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曾国藩创造了

曾国藩创造了

发布时间:2021-06-09 17:09:38

1. 曾国藩创建了湘军,李鸿章创建了淮军,两个谁的战斗力更强

我觉得还是曾国藩的湘军厉害一点,虽然说李鸿章的淮军的武器装备和武器力量比曾国藩的湘军好,但是湘军的作战纪律和军队纪律,都比淮军要好太多了,而且它的战绩也比淮军好。

打仗的队伍,肯定在纪律上面要严抓的,不然,就算武器再精良再好,也打不出来那个效果的。

2. 曾国藩发明什么战术,轻松剿灭太平军,欧洲学会后,做了什么事情

曾国藩发明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后来被欧洲人学会了以后,他们把这个战术加以改进,加入了火炮,杀伤力更加厉害了,曾经一天之内就可以杀敌六万多人。

后来曾国荃是用的这种办法困死天京城。后来曾国藩的这个战术被欧洲人学会了,因为当初有一个英国人参加过太平天国的战争,所以他知道这个战术的优势,欧洲人利用这个战术和苏丹游牧骑兵打仗的时候,加入了机关枪,把战争变成了一场大屠杀。再后来,这种战术越来越受欢迎,用铁丝网还有战壕,再加上火炮,就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屏障,在英国进攻德国的时候,一天就消灭了6万多人。

3. 曾国藩怎样起家的怎么创立湘军,并成为领袖的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曾国藩知人善用,并以身作则遵守军纪,大军所到之出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便可能总结于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这一时期。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
镇压太平天国后,曾国藩麾下湘军已达十余万,有部下曾进言,“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实际就是劝其借其威望武力达到顶峰时拥兵自立。曾国藩改为,“鼎之轻重,不可问焉”,并手书,“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劝者乃止声。从当时的实力对比看,曾国藩确实有问鼎之力,但清廷已经对其非常提防。但对于曾国藩个人,他一直是忠于清朝的,而且他这个人谨慎有余,魄力不足。从局势上看,当时天下刚受完兵灾,民心未必可用,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清廷仍抱有幻想,客观局面也不允许他自立,曾国藩后来解散湘军未必没有向清廷表明自己毫无野心之意。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 “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墓地在今长沙市望城县坪塘镇伏龙山下桐溪寺后,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墓地仍残留石马等遗迹。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4.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2、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3、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5、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国藩创造了扩展阅读

政治成就:

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军事成就: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

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

5. 创立湘军的曾国藩和创立淮军的李鸿章,哪一个人的功劳更大

两个人都是清朝最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功劳不相上下。清朝末期已经是摇摇欲坠,晚清四大名臣延续了清朝的生命,让封建统治者看到了一丝的希望。曾国藩创立湘军和李鸿章创立淮军在镇压太平起义中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要是没有这两个人,清朝还真有可能被太平天国推翻了。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很多方面都是不相上下的,历史上也铭记了这连个人的名字,成为晚清政坛上最具代表性的权臣。

淮军建立的基础就是曾国藩的湘军。但是李鸿章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雇请外国心事,教练训练新式军队,掌握各种先进的武器,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要比原来的湘军强大的多。但是在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淮军也被打散了,战斗能力大打折扣。

6. 胡中藻与曾国藩发明了什么

曾国藩创立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曾国藩家书也在文坛上很有名,有几篇还被选入过教材

胡中藻具体生平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是乾隆时内阁学士,是雍正宠臣鄂尔泰的门生。乾隆继位后,对鄂尔泰等前朝遗臣在朝中势力有所顾忌,然后就有了胡中藻案,以打击鄂氏朋党。乾隆二十年(1755),朝廷命人暗中收集胡中藻所出试题及诗文,以其任广西学政时所出试题中有“乾三爻不象龙说”七字,指责诋毁乾隆年号;以其所写《坚磨生诗抄》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指责故意在清国年号加“浊”字;诗中还有“斯文欲被蛮”等句,因有“夷”、“蛮”字样,被说成是辱骂“满人”;又有“老佛如今无疾病,朝门闻说不开开”句,被指斥是讥讽乾隆的朝门开不开。因为这样种种罪名,按律应当凌迟处死,但乾隆帝“宽厚”为怀,于乾隆二十年四月十一日胡中藻被斩首示众。同时鄂尔泰撤出贤良祠,其侄鄂昌因与胡中藻交往过密,也被赐令自杀。总之是个政治的牺牲品。

7. 曾国藩只是一介书生,他发明了一个什么战术,轻松剿灭太平军

“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这是人们对于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11月26日,是晚清政府最为倚重的的权臣之一。有人说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也有人说他愚笨不已,完全是时事和机遇造就了他。那么为什么人们对于一个手握重权的高位人物会有如此极端的两面评价呢?

所以竟然在回忆这两段历史的时候都会十分惊讶。难道苏联向曾国藩偷师了么?要不然这二人的作战风格又怎会如此相似呢?不过这种包围的策略作为一种战争手段早就是自古有之,所以可能这也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8. 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创办了什么

李鸿章 江南制造局 轮船招商局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9. 曾国藩开创了什么论述学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亦多所汲取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从政和从戎生涯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转而比较接受心学。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𬘡缊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自其初而言之,太和𬘡缊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气质又最清且厚……”

10. 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是什么时候终结的,对中国近代时局有哪些影响

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是在1949年下半年被解放军消灭的。它对中国近代时局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正面影响,一方面是负面影响。

而湘军对中国近代社会时局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他更加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在湘军所参与的所有的战争中由于这些军队并没有受到正经的训练,所以是比较野蛮的,当时他们是普通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实行暴力的作战方案这也就更加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且湘军是属于那种私人军队的。当时在晚清末年袁世凯也效仿了湘军的做法,创建了自己的私人军队。而就是因为袁世凯培养了自己的势力才成功的窃取了当时辛亥革命的果实的。

阅读全文

与曾国藩创造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