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幕墙发明者

幕墙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1-06-09 14:45:40

1. 幕墙的历史

建筑装饰幕墙早在150年前(19世纪中叶)就已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由于受当时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局限,幕墙达不到绝对水密性、气密性、抵抗各种自然外力的侵袭(如风、地震、气温)、热物理因素(热辐射、结露)以及隔音、防火等要求,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及推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建筑材料及加工工艺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研制成功,如各种密封胶的发明及其它隔声、防火填充材料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外围对幕墙的指标要求,并逐渐成为当代外墙建筑装饰新潮流。
今天,幕墙不仅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外墙,还应用于各种功能的建筑内墙,如通信机房、电视演播室、航空港(机场)、大车站、体育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大酒店、大型商场等。
今后,由于幕墙工艺与科技的结合,响应全球节能减排的号召,智能型幕墙,如太阳能光伏幕墙、通风道呼吸幕墙、感应风雨智能幕墙等,将展示出建筑的独特魅力。

2. 请问百叶窗的发明人是谁

百叶窗并没有记录显示是某一个人发明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发明出来的,是集体的智慧。
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直棂窗,从战国至汉代各朝代都有运用。直条的被称为直棂窗,还有横条的,叫卧棂窗。卧棂窗即百叶窗的一种原始式样,也可以说它是百叶窗原来的状态。
一直到唐代,民间都以直棂窗为代表。到了明朝,卧棂窗有很大发展。在宋代砖塔上做出各式的多种多样的直棂窗,在明代砖塔上也做卧棂窗,实例特别多,那些便是百叶窗的前身。
窗子棂,不外乎几种式样,不是横条的就是竖条的。横条的即是百叶窗雏形。严格来说,卧棂窗与百叶窗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卧棂窗平列而空隙透明。百叶窗窗棂做斜棂,水平方向内外看不见,只有斜面看才可看到。古时候人们做的木制窗子棂,主要是用它来达到通风和空气流通的目的,而近代百叶窗经过种种改良,已经集众多功能于一身,适用于各种建筑。
但是近代的百叶窗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叫约翰·汉普逊并于1841年8月21日取得了该发明专利。
百叶窗一般相对较宽,一般用于室内室外遮阳、通风。越来越多人认同的百叶幕墙也是从百叶窗进化而来。百叶幕墙功能优点多,而且非常美观,一般用于高楼建筑。
百叶窗(louvre),安装有百叶的窗户。区别于百叶帘。百叶帘类似窗帘,叶片较小,可以收拢,是我们电视或日常常见的。

3. 玻璃是如何生产的最早的玻璃是如何发明的有一种吹出来的玩具叫什么来着

玻璃是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熔融、成型、冷却固化而成的非结晶无机材料。它具有一般材料难于具备的透明性,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质。

一、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指未经其他加工的平板状玻璃制品,也称白片玻璃或净片玻璃。按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为窗玻璃和装饰玻璃。
平板玻的用途有两个方面:3~5mm的平板玻璃一般是直接用于门窗的采光,8~12mm的平板玻璃可用于隔断。另外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钢化、夹层、镀膜、中空等玻璃的原片。
二、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是指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学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的玻璃。其主要品种有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和钛化玻璃。安全玻璃被击碎时,其碎片不会伤人,并兼具有防盗、防火的功能。根据生产时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安全玻璃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一)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又称强化玻璃。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个压应力层,玻璃本身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不会造成破坏。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个压力层可将部分拉应力抵销,避免玻璃的碎裂,虽然钢化玻璃内部处于较大的拉应力状态,但玻璃的内部无缺陷存在,不会造在成破坏,从而达到提高玻璃强度的目的。
钢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产品,钢化玻璃的加工可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
物理钢化玻璃又称为淬火钢化玻璃。它时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600℃)时,通过自身的形变消除内部应力,然后将玻璃移出加热炉,再用多头喷嘴将高压冷空气吹向玻璃的两面,使其迅速且均匀地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钢化玻璃。这种玻璃处于内部受拉,外部受压的应力状态,一旦局部发生破损,便会发生应力释放,玻璃被破碎成无数小块,这些小的碎片没有尖锐棱角,不易伤人。

