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汉语常识
古 汉 语 常 识 (为文言翻译10分题下细功夫!)
一、古今异义词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衷,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错了地方。
52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3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4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5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6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7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8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9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今,思想不进步。
60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孔明急唤细作问之";今,小气,吝啬,形容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65理会:古,办法,名词,如"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今,关心,在意,动词。
66约束:古,准备,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67萧条:古,空虚,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今,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68整顿:古,整理,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9曲意:古,委婉,如"十娘亦曲意抚慰";今,违反自己的本心。
70同志:古,形容意见相同,如"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斗的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71方面:古,独当一面,如"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72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73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 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74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75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76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77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78部署:古,分部安排,如"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今,安排,布置。
79作案:古,作几案,如"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今,进行犯罪活动。
80舅姑:古,公公婆婆,如"既而将诉于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81流涕:古,流眼泪,如"言讫,嘘唏流涕";今,流鼻涕。
82通达:古,到达,如"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今,通行无阻。
83珍重:古,保重,如"负载珍重,不复言矣";今,爱惜。
84失意:古,意见不合,如"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今,不得志。
85谴责:古,处罚,处分,如"前所谴责,因而获免";今,斥责,责备。
8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8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88无伤:古,没有关系,如"无伤也,是乃仁术";今,没有受到伤害。
89妻子:古,妻子和儿女,如"兄弟妻子离散";今,只指妻子,不指儿女。
90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91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92意气:古,辞意和语气,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志趣和性格。
93勤勤恳恳:古,诚恳的样子,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勤劳而踏实。
94寒心:古,因恐惧而心冷,如"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今,失望而痛心。
95变色:古,变了脸色,如"同子参乘,袁丝变色";今,变了颜色。
96苟合:古,以苟且的态度来适应皇帝的心意,如"苟合取容";今,不正当的结合。
97殷勤:古,感情深厚,如"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今,热情而周到。
98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99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100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101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从事";价格低廉。
102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103多谢:古,多多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今,很感谢。
104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105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106逢迎:古,迎接,如"蹑履相逢迎";今,奉承,拍马。
10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10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109诡辩:古,骗人的话,如"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今,无理狡辩。
110交通:古,交错相通,如"叶叶相交通";今,运输业总称。
111结束:古,整装,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今,完结。
112具体:古,具备形体,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今,不抽象的。
113绝境:古,与外界隔绝之地,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走投无路之处。
114开张:古,开放,不堵塞,如"诚宜开张圣听";今,开业。
115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116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117平方:古,平整,方正,如"石苍黑色,多平方";今,相同数的乘积。
118亲戚:古,父母兄弟等亲属,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今,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成员。
119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120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121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122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123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124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在忠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125无论:古,不必说,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条件连词。
126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牺牲玉帛,弗敢专也";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
12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12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12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13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131以便:古,以便带来便利,如"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今,表目的的连词。
132以往:古,从......,向......,如"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今,过去。
133以为:古,把......当作,如"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今,认为。
134因而:古,趁着,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今,表结果连词。
135于是:古,在(到)这,如"不能进于是";今,表承接。
136约束:古,盟约,如"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限制。
