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学生创造性

学生创造性

发布时间:2021-06-07 01:19:06

㈠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

培养创造力的一些主要思路,供参考:

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决定一个人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因此,要开发创造力,首先要增强和提高人的创新意识。人的创新意识有两种:一是主动性创新意识,一是被动性创新意识。主动性创新意识,是指不需来自外部的推动,主体的意识就可以有效地驱动个体去创新,创新活动是主体自身需要的一种意识,稳定、持续、主动、习惯化是它的特点。
被动性创新意识是指主体受外部的推动而产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接受交给自已完成的指令性科研问题、开发任务或项目。这类被动性创新意识同样也会对创新活动产生推动作用,主要是创造主体有责任感,有成功的愿望,有胜任的能力。
2.掌握创造方法
创造方法是创新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并上升为工具性的创造方法论。创造方法一举击破了创造的神秘气氛,使普通人借助创造方法亦能涉足创造活动,掌握创造方法是开发创造力的好思路。
3.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乃创造力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是创造力开发的关健。美国创造力开发公司总裁、创造学家罗杰.冯奥奇说过:“如果你对创造性思维持冷淡态度,你就不会认识到在一个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激发和应用新设想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
4.优化创新人格
前面讲到, 创新思维乃创造力的灵魂,而创新思维的灵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创新人格!这是因为人是创造万物的主体,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认识者、发出者和操作者,忽视创新人格的优化,开发创造力将是舍本求末倒置的。
5.形成创新环境
创造力开发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尤其是个体创造力开发。因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认为:“适宜的气候和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
6.创新成果展示和创新人物示范
经常进行各级各类的创新成果展示,对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人物进行表彰、鼓励和奖励,达到示范作用的目的,都对创造力的开发很有推动作用。
奇思妙想玩转发明课程,以科学的形式与方法,解密孩子的创造力基因,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为他们摘取人生第一件发明;为中考培养科技特长生,为留学移民增添专利加分强项,为高考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挖掘创新潜质。

㈡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力的5点建议:

1、进行思维发散练习。与学生而言,可以先从词汇方面来练习发散,比如在纸上写上“幸福”一次,然后围绕着幸福一词画出多个分支,在每个分支上写下你一想到幸福这个概念就会联想到的词,比如健康、家庭、阳光、朋友等等,逐步发散。具体对一件事物发散的时候,可以根据事物的“结构、功能用途、形态(如颜色、形状、声音、味道、明暗等)、方式方法”等方面,朝四面八方想,从而找到各种可能性。
2、进行思维收敛练习。收敛是发散的另一面,同样有助于创新。进行思维收敛的时候,要先明确目标,以目标为核心,剔除那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对原有的东西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重组和整合。
3、进行思维的加减练习。加减思维是创新思维中较为简单的方法。学习生活中可以多引导孩子进行加减思考,比如问问孩子:可以在这件东西上添加点什么;这个和这个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把它加大、加高、加厚一些行不行;把它减小一些,降低一些,减轻一些行不行、会怎么样等等。
4、进行逆向思考练习。我们一旦形成了某种认知,就会习惯地顺着这种思维定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可以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寻找突破点。
5、读书练习。思维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视野太窄,所以思维容易被局限、浮以表面。知识、见识的来源,包括读书、阅历、以及与人的交流等等。而读书是增长知识较为简单、广泛、且系统的方法。我自己也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在阅读积累方面,可以通过学习“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我自己学习过的),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和能力。读书不能只是读,在阅读、学习之后,可以借助写作等方式来整理思维,强化理解,让各种知识融会贯通,逐步升级自己的思维。