化学钢化玻璃是通过改变玻璃的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一般是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钢化。其方法是将含有碱金属离子的硅酸盐玻璃,浸入到熔融状态的锂(Li+)盐中,使玻璃表层的Na+或K+离子与Li+离子发生交换,表面形成Li+离子交换层,由于Li+的膨胀系数小于Na+、K+离子,从而在冷却过程中造成外层收缩较小而内层收缩较大,当冷却到常温后,玻璃便同样处于内层受拉,外层受压的状态,其效果类似于物理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强度高,其抗压强度可达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冲击强度也很高,用钢球法测定时,0.8kg的钢球从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钢化玻璃的弹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块1200mm×350mm×6mm的钢化玻璃,受力后可发生达100mm的弯曲挠度,当外力撤除后,仍能恢复原状,而普通玻璃弯曲变形只能有几毫米。

热稳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热时,不易发生炸裂是钢化玻璃的又一特点。这是因为钢化玻璃的压应力可抵销一部分因急冷急热产生的拉应力之故。钢化玻璃耐热冲击,最大安全工作温度为288℃,能承受204℃的温差变化。

由于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平钢化玻璃常用作建筑物的门窗、隔墙、幕墙及橱窗、家具等,曲面玻璃常用于汽车、火车及飞机等方面。

使用时应注意的是钢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边角不能碰击挤压,需按现成的尺寸规格选用或提出具体设计图纸进加工定制。用于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的玻璃在钢化上要予以控制,选择半钢化玻璃,即其应力不能过大,以避免受风荷载引起震动而自爆。

根据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制成普通钢化玻璃、吸热钢化玻璃、彩然钢化玻璃、钢化中空玻璃等。

(二)、夹丝玻璃

夹丝玻璃也称防碎玻璃或钢丝玻璃。它是由压延法生产的,即在玻璃熔融状态下将经预热处理的钢丝或钢丝网压入玻璃中间,经退火、切割而成。夹丝玻璃表面可以是压花的或磨光的,颜色可以制成无色透明或彩色的。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安全性和防火性好。夹丝玻璃由于钢丝网的骨架作用,不仅提高了玻璃的强度,而且当受到冲击或温度骤变而破坏时,碎片也不会飞散,避免了碎片对人的伤害。在出现火情时,当火焰延,夹丝玻璃受热炸裂,由于金属丝网的作用,玻璃仍能保持固定,隔绝火焰,故又称为防火玻璃。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JC433-91规定,夹丝玻璃厚度分为:6、7、10mm,规格尺寸一般不小于600mm×400mm,不大于2000mm×1200mm。

目前我国生产的夹丝玻璃分为夹丝压花玻璃和夹丝磨光玻璃两类。夹丝玻璃可用于建筑的防门窗、天窗、采光屋顶、阳台等部位。

(三)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在两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间,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树脂胶片,经过加热、加压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复合玻璃制品。用于夹层玻璃的原片可以是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钢化玻璃、彩色玻璃、吸热玻璃或热反射玻璃等。

夹层玻璃的层数有2、3、5、7层,最多可达9层,对两层的夹层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夹层玻璃的结构,如图8-1所示。

夹层玻璃的透明性好,抗冲击性能要比一般平板玻璃高好几倍,用多层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复合起来,可制成防弹玻璃。由于PVB胶片的粘合作用,玻璃即使破碎时,碎片也不会飞扬伤人。通过采用不同的原片玻璃,夹层玻璃还可具有耐久、耐热、耐湿等性能。

夹层玻璃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一般用于在建筑上用作高层建筑门窗、天窗和商店、银行、珠宝的橱窗、隔断等。

(四)钛化玻璃

钛化玻璃也称永不碎铁甲箔膜玻璃。是将钛金箔膜紧贴在任意一种玻璃基材之上,使之结合成一体的新型玻璃。钛化玻璃具有高抗碎能力,高防热及防紫外线等功能。不同的基材玻璃与不同的钛金箔膜,可组合成不同色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钛化玻璃。钛化玻璃常见的颜色有:无色透明、茶色、茶色反光、铜色反光等。

