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1个电影 是小时候看的 内容好像是一个长头发的人 把它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当杀人工具【发生在办公室里样】
杀戮机器/杀戮终结者/杀戮十号
很老的片子,而且也不有名,估计网上没有资源的,只能淘碟了,我就是看的碟片
说的是一个公司专门制造杀人机器
他们研究出一种人形装甲,穿上后再通过电脑洗脑,可以把人变的和机械人一样,像个机械人一样走路说话,感觉不到疼,火力强大,但是这套设备还不稳定,容易把人搞成白痴
而公司另一个科研小组认为,与其改善这种装甲,不如直接设计一个机械人杀手(他们的组长就是你说的长头发
于是那个科学狂人制作成功了,并且用它来铲除公司的异己
男女主角调查此事,狂人封闭了整个大楼,要把他们杀光
狂人由于意外,反被自己的机械杀手干掉,导致机械杀手的系统关不掉
男主角不得以,只好使用那种不成熟的设备,暂时洗脑,把自己变的像个机械人一样
两个杀手斗的浑天地暗,但是男主角稍逊一筹
最后人死光,就男女主角活下来,男主角在最后时刻,恢复了理性,他们通过电梯掉到一楼,跑出来后,机械人尾随,被电梯砸碎,当众摧毁了。。
㈡ 头发生 长的原理
头发是人体组织的一部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有机体。头发细胞是从毛囊内分裂,以倍数增加,新生头发就会从发囊推向头皮皮肤表面。头发每天脱落30条以下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徵状,每个头发毛囊在一年内便会生出新头发。如果头发缺乏必须的活性蛋白质(毛发细胞生长蛋白),头发便会在每次更新替换后逐渐萎缩,渐渐由粗变幼,由幼长变幼短,再变成幼而细,萎缩直至肉眼难见的白绒毛,形成日常所见的秃头徵状。
重新生长的头发是很有规律的,因为每条毛发的生长速率是平均而一样。若能提供必须的生长要素(活性蛋白)滋养头发毛囊内的细胞,细胞就会自然分裂,以倍数增加,新生头发就会出生。
多吃含铜食物可防治早生白发 防治头发早白,除了在精神和情绪上注意不可过度忧虑、烦恼、紧张外,还要在饮食上注意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足够的铜。人在青春期对铜的需要量最大,应特别注意从饮食中摄取含铜丰富的和且有乌发作用的营养物质,以促进头发的正常生长。 铁元素和铜元素一样,也是合成黑色素颗粒必不可少的原料。
㈢ 长出头发 的原理是怎样的
头发是人体组织的一部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有机体。头发细胞是从毛囊内分裂,以倍数增加,新生头发就会从发囊推向头皮皮肤表面。头发每天脱落30条以下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徵状,每个头发毛囊在一年内便会生出新头发。如果头发缺乏必须的活性蛋白质(毛发细胞生长蛋白),头发便会在每次更新替换后逐渐萎缩,渐渐由粗变幼,由幼长变幼短,再变成幼而细,萎缩直至肉眼难见的白绒毛,形成日常所见的秃头徵状。
重新生长的头发是很有规律的,因为每条毛发的生长速率是平均而一样。若能提供必须的生长要素(活性蛋白)滋养头发毛囊内的细胞,细胞就会自然分裂,以倍数增加,新生头发就会出生。
㈣ 日本发明的长头发的药是真的吗
那肯定是骗人的。因为日本有好多秃头,都没有办法,只好花好多钱买假发套,如果真有长头发的药的话,那日本就没有秃头了,发明长头发药的人肯定能拿诺贝尔奖的!所以千万不要上当!
