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外发明对比

中外发明对比

发布时间:2021-06-07 07:05:36

A. 纸发明时东方和西方的对比

一、魏晋南北朝(公元3~6世纪)。
造纸术是中国发明并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的。埃及人的制造的是纸草,用像纸一样的草粘合成的,根本就不是纸。
二、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且开始向国外传播。我国造纸术最先传到朝鲜和越南,4世纪时在百济、高丽、新罗三国开始自行造纸。大约在隋朝末年(公元610年),造纸术由朝鲜传到日本。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造纸术飘洋过海来到阿拉伯。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传入了欧洲。400多年后,造纸术传到美洲。19世纪,澳洲也建起了造纸厂。这样,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整个地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蔡伦的名字也随着造纸术的传播而传遍了世界,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家。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最早出现,使得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别的文明。
三、意义与价值: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B. 古今中外的科技发明有什么

史丰收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史丰收速算法发明人 史丰收(1956.2.23.-2009.9.29.),男,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人。 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曾任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届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国际速算发明家史丰收教授,从11岁开始钻研速算法,经过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几千年来四则运算的传统计算法,创立了能够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从高位算起、一口报出正确答案的快速计算法,因而轰动海内外,获得极高的评价。史丰收教授不但受到国际学术界瞩目,亦被列为中国大陆的数学奇才。史丰收速算法的计算速度甚至比计算器还快,1990年由国家正式命名,现已编入中国大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马来西亚国家正规教材,史丰收教授的事迹已编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和《思想品德》课本及中学《政治》课本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史丰收速算法”是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对开发人脑智能具有重要意义,应向全世界推广。1991年5月,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在中国深圳成立,美籍华人、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分别题词祝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亲自发函祝贺。“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也随后成立,成为研究“史丰收速算法”的重要学术重地。 目前,史丰收速算法已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传播,学生达上千万。史丰收速算法这项由中国人发明的智慧成果正在造福人类。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连续三届总干事亲切接见史丰收教授,并对史丰收教授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现在,他正在积极从事推广工作,希望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智慧成果,能贡献给全人类。 1967年11岁的小丰收与母亲的合影。他母亲信奉基督教,具有勤劳俭朴、善良为人的品德,对子女教育要求非常严格,从小要求他们爱祖国,为人民做好事。这一年,11岁的小丰收正式提出速算法的课题。母亲的期望无时刻不激励着他树立为国争光、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的理想。由于当时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被迫停课,于是他无法上学读书,便在家里埋头钻研速算法,有限的练习纸用完了,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纸和笔,他便在墙壁上练,用木棒在地上坚持练,甚至在被单上、自己身上、手背上都写满数字,被别人误认为“疯子”。 有最了解他的慈母才理解孩子在探索速算法。“天道酬勤”、“功不负人”,他终于在1970年成功发明了速算法。1992年正当史教授要把自己发明的速算法成果向全球推广之际,惊悉在家乡的母亲因心肌梗塞不幸与世长辞,这对工作在离家乡千里之外,深爱自己慈母的长子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报效祖国的培养,实现慈母要为人类做好事的嘱托,他化悲痛为力量,孜孜不倦的投入史丰收速算法的推广工作,立志为中华民族争光。 2009年9月29日,速算大师史丰收不幸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岁。史丰收的骨灰,10月4日从北京护送至陕西省大荔县的故乡安葬。 英雄出少年 史丰收从小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上幼儿园时总喜欢把“小”字倒过来写,阿姨说他写错了,他却说“大”字的两条腿向外伸得大大的,“小”字的两条腿就应该向里并得小小的。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算术课,他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怪问题:“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算起、从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师没有批评他问得奇怪,而是鼓励他说:“古今中外,几千年都是从低位算起的,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发明创造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站好创新的制高点,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谁也没想到年仅11岁的史丰收真的搞起了发明创造,他开始了从高位算起的艰难探索。