三、节能型玻璃

传统的玻璃应用在建筑物上主要是采光,随着建筑物门窗尺寸的加大,人们对门窗的保温隔热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节能装饰型玻璃就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集节能性和装饰性于一体的玻璃。节能装饰型玻璃通常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色彩,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对光和热的吸收、透射和反射能力,用建筑物的外墙窗玻璃幕墙,可以起到显著的节能效果,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级建筑物之上。建筑上常用的节能装饰玻璃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

(一)吸热玻璃

吸热玻璃是能吸收大量红外线辐射能、并保持较高可见光透过率的平板玻璃。生产吸热玻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热性能的着色剂;另一种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喷镀一层或多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而制成。

吸热玻璃有灰色、茶色、蓝色、绿色、古铜色、青铜色、粉红色和金黄色等。我国目前主要生产前三种颜色的吸热玻璃。厚度有2、3、5、6mm四种。吸热玻还可以进一步加工制成磨光、钢化、夹层或中空玻璃。

吸热玻璃与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⒈吸收太阳辐射热。如6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在太阳光照下总透过热为84%,而同样条件下吸热玻璃的总透过热量为60%。吸热玻璃的颜色和厚度不同,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程度也不同。

⒉吸收太阳可见光,减弱太阳光的强度,起到反眩作用。

⒊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并能吸收一定的紫外线。

由于述特点,吸热玻璃已广泛用于建筑物的门窗、外墙以及用作车、船挡风玻璃等,起到隔热、防眩、采光及装饰等作用。

(二)热反射玻璃

热反射玻璃是有较高的热反射能力而又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平板玻璃,它是采用热解法、真空蒸镀法、阴极溅射法等,在玻璃表面涂以金、银、铜、铝、铬、镍和铁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或采用电浮法等离子交换方法,以金属离子置换玻璃表层原有离子而形成热反射膜。热反射玻璃也称镜面玻璃,有金色、茶色、灰色、紫色、褐色、青铜色和浅蓝等各色。

热反射玻璃的热反射率高,如6mm厚浮法玻璃的总反射热仅16%,同样条件下,吸热玻璃的总反射热为40%,而热反射玻璃则可高达61%,因而常用它制成中空玻璃或夹层玻璃,以增加其绝热性能。镀金属膜的热反射玻璃还有单向透像的作用,即白天能在室内看到室外景物,而室外看不到室内的景像。

最早的玻璃是一个旅行家无意中制成的,他在山上烧火做饭,火把石头中的二氧化硅炼成了玻璃。
http://www.pep.com.cn/200410/ca569162.htm

