制与恢复系统。就这样,第一个数字光盘(CD)问世了。拉塞尔于1970年为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
1970年,发明家继续完善了自己的发明,他想让它适用于任何数据形式的存储。正如许多决定自己时代的新发明一样,CD的问世并没有马上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但到了1971年,风险投资商人埃里·杰考布斯创建了光学唱片公司,并力邀拉塞尔加盟了他的公司。该公司打算开发可视光盘(VCD)。因为当时有个想法:以小巧玲珑的塑料载体录制电视节目,通过邮政系统发送,以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欣赏喜爱的电视转播节目。
1974年,在芝加哥举办的展览会上,该公司展示了具有录放功能的光学—数字电视机。这是第一个能够把彩色图像转换为数字的装置,但是投资者对此无动于衷,整个世界也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
又过了一年,1975年夏天,荷兰菲利浦公司代表访问了拉塞尔的实验室,对拉塞尔的研究没有给予太高的评价。根据拉塞尔回忆,当时这些代表们对他说:“这(指拉塞尔发明)对于保存资料非常好,但我们不能用它来解决音像问题。”
应该说,在访问拉塞尔的实验室之前的几年里,荷兰菲利浦公司已经在为模拟光学随身看(可视随身器)生产自己的光碟。荷兰人确信,模拟是唯一的可能方案。“因为菲利浦为研制光碟投入了6000万美元,任何人都不能对菲利浦说,他们错了。”拉塞尔这样评价说。
可是,就在菲利浦公司代表参观了发明家实验室两个月之后,菲利浦悄无声息地生产出了同拉塞尔的发明一模一样的光盘。从那以后,除了菲利浦外,日本的索尼和其他公司都疯狂地使用了拉塞尔的技术发明,却半字不提拉塞尔的名字。这使人不得不怀疑,拉塞尔的思想给了别人启发。
拉塞尔并不想垄断光盘工艺,把它据为己有。他甚至很平和地说:“很难说,别人生产的东西是不是靠我的发明。要知道,在两个或者更多的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可能会同时产生同样的想法,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完全可能,我们工作是平行进行的……”
1992年,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和其他的光盘生产者一纸诉状把光学唱片公司告上法庭。最后,光学唱片公司支付了3000万美元破坏专利权费用,法院最终把CD工艺的专营权判给了光学唱片公司。可是,发明人拉塞尔分文未得,因为他的20项光盘专利均属于他的雇主———光学唱片公司。
不过,这个遭遇并没有让发明家止步不前。他仍在进行数据保存光学系统的研究工作。他在思考着硬盘存储能力的新的竞争者,光学随机存储器(ORAM)。在这个系统中没有旋转的光盘,甚至没有一个运动的部分,数据完全由光来读取。
1991年拉塞尔和合作伙伴保罗·奈建立了Ioptics公司,专门研究ORAM。尽管得到了微软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但似乎时机尚未成熟,该系统迄今还没有找到市场。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申请了50多项专利的发明家仍然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仍然在从事着他所痴迷的研究。最近在全球报道中唯一令人想到拉塞尔的存在,并让他感到风光的事件是,时年53岁的他因对科学技术的杰出贡献,2000年荣获了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的VollumAward奖。
C. 用盘子可以做什么小发明
简易天平
D. 天盘发明的起源是怎样的
天盘也是杨筠松创制的。杨筠松在堪舆实践中发现,用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创制了天盘双山。罗盘中只有天盘是双山,其他盘是没有双山的。
古人认为,龙是从天上来的,属于天系统,为阳;水在地中流,属于地系统,为阴。由于天地左右旋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影响,所以天盘理应右移,故杨筠松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度。
宋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又叫作“赖盘”,专用于消砂出煞。人盘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
要确定方向除了指南针之外,还需要有方位盘相的配合。方位盘依然是24向,但是盘式已经由方形演变成圆形。这样一来只要看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断定出方位来。
E. “发明”为题作文
我的小发明叫探测天气仪器。我觉得我们当不知道天气时,如果下雨了,我们又没带伞,我们就会被雨淋湿了,所以我才会做出这样的一个小发明。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小发明的模型吧!
我的小发明的模型是由毛线、卡纸来做成的。先把卡纸剪成三角型,把卡纸和毛线粘起来,再在卡纸上画上探头和显示器,模型就做好了。
如果你想知道即时的天气情况,那就把仪器放在高处吧,这样就可以测到即时的天气情况了。
我的小发明是不是很神奇呀?