那时正逢文革时期,学校停课了,这却正好给史丰收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他每天就趴在家里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规律。练习本写完了,就在废纸上写;废纸写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画;身上划不下了,就在地上、墙上画。那时史丰收家的墙上写满了算式,本来雪白的墙壁都成了“麻子脸”,他妈妈说那时家里整个就成了数字的海洋,随便那里都有史丰收写下的数字和算式。有次他妈妈给他两个大馍吃,见他正忙着计算顾不上吃,就把大馍放在他旁边让他等会吃,谁知老半天,他也没吃一口,却在大馍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学校停课七个月,史丰收在家算了七个月,终于摸索出了任何数乘以2至9,从左向右,从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规律,编出了“算前位,看后位,提前进位”的速算口诀。 “天天算”+“时时算” 史丰收迷上了他自己发明的速算法。文革时搞“天天读”,要求学生上课背毛主席语录,史丰收经常在桌面上立一本红皮书,像搭个小屏风似的,然后就躲在下面算他的算术。后来秘密被老师发现了,他解释说语录本他早在课外时间背熟了,现在可以腾出时间来算算术了,老师一考他语录,他真能背诵如流,因为他的聪明好学,老师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从此格外爱惜他,允许他在别人“天天读”的时候进行他的“天天算”了。 史丰收不仅“天天算”,而且“时时算”。他不放过生活当中的每一个验证他的算法的机会。给别人算帐他最热心,时间久了,人家知道他算帐又快又准也乐意让他帮忙。即使走在街上看见汽车奔驰而过,他也会将汽车后面的号码数字乘一遍,诸如此类的计算他乐此不疲。有一次他和一个小伙伴在街上走,他口里嘀嘀咕咕地默算着数字,手指也不停地掐着。正好一位妇女领着一个小女孩迎面而来,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动了,惊疑地看着史丰收对她妈说:“那个人怎么啦?好像是个神经病。”这些话史丰收一点没听到,还沉浸在他一个人的数字世界之中,过后同伴告诉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来:“啊,我成了神经病!”史丰收就这样算了三年,终于在解决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数乘法和加、减、除法的速算规律。 梦圆科大 1972年,史丰收在西北大学附中学习其间,鉴于他的优异成绩,北京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他入学,但由于当时正处在“上山下乡”的年代,北京大学的申请未获批准。史丰收高中毕业后,又值“四人帮”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他被认定为“修正主义的苗子”受到批判,不得不离开省城回到家乡,史丰收处于极度悲愤之中。1977年恢复高考,史丰收高兴地参加了高考,却因准备不充分未被录取,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丰收决定进京毛遂自荐,农历大年初四踏上了进京的列车。在北京,史丰收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教育局的热情接待,他的速算法也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经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史丰收为数学系学生。在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杨海波特意委派一位讲师与史丰收住在一起,给予重点培养。杨海波还经常亲自对史丰收谆谆教诲。在中国科技大学期间,史丰收学习了马克劳林级数,解决了对数和任意三角函数的速算问题。1979年3月,史丰收在学校的支持帮助下,撰写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快速计算法>>一书,先后发行2000多万册。同年9月,中央电视台特邀他举办<<快速计算法>>电视讲座,在全国引起轰动。史丰收立即闻名遐迩、成了全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他的脑子比电脑快 史丰收速算法不仅获得了国人的认可和青睐,也受到国际人士的关注。1987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访华,特意会见了史丰收教授,并看了他的速算表演,惊叹不已。他当即邀请史丰收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大会。10月23日中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史丰收为参加大会的158个会员国的代表进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题的是斯里兰卡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的夫人,当这位夫人把891876乘9写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笔还没有放下的时候,史丰收已经把答案写了出来:8026884。随后,裁判手中的计算器也显示出了相同的答案。接着一位非洲国家的代表出了一道用17个个位数字相加的题目,史丰收不假思索地就得出了答案,而裁判此时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在计算器上相加呢!黑板上又出了一道多位数相乘的题目:43879乘以7089。史丰收略一思索,得出了答案:311058231。而这时裁判手中只有8位数字的计算器却无论如何也显示不出9位数的答案,引起了在座观众的一阵大笑。在半个多小时的表演中,史丰收进行了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开方等数学运算,并向观众介绍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广情况,获得了一阵阵掌声。担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着这位年轻速算专家的手风趣地说:“我的结论是,你的脑子比计算机的电脑快!” 目录

C. 中外古代的发明有哪些

中国:指南针、火药(确切的说,这是中国最早产生,然后由外国人进一步做出来的),印刷术、造纸术
外国:国外古代科技发明较少,近现代发明的很多。金字塔的技术、望远镜、钟表

D. 古今中外发明的故事

张衡发袭明地动仪
马钧发明翻车
杜诗发明水排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黄道婆发明纺纱
沈括发明的太多了,就不具体说了
嫘祖发明了养蚕
华佗发明麻沸散(一种麻醉济)、外科手术、五禽戏
诸葛亮发明了独轮车、孔明灯
最重要的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E. 古今中外的发明有哪些

1、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

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2、火药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3、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4、原子弹