那种玩具叫作“琉璃泡泡”,很容易碎裂。

4. 玻璃幕墙是什么做成的

闪闪发亮、摩登靓丽的玻璃大厦是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这样建造大楼的外墙是谁发明的呢?
异想天开的人,其实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人。窗,原意是“墙上的洞口”,1919年有人却想要把玻璃窗无限扩大,甚至取代整个墙壁。这个人就是德国建筑学家密斯·凡德罗,他是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1921年,密斯把他异想天开的设想做成了模型——整幢大楼的外墙全部是用玻璃做的,称之为“玻璃大楼”。他宣称要把窗与墙合二为一,玻璃外墙既是透明的窗,又是坚实的墙。
密斯的“玻璃大楼”只是设想,1976年,著名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把密斯的设想变为现实,在美国波士顿建成了60层的汉考克大厦,这是一幢玻璃外墙的摩天大楼。这座通体透明、外墙如同镜子般的新颖大楼,令人眼前为之一亮,顿时轰动了美国,轰动了世界。玻璃外墙被称为玻璃幕墙,密斯则被誉为玻璃幕墙之父。
不过,好景不长,对汉考克大厦的赞美声很快变成了批评声。大厦的玻璃幕墙总共使用了1.4米×3.5米的玻璃10 344块,才3年的光景就噼里啪啦碎了2000多块!美丽的高楼千疮百孔。这是因为那些玻璃的强度不够,而且支撑玻璃的钢架强度也不够。经过5年的修整,汉考克大厦才好不容易治好了外墙上的“伤疤”。
近几十年来,经过不断改进,玻璃幕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钢化”。经过钢化处理(热处理)的玻璃抗冲击强度比普通玻璃提高了3~5倍,而且即使碎裂也只是碎成无锐角的细小玻璃块。二是“中空”。把幕墙玻璃做成双层(甚至三层),在两片玻璃之间充入干燥的空气或惰性气体,能够大大提高保温、隔热、隔音性能。据测量,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应该强调的是,中空玻璃充入的空气必须是干燥的,那是为了防止水汽在冬天凝结在里层,影响透明度。三是“双银”。在玻璃上镀了两层极薄的银膜,这种“双银玻璃”能够很好地透过可见光,却把太阳的热辐射(红外线)反射掉。在炎热的夏天,双层双银中空玻璃可以透过90%的可见光,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
改进后的玻璃幕墙,面目一新,深受欢迎,“里里外外风光无限”。从外面看,高楼大厦好像穿上了漂亮的玻璃外衣;走进大楼,光线通透,处处是“大屏幕”,窗外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白天室内亮堂,大大减少了人工照明用电;到了夜间,玻璃幕墙通体透明,大楼成了“水晶宫”,又有另一番灯火通明不夜城的迷人景观。
由于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上的这些优越性,因此很快风靡全世界。纽约曼哈顿、东京银座、香港铜锣湾、上海浦东陆家嘴,都成为玻璃幕墙大厦云集之处。玻璃幕墙虽然在1984年才进入中国,但在短短的20多年间,中国已跃为世界上头号“玻璃幕墙大国”:玻璃幕墙面积猛增至2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的85%;中国的幕墙玻璃的产量,则占全世界的75%。光是上海,就拥有3000多幢穿了华丽的玻璃幕墙外衣的大厦。
不过,玻璃幕墙也有缺点:其一是玻璃质量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并不能完全杜绝自爆现象,为了避免从天而降的“玻璃雨”伤及行人,玻璃幕墙大楼四周通常需设立绿化带;其二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强度大约是普通装饰材料的10倍,由此引发的 “光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规定居民楼、学校建筑不得采用玻璃幕墙。

5. 玻璃幕墙是什么做成的

闪闪发亮、摩登靓丽的玻璃大厦是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这样建造大楼的外墙是谁发明的呢?

异想天开的人,其实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人。窗,原意是“墙上的洞口”,1919年有人却想要把玻璃窗无限扩大,甚至取代整个墙壁。这个人就是德国建筑学家密斯·凡德罗,他是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1921年,密斯把他异想天开的设想做成了模型——整幢大楼的外墙全部是用玻璃做的,称之为“玻璃大楼”。他宣称要把窗与墙合二为一,玻璃外墙既是透明的窗,又是坚实的墙。

密斯的“玻璃大楼”只是设想,1976年,著名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把密斯的设想变为现实,在美国波士顿建成了60层的汉考克大厦,这是一幢玻璃外墙的摩天大楼。这座通体透明、外墙如同镜子般的新颖大楼,令人眼前为之一亮,顿时轰动了美国,轰动了世界。玻璃外墙被称为玻璃幕墙,密斯则被誉为玻璃幕墙之父。

不过,好景不长,对汉考克大厦的赞美声很快变成了批评声。大厦的玻璃幕墙总共使用了1.4米×3.5米的玻璃10?344块,才3年的光景就噼里啪啦碎了2000多块!美丽的高楼千疮百孔。这是因为那些玻璃的强度不够,而且支撑玻璃的钢架强度也不够。经过5年的修整,汉考克大厦才好不容易治好了外墙上的“伤疤”。

