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折纸
1、色彩各异的“折纸”。
这类纸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折纸并不限于单色或者双色,根据所需要表达的事物本身,可以使用彩色材料进行折纸。
2、双面彩色的“折纸”。
种类包括双面均为单色或一面花色一面单色,便于制作箱形物。很多纸采用的双面双色,为立体造型的创造提供了原材料。
带晕色的折纸
带晕色的折纸 [12]
3、带晕色的“折纸”。
这类纸是折牵牛花及仓鼠时可以选择的材料。晕色的“折纸”能在光线下呈现立体感,从而增加感官刺激。
4、网眼类的“折纸”。
用纤维织成的布类折纸,性能与纸相同,但质地上的感受和传统的纸质有区别。
5、具有金属光泽的“折纸”。
金银等箔片类折纸具有“易皱难折”的缺点,但其可塑性强,并能产生光线反射和折射效果。
6、印刷质感的“折纸”。薄片状材料虽然都可以折叠,但材料的选用会影响折叠效果和模型的最终外型 [12] 。
折法记号编辑
基本折法与折纸记号
基本折法与折纸记号 [13]
基本折法与折纸记号
基本折法与折纸记号 [13]
做折纸之前最好先记住基本折法与折纸记号,以下是一般折纸的折法与折纸图中的常用记号,也就是一般折纸图中使用的吉泽章-兰德列特系统:
谷折(凹折,Valley fold):折痕呈山谷状凹陷折叠,在图中用短虚线表示。
山折(凸折,Mountain fold):抓痕呈山峰状向外突出,在图中用长短相间的虚线表示。
折出折痕并打开:分为山折并留下折痕与谷折并留下折痕。
卷折:向同一方向反复折。
层折:交替进行谷折和山折。
中折:按峰线折出折痕;拇指插入底部,食指放在上部;下压食指,使之与折痕重合并凹进去;与折痕重合用力折。
盖折:按峰线折出折痕;把拇指放在顶点,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压;如盖子一样沿折痕向下折;用力按压折痕。
反折:按峰线折出折痕;拇指插入底部,食指放在上部,沿峰线向下折;再沿峰线向下做中折,使之凹下去;用力压折痕。
翻里作面:上下不变,照原样翻过来。
打开:在箭头的地方打开、压平 [13] 。
作用价值编辑
钞票折纸
钞票折纸(10张)
对于儿童来讲,折纸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折纸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可以养成按步骤、有顺序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折纸因为可塑性强,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变成形象的折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对于老人来讲,折纸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还可以预防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 [14] 。
神谷哲史《龙神》,一张2m*2m的白纸完成
神谷哲史《龙神》,一张2m*2m的白纸完成
由折纸艺术引申而来的“折纸数学”,用方程式证明了:理论上任何一种几何形态都可以用折纸模拟。借助计算机软件的辅助设计,折纸研究者可以折出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图形。日本的神谷哲史,用一张2米×2米的正方形纸折出来一条带鳞爪的龙,据说全世界折出来的人大概不会超过20个。
另一方面,现代折纸已不单是一门艺术,进而发展成一门新的科学:折纸数学。它被应用于降落伞 [15] 、人工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汽车安全气囊的收纳方法,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结构设计都有一部分得益于折纸数学 [16] 。
『贰』 那些复杂的折纸艺术是怎么想到的
就从简介和分类来说说吧!
一张空白的纸,剪了又剪,变成了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
折纸是一种可以折叠成各种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需要少量的折叠来组合复杂精细的设计。一般来说,折纸设计是从方格纸上折出来的,有时用不同的颜色,通常不需要剪纸。在大多数的折纸比赛中,参与者被要求将一张纸折成一张完整的纸。
来说说折纸的发源吧!想必你已经猜对了,其实折纸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在日本得到了发展。传统的日本折纸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欧洲有自己的折纸艺术。在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折纸不仅是建筑的教学工具,也是现代几何的一个分支。
1.色彩各异的“折纸”
色彩丰富,可做成很多颜色。
根据你需要表达的东西,你可以用五颜六色的材料做折纸。
4.网眼类的“折纸”
一种由纤维制成的织物,其性能与纸相同。但质感和传统纸张的质感明显不同,往往会起到虚假和真实的效果。
总结:这就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很有趣味性!
『叁』 如何在折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折纸是幼儿园手工活动之一,我们以往的折纸教学通常是教师折一步,幼儿跟着折一步,幼儿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仿,缺乏主动参与折纸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幼儿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创造精神的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是非常高的,除了幼儿独自操作,教师也要关注幼儿之间的合作。在折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应注意 一、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二、注重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重视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由于幼儿折纸水平不同,我们采用面向全体与因人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认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班幼儿的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知觉行动性,而且随意性很强,教师可让孩子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中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但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可尝试让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折纸。大班幼儿处于抽象思维萌芽阶段,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渐渐引导幼儿从看步骤示意图过渡到图示示意图。通过各种活动,教给孩子一些折纸必须的本领。 三、注重交流 在折纸活动中应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孩子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的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
『肆』 折纸的基本方法
使用平行线法可实现,见图: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agatha69&pid=966340329&_dir=%2F35822999
1、 随意折等距的三条线(红)
2、折对角线②(兰)、③(紫)
3、以A为顶点,沿③折痕折叠得折线④
4、以B、C为顶点,沿④折痕折叠得折线⑤
三等分边:AD=DE=EF
再平行折就3等分纸了。
(不过纸已经折花了,不如拿尺子量)
『伍』 谁第一个发明了折纸
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纸.由于早期的纸质量不高,而且产量也很低,显然不适合用于折迭.