1945年8月,毁灭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广岛与长崎被打开,当时国际上一心只想以这种威力极大的致命破坏性武器去压倒对方。

美国首先在1945年7月于新墨西哥州试爆成功,苏联紧接着在1949年成功试爆,英国是1952年,法国是1960年,中国是1964年,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5、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试射成功的,紧接着美国的探险者1号在 1958年1月31日试身成功,从此以后这些随着地球自转运行的人造卫星愈来愈多地漂浮在大气层外。原来运用在军事科技上的人造卫星,后来慢慢演化出通讯、绘图、侦测、气象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家族。

F. 古时候的发明和现在对比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已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8、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才创造了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10、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
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
14、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中国人。古代中国制出的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5、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
16、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17、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8、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
19、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
20、双动式活塞风箱: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
21、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2、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3、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
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24、立体地图: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记过了一张公元前210年绘制的秦始皇墓地图。书上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的一篇报导说:秦始皇墓地虽然还没有打开,但是可能已经发现了。据说是墓入口处的地方发现了微量的水银。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就是上述立体地图上所示的水银。
公元32年将军马援讲到的军事立体地图,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此外,还出现了木刻的立体地形图,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这种地图。1130年黄裳也制作了一张木刻立体地图。此图后来引了哲学家朱熹的兴趣,他千方百计地收集木刻地形图,以便进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时用粘土,有时用木刻制作立体地形图。黄裳在一部《鹤林玉露》里,还讲述了朱熹制作的一幅地形图的情况:“(朱熹)尝欲以木作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榫镶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体地形图的制作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了欧洲。1510年,保罗•多克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出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的邻近地区。阿拉伯人伊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叙述了他在直布罗陀看到一张立体地形图。中国以外的国家有关立体地形图的记载没有比这更早了。
25、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澜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
26、记谱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记谱法。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战国时期已有管色谱,是中乐12律的简号。约公元1200年科隆的弗兰科在其著作中创造了一套节拍符号,把律音分为四种长短,逐渐演变成现代化的记谱法。
27、造纸术: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纸张发明以前,人类在石头、粘土和木头上刻字,还在树叶和树皮上写字;有的在竹子、纸莎草结和羊皮上写字。我国先秦时期,大臣向天子或皇帝交一封建议书,把其内容写在竹子上,这一封建议书就需要两人抬着它进献给国家元首,实在太不方便。到公元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过去史称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从出土的时期纸来看有史料记载分析,中国人早在蔡伦之前已懂得造纸,蔡伦只是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加以改进和提高,制出了较优质的蔡侯纸。
28、降落伞: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许多人都知道达•芬奇留下了降落伞的草图,这标志着欧洲人最初产生制造降落伞提法的时间。但是远在达•芬奇1500年前,中国人已经发明了降落伞,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它。何以为证?我们可以从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找到最早的文学记载,此书完成于公元前90年。他是把降落伞看作是很久以前的古物这一事实,证明了降落伞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中国人在中世纪使用降落伞的例子,叙述了1192年在广州亲眼目睹的一些事情。那时候云集了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曾亲自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法国人西蒙在《历史性的关系》一书中也说过,他曾亲眼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表演杂技。中国确实是发明降落伞的国家,用伞当作降落伞是其古老的传统!西方人利诺曼德于1783年,多次从树顶或房顶上跳下去,结果很成功,他把这叫降落伞;这比中国人发明降落伞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29、焰火: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焰火。
30、微型热气球: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微型热气球。最早的微型热气球是用蛋壳制造的。在那个时期写的《淮南万毕术》一书里提到,借助于燃烧着的引火物,蛋壳可以飞上天空。其作法是:用一个鸡蛋,去掉蛋黄和蛋清,然后点燃放入其孔中的引火物艾蒿。蛋壳就可以自行升空飞走。
热气球也有用纸做成的。一位于1939年侨居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名叫彼得•古拉特的外国人,他曾写书说,他曾目睹过中国人放纸扎热气球的情景。
31、墨水: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这时埃及人也制成墨水。古代中国人和埃及人用油灯的油烟和水跟明胶混合制成墨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墨水。1834年英国的史蒂芬斯开始在英国制造出书写用的墨水,15年之后才大量生产。
32、曲柄摇手: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曲柄摇手;西方于公元9世纪才使用曲柄摇手。
33、旋转式扬谷扇车: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
34、平衡环:
公元前140年,中国人房风发明了平衡环,公元189年中国人丁缓又改进了平衡环,后来传到了欧洲。到公元9世纪,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霍克等人应用该装置的原理造出了万向接头。就是这项发明使汽车的自动能量传输成为可能。
35、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36、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37、滑动测绘仪: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
38、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
39、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
40、船尾舵: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
41、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
42、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
43、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
44、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45、马蹬: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46、直升飞机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公元4世纪中国人葛洪已谈到关于直升飞机旋翼。那时中国有一种儿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飞机的旋翼。它有一根轴,上面绕着一条线,轴上装着几个叶片,定好角度,一拉线,旋翼就向空中飞升上去。这种玩具对欧洲航空先驱者影响甚大。
47、桨轮船:
中国人于公元418年发明了桨轮船,这在一份中国水军行动的报告中已有记载。这次行动是刘宋的一位水军将领王镇恶指挥的。公元494―497年,祖冲之制造了一艘改进的船只,被称为“千里船”,它不用风力,一天能行很远。它代表了早期设计的桨轮船。梁朝水军将领徐世谱,公元552年跟侯漫作战时使用了“水轮船”(即桨轮船)。另一位将军黄法氍公元573年在黎阳的围攻战中制造并使用了“步舰”(用脚操作的桨轮船)。公元782―785年,杭州知府李皋改进了桨轮船。1168年,水军将领史正志制造成了一只排水量达200吨的战舰,由12年叶片组成的桨轮来驱动。程昌寓制造成100米长的轮船,能载七八百人。公元12世纪中国已造出大轮船可达到长120米、宽1.37米和桅杆高24米多,船上的工作人员可达200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在抗英战斗中还使用了这种桨轮船。
英国人认为中国人看到英国海军的桨轮船而很快仿制出来的,殊不知中国人到那时使用这种船已有1600年了。
48、油印技术:
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油印技术,中日两国已能用此技术印刷书籍。1881年匈牙利人盏斯泰特纳发明了铁笔剂肪纸滚筒油印技术;1888年他又发明了打字机,1899年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复印机,直到1950年才被影印技术代替。
49、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中国人赵达于公元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中国的指针式标度盘的装置结构精细复杂令人惊奇。而其中有些标度盘装置竟由多达40个同心圆组成。在每个不同的同心圆上都标有一套不同的数字以测量各种情况,并可按要求读出数字。总之,中国人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代指针式标度盘装置,这种装置对现代科学来说仍是极其重要的。
50、火柴: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的。这火柴是由北齐的一群贫苦宫女发明而成。最初的火柴是用硫磺制作而成,公元950年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有所记载。直到公元1530年,欧洲还没有火柴。(完)

