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八段锦谁发明的

八段锦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6-08 09:25:39

㈠ 何谓八段锦

八段锦 是一种中国古代气功功法。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乙志》中,具体内容,首见于臞仙《活人心法》,其歌诀及说明如下:
闭目真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叩齿集神法:叩齿集神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双手击天鼓二十四。右法,先须闭目冥心,盘坐握固,静思。然后叩齿集神,次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乃移手掩两耳,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撼天柱法:左右手摇天柱,各二十四。右法,先须握固,乃摇头左右顾,肩膊随动,二十四;
舌搅漱咽法:左右舌搅上颚三十六,嗽三十六,分作三口,如硬物咽之。然后方得行火。右法,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方漱之,至满口方咽之;
摩肾堂法:两手摩肾堂三十六,以数多更妙。右法,闭气搓手令热,摩后肾堂如数,毕,收手握固,再闭气,思用心火下烧丹田,觉极热,即止;
单关辘轳法:左右单关辘轳各三十六。右法,须俯首,摆撼左肩三十六次,右肩亦三十六次;
双关辘轳法:双关辘轳三十六。右法,两肩并摆撼至三十六数。想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后伸两脚;
托天按顶法:两手相搓,当呵五次,呵后叉手,托天按顶各九次。右法,叉手相交向上,拖空三次或九次;
钩攀法:以两手向前如钩,攀双脚心十二,再收足端坐。右法,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生,再漱吞,一如前数。摆肩并身二十四,乃再转辘轳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鼻皆闭气少顷。

㈡ 谁会做八段锦

八段锦好像是在爱奇艺上边吧是有教程的,我曾经学过一段时间,后来懒就放弃了,可以直接去找的

㈢ 八段锦的发明者是谁知道的请告诉我。

达摩祖师

㈣ 古代有一位名医发明了一种操,叫五段锦,在十年前的一本体育课本上,谁还知道具体的练法

你好,不是五段锦,是八段锦,口诀如下:

双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臂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

马上七颠百病消。

第七套广播体操就是模仿八段锦来的,当年我们中学时期做的就是这。你可以看看网上的视频。

㈤ 请教:八段锦与易筋经的区别

1、性质不同: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

2、特点不同:易筋经中多是导引、按摩、吐纳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夫。且其中许多道家术语。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乙志》中。

3、练习效果不同:八段锦只是一味地伸展身体,作用仅仅是疏通经络。而易筋经却不仅仅局限于此更注重呼吸、动作、意念的结合,不仅舒经活络,还能益养气血,强筋健骨,祛病延命,且效果显著。

(5)八段锦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练功过程中提到的呼吸,都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当吸气的时候,腹部配合鼓起;当呼气的时候,腹部自然放松,以便锻炼腹部内脏器官。不要故意鼓肚子,要顺其自然,能鼓起多少就是多少,循序渐进。

2、练功中,除了需要发声的地方外,其他一律采用舌抵上腭的形式,也就是,轻轻咬牙(很重要),舌尖挨着上牙的两颗门牙的牙龈处。

3、练功中多次提到要抬脚跟(脚趾挂地、脚跟离地等),指的是慢慢抬起脚跟,用脚趾撑地,一开始做不到,可以慢慢练习,逐步做到,一开始不用抬抬高。

㈥ 谁能介绍一下八段锦的来历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口诀中即可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即说明双手托天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对腰背、骨骼也有良好作用。其他诸如“调理脾胃单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功法。

㈦ 八段锦最早见于哪本书

《夷坚志》。

八段锦最早见于《夷坚志》一书中。《夷坚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全书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八段锦是一种中国古代气功功法,魏晋时期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也记载了八段锦的练习方法。

(7)八段锦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十二段锦

清代,徐文弼撰《寿世传真》,对上述功法套路又进行了调整,并将之命名为“十二段

锦”。

坐八段锦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且富有健身功效的养生方法,清末民初的修炼家李青云在《长生不老秘诀》中将之称之为“八卦行功法”,并详加注释。这种功法仍在社会上有流传。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曾委托北京体育大学编撰有《健身气功·十二段锦》,与上述功法大同小异,可供参考。

关于坐八段锦的创编者到底是谁,主要钟离权和臞仙两说。学者吴志超先生认为:“前者显然过早,在唐代至五代的各种养生文献中均未见到八段锦其名;后者与史实不符,在宋代的文献中已提到八段锦,且《夷坚乙志》所述的李似炬‘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

与此法颇似。故上述两种说法均难为人接受。按其歌诀‘八卦是良因’及其功法动静互制,此法当是在北宋陈抟、周敦颐、邵雍等人倡导太极图说之后创编的。周敦颐《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八段锦导引法’中贯注了这一哲理。故清代李青云老人称此法为‘八卦行功法’,今天亦称此法为‘动静结合套路’”,此说当是。

㈧ 气功八段锦是谁创始的

坐式八段锦是钟离创的。

㈨ 八段锦是谁刻在石壁上的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是由吕洞宾把画刻在石壁上而得以流传。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导引术的功夫,动作很简单,而且非常容易学会和记住,从宋元开始,八段锦就开始流传,一直到现在成为健身气功中最具分量的一种功法!

八段锦中的“八段”指的是功法的节数,而“锦”就指的是功法的珍贵和其中奥妙。至于为什么是只用八节术,这可能是与北宋时期盛行的八卦有关。

阅读全文

与八段锦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