㈤ 急求科技小发明的制作方法
一、材料:直径65mm时钟齿轮1只,70×70×2(mm)有机玻璃板2块,自行车辐条5根,1号手电筒专1只,131电动机1只,ø4×90(属mm)铁棒1根,ø1.5mm粗铜丝及ø3mm螺丝若干。
二、制作:
1、将有机玻璃板加工成直径70mm的圆盘2只,中间各钻一个直径为4.5mm的孔,再按图一钻五个小孔,孔径以能恰恰插入辐条为好。
2、按图一安装线轮。将铁棒的两端用绞扳绞出螺纹后插入线轮。在齿轮上钻5个小孔,并在线轮的一个圆盘上钻相应的5个小孔,用螺丝螺母把齿轮(图二)和圆盘拧合在一起。
3、去掉手电简的头部,把线轮插入手电筒,用螺母固定线轮,在铁棒的另一端用螺母定位。
4、将带有短齿杆的131电动机置于电简的适当位置并使齿杆与齿轮啮合,然后将电动机固定在电筒上。
5、取粗铜丝按图三折制成一个穿线架后焊接在电筒上。取细电线一段,穿入电筒接妥电路,由电筒的按钮开关控制电动机。
6、最后在线尾拴上一个用回形针改制的线尾夹。
三、使用:
收线时,右手握收线器,左手拉动风筝线,线轮飞速转动,一百多米的细线很快就能收入轮内了。
㈥ 辫子是谁发明的整理头发的方法
“辫子”也不过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清朝但具体谁发明很难查证 查看原帖>>
满意请采纳
㈦ 中国的十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远不止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共有5000多项,出名的100项:1、鼓: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1980年在山西省襄汾陶寺村的6座墓中出土了七具用鳄鱼皮蒙制之“灵鼍之鼓”,用挖空了的树干作鼓腔的夏代木鼓遗痕,其中建鼓1面,悬鼓2面,扁鼓4面。其年代约在4200年前的古人类墓葬。
2、二进位制:中国古老的易经就使用二进制来进行演算。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
3、绳索: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4、指南针: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
5、养鱼法: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6、赤道式天文仪: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中国人 《周易》确定了十进制,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十进制系统。
8、印刷术: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1040年代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
9、漆:漆是用漆树皮里的黏汁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器的涂料。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已发现漆树并懂得使用由漆树的汁液制成的天然漆来做涂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
10、铜镜:我国铜镜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
11、伞:公元前1100年的早在春秋末年,鲁班的妻子云氏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张自如。东汉时出现纸伞,宋时制出了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对伞均有改进,如油伞、蝙式伞等。1747年,我国的伞传入英国,成为英国第一把伞。
12、风筝:相传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传说第一个造酒的人是上古时期的杜康,杜康造酒就是造的米酒,度数不高还很浑浊。
14、弓箭: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村距今两万八千年的旧石器时代后期遗址发现了一件燧石镞头,是用很薄的长石片制成的,尖端周正,肩部两侧变窄似呈铤状。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箭头之一。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
15、古代机器人: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铁犁牛耕均在春秋出现,战国铁犁牛耕扩大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8、大定音钟: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徐岳,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21、地毯:地毯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著名的手工地毯,有实物可考的有2000多年。
22、双动式活塞风箱: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钵: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在水涌钵中加入一定的水,摩擦钵的两边耳朵,水会涌起来,这利用的是物理上驻波的原理。
24、空位表零法:中国人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
25、化学武器: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