篇二:我的小发明
有一次,妈妈上公交汽车时,因为人非常多,所以容易有小偷,上了车,妈妈才发现手机被偷了。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个有密码的手机袋?
于是,我开始制造一个有密码的手机袋,首先我选用黑色的布料做手机袋,把它装上密码,这密码只有主人可以识别,再把它挂到皮带上。就大功告成了。
这种手机袋可以防小偷偷,而且就算小偷看见,他也打不开,因为有密码。就算小偷知道密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开。
有了我的小发明,妈妈的手机就不会被偷了。我喜欢我的发明创造。
我想要是人人都用上了我的小发明,那么人们的手机不就不容易被小偷偷了吗?这样不就大大促进了我们的财产安全了吗?
篇三:我的小发明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发明——天平。我做天平的原因是学校为了我们以后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要举行第四届科技大赛,所以我们每人都做一个小发明、小创造。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们做成了天平。天平很漂亮,我们给它喷上了油漆,为它穿上了紫色的衣服。这个天平的真不错,可以称东西,虽然称出来的东西不知道是几斤,但是它给了我们一个显示:低的是重的,高的是轻的。天平非常好玩,你把日常生活用的两种东西称一称,它就给你了一个答案。
我做完小发明——天平以后,非常开心,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我喜欢天平!
篇四:我的小发明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做了一个 “自动喂水器”。
这是我的小发明,爸爸是我助手。我们做的材料很简单: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加上一个易拉罐瓶。我们先把易拉罐剪成两半,然后在底部打一个瓶口大小的孔,再把矿泉水瓶倒扣在半个易拉罐上,把瓶子装满水,再倒放在一个盘子里就好了。原理是当盘子水面满过瓶口时,空气就进不去,水就流不出来,盘子水降到瓶口以下时,空气进去了,瓶子里的水就流出来,如此反复,直到瓶子的水用完。
这就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小发明。
篇五:我的小发明
我的小发明叫折衣板,它的四周像一个十字架,只要把每个边往上折一下就可以折好衣服。可是折衣板是怎样发明的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有一天,我想发明一个叫折衣板的板子,因为我折衣服的时候总是折不整齐。
星期天我和伙伴们一起在外面玩,我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拿着木板玩,我想:“要是有一个能折衣服的板子不是很好吗。”可是问题又来了,该怎么做呢?
一个周末,我到鬼屋里去玩,看见了里面的十字架,突然想到:“要是把木板剪成一个十字架,不就可以折衣服了吗。”我立马跑回了家里,拿了一块木板做了起来。
过了一个小时,折衣板终于做好了,我感觉非常骄傲,因为我发明了折衣板!
F. 人类根据什么动物发明了什么
1、苍蝇与照相机
苍蝇的复眼结构启发了人类,使人类发明了一次能拍摄1000多张高清晰照片的蝇眼照相机。防水自洁产品,来自于莲叶效应,这些莲叶表面具有微米级的突起细胞,细胞上又覆盖着一层纳米级的蜡状结晶,这些结构使得莲叶具有疏水性,出淤泥而不染。事实上,人们取材于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发明还有更多。
2、子弹头列车与翠鸟
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日本推出了世界第一列子弹头列车,这是当时最快的列车之一,时速能达到210千米,当时欧洲火车的最快速度为每小时160千米,子弹头列车的成功运行,重新推动了世界各国修建高速铁路的兴趣。所以,今天高速铁路系统如此发达,还得感谢日本当年的这一发明。
当时设计子弹头列车的工程师也是鸟类观察员,他想到了翠鸟。翠鸟捕鱼时,会从阻力较小的空气中冲入阻力较大的水中,也会经历阻力的急剧变化,却只溅起很小的水花。奥秘就在于翠鸟拥有一个流线形的长长尖喙,越靠近脸部,喙越宽,这样水流可以顺畅地向后流动。
3、鱼和汽车
在中国的高速路上,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千米时,同车道的车就得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而低于这一车速时,最小间距要保持在50米以上。然而,在大海中,高速行进的鱼群,可不需要这样。鱼儿们彼此挨得非常近,还会模仿周围鱼的动作,保持集体同步运动,它们怎么就不担心撞车呢?