137指示:古,指出,给......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今,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38智力:古,智慧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今,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通假字
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 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⑵ 利马宣言的具体内容
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利马召开的第九届代表大会通过。它包括原则声明、行动纲领、关于发展中国家要采取的措施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的联合声明以及会议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内容。
全文分七章二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市计的目的;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传统审计和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及其成员的独立性;最高审计机关财务的独立性;同议会的关系;同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关系;凋查权;审计结论的执行;专家意见和其它协作权;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人员:国际知识交流;向议会和公众报告;报告方法;审计职权的宪法依据和对公共财务管理的审计;对驻外机构的市汁;税务审计;对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的审计;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审计;对政府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审计:对受资单位的审计;对国际和超国际组织的审计。
宣言要求发展中国家能“充分参加改革世界贸易和货币制度的任何事先磋商和决策”。为发展中国家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争取到非互惠的和更加优惠的待遇的共同努力提供了基础。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独立性
第三章 与议会、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
第四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职权
第五章 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和国际知识交流
第六章 报 告
第七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职权
序 言
国际最高审计组织在利马召开第九届代表大会。
——鉴于恰当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是适当管理公共财政事务和保证主管当局决策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之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国家都必须设置一个其独立性受法律保障的最高审计组织;
——鉴于各国已将其活动扩展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其业务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工作范围,因此,更有必要设置这种审计组织;
——要保持各国的稳定和发展,达到联合国的目标,就必须实现审计工作的特定目标,如恰当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政府的各项活动、通过客观性报告的公布向公共当局和公众传播信息等;
——鉴于在上届最高审计组织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已经所有成员国同意对其作广泛的宣传;
决定:出版并宣传《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审计的目的
公共资金的管理意味着一种委托关系,因此,有公共财务管理就一定要有审计。审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控制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控制系统的目的是要及早地揭露背离公认标准、违反原则和法令制度及违背资源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原则的现象,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尽可能及早采取改正措施,使当事人承担责任、赔偿经济损失或采取措施防止重犯,至少也要使今后更难发生。
第二节 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
1、在行政管理或财务活动发生之前进行审计叫事前审计,反之,叫事后审计。
2、要对受托的资金进行妥善的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有有效的事前审计。事前审计可以由最高审计组织执行,也可由其它审计机构执行。
3、事前审计的优点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缺点是需要的工作量过多并会模糊法律责任。事后审计着重于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可以补偿已造成的损失并防止再犯。
4、最高审计组织是否进行事前审计取决于各国的法律状况、具体条件和要求。无论是否实行事前审计,事后审计总是各国最高审计组织必不可少的任务。
第三节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1、内部审计机构建于各组织机构内部。外部审计机构则不是受审单位组织机构的组成部分。最高审计组织是外部审计机构。
2、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从属于所在单位的领导,但应尽可能在组织机构方面保持它在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的最高审计组织,其任务是审查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效果。如果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是有效的,应在不损害最高审计组织权力的情况下开展全面审计工作,并在最高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实行最佳的分工协作。
第四节 传统审计和绩效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的传统工作任务是审计财务管理与会计帐目、会计工作是否符合法律和规章制度。
2、除了其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公共当局的绩效、效果、经济性和效率进行审计。这种审计不仅包括具体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公共当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的全部活动。
3、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目标——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基本上是同等重要的。究应侧重于哪一方面,由最高审计组织决定。
第二章 独立性
第五节 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
1、最高审计组织必须独立于受审单位之外并不受外来影响才能客观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任务。
2、国家机构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可能绝对地独立。但最高审计组织必须具备完成其任务所需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最高审计组织的建立及其独立性的程度应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其细节可另外立法予以规定。特别是应由最高法院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以保证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受损害。
第六节 最高审计组织成员和官员的独立性
1、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和其成员的独立性密切关联的。所谓成员是指负责为最高审计组织作出决策的人员以及对这些决策向第三方负责的人员,通常是决策机构的成员或组织上集权的最高审计组织的领导。
2、最高审计组织成员的独立性也应由宪法予以保障,尤其是罢免其成员的程序应列入宪法,以保证其独立性不受损害。最高审计组织成员的任免方法取决于各国的宪法规定。
3、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应独立于受审单位之外,不受该单位的影响。
第七节 最高审计组织财政上的独立性
1、应向最高审计组织提供经费以保证其完成任务。
2、如果需要,最高审计组织有权直接向制定国家预算的公共机关申请必要的经费。
3、最高审计组织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有权安排使用预算拨给的专项资金。
第三章 与议会、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
第八节 与议会的关系
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由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即使在作为议会的一个办事机构和根据议会指示进行审计时也是如此。各有关国家的宪法应当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规定最高审计组织和议会的关系。
第九节 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