㈢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内余地。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榜样的是非常必要的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精神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㈣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数学教学价值不仅局限于帮助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还要有助于思维的训练与认识能力的提高,这就需研究知识发生的思维过程,即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展示数学公式、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寻求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探讨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概括出解题规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使他们在参与中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如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把下列四个不等式:①7>4 ②-3<5 ③-4>-5 ④-2<-1 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5,都乘以(或除以)5,都乘以(或除以)-5,观察计算后不等号的方向有没有改变?2.通过上面的计算及观察,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3.所得的结论对不对?请你验证一下;4.你认为不等式会有哪些性质呢?这样,学生自己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了观察思考,提高了探索、归纳、概括的能力,使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发展。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气质、理想、信念等熏陶、感染、启迪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创造良好的热情和欲望,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说、敢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既能激活课堂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直言不讳、乐于主动探究的精神,同时又加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案的交流,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正是从质疑开始的。因此,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有的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真正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如在学完锐角函数后,有的学生提出:“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才有正弦、余弦吗?”“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边长有关吗?“等典型问题,教师首先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小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猜想,不仅养成了敢想敢问的习惯,而且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挑战性及解题的创新性都得到了培养。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及深化基本概念,揭示问题的实质,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培养创造精神。
1.一题多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富有吸引力的提问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典型例题设计一组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如图所示,结合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求方程ax+b=0的解。
(2)求不等式ax+b>1的解。(3)求x<-2时,y的取值范围。
通过以上问题能充分挖掘习题的潜力,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一题多解。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启发学生从不同途径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使思维呈“礼花状“散开,从不同的认识层次寻求多种解法,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如: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是60°,它是几边形?让学生用不同的解法,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解法。不妨设它是n边形,方法1:从内角和方面考虑,易得180°(n-2)=(180°-60°)n,即可求出n。方法2:从外角和方面考虑,可得60°n=360°,更易求出n。这对开拓学生的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大有好处。
3.一题多变。适当变换题目的条件或问题,使一题变成多题,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ABC,找一点P,使△APB、△APC、△BPC为等腰三角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不难找出三角形的外心符合条件,随之进一步提问:“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呢?答案唯一吗?”这一点P是否一定在△ABC内部?是否还有其他的点也满足条件?学生的思维自然展开,紧接着提问:“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结果又如何呢?”
通过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判断中深化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外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带给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㈤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

如何培抄养学生的创造袭性,其实现在大部分学生都需缺少这种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主要是现在的应试教育让孩子已经没有这么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所以说营销培养这种还是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的。

㈥ 为什么中国学生缺乏创造性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撰文称,未来中国的GDP将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国,但创新能力可能很难与美国匹敌。因为创新需要思想竞争与自由交流,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国家(假设中国人才也应是美国的四倍)没有很高的技术突破?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体制及基础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至于我们在思想竞争方面大大滞后于美国。
中国人的高智商是公认的,但中国孩子却被普遍认为想象力、创造力缺乏。几年前,一个国际教育评估组对21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学生的想象力排在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在倒数第五。每年,中国学子有2000多人拿到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但获得的一致评价却是“中国学生的想象力贫乏”。
绝不是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天生就弱,这个结果是中国家长和学校联手提供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学校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好孩子”、“优秀孩子”都以好成绩为导向,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界认可,内在兴趣和动机都很弱。中国采用“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极大地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这些都使中国孩子的创造潜能被过早地扼杀了。

㈦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帮助学生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常识的问题也可以问。鼓励这种行为可能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但当学生通过提问学习和成长时,他们会永远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要想帮助学生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就要以身作则,公开分享你的创意。

建立模型,展示反馈意见,并将你和学生的观点相互融合。在分配课堂活动时,允许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个人喜欢的事不仅可以避免群体思维,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更重视他人的优势。

拓展资料

作为人们最信赖的榜样,教师在鼓励或抑制创造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虽然创造力萎缩的责任并不完全落在教育系统上,但值得记住的是:几乎100%的学生在成为学生之前都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正如肯·罗宾逊爵士所说的:“现在,创造力对于教育来说和识字同样重要。”

通过课堂设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体在可改以前的美术教育,学生大多是照着书上的图案“复制”作品,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极大限制。教学应当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要你学”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㈧ 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区别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同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思维的“过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构筑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处理具体问题时思路的畅通、贯通及变换打好基础。可见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局限于大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简单的累积,而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数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起很大作用。国外一研究机构曾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成长道路。发现他们的知识20%是在学校获得的,80%的知识则是在离开学校后经过自学获得的。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紧紧围绕“学思结合”的自学途径,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而必须让学生有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观察提出问题,把实际发生的现象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探索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颖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识范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冒

㈨ 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是啥意思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市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
2、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3、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
4、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

阅读全文

与学生创造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