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电磁波远距离传递信号技术的发明者
这其实是一群人的功劳。
具体就下面几位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 德国科学家赫兹 (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 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 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 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之后到现在 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❷ 请问谁会做一个叫:声光电磁波的小发明
材料:一个小灯泡,一条线,加一个小气车里的小发电机加个开关,OK
❸ 电力小发明小创造
小发明:声警电磁波面仪
在生物科技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水槽或鱼缸中的水位已经降到威胁动物的生命了,人们却未发觉的情况。故此,想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面谈到的问题,想设计一个水位监视器。考虑到自然课中讲过吊在水中的物体会因其浸水深浅有不同的浮力,而小提琴的弦绷紧了会发出更高声音;金属导线切割磁力线就会产生电流等。把这些原理结合起来,制成本装置。
制作方法:首先是选材。需要2块小磁铁、细铜丝、小药瓶、废旧收音机喇叭等。其次是制作。先安装两块小磁铁,缝隙为1mm,将细铜丝吊装在缝隙为 1mm宽的磁铁的n和s板之间。铜丝底端接一小段丝线,将配重小药瓶吊装在丝线下。细铜丝上接入一个电子放大器,接上喇叭。最后,测试调整仪器。
本作品是监视河流、水库、鱼塘、工业水池或家用鱼缸中水位监视仪器。
作品利用自然课中有关声、磁、浮力等有关知识原理制作而成。当水变浅水位下降时,吊丝随之绷紧。铜丝在永久磁铁的n和s极之间振动并切割磁力线就会产生电流。把这一弱电流放大后送到扩大器,就可听到声音。另一部分反馈回细铜丝以维持其振动。水面越下降,吊丝绷得越紧,扩音器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尖锐,从而达到报警的目的。
❹ 与磁铁有关的小发明小制作
一根缝衣针,用磁铁把它磁化,然后用棉线拴在针的中间部位,挂在一个支架上,就成为一个指南针了。再做一个浮式指南针:
拿一根磁化了的钢针,横向穿过一块小软木塞,放在一个盛水的陶瓷碗内,就是一个浮式指南针。
我们还可以做一个更讲究的匣式指南针:
找一个小圆纸盒或者塑料盒(不能用铁盒)。用硬纸剪一个和小盒一样大小的圆片,上面贴一张白纸,标出S、N等字样,把一个塑料图钉从背面摁在圆纸片上,把圆纸片放入盒内,盒中心就有一个直立向上的针柱了。再找一个废刮胡子刀片,剪成狭长的菱形,用钉子在中心位置打一个小坑,放在针尖上试一试,如果不能平衡,就用剪刀修理,直到能平衡为止。把它放在强磁铁上磁化,然后架到盒内的针柱上。在盒口蒙上一层透明玻璃纸(用玻璃更好),把原来的盒盖开一个大孔再盖上去,就是一个盒式指南针了。
一个能自由旋转的磁体,在静止的时候,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人们了解到磁体的这种特性以后,就利用它来制造指示方向的工具——指南针。
磁针静止以后,为什么总是指向南北呢?因为地球是个大磁体,它的两个磁极接近于地球的两极,在地磁力的作用下,磁针就被吸到南北方向上了。我们知道,异名磁极是相吸的,地磁的S极在北端,N极在南端,因此,磁针的N极总是指向北方,S极总是指向南方。磁针的磁极和地球的磁极并没有接触,它们却能互相吸引,这表明磁体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人们把它叫做“磁场”。地球磁场的存在是磁针能够指示南北的原因。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要算我国战国时期制造的“司南”了。它是把天然磁铁琢磨成勺子的形状,勺柄是S极,使重心落在圆而光滑的勺头正中,然后把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盘子上。使用的时候,把勺头放平,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司南停下来,它的长柄就指向南方。那时候,有的人到山里去采玉,怕迷失方向,就带上司南来辨别方向。
发明司南以后,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指南的工具。到了北宋初年,又制造出了指南鱼。它是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的,形状很象一条鱼。鱼的肚皮部凹下去一些,象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把它磁化以后,放到盛水的瓷碗里,就能指示方向了。因为水的摩擦力比固体小,指南鱼转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比司南更灵活更准确了。
当时还有用木头做的指南鱼,就是用一块木头刻成鱼的样子,象手指那么大。从鱼嘴往里挖一个洞,里面放上条形磁铁,使它的S极朝鱼头,用蜡封住口。另外用一根针插到鱼嘴里,指南鱼就做好了。把它放到水面上,鱼嘴里的小针就指着南方。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而且是最早把指南针用在航海事业上的国家。据记载,南宋的时候,航海的人已经用“罗盘”来指示航向了。这是把指南针和罗盘结合起来的指南工具。罗盘的盘有用木头做的,也有用铜做的,盘的周围刻上东南西北等方位,盘中央放一个指南针。只要把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和盘上的正南方位对准,就可以很方便地辨别航行方向了。