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对象是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各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从属于最高审计组织,尤其是政府对其活动和过失要负全部责任。政府不能把责任归咎于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和审计专家的意见,除非审计专家的意见是以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裁决的形式提出的。
第四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职权
第十节 调查权
1、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查阅与财务管理有关的一切文件和记录,也有权要求受审单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供任何它认为是必要的资料。
2、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根据自己的方便确定审计地点,确定是在受审单位还是在最高审计组织所在地进行审计。
3、向最高审计组织提供资料或提交包括会计决算在内的有关文件和记录的期限应根据具体情况由法律或最高审计组织确定。
第十一节 最高审计组织审计结论的执行
1、受审单位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结论表示意见并说明它根据审计结论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这段时间的长短通常由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最高审计组织规定。
2、在最高审计机构不以有效的法律和强制的判断形式发表其审计结果时,它有权与有关当局联系,由当局采取必要措施,要求负有责任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十二节 专家意见和其它协作权
1、在某些重要情况下,最高审计组织可以在议会和政府部门的安排下用专家意见的形式利用其专业知识对拟定中的与财务问题有关的法律和条例提出意见。采纳和拒绝这些专家意见是行政当局的责任。此外,这项额外的工作不应影响最高审计组织未来的审计结论和其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2、另一方面,有关使会计程序恰当和尽可能统一的规章制度只有经最高审计组织同意之后才能通过。
第五章 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和国际知识交流
第十三节 审计方法和程序
1、最高审计组织根据自己确定的方案进行审计,这不应影响某些公共机构在特定情况下要求进行一定的审计的权利。
2、由于很难对受审单位的所有活动全面进行审计,通常有必要采用抽样方法。要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抽样,抽样的数量应足够,以使判断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合规性成为可能。
3、审计方法必须适应管理科学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4、应准备内部审计手册,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工作。
第十四节 审计人员
1、最高审计组织的成员和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资历和道德品质,以便更好地完成其工作任务。
2、最高审计组织招聘工作人员时应适当重视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及足够的专业经验。
3、应当充分重视提高审计组织所有成员和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培训工作可在审计机构内部、各大学和国际范围内进行,要采取一切财政上和组织上可能的措施鼓励开展这项工作。培训工作要超出传统的法律——经济和会计学知识的范围,应包括其他企业管理技术,如电子数据处理在内。
4、为保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在工资待遇上要力求适应审计工作的特殊需要。
5、在某一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人员因为缺少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处理一项特殊案例时,应从外界聘请专家。
第十五节 国际知识交流
1、在国际最高审计组织范围内交流审计方面的意见和经验是帮助最高审计组织完成其任务的有效方法。
2、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有:召开专业会议、与联合国和其他机构共同举办培训班、组织地区性的工作组和出版专业性刊物。
3、加强和扩展这些工作和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重要的是要在比较法的基础上统一公共财务审计的术语。
第六章 报 告
第十六节 向议会和公众报告
1、宪法授权和要求最高审计组织每年独立地将其审计结论向议会和其他公共机构报告。报告应予公布,以保证资料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开展讨论。同时公布报告也能给执行审计机构的结论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气氛。
2、最高审计组织也有权在每次年度报告之间就特别重要的审计成果提出报告。
3、年度报告应包括最高审计组织的全部活动。只有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值得保护或者其利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最高审计组织应慎重地权衡利害关系,决定是否予以公布。
第十七节 报告的方法
1、报告应当以精炼、清楚的方式陈述事实和对事实的评价。报告的用语应准确易懂。
2、应适当考虑受审单位和机构对最高审计组织审计结论的意见。
第七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职权
第十八节 审计职权的宪法依据、对公共财务管理的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的基本职权应列入宪法,其细节由立法机关制定。
2、应根据各国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制定最高审计组织职权的具体条款。
3、所有公共财务管理部门的收支,不论其是否反映或以什么形式反映在国家总预算中,都应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公共财务管理部门未列入国家预算的部分也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不属免受审计的范围。
4、最高审计组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政府机构进行明确的预算分类,采用尽可能简单和精确的会计制度。
第十九节 驻外机构的审计
根据一般原则,设在国外的政府机关和其他驻外机构也应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对这些机构进行审计时应适当考虑国际法的限制。然而,这些限制将随着国际法的发展而有所减少。
第二十节 税务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最大限度地对征税工作进行审计。在进行审计时有权对个人的税务档案进行检查。
2、税务审计属于传统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税法的实施时,最高审计组织也要检查税收组织工作和效率以及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如果必要的话,也可向立法机关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十一节 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
1、公共当局的资金有相当数量用于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因此,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应进行特别彻底的审计。
2、向社会招标是在价格和质量上获得最有利条件的方法。如果发现未公开招标,最高审计组织就应追查原因。
3、在进行市政工程审计时,最高审计组织应鼓励为工程的连续管理制订适当的标准。
4、对市政工程进行审计不仅应包括支出的合规性,还应包括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建筑工程的质量。
第二十二节 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审计
应根据在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上所花费用的情况进行适当程度的审计,这种审计建立在系统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各方面:制订需求计划;经济地使用数据处理设备;设备应由专业人员使用,最好由受审单位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使用,获得适用的信息;防止使用不当。
第二十三节 对有政府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审计
1、政府常常采取参与根据私法创办企业的形式开展经济活动。如果政府握有这些企业的很多股份,最高审计组织就要对之进行审计,在政府握有多数股份或具有决定性影响时更应如此。
2、这项审计宜以事后审计的形式进行,也应考虑经济性、效率和效果。
3、为保守工商企业的秘密,向议会和公众提交的关于这些企业的报告要受某些限制。
第二十四节 对受资助单位的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有权对从公共资金中支付的津贴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2、如为了达到审计目的,在必要时——特别是津贴本身数额较大或者津贴数额占该单位收入或资本的很大比重时——可以把审计的范围扩大到受资助单位的全部财务管理活动。
3、如有滥用津贴的现象应要求偿还。
第二十五节 对国际和超国家组织的审计
1、对受会员国资助的国际和超国家组织的开支,也应进行与各国类似的外部的独立的审计。
2、尽管这种审计要适应各个组织的结构和任务,但其方式应与成员国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相类似。
3、为保证这种审计的独立性,外部审计机构的成员应主要从最高审计组织人员中任命。