G. 比较1800年至清朝灭亡时,中外科技差距的原因

中外科技差距的原因主要就是在于中国的科技,其实是重视实用,也就是说并没有什么样的原理,也就是并不重视原理方面,所以没有办法进行根本的创造,更多的只能够依据经验来进行发明,所以中国的科技发展的很缓慢,和外国的科技是比较注重那个科技的原理,所以发展的比较快。

H. 古今中外的发明家和科学家,越多越好,注明发明了什么。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阿基米德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阿伦尼乌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爱丁顿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爱因斯坦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奥本海默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奥斯特瓦尔德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巴甫洛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巴斯德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贝采利乌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波施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玻恩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玻尔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布尔班克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布劳恩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布鲁诺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布特列洛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邓稼先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丁文江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法布尔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法拉第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范霍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费曼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费米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弗莱明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富兰克林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伽利略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伽罗瓦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伽莫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高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哥白尼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葛洪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郭守敬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赫兹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洪堡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侯德榜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华罗庚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季米里亚捷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贾思勰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居里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居里夫人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卡皮察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开普勒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柯瓦列夫斯卡娅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科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科罗廖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库尔恰科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莱布尼兹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莱特兄弟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莱伊尔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劳伦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李比希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李善兰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李时珍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李四光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李冶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李约瑟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郦道元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刘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卢瑟福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伦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罗蒙诺索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麦克斯韦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门捷列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孟德尔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米高扬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米丘林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明安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牛顿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欧拉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潘季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彭加勒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普郎克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沈括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斯蒂芬逊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宋应星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苏颂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孙思邈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图林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王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西门子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希尔伯特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肖莱马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徐光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徐霞客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薛定谔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雅科夫列夫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一行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詹天佑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张衡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朱载堉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竺可桢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祖冲之

I. 中外科学技术史上的重大发现发明汇总

四大发明最重要
酒精消毒在汉朝
张衡发明地动仪
天下从此无纷扰

阅读全文

与中外发明对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