在军事上也用到指南针,行军作战的时侯,如果遇到阴天黑夜,就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❺ 我看高中有个接受电磁波的实验,接收器很简单就可以点亮灯泡他是怎么做到的
1889年特斯拉发明了「无线输电方法」,他在美国科罗拉多泉(Colorado Spring)建设实验室开发及研究此项「无线传电」技术,经过八个月的研究后,特斯拉便决定在长岛(Long Island)试建首座名为「沃登克里弗塔」(Wardenclyffe Tower)的电力发射塔,该塔能够与地球的电离层与大地构成的电容发生串联谐振,能量可以被地球的另一端的一个沃登克里弗塔所接收,通过这种方法便可以将电离层中的电力输送到地球的任意一端。该塔利用的是地球存在于电离层中的能量,因此能量非常的大并且使用起来几乎没有污染。此技术大大减少了电力传输线路所花费的成本以及传输造成的损耗,并且使用的是电离层中的电能。
实验进展
2001年5月16日,一位从事太空研究的工程师居伊·皮尼奥莱在非洲留尼汪岛西南部的格朗巴桑大峡谷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实验:一只200瓦的灯泡亮了起来。在灯泡周围,既没有电线,也没有插头和插座。
居伊.皮尼奥莱的试验就是利用微波进行长距离无线输电。一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首先通过磁控管被转变为电磁微波,再由微波发射器将微波束送出,40米外的接收器将微波束接收后由变流机转换为电流,然后将电灯泡点亮。这次试验的成功,仅是走出了无线输电的第一步。
第二步将从2003年开始,即给整个格朗巴桑村供电。这一步的试验室试验阶段已经完成。第一批发射器和接收器样机已由留尼汪的企业造出。工程技术人员决定在距格朗巴桑村700米远的山头上建一座高压电线塔,在山头的峡谷边缘修建发射器,发射器由一个小型的喇叭状天线和一个抛物柱面反射器组成。发射器的磁控管将高压电线塔输来的电能转换为电磁波束,电磁波束被谷底格朗巴桑村旁呈蜂窝状的接收器接收。随后,电磁波能先被转换为高压直流电,然后再被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最后被转换为220伏的普通交流电供格朗巴桑村使用。最终,磁控管的优点是价格低廉,缺点是寿命短、工作频率难以控制。因此,磁控管将被雷达系统上常用的速调管所取代。速调管的工作频率极易控制,寿命也比较长,但其价格比磁控管要昂贵得多。第三种取代方案是使用半导体。
❻ 电磁波是谁发现的
由法拉第发现、麦克斯韦完成的电磁理论,因为未经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证明,始终处于预想阶段。是赫兹把天才的预想变成世人公认的真理,使假说变成了现实。
促使赫兹去验证麦克斯韦预言的正确性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引起的。他在做一次放电实验时,发现在附近的线圈上迸发出小火花。赫兹马上联想到,这是电谐振的结果,就像声学实验中,相同的音又会产生共振一样。赫兹受到启发,由此开始了捕捉电磁波的系统实验。
1886年,赫兹在恩师赫尔姆霍茨的指导和帮助下,制成了一套完备的实验仪器。他将两个用空气隔开的金属小球调到一定的位置,接上高压交流电,使电荷交替地涌入,由于两球之间的电压很高,间隙中的电场很强,空气分子被电离,从而形成一个导电通路。通电时,两个本来不相连的小球间却发出吱吱的响声,并有蓝色的电火花一闪一闪地跳过,这说明小球间产生了电场,那么按照麦克斯韦的方程,电场再激发磁场,磁场再激发电场,连续扩散开去,便有电磁波传递。为了能接收到电磁波,赫兹又在离金属球4米远的地方用一根导线弯成环形,线的两端之间有一个空气隙,做成了一个能探测电磁波的检波线圈。当火花发生器通电后,检波器的空气隙里果然出现了蓝光闪闪的小火花。可见火花发生器的电流能产生辐射,它的能量能跨越空间,从发生器送到接收器。这就说明发射球和接收环之间有电磁波在运动了。
赫兹后来又通过反复实验证明了电磁波具有光一样的反射性能。此后,他还悉心研究了电磁波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并且算出了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麦克斯韦于24年前所作的预言完全得到了证实!
❼ 电磁波感应原理可以使一些物质发光吗
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各种光由于波长的不同分为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光就是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具有能量的光子。所以说想要使物体发光,就需要使物体的原子周围的电子发生跃迁。那么这就需要电的作用,想要用这个原理发明一些东西。不用电恐怕是不行
❽ 小学生科学小制作.小发明
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
1、自制 彩色蜡烛材料:彩色蜡笔、蜡制作方法:
1.找一个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开水。不过要请父母帮忙,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
2、自制太阳灶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3、自制手电筒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