近几十年来,经过不断改进,玻璃幕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钢化”。经过钢化处理(热处理)的玻璃抗冲击强度比普通玻璃提高了3~5倍,而且即使碎裂也只是碎成无锐角的细小玻璃块。二是“中空”。把幕墙玻璃做成双层(甚至三层),在两片玻璃之间充入干燥的空气或惰性气体,能够大大提高保温、隔热、隔音性能。据测量,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应该强调的是,中空玻璃充入的空气必须是干燥的,那是为了防止水汽在冬天凝结在里层,影响透明度。三是“双银”。在玻璃上镀了两层极薄的银膜,这种“双银玻璃”能够很好地透过可见光,却把太阳的热辐射(红外线)反射掉。在炎热的夏天,双层双银中空玻璃可以透过90%的可见光,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

改进后的玻璃幕墙,面目一新,深受欢迎,“里里外外风光无限”。从外面看,高楼大厦好像穿上了漂亮的玻璃外衣;走进大楼,光线通透,处处是“大屏幕”,窗外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白天室内亮堂,大大减少了人工照明用电;到了夜间,玻璃幕墙通体透明,大楼成了“水晶宫”,又有另一番灯火通明不夜城的迷人景观。

由于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上的这些优越性,因此很快风靡全世界。纽约曼哈顿、东京银座、香港铜锣湾、上海浦东陆家嘴,都成为玻璃幕墙大厦云集之处。玻璃幕墙虽然在1984年才进入中国,但在短短的20多年间,中国已跃为世界上头号“玻璃幕墙大国”:玻璃幕墙面积猛增至2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的85%;中国的幕墙玻璃的产量,则占全世界的75%。光是上海,就拥有3000多幢穿了华丽的玻璃幕墙外衣的大厦。

不过,玻璃幕墙也有缺点:其一是玻璃质量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并不能完全杜绝自爆现象,为了避免从天而降的“玻璃雨”伤及行人,玻璃幕墙大楼四周通常需设立绿化带;其二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强度大约是普通装饰材料的10倍,由此引发的 “光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规定居民楼、学校建筑不得采用玻璃幕墙。