27、石油照明法: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运用鼓风炉来铸铁。
29、马肩套挽具: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
30、硝石鉴别方法:中国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发现了硝。发现硝石为后来发明火药奠定了基础。
31、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体地图: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
33、吊桥: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
34、记谱法: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记谱法。
35、造纸术: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36、降落伞: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西方人利诺曼德于1783年,多次从树顶或房顶上跳下去,结果很成功,他把这叫降落伞;这比中国人发明降落伞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37、焰火: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焰火。
38、微型热气球: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微型热气球。
39、墨水: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
40、曲柄摇手: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曲柄摇手;西方于公元9世纪才使用曲柄摇手,比中国晚了七百年左右。
41、耧: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耧,而西方到1566年才制成条播机,比中国晚了一千八百年左右。
42、旋转式扬谷扇车: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二千年左右。
43、平衡环:公元前140年,中国人房风发明了平衡环,中国人发明的平衡环比西方领先700年左右。(简仪)
44、白兰地与威士忌:公元前126年,中国人发明了白兰地和威士忌,直到1570年这种制酒法才传到欧洲,并引起欧洲人的轰动。制白兰地酒欧洲人比中国人晚了一千四百年左右。
45、豆腐:公元前125年,中国人刘安发明了豆腐。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激素结晶体提取法,这比欧洲人领先了二千二百年。
46、走马灯:公元前121年中国人发明了走马灯。西方人约翰·巴特于1634年描述了走马灯,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47、百炼法-用生铁炼钢法: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发明了用生铁炼钢法,也称“百炼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开始用生铁炼钢,比中国晚了二千年左右。
48、指南车: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
49、曲柄: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100年中国人发明了曲柄。曲柄摇杆是工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
50、独轮车:独轮车是一个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或称为「鹿车」、「辘轳车」。西汉晚年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而西方到公元11世纪才使用独轮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51、密封实验室: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54、水力风箱: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
58、地动仪: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
61、平衡四角帆: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
62、定量制图法: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
66、车前横木: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
67、马蹬:马蹬是现代骑马必备的一种工具,使用时拴于马上,骑马者的脚部悬挂处,唐朝以后被广泛应用。据漠北出土壁画等文物,公元3世纪中国匈奴人可能为最早使用马蹬的民族。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公元3世纪,中国著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72、直升飞机水平旋翼和螺旋桨:公元4世纪中国人葛洪已谈到关于直升飞机旋翼。那时中国有一种儿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飞机的旋翼。它有一根轴,上面绕着一条线,轴上装着几个叶片,定好角度,一拉线,旋翼就向空中飞升上去。这种玩具对欧洲航空先驱者影响甚大。