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利马宣言》强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合法权利,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的有关决议;主张国际社会采取措施,敦促叙利亚停止暴力活动,并寻求以政治方式解决叙利亚危机。
与会各国在宣言中一致同意“支持和平进程,国家重建和民主的制度化”,强烈谴责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承诺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
在经济方面,宣言强调加强两个地区国家间在经贸、金融、投资、旅游、能源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各国将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开拓经贸合作的新局面。
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无论在资金还是资源上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个地区的总人口达7亿,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美元,因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和贸易市场,这为双方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⑶ 5S基本知识要点
5 S 管理要点
一、5S的含义和做法
5S 含义 目的 做法/示例
整理 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以外,其它的都清除或放置在其它地方。它往往是5S的第一步。
• 腾出空间;
• 防止误用。
将物品分为几类(如):
• 不再使用的;
• 使用频率很低的;
• 使用频率较低的;
• 经常使用的。
将第1类物品处理掉,第2、3类物品放置在储存处,第4类物品留置工作场所。
整顿 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并放置整齐,必要时加以标识。它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 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
• 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 对可供放置的场所进行规划;
• 将物品在上述场所摆放整齐;
• 必要时还应标识。
清扫 将工作场所及工作用的设备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 保持良好工作情绪;
• 稳定产品质量; • 清扫从地面到墙板到天花板所有物品;
• 机器工具彻底清理、润滑;
• 杜绝污染源如水管漏水、噪音处理;
• 破损的物品修理。
清洁 维持上面3S的成果 • 监督 检查表;
红牌子作战。
素养 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主动积极的精神。 • 培养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
• 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如:
• 应遵守出勤、作息时间;
• 工作应保持良好的状态(如不可以随意谈天说笑、离开工作岗位、看小说、打瞌睡、吃零食等);
• 服装整齐,待好识别卡;
• 待人接物诚恳有礼貌;
• 爱护公物,用完归位;
• 保持清洁;
• 乐于助人;
二、5S的功能
• 提升企业形象;
• 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使顾客有信心;
• 由于口碑相传,会成为学习的对象。
• 提升员工归属感;
• 人人变得有素养;
• 员工从身边小事得变化上获得成就感;
• 对自己的工作易付出爱心与耐心。
• 提升效率;
• 物品摆放有序,不用花时间寻找;
• 好的工作情绪。
• 保障产品质量
• 员工上下形成做事讲究的风气,产品质量自然有保障了。
• 机器设备的故障减少。
• 减少浪费;
• 场所的浪费减少;
• 设备、工具的浪费减少;
三、如何推行5S
• 成立推行组织,制订激励措施;
• 制订实施规划,形成书面制度;
• 展开宣传造势,进行教育训练;
• 全面实施5S,实行区域责任制;
• 组织检查,采用红牌子作战等方法进行督促;
四、实施技巧
• 检查表(检查表应依据所出台的5S书面规定编制,示例:)
场所 检查对象 检查项目 记录
车间 通道 是否划线(整顿)
有没有无用的物品堆放(整理)
通道能否顺利通行(整顿)
地面是否平整(清扫)
地面是否干净(清扫)
办公室 办公现场 办公现场有无无用物品;
使用频率低的物品是否放置储存处;
经常使用的物品是否摆放在办公现场;
物品摆放是否有合理规划,容易寻找;
物品摆放是否整齐;
抽屉、柜筒、文件类物品是否做有标识;
办公现场是否清洁;
办公设施是否干净;
2. 牌子作战:在不良之所在贴上醒目的红牌子以待该部门人员改进。各部门的目标就是尽量减少“红牌”的发生机会。
⑷ 常考文学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⑸ 关于党的常识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_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事业的领导核心。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_共产主义__。
4.中国共产党以_马克思列宁主义_、_毛泽东思想_、_邓小平理论_和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5.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_基本原理__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__社会主义_基础上才能实现。
7.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国情出发,走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道路。
9.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1921年7月23日。
10.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___主要矛盾___。
11.必须坚持和完善____公有制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2.必须坚持和完善____按劳分配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______发展____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4.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___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_____、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1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______经济建设____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____四项基本原则____,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___立国之本_______。
18.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_____强国之路_____。
19.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______体制。
2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_____社会主义政治文明_____。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_____精神动力___和_智力支持___,创造良好的____社会环境__。
22.党按照“_____一个国家_____、_____两种制度_____”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3.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____基本路线______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5.党除了______工人阶级____和____最广大人民群众______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6.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_____.密切联系群众_____,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___脱离群众_______。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__。
28.党坚持不懈地反对_____腐败_____,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29.民主集中制是_____民主基础上_____的集中和_____集中指导下_____的民主相结合。
30.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_____群众路线_____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31.党章规定,必须充分发扬____党内民主______,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32.党章规定,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___党的决定_______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33.在党的___纪律_______面前人人平等。
34.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____批评和自我批评____,在原则问题上进行____思想斗争______,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5.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善___党的领导_______。
36.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_____领导核心_____作用。