6. 江河幕墙的技术研发

江河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幕墙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性能幕墙产品的研发设计,致力于幕墙制造与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公司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施工等主要技术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江河技术研发中心是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北京市级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多年来公司一直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之本,确立了以“技术领先”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战略,建立了“研发型、标准型、应用型”三级技术创新体系。凭借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突出的工程业绩,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专业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技术团队。
公司下设研发设计中心,专门负责公司的研发、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研发设计中心由公司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设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总工程师办公室。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三新”(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试验检测、标准化、技术知识管理等工作,设计中心主要负责投标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应用设计工作。
目前,公司研发设计中心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余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本科毕业生占80%以上,硕士研究生占5%。 江河幕墙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开发的智能呼吸式幕墙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荣获第二届“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金奖。公司先后开发推出了单元式幕墙、双层呼吸式幕墙、光电幕墙、生态幕墙、智能幕墙、遮阳板幕墙、移动采光顶、膜结构幕墙、动态幕墙等高新、节能、环保幕墙产品。公司已拥有十余项技术发明专利,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
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成长的发动机,逐年加大技术投入,并前瞻性地以“功能”为主导,定位幕墙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并积极推广“节能幕墙”、“绿色设计”理念,不断加强同科研院校和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按照“设计标准化、制作工厂化、施工现代化”的方向和要求进行持续创新,搭建了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技术平台,形成了成熟的幕墙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数百项大型建筑幕墙工程,并通过这些高端幕墙工程进行技术创新,通过视觉样板、模型试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手段不断推出新产品,再经过工程检验、改良修订升级为江河幕墙的标准产品。公司还把标准化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工作来抓,不断提炼标准化元素,努力提高技术复用率,为快速提高产业规模和降低成本奠定技术基础。
公司不断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在幕墙工程中的应用,创造节能、环保、防噪、抗震、安全、舒适、艺术、时尚的幕墙产品,如无锡机场的光电幕墙,安徽出版编辑大厦的微晶玻璃幕墙,采用钛板、石材透光板、高耐候性夹胶玻璃EVA的北京鑫茂大厦幕墙工程,中央电视台新址的排烟窗气动开启装置以及对热塑性三元乙丙(可回收利用)的应用,中石油大厦的内循环双层呼吸式幕墙技术、大跨度单层索网技术、智能化控制自动驱动提升装置,以及电动智能化控制遮阳百叶等高新设备的运用等,都是公司技术创新的成果
江河幕墙是中国领先的幕墙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性能幕墙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施工、工艺改进与创新等。公司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施工等主要技术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江河技术研发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北京市级科技研究开发、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幕墙行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建筑建材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一直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之本,确立了以“技术领先”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战略,建立了“研发型、标准型、应用型”三级技术创新体系。凭借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突出的工程业绩,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专业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技术团队。
公司下设研发设计中心专门负责研发、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并由公司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设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总工程师办公室。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三新”(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创新、试验检测及标准化技术知识管理等工作,设计中心主要负责投标与施工图设计等应用阶段工作。目前,研发设计中心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本科毕业生占80%以上、硕士研究生占5%。
遵循科技化发展理念,江河建立了“应用型、标准型、开发型”研发设计体系,不仅组建了强大的设计研发队伍,还长期与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顾问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积极引入高端人才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技术合作方面,先后与SOM、OMA、KPF、GMP、NFA、COX、AREP、中国建筑科学院、清华大学设计院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保持了长期广泛的合作。产品研发管理过程中,本着“科学管理、求真务实”的方针,特别注重连贯性、细节性与产品的导向性;在新产品开发前,认真进行客户需求分析,搭建公用基础模块,根据客观的需要采用一步开发方案,保证了科技创新的实用性;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了环境。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江河幕墙不断总结、固化既有的创新成果,使内部技术体系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此外还致力于提升中国建筑幕墙整体技术水准,主持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先后主编和参编了《双层通风幕墙验收技术规程》、《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玻璃采光顶工程应用技术规范》、《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及加固技术规范》、《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GB/T18575-201编制, 先后选派优秀的科研人员参与了十多列行业技术标准的起草及修订,占到行业主要技术标准的70%以上。
在硬件方面,江河已投入上亿元建立了功能齐备的企业技术中心,并拥有包括门窗实验室、热工实验室、幕墙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和材料实验室等五个完备的科研中心,确立了中国幕墙行业中绝对优势地位。其中热工实验室为国内独有,国际上幕墙公司也只有六家,江河自主研制、功能强大的新型开启扇疲劳试验机也是为国内行业仅有……目前,江河幕墙实验室已通过国际对比能力试验验证,成为中国幕墙行业首家国际认可CNAS出口企业检测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中国建筑建材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江河坚持“研以致用”的创新理念,目前已建立起完善的核心产品体系——以建筑幕墙、建筑门窗、建筑遮阳、幕墙钢结构、金属屋面为主,共形成了五大类别、近百种系列产品,并包括了国际顶尖技术的双层智能呼吸式幕墙等高端产品,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

7. 玻璃幕墙最早是谁想出来的呢

说到玻璃幕墙的发明家,他便是美国建筑师密斯·冯·德乐。最早的玻璃幕墙,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他构想出来的。

1945年,密斯·冯·德乐为一位医生设计了一幢住宅,大胆采用玻璃作为外墙。这幢住宅建成以后,晶莹夺目,艳丽非凡,犹如一座“水晶宫”。遗憾的是,当时的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足,以致使女主人抱怨万分:大热天被骄阳晒得要死,寒冬又使她冻得要命。在晴朗的日子里,强烈的阳光使人眩目难忍,不久,眼睛都出毛病了。当时有人这么评价:用玻璃幕墙建房“中看不中住”。建筑师密斯因此差点被人咒骂得无地自容。至于他的生意,当然都一笔笔“吹”了。

后来,倔强的密斯不甘心失败,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在1952年采用染色玻璃替代原先的无色玻璃,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楼——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一次,他成功了,声誉鹊起。

从此,玻璃幕墙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开创了建筑设计上的一个新纪元。

幕墙玻璃自诞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它走过了一段崎岖曲折的道路。据有关资料称,幕墙玻璃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1985年,欧洲共同体国家生产的幕墙玻璃材料为建筑玻璃的三分之二以上。在80年代,美国幕墙玻璃的产品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在我国,由于近几年来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幕墙玻璃热”。据估计,全国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平方米,各类幕墙材料不断涌现。

