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月宫一号”志愿者们要隔离多久
昨天(2018年5月15日)上午,当拎着瓜果蔬菜、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四位志愿者回归外面的世界,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热。外面的气温比舱内略高,志愿者刘佃磊头上已冒出细密的汗珠,不过他表示,“心情很愉悦。”
接下来,他们要投入各自忙碌的科研生活中,志愿者高寒要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研二的胡静斐也要整理相关数据。舰长刘慧说:“今日我们出舱了,但是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接下来要将所获得的实验样品和数据,形成报告、论文或专利,为‘月宫365’实验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源:北京日报
Ⅱ “月宫一号”志愿者封闭生存多少天出舱
报道称,5月15日上午,“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人机与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和北航副校长房建成院士共同开启“月宫一号”舱门,欢迎4名志愿者“故意”延迟5天出舱凯旋。
当天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备受关注的“月宫一号”再次缓缓开启舱门,舰长刘慧和刘佃磊、胡静斐、高寒共4位志愿者微笑着走出“月宫”,手里还拿着亲手在“月宫”种植的大豆、小麦、胡萝卜、西红柿、草莓等,分发给舱外欢呼祝贺的人群。至此,“月宫一号”内进行的为期365+5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关于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刘红教授透露,他们将在总结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站、月球/火星探测器搭载的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装置研制,争取搭载机会,通过天地对比分析,获得矫正参数和模型,进一步为该项技术应用于太空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