37.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___经济建设_______,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开展___经济建设___工作。
38.党必须在_____宪法_____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9.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_____领导体制_____,改进____领导方式______,增强____执政能力______。
40.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而奋斗。
41.年满___十八周岁_______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______党的纲领和章程____,愿意____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______执行____党的决议和按期的_交纳党费__,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4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______共产主义____先锋战士。
43.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____为人民服务______,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44.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_______劳动人民___的普通一员。
45.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____私利______和_____特权_____。
46.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____党的支部______,坚持_____个别吸收_____的原则。
47.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____入党志愿书______。
48.申请入党的人,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___介绍人____。
49.申请入党的人,要经过____支部大会______通过和_____上级党组织____批准。
50.申请入党的人,要经过_____预备期_____的考察。
51.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____入党宣誓___。
5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____一年______。
53.预备党员的____义务______同正式党员一样。
54.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______.民主集中制____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5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_____集体领导_____和___个人分工负责____相结合的制度。
5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______个人崇拜____。
57.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持执行______上级组织____的决定。
58.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____少数服从多数______的原则。
59.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___五______年举行一次。
60.党组织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_____.表决_____。
61.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___一____次。
62.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____两______次。
63.党______基层组织____的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64.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____骨干______,是人民的____公仆______。
65.党按照_______德才兼备___的原则选拔干部。
66.党的纪律是党的____各级组织______和_____全体党员_____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67.___党组织____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____共产党员______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68.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___惩前毖后、治病救人_______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69.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__开除党籍___。
70.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_____中央委员会_____领导下进行工作。
71.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___党组_______。
7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先进青年_____的群众组织。
7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______助手____和_____后备军_____。
74.中国共产党党徽为_____镰刀_____和_____锤头_____组成的图案。
75.中国共产党的____党徽党旗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76.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1921_____年,今年7月1日是党成立________周年纪念日。
78._《共产党宣言》____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7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__世界观____、____认识论______和_____方法论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8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____生产关系____即经济关系的科学,它揭示______资本主义____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81.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_____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82.___五四运动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83.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社会主义______基本制度。
84.______毛泽东思想____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85.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___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怎样建设社会主义______。
86.______实践____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7.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_____社会主义_____,市场经济不等于__资本主义________。
88.邓小平指出,___基本路线_______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89.邓小平指出,我们讲____解放思想______,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90.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_____实事求是_____。
9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_____生产力_____落后、______商品经济____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92.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___中国实际_______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_____中国实际___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3.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无可辩驳的证明,____资本主义______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走上____社会主义______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94.邓小平指出,___发展____才是硬道理。
95.___改革____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6.____和平与发展___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97.__社会主义___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9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__历史方位__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9.___解放思想_______、_____实事求是__、__与时俱进__,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00.始终做到____“三个代表”___,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0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____一脉相承______的科学体系。