就它的工作原理而言,幕墙玻璃属于透明热反射材料,它允许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优先透过,而对紫外和红外波段光线具有极强的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透光不透热的效果。在建筑窗户、车辆侧窗与顶篷、太阳能转换装置、节能灯、电烤箱以及航天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过,就它的使用数量而言,当首推建筑业。

在现代化高层建筑的外部,人们在装敷玻璃幕墙时,还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双层和三层两种。前者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后者由三层玻璃封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等优点。经测量表明,当外界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零下2摄氏度,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摄氏度。在夏天,双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尽管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并不感到炎热。所以,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室内冬暖夏凉,生活环境相当舒适。

在我国,建筑装潢业推动了幕墙玻璃的发展,幕墙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方兴未艾。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它们的艺术装饰效果,也为改革开放中的我国各大城市增添了光彩。

8. 幕墙玻璃为何跟水晶宫似的

幕墙玻璃又称镜面玻璃幕墙。顾名思义,大楼的墙面不是传统的砖块或钢筋混凝土,而是平整如镜的玻璃。玻璃幕墙像玻璃镜幕一样,晶莹锃亮,它可以像巨大的镜子那样映出周围的景色。安装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尽管体形十分庞大,但是,因为它四周都能映照出蓝天白云和夜色美景,仿佛整幢大楼都融合在天体之中。人们观赏它,自有一番心旷神怡的感受。

那么,玻璃幕墙最早是谁想出来的呢?

20世纪20年代,他最早构想出了玻璃幕墙,也是由他发明了出来,而此人就是美国建筑师密斯·冯·德乐。

1945年,密斯·冯·德乐为一位医生设计了一幢住宅,大胆采用玻璃作为外墙。这幢住宅建成以后,晶莹夺目,艳丽非凡,犹如一座“水晶宫”。遗憾的是,当时的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足,以致使女主人抱怨万分,大热天被骄阳晒得要死,寒冬又使她冻得要命。在晴朗的日子里,强烈的阳光使人眩目难忍,不久,眼睛都出毛病了。当时有人这么评价:用玻璃幕墙建房“中看不中住”。建筑师密斯因此差点被人咒骂得无地自容。至于他的生意,当然都一笔笔“吹”了。

在1952年,倔强的密斯不甘心失败,经过刻苦钻研,想到采用染色玻璃替代原先的无色玻璃,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楼——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一次,他成功了,声誉鹊起。

从此,人们便接受了玻璃幕墙,使其开创了建筑设计上的一个新纪元。

幕墙玻璃自诞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它走过了一段崎岖曲折的道路。据有关资料称,幕墙玻璃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1985年,欧洲共同体国家生产的幕墙玻璃材料为建筑玻璃的三分之二以上。在80年代,美国幕墙玻璃的产品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在我国,由于近几年来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幕墙玻璃热”的浪潮。据估计,全国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平方米,各类幕墙材料不断涌现。

对其工作原理而言,幕墙玻璃属于透明热反射材料。它允许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优先透过,而对紫外和红外波段光线具有极强的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透光不透热的效果。在建筑窗户、车辆侧窗与顶篷、太阳能转换装置、节能灯、电烤箱以及航天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不过,建筑业对其的使用数量最多。

在现代化高层建筑的外部,人们在安装玻璃幕墙时,还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两种:分为双层和三层。前者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后者由三层玻璃封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等优点。经测量表明,当外界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零下2摄氏度,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摄氏度。在夏天,双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尽管阳光还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并不感到炎热。因此,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室内冬暖夏凉,生活环境相当舒适。

在我国,推动了幕墙玻璃发展的是建筑装潢业,幕墙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方兴未艾。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它们的艺术装饰效果,也为改革开放中的我国各大城市增添了光彩。

9. 什么是幕墙玻璃

玻璃工业发展到今天,前面提到的那位玻璃厂厂长已是小巫见大巫了。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使用幕墙玻璃来装饰高楼大厦。在我国,近十几年来,使用幕墙玻璃的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我国的城市美景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仅就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而言,其幕墙玻璃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已不亚于美国纽约。

幕墙玻璃又称镜面玻璃幕墙。顾名思义,大楼的墙面不是传统的砖块或钢筋混凝土,而是平整如镜的玻璃。玻璃幕墙像玻璃镜幕一样,晶莹锃亮,它可以像巨大的镜子那样映出周围的景色。采用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尽管体形十分庞大,但是,因为它四周都能映照出蓝天白云和夜色美景,仿佛整幢大楼都融合在天体之中消失了。人们观赏它,自有一番心旷神怡的感受。

那么,玻璃幕墙最早是谁想出来的呢?

