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地壳谁发明的

地壳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6-09 18:33:32

Ⅰ 李四光什么时候发现了地壳运动

1941年李四光在演讲“南岭地质构造的地质力学分析”时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一词。1945年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对地质力学理论作了系统的概括。地质力学是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即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及其起因的科学。它从地质构造的现象(构造形迹)出发,分析地应力分布状况和岩石力学性质,追索力的作用,从力的作用方式进而追索地壳运动方式,探索地壳运动的规律和起源。地质力学认为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对于探索地壳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是地壳的水平运动(经向的和纬向的)造成的;而水平运动则起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自转速度变化的作用称为“大陆车阀作用”,因而把这一假说称为“大陆车阀假说”。

Ⅱ 地球谁创造的为什么

有的说,地球是因为星体的相互碰撞,然后因为地球自己具有引力,吸引了许多的小星体,然后不断的撞击后,形成了最原始的地球的大致轮廓,接着经过几十一年的不断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地球

Ⅲ 地球是谁创造的·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版46亿年前,从太阳星权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是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参考资料:刘本培、蔡运龙主编.地球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Ⅳ 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是谁发明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大厅里,许多国内外的参观者都被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的复原模型所吸引。人们不觉惊叹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这架地震仪的发明者是我国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南阳郡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南)人张衡。他精通天文历算,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他在公元132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曲地动仪,比国外类似仪器早1000多年。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复原图

这架地震仪用青铜制造的,圆径8尺,形状像个大酒樽。上面有个盖子,内部有一个中枢机械“都柱”。柱旁通着8条道,每条道上有发动机关,周围铸有8条龙。龙嘴里各含一个小锕球,对着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位。在地上,对准龙嘴蹲着8个铜蛤蟆,昂着头,张着嘴巴。哪个方向如果发生了地震,仪器上对着这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铜球就落到蛤蟆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报告震源的方向。这是因为,在平时,地震仪平稳地放着,都柱也垂直竖立在仪器的中央。但因为都柱上粗下细,重心高,支面小,像个倒立的不倒翁,这样就极容易受震动而倾倒。譬如东方发生地震,东面的地壳自然发生波动,震波影响都柱,都柱自然倒向震动方向。沉重的都柱向东倒下后,于是推动了东方的横杆,横杆推开含有铜球的东面的龙嘴,于是龙嘴吐出了铜球。

有一次,位于仪器西方的龙嘴里的铜球“当啷”一声落到了蛤蟆嘴里。但洛阳并没有地震的征兆和感觉,有些人便议论纷纷,乘机讥笑说,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并不科学。没想到过了几天,从西北来人飞报消息,说是距洛阳1000多里的兰州、临洗、陇西一带的陇西郡,发生了地震,大家这才信服了地震仪,赞叹它果真如此灵敏准确,从此,“铜龙报警”这个故事便在朝野上下和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开来。

张衡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是我国科学文化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他还研究制造成观测风向的候风仪,并曾制造出一种能飞的“木雕”等精巧机械,对天文、地理、数学、哲学都很有研究。他经过长期观察计算出,人们在一个地方看到的星座,共有2500多颗,这和现今天文学家的统计基本一致。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曾流传了好几百年。他还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著有《两京赋》,他又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Ⅳ 地球是谁发明的

其实地球来是宇宙中爆炸的一源块碎片 他之前不过是一个大集体的一小部分而已 只不过他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巨大 可以说宇宙还是回发生再一次的大爆炸 是为了下一次所产生的人类 宇宙会一直的爆炸下去 也会一直有新的人类产生 我们现在只不过是生活在其中的一次爆炸罢了

Ⅵ 地震仪是被谁地发明的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但它并不实用。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在1855年由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发明。这台机器使用装满水银的圆管并且装有电磁装置。当震动使水银发生晃动时,电磁装置会触发一个内设的记录地壳移动的设备,粗略地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

Ⅶ 砹(At)是地壳中最稀少的元素只有25克,是谁发现的

砹,原子序数85,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元素,化学符号源于希腊文,原意是“不稳定”。1940年美国科学家科森等用加利福尼亚大学60英寸回旋加速器加速能量为28兆电子伏特的α粒子轰击铋靶,得到了砹。已发现质量数196~219的全部砹同位素,其中只有砹215、216、218、219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余都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的。

由于砹的同位素半衰期短,而且数量少,其性质大多是由它的同组元素用外推法得到的估计值。砹的熔点为302°C,沸点337°C,有六种氧化态。

Ⅷ 谁发明了地震仪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我国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

地震仪

现代地震仪最重要的发展是应用地震检波器组合。这种组合,有些由几百个地震仪组成,都连接到一个单独的中心记录器上。通过对不同地点产生的地震波图的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确定震中位置

Ⅸ 世界范围内的地壳受到什么威胁,才会产生破裂和偏移

从古至今,对于地壳的破裂和偏移,人们都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地质学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有的人说是因为海底扩张。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对于海底领域的探索是很有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发明了声纳技术,让人们了解了海底的地形,人们这才发现海底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新的大洋地壳取代旧的大洋地壳,并且还会每年以固定的速度向两边推移。所以这也就是地壳破裂和偏移的原因;最受大家认可也是我们在学地理时会学到的一种理论,就是板块构造学说。书上说。地壳会分为六个板块,这些板块不是固定在地球上的,而是漂浮的,随着海底扩张的方向的改变,漂浮板块的移动方向也会改变,于是就产生了破裂和偏移。这一理论也对应上了地球上的一些地质现象,例如板块交合处会是地震海啸的高发地。所以这个理论是目前最受大家认可的理论。

但是据地质学家们所说,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因为现在具有很发达的交通工具,也不用再依靠自己的双腿了。而且在野外做勘测并不是地质学家全部的工作,在勘测测完数据后还要回来继续做实验,看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所以说地质学家是一份既费脑又费体力的工作,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怕苦不怕累的人选择当地质学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才能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明确。

阅读全文

与地壳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