73、桨轮船:中国人于公元418年发明了桨轮船。
74、“西门子式”炼钢法:大约在公元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西门子式”炼钢法,当时叫“共熔”炼钢法。这就是1863年马丁一西门子平炉炼钢法。中国比西方早一千四百年左右。
75、油印技术: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油印技术。
76、水力磨面机: 公元530年,中国人发明并制造出了水力磨面机。公元13世纪,欧洲人才使用这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七百年左右。
77、海滩航行: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海滩航行。
78、指针式标度盘装置:中国人赵达于公元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79、火柴: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的。中国人使用火柴几乎比欧洲人早1000年!
80、国际象棋:中国人于公元6世纪发明了国际象棋。而西方到公元7世纪才下国际象棋,比中国晚了一百年左右。
81、弓形拱桥:公元610年,中国建筑工程学派奠基人李春,发明并建造了弓形拱桥――通桥,又名赵州桥或大石桥,比西方于1345年建造的维奇奥拱桥,早了七百年。
82、浮板:中国人于公元759年以前发明了浮板。
83、熨斗:公元800年代,中国人发明了熨斗,并开始使用了它。
84、纸币:中国人于公元8世纪发明了纸币,不过发行机构是政府。166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首先推出了钞票,比中国晚了七百多年。
85、火药:中国人于公元850年发明了火药。十世纪时中国人已用来发信号和制造烟火。西方人到12世纪后期才开始关注火药,比中国晚了三百多年。
86、扑克牌:公元9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扑克牌,西方到公元1377年,德国和西班牙也出现了扑克牌,比中国晚了五百年左右。
87、火焰喷射器:中国人于904年发明了火焰喷射器,并且用之于打仗了。
88、枪炮:大约公元905年,中国人发明了枪炮。这枪就是火枪(或称长矛)。欧洲人到1396年才开始用火枪,比中国晚了四百多年。
89、麦卡托投影:公元940年,中国人发明了麦卡托投影;公元1568年英国才有人用麦卡托投影,比中国晚了六百年左右。
90、链式传动装置:中国人于976年发明了链式传动装置――链式传动带;欧洲人到1770年才开始使用链式传动带,比中国晚了八百年左右。
91、凸轮:中国人于公元983年发明凸轮,并应用于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链。同一时间,在西方意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浆洗作坊中应用了凸轮。
92、运河船闸:公元984年中国人乔维岳发明了运河船闸,从而提高了河运能力。到1375年欧洲也建成了第一个船闸,这比中国已晚389年。
93、种痘免疫法: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发明了种痘免疫法。到1700年,作为预防天花的措施,轻型天花接种开始广泛在欧洲采用,由中国传去的这种接种方法,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
94、机械钟:公元1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机械钟。西方到13世纪才制出机械钟,比中国晚了二百年左右。
95、水雷:中国人于公元1374年发明了水雷。
96、大炮:中国于1280年发明了大炮。这时中国人制成了首批信而有徵的铜铁大炮(徵是验证的意思)。
97、火箭:中国人于公元1150年发明了火箭,并使用了火药为燃料的火箭打仗。
98、眼镜:中国人于公元1300年发明了眼镜,这时意大利也开始使用眼镜了。
99、古代直升飞机:中国人徐正明于公元17世纪发明了直升飞机。公元17世纪中国苏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制造一个类似蜻蜓的直升飞机,并且想把人也带上天空。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飞机。它有像竹蜻蜓一样的螺旋桨,架驶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脚踏板通过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试飞时候,它居然飞离地面一尺多高,还飞过一条小河沟,然后落下来。
100、回音壁:公元1530年,中国人发明了回音壁;同时,还发明了三音石和圆丘。它们皆建在天坛
㈧ 有什么新发明可以使头发一天长5厘米的嘛
大哥你在做梦么?怎么可能了啦!除非你去接= = = = =
㈨ 好想头发快点长噢,再长点就能做自己发明的一款发型了!快长啊~~我好想它快长啊~ 怎么办 怎么办啊
多吃点胡萝卜,多梳头、多洗头,让头发保持水分,多吃一些维生素b的东西
㈩ 假发在西方的诞生过程
要说到西方的假发史,我们先来看历史上三个名人:英格兰伊丽莎白女王,法国路易十四国王,德意志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等,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性别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处就是他们都爱戴假发。