说到玻璃幕墙的发明家,他便是美国建筑师密斯·冯·德乐。最早的玻璃幕墙,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他构想出来的。

1945年,密斯·冯·德乐为一位医生设计了一幢住宅,大胆采用玻璃作为外墙。这幢住宅建成以后,晶莹夺目,艳丽非凡,犹如一座“水晶宫”。遗憾的是,当时的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足,以致使女主人抱怨万分:大热天被骄阳晒得要死,寒冬又使她冻得要命。在晴朗的日子里,强烈的阳光使人眩目难忍,不久,眼睛都出毛病了。当时有人这么评价:用玻璃幕墙建房“中看不中住”。建筑师密斯因此差点被人咒骂得无地自容。至于他的生意,当然都一笔笔“吹”了。

后来,倔强的密斯不甘心失败,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在1952年采用染色玻璃替代原先的无色玻璃,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楼——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一次,他成功了,声誉鹊起。

从此,玻璃幕墙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开创了建筑设计上的一个新纪元。

幕墙玻璃自诞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它走过了一段崎岖曲折的道路。据有关资料称,幕墙玻璃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1985年,欧洲共同体国家生产的幕墙玻璃材料为建筑玻璃的三分之二以上。在80年代,美国幕墙玻璃的产品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在我国,由于近几年来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幕墙玻璃热”。据估计,全国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平方米,各类幕墙材料不断涌现。

就它的工作原理而言,幕墙玻璃属于透明热反射材料,它允许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优先透过,而对紫外和红外波段光线具有极强的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透光不透热的效果。在建筑窗户、车辆侧窗与顶篷、太阳能转换装置、节能灯、电烤箱以及航天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过,就它的使用数量而言,当首推建筑业。

在现代化高层建筑的外部,人们在装敷玻璃幕墙时,还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双层和三层两种。前者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后者由三层玻璃封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等优点。经测量表明,当外界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零下2摄氏度,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摄氏度。在夏天,双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尽管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并不感到炎热。所以,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室内冬暖夏凉,生活环境相当舒适。

在我国,建筑装潢业推动了幕墙玻璃的发展,幕墙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方兴未艾。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它们的艺术装饰效果,也为改革开放中的我国各大城市增添了光彩。

10. 幕墙方面的实用创新点,或叫未来发展方向

幕墙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幕墙产品的功能和材料来源不断丰富,尤其是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技术不断创新,建筑幕墙逐步向节能环保以及智能化发展,双层幕墙、光伏幕墙等高新产品进入市场。

建筑幕墙企业必须具有设计资质证、生产许可证、施工资质证。资金壁垒,建筑幕墙行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建筑幕墙工程周期长、回款难,资金需求量大,这是进入该行业的一大障碍。

(10)幕墙发明者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隐框幕墙和半隐框幕墙通常采用压板(压块)传力,其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有定距和非定距压板两种。定距压板通过连接螺栓紧固后其压接间隙比较固定,对玻璃面板副框的压紧力比较一致,便于吸收结构和温度等变形,减少摩擦噪音,并且能够避免因压块压得不均造成玻璃面板出现影像畸变现象。

假明框通常在隐框幕墙的接缝处加装一个装饰条,起到明框幕墙的装饰效果。这种结构应采用隐框幕墙的设计方法设计中空玻璃和结构胶,即第二道密封胶应采用硅酮结构胶密封。如果采用聚硫胶作为中空玻璃的第二道密封,尽管不一定在紫外线照射下破坏,仍然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与幕墙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