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是谁发明的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内一座容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因为它"用力少,见功多"所以大家乐于使用。三国时期的韩暨把它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因此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水排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个时期,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汉代的水排由同一时期的水碓和翻车结构推测,也是一种轮轴拉杆传动装置、我国古代水排构造的详细技术最早见于元代的《王祯农书》,依水轮放置方式的差别,分为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都是通过轮轴、拉杆及绳索把圆周运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的,以此达到起闭风扇和鼓风的目的。因为水轮转动一次,风扇可以起闭多次,所以鼓风效能大大提高。
Ⅱ 水书的记载内容
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为水族笃信鬼神,故水书用途很广。水书这种特有的功能,促进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袭。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水书”就是“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不论是判定事情的吉凶,认定鬼魅作祟,还是驱鬼送鬼、禳灾乞福的巫术仪式,均由鬼师从水书中查找依据。因此,在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中,必须通过鬼师(使用水书)作为媒介才能发挥。因此,在水族巫文化的鬼神崇拜现象中,水书是一部教科书,鬼师则是教师。鬼师与水书的结合,是维系水族原始宗教信仰——鬼神世界的纽带,是巫文化传承的物质因素,并维系着这个神秘世界经久不衰。
Ⅲ 水书里都记载了什么内容为何是水族的天书呢
水书里主要记载级水族人的智慧结晶,比如他们总结出来的天文地理、哲学法学美学等各种内容,可以说是一本网络全书。之所以称为水族的天书,其实是我们这些外族人叫出来的,因为不是水族人很难看懂,所以是天书。
至于为什么说是水族的天书,这是因为一看到的时候,我们都看不懂,因为用的是水族的独特的文字记载的,所以不懂水族文化的人就像在看天书,因此叫水族天书。水书上使用的文字符号体系非常独特,像我们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又有自己独特的象形文字符号。
而且这本书也不是所有水族人都能看懂的,要依靠有师承关系的水书先生,也就是水族的祭师,他们不仅可以看懂读懂,还可以使用。因为水书上面的字,并不是直接表达意思的,所以普通的水族人也不能完全读懂。因此几千年下来,水书的传承也是靠这些水书先生,口传、笔录代代流传的。
Ⅳ 鬼书 的水书是哪个名族创造的
水族
Ⅳ 知道水书是怎么回事吗
水书 水族的文字,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 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水族文字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陶上的符号有相通之处,水书先生甚至可以大致解读其含义,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重视。进而提出了水族先民来自北方和夏陶符号是一种文字的可能性。2002年3月,“水书”纳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水书又称“鬼书”、“反书”,其一是指其结构,有的字虽是仿汉字,但基本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字型的写法。“水书”文字为何与汉字不一样,其写法与汉字相反,这些问题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其二就是:在古代,水族先民因受统治阶级所迫害,相传其祖先“陆铎公”创制“鬼书”以反对和报复统治者。
Ⅵ 水性笔是谁发明的
水性笔种类繁多,所以发明人也不确定。
水性笔的主要溶剂是水,常见的水内性笔有钢珠容笔、签字笔、塑料、毛笔和萤光笔,水性笔较油性笔无味,笔尖不易干燥,其笔迹耐光但不耐水,遇到水会渲染开来,不慎摔过就很容易断水。
原理:在书写液的液压作用下,书写液通过钢珠和笔尖的缝隙,形成字迹。主要是利用球珠在书写时与纸面直接接触产生摩擦力,使圆珠在球座内滚动,带出笔芯内的油墨或墨水,而后续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停地补充过来,以达到书写的目的。因此早期的大多数水性笔芯在靠近尾部的地方都会钻一个小孔以保证空气流通。
Ⅶ 水族水书的历史渊源
水族自称“睢”,发祥于睢水流域,地处殷商文化圈之中。殷商亡国,水族先民举族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秦定鼎中原,发兵征讨岭南,水族先民举族溯流进入都柳江、龙江上游的黔桂边境地带生息,初步形成当今分布格局。贞观三年(629年),李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治下所领都尚、婆览等五县均为水族生息地域。随后,又在水族地区设置环江州,以及安抚“睢”族群为主体的羁縻抚水州。族称由“水”代“睢”。
水书是水族先祖所创制,独具一格,有着巨大社会功能而成为全民族的精神支柱,被水族人民世代辗转传承。
Ⅷ 水书习俗的介绍
“水书”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水族先民创制的的雏形文字。水书习俗是水书形成、发展和传承并以此构成与水族生活相关的习俗。1水书被誉为水族的网络全书。水族人民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占卜、生产,均先由水书先生从水书中查找出依据,然后严格按照其制约行事,并由此形成水书习俗文化的重要前提。水书习俗也是水家人生存状态的反映。水族人崇尚鬼神,笃信鬼神,据不完全统计,水族信奉的鬼神就有七八百种之多。考察那些繁多的鬼神名号及水书条目名称,几乎涵盖了世间万物的姓名1 水书习俗的传承方式形成了水书的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用水族雏形古文字编著的手抄本,一部分是通过水书先生口传心授,用以弥补因文字发展不完善而无法记录的大量要义、仪式、祝词等。水书各类卷本繁多,主要有诵读卷本、应用卷本两大类。应用卷本主要包括《诵读卷》、《时辰卷》、《28宿卷》等数十种,诵读卷本主要包括《正七卷》、《亥子卷》等十数种。1 2006年5月20日,水书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水族源於古代『百越』族系,水族的聚居地位於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於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擅长农耕,以种植水稻为主。
Ⅸ 水书先生的水书与易经
专家认为,水书连山易,即三易之首的连山的水书版(水书是夏族文字的遗存,比殷墟甲骨文古老),在水族里的作用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即《周易》,而大多数水族人只能依靠手抄、口传学习水语。会说,却看不懂文字,更不能了解其中的神秘内容。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为一种“被压迫和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间艰难地传承着。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学习水书的人越来越少。
水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水族古文字则是这一文化的传承载体。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水族文字,无一不打上了水族自诞生以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征战、灾荒、颠沛流离的举族大迁徙等历史烙印。
“水书先生”是指那些能看懂“水书”,“能与鬼神对话的人”,被称为“鬼师”或“师人”。专家学者们以“先生”冠之,表明了对他们的尊敬。这是因为,每位“水书先生”的头脑,就是一座水族文化知识的“活宝库”。
《连山》《归藏》系我国夏商卜筮之书,本与《周易》竝称“三易”。然而後世单传《周易》,典籍皆载《连山》《归藏》失传。实不然也。今水人有此二书者,乃因秦火未灭而匿遗于山林。所谓水书者,实为篆字未泯也。故水书先生承先祖之文,识上古之字。故传承水书先生之同时亦保护了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