纵观人类可考历史,古埃及已出现假发。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演进,假发作为少数人的特权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威力量。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权威的消解,假发作为一种日常用品仍然在今天发挥作用。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假发与宗教权威密不可分。“掉发被认为是可怕的事,是被魔鬼下了诅咒。”亚里士多德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可以遮羞的假发拯救了谢顶的人,让他们看上去和旁人一样,免于成为亚里士多德口中“孤独的人”。
到了巴洛克时代,假发摇身一变成了政治特权,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能够佩戴可以改变形象的假发。大名鼎鼎的路易十四有国王专属的卷曲长假发。在各种公众场合,国王都会亲自挑选一款假发。这不仅体现了宫廷礼仪,也展示了路易十四至高无上的权威。由于路易十四对假发的推崇,假发与专制王权的对等地位在欧洲逐渐成为共识。
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洗礼,假发的政治权威渐渐褪色,但经济权威愈发凸显。“一个精美的卷曲长假发大约价值1000个塔勒”,“相当于今天的两万欧元,一辆中等轿车!”对于那时的欧洲人来说,假发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也是尊贵地位的体现。启蒙思想家卢梭就曾经因为一场重病,卢梭决定抛弃丰富的物质享受,过简朴的生活。但是,他没有放弃佩戴假发。因为,假发是身份的象征。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们的思想逐步开化。权威的逐步消解,戴假发不再是权贵权威的象征了。而假发也从另外的渠道找到了位置。法国大革命后,假发与职业威望相联系。它不仅能够展现某一职业的特殊性,也通过形象上的改变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今日的英国,律师、法官仍沿袭戴假发的传统。
说了西方的假发史,我们也要了解一下东方假发史,其实主要的就是中国的假发史,假发,古汉语称鬄、髢(拼音:dì)、髲鬄(拼音:bì),指非由人自然生长出来的人造仿真头发,因应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发的总称,“髲”则专指人发造的假发。
中国很早就出现假发,《诗经》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时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发开始在中国盛行。日本传统发型也经常加上假发梳成。朝鲜半岛在高丽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开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开始用假发,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发的民族,并将假发传到欧洲。
假发出现在多种形式的表演艺术中,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剧。在英国和大部份英联邦国家,假发是大律师和法官的法庭服饰之一
中国人很早就有了佩带假发的习惯,起初为上层社会女性的饰物,加于原有的头发上,令其更浓密,并能做出较为复杂的发髻。春秋时假发盛行,到了汉朝依据《周礼》制定了发型与发饰。三国时期妇女也常用假髻;北齐以后,假髻之形式向奇异化的方向发展,直到元朝时汉族妇女开始使用一种叫鬏髻的假髻。清朝出现的鬏髻样式依然很多,但中华民国成立后,发型转趋简便,少用假发、假髻。
周昉《簪花仕女图》中梳高髻的唐朝妇女,很可能加上假发中国很早就出现假发,早期是上层社会女性的饰物,唐代有一个叫潘天佑的剃工,在为宫廷贵族做发髻设计和盘发时,发现有些妇女头发稀疏,无法做发髻,于是,潘天佑通过钻研,还发明了头发织补增发术,让头发稀疏的爱美女士也能够拥有一个漂亮的发髻。并著有《潘氏稀脱秃发之织补术》一书。现在这种假发织补术也称为哆来咪发补发法“。用来加在原有的头发上,令头发更浓密、做出较为复杂的发髻。《诗经·鄘风·君子偕老》提到一种假发称“副”,又提到“不屑髢也”。“髢”就是局部假发或发丝编成的假髻。《诗经·召南·采蘩》就称假发编成的髻为“被”,是髲的通假。
《周礼》中把假发细分为多种,“副”取义于“覆”,是一种有饰假发;“编”则属于一种无饰假发;“次”是一种用假发与自己真发合编起来的髻。后来这些名称都被“髲”和“鬄”所替代了,“髲”指用人发制成的假发,“鬄”则泛指假发。西周的王后、君夫人等上层社会贵族妇女,在参加祭祀等重大活动时,都要佩戴副、编、次等首饰。王后的假髻更有专门的宫廷官员“追师”负责掌理。
春秋时假发盛行,《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卫庄公在城墙上看到戎州人己氏的妻子头发甚美,就命人把她的头发强行剃掉,制成假发给自己的夫人吕姜作为装饰,称为“吕姜髢”。当时男性也会戴假发,《庄子·天地》提到有虞氏(舜)用假发遮盖秃头。虽然《庄子》关于舜的内容属传说,但可见当时男子也会使用假发。
汉朝依据《周礼》制定了发型与发饰。比如皇太后仍以假髻来承载多种沉重而复杂的头饰,后来演变成沉重的凤冠。宫中对假发的需求大,为了找人发做假发,有些官吏甚至强行砍下人头取发。《太平御览》引《林邑记》提到朱崖(也作珠崖,今海南岛)人多长发,当地郡守贪婪残暴,把妇女的头割下来取她们的头发制造假发《三国志·吴书·薛综传》也有记载薛综提及汉朝发生的这件事。可见假发在当时被视为珍宝。由于真发所制的假发得来不易,当时开始出现以黑色丝线制成的假发,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就有实物出土。