这是因为鱼能凭借长测线器管察觉出周围水压的微小变化。这种线型的传感器非常灵敏,能够将环境变化信息,迅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使鱼迅速反应。鱼的这项高超本领启发了日本科学家们,他们发明了叫做EPORO的机器人。
4、蝴蝶启发了电子阅读
电子阅读器改变了大家的阅读方式。这些设备电力持久,存储量大,方便携带,人们不需要去图书馆,就能阅读海量书籍。然而,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电子阅读器还需要内嵌LCD灯发光,屏幕文字色彩单调,而且在耀眼的阳光下,往往没法阅读。
不过,现在这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高通推出了一款显示屏,它不仅可以让你在阳光下阅读显示屏,并且屏幕色彩缤纷,能够充分还原画面的颜色。而研究者们的灵感来源正是蝴蝶。
5、壁虎的脚与胶粘剂
1968年,在美国3M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史宾塞·席佛试图研发一种强力粘剂,最终他发明了一种粘性非常弱的粘合剂,这种粘合剂能重复粘贴,还不会留下痕迹。随后,另一位3M公司的工程师将这种粘合剂与纸条结合,第一个便利贴诞生。
然而,自此之后,粘合剂的技术并没有根本性的进步,如何将两件物品长久地黏在一起,对于人类来说依旧是个难以解答的谜题。不过,壁虎显然不会为这件事头疼,它们轻松地飞檐走壁,即便物体表面多么光滑,它们也能牢牢黏住。
而奥秘就在于它们的脚底有几百万根次纳米级的细毛,能操纵负电子和正质子之间的引力,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粘贴在物体表面。所以壁虎不用用力抓物体表面,并且脚一挪开,就能去除粘性。
G. 名人发明东西的故事
名人发明东西的故事有:
1、爱迪生发明电灯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个性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务必找到更适宜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做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透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7)发明先想到的天盘孑扩展阅读:
1、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产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
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2、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况。
(3)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H. 碗和盘子是谁发明的
不是谁发明的,是历史上演化而来的,这是人类在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体现。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后可能会发展到另一种更合适生活需要的款式。比如,在其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其体积,或在款式上更加实用美观等。
I. 科学家们的发明故事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
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因为他有电灯、留声机、电影和蓄电池等一千多种发明成果,所以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魔术师”。
爱迪生最大的功绩是发明了电灯,然而在他的发明创造中,最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在1877年秋天,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轰动了整个纽约,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像潮水般地涌来报道这一特大新闻。
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前去参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了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
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的从机器中重复出来时,人们才相信这东西确实不是虚假的,并且齐声称奇,报纸把留声机称之为19世纪的奇迹。
然而,爱迪生这项著名的发明构思,却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
一次,爱迪生一人在静静的实验室里研究改善在纸带上打印符号的电报机。这时,电报机内的一种单调的声音吸引了他。
在试图排除这种声音时,爱迪生出乎意料地发现,这是纸带在小轴的压力下发出的声音。在改变小轴的压力时,声调的高度也随之变化。这就使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借助运动载体上深度不同的沟道来记录和回收声音。
无独有偶,爱迪生在另一次试验电话的时候,发现传话筒里的膜板,随话声而震动。他找了一根针,竖立在膜板上,用手轻轻按着上端,然后对膜板讲话。实验证明,声音愈高,颤动愈快;声音低,颤动就慢。这个发现,更奠定了他发明留声机的决心。
几天后,爱迪生就画出了草图,并立即和助手干起来。留声机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金属圆筒,圆筒边上刻有螺旋槽纹,把它按在一根长轴上,长轴一头装着曲柄,摇动曲柄,圆筒就会相应地转动。
此外,还有两根金属小管,管的一头装有一块中心有钝头针尖的膜板。经过无数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爱迪生回忆说:“我大声说完一句话,机器就回放我的声音。我一生从未这样惊奇过。”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要继续改善它,他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了一百项。他是耳聋之人,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异了。
当我们看到这天的留声机时,不要忘记这上头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心血。实质上,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留声机所掀起的礼貌和发明巨浪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电唱机、磁带录音机、磁带录像机、激光声像机……相继问世,追溯其源头,不都是来自爱迪生的伟大发明吗?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2):
电话的发明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应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
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
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
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那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这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3):
避雷针的发明
历史上关于避雷针的发明,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
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由于避雷针的发明,人类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几分安全。
关于避雷针的发明,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巧合提醒了一位伟人突发奇想,导致了发明和创造。
(9)发明先想到的天盘孑扩展阅读: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
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主要成就
留声机
1877年,爱迪生发现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振动的现象,便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8月15日,爱迪生让助手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制成之后,爱迪生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
然后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歌,之后把针又放回原处,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就回放出爱迪生的声音。12月,爱迪生公开展示这台“锡箔筒式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
电灯
与人们通常的认识恰恰相反,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
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
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称之为“碳化棉丝白炽灯”,随后大量投产,并成立公司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电灯在美国被普遍使用。
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参考资料:网络—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