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什么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6-10 02:54:03

㈠ 6.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是中华民族

㈡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主体之间有本质的不同”是什么意思要具体!

是生活的升华,从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电脑都是因我们的生活准备的,但是由于贫回富差距答,生活环境,等等因素。人们的生活水平形势必定有所差别,所以导致了文化的不同,很明显东西方价值观,经济体系,伦理关系差距很大,有些思想我们也很难互相接受。 你自己写吧,呵呵

㈢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专化思想属、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1]、华夏文明[2],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文者是宇宙自然规律理律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的根本。目前“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就是一个专门从事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团体机构。

㈣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什么

文化创新的主体最主要指的是创新的一个对象和有效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样能够达到更理想的创新效果。

㈤ 文化的主体为什么只能是哲学

文化哲学生成的历史理由
不容否认,文化哲学已成为人类在现代化实践语境背景下的一门“显学”。何以至此?笔者以为这与人类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在传统农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对有限,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个比较和谐的状态,哲学所思考的许多问题都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展开。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自不必说,即使是西方近代的哲学话语,在“主体-客体”的二元张力中,其实凸显的主题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最高的目的诉求就是“人为自然立法”(康德语)。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类征服自然的水平也获得极大提高。“文化世界”越来越取代自然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与之相应,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无法回避的课题。如何消解人与文化的紧张,切实使文化成为肯定人的力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这就成为需要人类在哲学层面建构的话语体系——即文化哲学生成的历史理由。
何谓“文化哲学”?顾名思义,它是关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文化的总体性把握,它应回答的问题包括什么是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等。
学界一般认为,文化哲学兴起的标志是新康德主义。哲学所要面对的主要不是“已然”世界的问题,而是“未然”或者是“应然”世界的问题。“事实”的世界是科学要关注的对象,“价值”的世界才是哲学最需要关注的对象。例如在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看来,“哲学只有作为普遍有效的价值的科学才能继续存在”。在新康德主义思想家那里,康德的“物自体”与“现象”之间的对立,被置换成了“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其核心价值诉求就在于从人类日新月异的文化世界中,确立人的价值的应有位置,切勿使人性消弭于喧嚣的文化世界中。德国哲学家西美尔明确指出:“只有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对象。”因此,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完善”。以此为尺度,西美尔检讨了近现代人类文化的不足:“客体文化突飞猛进,主体文化却不能增进……外界事物正变得越来越有文化,而人却越来越没有能力从客体的完善中获得主体生命的完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作为西美尔的学生,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对人的精神塑造意义。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作为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将“总体的人”作为研究的中心,强调文化哲学(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强调现实文化创造主体有血有肉的知情意生活与无生命的死的“主体”的区别。他将本体论层次上的“悟”作为目标,追问人的体验和理解——“悟”如何可能?他要透过逻辑层面,直观逻辑背后的“事情本身”,即把握人的生命中那“先于逻辑的东西”。狄尔泰明确强调:“人是什么,只有他的历史才会讲清楚。”所以对人的全面理解有赖于对人的全部文化历史的把握。这样,狄尔泰从“知”到“悟”、从“认识”到“体验和理解”、从理性地把握逻辑到全生命地“直面事情本身”,便实现了哲学的第一个转向:从纯粹的理性批判到现实的文化批判。

㈥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直接主体说法对吗

对,抄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袭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在文化创新中坚持群众观点,首先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创新的主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不仅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也是精神生产实践的主体,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广大群众的创新潜力,鼓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㈦ 文化的主体是什么

【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直白地来讲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回的统称答,即:衣、食、住、行、文、物等生活层面的形式及其内容。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是凝聚于物质中之而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意识形态。
【主体】指一个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直白地来讲主体就是指一件事情中承担主要责任及其受益的自然人、法人、组织和主权国家的代表等。
【文化主体】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尊崇特定文化形式及其内容生活的人民、社团或组织。列如:儒家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

㈧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这句话对吗

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在文化创新中坚持群众观点,首先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创新的主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不仅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也是精神生产实践的主体,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广大群众的创新潜力,鼓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㈨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谁我们应该怎么做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主体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即是生活的升华,从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电脑都是因我们的生活准备的,但是由于贫富差距,生活环境,等等因素。人们的生活水平形势必定有所差别,所以导致了文化的不同,很明显东西方价值观,经济体系,伦理关系差距很大,有些思想我们也很难互相接受。

阅读全文

与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