三国时妇女也常用假髻,曹魏时规定规定为命妇的首饰,《文献通考》记载其中一种假髻称为“大手髻”,是贵人、夫人以下命妇的首饰。晋朝时,假发、假髻在宫廷、贵族和民间都很流行,由于人们睡觉时会把假发、假髻取下放在木或竹制造的笼子上,看起来像人头,因此又称假头。《晋书·舆服志》记载当时各级命妇戴一种镶有金饰、叫“蔽髻”的假髻。太元年间,公主、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妇女均把佩戴假发当作盛妆,时称“缓鬓轻髻”,也就是松髻,成为流行时尚。然而,假发并非人人买得起,《晋书》就记载有些贫穷但爱美的女子会向别人借假髻佩戴,称为“借头”,自称“无头”。也有些穷人把自己的头发卖掉来换钱或换粮食,例如陶侃的母亲就曾剪下自己的头发卖给做假发的人,换得数斛米,再把柱子砍了做柴火,给来投宿的范逵做饭。《世说新语·贤媛》也有记载这件事,后世引为美谈,也是成语“陶母邀宾”的典故。
北齐假髻之形式向奇异化的方向发展,《北齐书·幼主记》就描述当时妇女的假髻出现了飞、危、邪、偏等样式。当时假发甚至完全取代头上生长的头发,《集异记》就记载当时宫廷中有些爱美的妇女剃掉自己的头发来戴假发,后来流行至民间。
海南岛古称珠崖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其治所在谭都(今广东琼山东南),辖境相当于海南岛东北部地区。当时,由于这里山高皇帝远,西汉官吏到任之后七多放恣违法,所以土著居民经常群起反抗。汉元帝初三年(前46 年),西汉官吏因看上了土著的漂亮头发,竟下令“髡取为髲”(《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即将其头发剪下用作假发,由此而引志土著的猛烈反抗。西汉政权被逐出珠崖,而西汉王朝也由于自己矛盾重重,无力派军前去,只得宣布放弃了珠崖。西汉王朝竟因此失去了海南岛。
东晋孝武帝时期(373——396年),假发之风越演越烈。据《晋书》卷27记载,当时妇女的发式大反传统,不再将头发挽在头顶上打髻,而是“缓鬓倾鬓;以为盛饰”,即将头发较自由地披散开来。这种蓬松性的“披肩长发,需编入相当数量的假发,才能达到当时的美观效果。但是,“用髲既多,不可恒戴”,于是,“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名假头 ”,即先做成头套,这种方法,大概是从秃顶男子那里学来的,与从前假发和真发混编的方法法不一样。头套的出现,的确省去了每是编织发式的辛苦,因此大为流行。“至于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遂布天下”。由此可见,头套的价格相当高昂。
到了唐朝,假发仍然很流行,《新唐书·五行志》提到杨贵妃平时就喜欢戴假髻,当时称为“义髻”。但亦有人认为杨贵妃所戴的义髻是以其他物料如木头等制造的发饰,并不是假发。元稹《追昔游》写道:“义梳丛髻舞曹婆。”“丛髻”就是装上的假发。柳宗元也在《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赞美崔氏“髲髢峨峨”,当时的假发当偏重于高髻式。
雍正帝穿西式服装、佩戴西式假发,以三叉戟刺老虎的画像五代十国延续了唐朝好高髻的风习,常以假发加入自己的头发中梳成发髻,或直接把假发编成假髻然后戴上。宋朝仍然流行高髻,且比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假发、假髻很盛行,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里有了专门生产、销售假髻的店铺。当时有些店铺以未经消毒的死人头发制成假髻出售,令佩戴者染病,且假髻盛行形成豪侈之风,《宋史·志·舆服》载端拱二年(989年)北宋朝廷就下诏禁止妇女戴假髻、梳高髻但风气已形成,即使下诏也改变不大。
元朝时汉族妇女开始使用一种叫鬏髻的假髻,是用别人剪下来的头发或丝线编成髻状而成,用时戴上头上,鬏髻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有人使用。元朝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就提到崔莺莺的“鬏髻儿歪”。当时也常有穷人卖头发做假发。元末剧作家高明的杂剧《琵琶记》就有赵五娘为安葬公婆被迫卖掉头发。明朝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也提及妇女戴尖头鬏髻。除了鬏髻之外,明朝妇女普遍使用的假髻样式还有发鼓,是以假发覆盖一个金属丝编成的圆框制成。
清朝开始出现的鬏髻样式有很多,当时的京城有专门制作和销售鬏髻的作坊和店铺。清初的扬州就有蝴蝶、望月、花篮、折项、罗汉、懒梳头、双飞燕、倒枕、八面观音等鬏髻样式。清朝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就写范进之妻胡氏常戴银丝假髻。当时妇女不但在平时会戴黑色的鬏髻,连居丧时也会戴白色的鬏髻。
清朝中叶,西方人又把西方的假发带到中国,雍正帝也曾佩戴西式假发。清末一些人去日本留学,他们的辫发被日本人取笑为“豚尾”(猪尾),很多留学生因此剪掉辫子,回国就套上假辫。例如鲁迅去了日本留学就剪辫,半年后回国就套上假辫,与父母安排给他的妻子朱安拜堂行婚礼。沈宁的《百世门风》也提到装假辫的现象,那种假辫要盘在头顶,团团围成假团辫才不会掉下来,于是当时义和团看到打团辫的人就抓,如果查到是假团辫就捉进巡抚衙门严刑拷打然后送入狱或把他们杀头。苏雪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我》一文也提到她的二叔去日本留学,在当地“断发改装”,回国后就装了一条假辫。
中华民国成立后,发型转趋简便,少用假发、假髻。但1917年张勋复辟时,北京城内剪去辫子百姓四处寻觅假辫,之后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都甚少看到汉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假发了。少数民族则有一些有戴假发的习惯,当时的永宁纳西族妇女会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辫,盘于头顶,再在假辫之外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后垂至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