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lc的发明者是谁啊,
PLC的由来
在PLC问世之前,工业控制领域中是继电器控制占主导地位。继电器控制系统有着十分明显的缺点: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慢、适应性差,尤其当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就必须重新设计、重新安装,造成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要求,以在激烈的竞争的汽车工业中占有优势,提出要研制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来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为此,特拟定了十项公开招标的技术要求,即:
1) 编程简单方便,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2) 硬件维护方便,最好是插件式结构;
3) 可靠性要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4)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5)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6) 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柜竞争;
7) 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8) 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
9) 扩展时,原有系统只需做很小的改动;
10) 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可以扩展到4KB。根据招标要求,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PDP—14型 ),并在通用汽车公司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从而开创了工业控制新时期。从此,可编程控制器这一新的控制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工业发达国家发展很快。
二、PLC的定义
在PLC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经过4年的调查,于1980年把这种新型的控制器正式命名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英文缩写为PC,并作如下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式电子装置。它使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来存储指令,并实现逻辑运算、顺序控制、计数、计时和算术运算功能,用来对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曾于1982年11月颁布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的草案第一稿,1985年1月又发表了草案第二稿,1987年2月颁布了草案第三稿。该草案中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定义强调了PLC应直接应用于工业环境,它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范围。这是区别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㈡ 可编程控制器最早是由哪个国家什么时候研制出的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发明PLC
发展历史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
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DP—14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研制出欧洲第一台PLC,型号为SIMATIC S4;
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㈢ 遥控器的发明和发展史
最早的遥控器之一,是一个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的发明家(他曾经为爱迪生工作,同样被誉为天才发明家)在1898年时开发出来的(美国专利613809号),叫做“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Moving Vehicle or Vehicles”。
最早用来控制电视的遥控器是美国一家叫Zenith的电器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被LG收购了),在1950年代发明出来的,一开始是有线的。1955年,该公司发展出一种被称为“Flashmatic”的无线遥控装置,但这种装置没办法分辨光束是否是从遥控器而来,而且也必需对准才可以控制。1956年罗伯.爱德勒(Robert Adler)开发出称为“Zenith Space Command”的遥控器,这也是第一个现代的无线遥控装置,他是利用超声波来调频道和音量,每个按键发出的频率不一样,但这种装置也可能会被一般的超声波所干扰,而且有些人及动物(如狗)听得到遥控器发出的声音。
1980年代,发送和接收红外线的半导体装置开发出来时,就慢慢取代了超声波控制装置。即使其他的无线传输方式(如蓝牙)持续被开发出来,这种科技直到现在还持续广泛被使用。
㈣ CPU发明前计算机用什么作运算器和控制器呢
晶体管 加 分离电路
㈤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发明PLC控制系统
主要是早期设备越来越复杂,庞大的开关组造成控制实在太复杂,而且容易出错造成危险,那个时期单片机也被广泛使用,通过单片机逻辑控制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又能避免失误造成危险,而且单片机的多I/O口输出能实现更庞大复杂的功能,还能寄存程序做成多模输出,所以人们开始用单片机来控制设备,但是每个人用单片机方式方法都不同,造成市面上出现无数的单片机系统,换一个地方就要重新编写驱动程序,重复的编写比人工操作还麻烦,反而造成如此优良的系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某些大型企业就开始着手研制一个统一的系统,PLC就此诞生了,他统一刷写了BOOTLODER(基础系统),基于这个系统,那么再编写程序时,大家就有了一致的方向,不再是四分五裂,编写程序兼容性大大提高,再加上三菱之类的图形文字编程软件的开发,PLC就此流传千古了,其实PLC研发主要就是统一协议的研发。利用单片机来自动控制设备的概念远远早于PLC
㈥ 发明专利中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方式还需要说嘛
如果这些连接方式都是常用的、不涉及创新点,可以省略。
㈦ 谁发明PLC
美国数字化设备公司发明了PLC。
1969年,美国数字化设备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
PLC用软件代替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仅剩下与输入和输出有关的少量硬件,接线可减少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1/10~1/100,因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大为减少。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7)发明控制器扩展阅读:
1、可靠性高。由于PLC大都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应的保护电路及自诊断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编程容易。PLC的编程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梯形图及命令语句,其数量比微型机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档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条左右。由于梯形图形象而简单,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就可进行编程。
3、组态灵活。由于PLC采用积木式结构,用户只需要简单地组合,便可灵活地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因此,可适用于任何控制系统。
4、输入/输出功能模块齐全。PLC的最大优点之一,是针对不同的现场信号(如直流或交流、开关量、数字量或模拟量、电压或电流等),均有相应的模板可与工业现场的器件(如按钮、开关、传感电流变送器、电机启动器或控制阀等)直接连接,并通过总线与CPU主板连接。
㈧ 我发明了一个电冰箱控制器,有效节能,经自家冰箱改装,节电一半以上,
个人认为,你还是别弄啦,看过电视上搞发明的,东西拿出来当场试验,毕竟自己造的不成熟,难免出现意外,什么号称专家,权威的,坐在演播室,说的如何如何,专家还拿出模型比划你这是什么问题,应该咋样,说的比你还牛逼。其实出现意外,你也知道咋回事,专家事后诸葛。我不是不爱国,中国向来生产东西都不加改进的,一直都是这样生产下去的,等国外改进啦,中国山寨就出来啦。大型机器还制造不了,部分零件国内制造不出来,要进口,我感觉你那玩意可能改下位置有点省点效果,况且各种温控中国都有啊,或许拿个别的重新设计位置也是很好的想法,专利就别想啦,
㈨ 我们班有个同学发明制作很厉害(比如发明个超声波测距仪)可他用的什么控制器和什么零件我都没听过,我要
可以向他学习嘛,其实你觉得他很厉害也是相对的,等你知识积累多了,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多看科学频道,探索发现这类的书籍频道就好了,还有你要不断的钻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超越,相信你的能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