102.胡锦涛指出,______群众利益____无小事。
103.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104.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一课”指的是___党课_______。
105.2001年11月10日,中国顺利加入____世界贸易组织____。
107.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中国的___北京______。
10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_____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怎样建设社会主义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______建设什么样的党____、____怎样建设党_____的问题。
109.唯物史观认为,______生产力和生产关系____的矛盾、__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_____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10.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____“神舟五号”___发射升空。
11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___与时俱进____。
113.人民群众是____先进生产力___和_先进文化__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114.“一国两制”的构想是___邓小平___提出来的。
115.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统一于___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的伟大实践。
116.发展包括促进人的____全面发展______。
117.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____改革__是动力,__发展___是目的,___稳定___是前提。
1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___基本国情____提出的。
119.__科学发展观__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20.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最大的特点是把___科学发展观___写入党章。
1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____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__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122.十七大党章要求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⑹ 安全常识个的内容
安全常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消防安全、财产安全、生产安全、市场安全等等。
⑺ 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中的错误观点又哪些非常非常紧急啊!!!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再如:《长城》第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只要能根据第2-7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说”后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观点、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再以上述两题第二问为例。《创造宣言》第21题第二问要求回答“作者批评错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原文的结论在第11自然段,有21个字,这就要压缩主干,抽取要点,概括复述:“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长城》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现实的长城?”作者对长城现实的看法,与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描写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成段,回答较难一些。但是只要认真阅读,你就能从“现在你敞开胸襟了”、“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等语句中,归纳出现实长城的开放,从“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呀,长城!”的语意中,体会出作者在看待现实长城时的自豪与自信。
《创造宣言》第23题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问若选原文中的话回答:“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就只答对了一半,因为“成功”包含师生两个方面的因素。作者的观点很全面,很明确,强调的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第二问综合性很强,七个答案要点几乎分散在全篇文章之中,只有吃透原文,在忘“形”中得“意”,才能在文章中找到根据,才能概括出“注意”的要点。
《门》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要回答:“开门”和“关门”的含意是什么,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须通观全文,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再加以分析概括。文中与“开门”和“关门”相关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阐述“开门”和“关门”含意的段落在文章的六、七、八段,特别是文章的第六段。问题出自文章的第一段,答案却主要出自文章的第六段,这就增加了解答21题的难度,要求考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清理文章的脉络,迅速找出相关信息。相比较而言,“关门”的含意好归纳一些,因为文中说道“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意,相关的句子很多,不易抽取,但是可以参照归纳“关门”的含意,平行比较,得出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象这样高度综合的答案,如果仅局限于一个语段是根本不行的,这就要求考生能真正读懂作品,进而和文本作深层对话,在对话中寻求理解。要是考生少了这一过程,做出的答案就会捉襟见肘,丢三落四。
在阅读中忘“形”而得“意”,有时还需要借助阅读者自己的一些生活体验,在二度创造中搜寻答案。比如茅盾的《大地山河》的第三题: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给带给人怎样的不同的感受?
做这个题目当然可以从原文“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从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里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中找到相关答案。
问题是,在回答这一题时,如果南北的考生能结合自己平时踏雪的感觉,注意观察就会理解到南北由于天气温度的差异,雪的厚度和硬度都是有区别的,那么人踩在上面的感觉就不会一样的。稍一思考,便容易得出结论: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阅读中忘“形”而得“意”,是需要仔细品味的。在品味中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义。比如孙梨的《老家》的第二题就这样设问的: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对这样的问题就要仔细地来品味相关段落的文字了。文章第九段作者对老家的回忆:“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品品这一段深情而干净的文字,作者主要运用的是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以朴素的语言写了作者对家乡深深思念的真情。这一段描写,睹物伤情,抚今追昔,大有物是人非、深沉凄凉之感,成功地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气氛。品味到了这一步,得出正确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比如陆文夫《快乐的死亡》一文中的第三题这样来问: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要成功回答这一题,也是需要仔细品味的。只要稍有常识,就会知道杂文很少就事论事,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如果真正读懂了短文,就不难得出结论:“快乐的死亡”绝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行业的人也一定会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倒无暇顾及,毫无成绩而言,那就是“快乐的死亡”。
总之,阅读理解中先要得“形”(把握文章大概),再忘“形”(由表及里深入到作品的深层),进而得“意”(品味到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⑻ 读书宣言,急!急!急!
最喜欢的一句读书宣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写人生,教育改善人格,反思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