文献和出土文物始终并没有关于折纸的记载,所以折纸到底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这也成为了今天许多日本人认为折纸起源于日本的间接证据.
日本最早出现纸是隋炀帝大业六年,多才多艺的高句丽①高僧昙征把造纸术传到了日本,昙征本人也被日本人称为“纸神”.从那之后,折纸在日本很快兴起并且被广泛运用到了佛教礼仪当中.
在公元1200年左右,日本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纸模型.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交换自己的刀和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来证明友谊.纸模型并且被用于庆祝婚礼.
到了室町幕府时期,纸成为廉价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时期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母亲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
然而在日本,关于折纸文物最早的记载也是18世纪以后,江户时代的一些浮世绘作品反映了折纸在日本的情况.1797年,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的僧人义道一円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纸书《秘传千羽鹤折形》并将之出版.
在公元7世纪中期,大唐帝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和开放文明的国家,折纸艺术也就是在那时候伴随着中国人民的美好祝福传播到了更广泛的世界各国.
唐玄宗天宝十年,中国军队在怛逻斯战役中遭到了阿拉伯军队和突厥联军的包围,大约有两万多士兵被俘虏,其中包括很多造纸工匠,造纸技术也就是在这时候传入了穆斯林世界.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处于文化鼎盛时期的阿拉伯人独立发展了折纸艺术,他们为折纸所做的最大贡献在于,将欧洲几何学原理运用到折纸中,并且利用折纸来研究几何学,这是折纸与数学相结合的开始.不过由于宗教的关系,禁止偶像崇拜的阿拉伯人不允许折纸人,而在同时期的日本,纸偶则是折纸的主要形式.
公元8世纪摩尔人进入欧洲,也将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到了尚处于西哥特人野蛮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欧洲人正是在那时第一次学到了折纸.西班牙人非常喜好从摩尔人那里学来的折纸艺术,并将之发展成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还传播到广大的西属殖民地,今天阿根廷人对折纸的热诚,正是始于西班牙统治时期.
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Ismael Adolfo Cerceda原来是表演飞刀的名演员,通过折纸来保持镇静,但是他在折纸方面的才华使得他成为少数几个西方现代折纸的奠基人,并且激励起了更多的阿根廷人去学习折纸.
从19世纪开始,折纸与自然科学也走到了一起,开始在西方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工具.包豪斯建筑学院的Laszlo Moholy Nagy创立了用折纸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学前教育创始人,德国的杰出的教育大师Friedrich Froebel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在他创办的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勃兰登堡幼儿园中开设折纸课程,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
解决在折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数学之迷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第一任英国折纸协会会长,南非著名的魔术师Robert Harbin则把折纸用于他的魔术表演,他在1956年出版的著作《Paper Magic》风靡西方,无论对魔术还是对折纸来说,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大约在19世纪晚期,第一次国际折纸学术会议在巴黎举行.后来又分别在阿根廷和纽约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现代折纸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折纸大师,如日本的吉泽章,本多功以及西方的Ligia Montoya与Adolfo Cerceda.
被日本奉为“国宝级艺术大师”的吉泽章在1950年前后创作出了大量充满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的折纸作品,完全改变了世人对折纸的看法.他和美国的Sam Randlett一起发展一套国际通用的折纸图解术语,使得折纸可以方便地通过图解传播而且没有文字障碍.在他的影响下,西方人对折纸的热情高涨,许多国家都很快成立了自己的折纸协会.
20世纪80年代,进入暮年的吉泽章又创造了湿折法,在开始折纸之前将纸湿润,成型之后再把它晾干,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折纸的精确程度,使得以前一些看似很难完成的折法变为可能,折纸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今天折纸虽然普遍于世界各地,然而最普及的地方还是日本.日本人把折纸当做自己国粹,中小学开设必修的折纸课程.在日本人看来,折纸很有利于培养艺术素质和创造力.日语发音里“折”是“ori”,“纸”是“gami”,除了与日本有仇的韩国人,坚持把“折纸”的英语称为“paperfolding”外,全球普遍采用的“折纸”英文名“origami”便是根据了日本的发音.
不过平心而论,与我们一衣带水的这个邻邦,折纸水平也确实远远地超过了折纸的故乡.但是随着20年来的开革开放,折纸艺术也慢慢回到了它的祖国,尽管这样的变化是微不足到的,但是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上折纸,中国的折纸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赶上世界的脚步.
『陆』 如何通过折纸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
根据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首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其次,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幼儿进行动手、动脑、动口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主动操作学习。
一、动手操作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心灵手巧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心灵手巧是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思维特点是必须借助于动作才能完成思维活动。为此,我在小班开展了“让鸡蛋站起来”的活动。孩子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也有积极探索与动手操作的愿望。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碎海绵、沙子、碎布、瓶子、橡皮泥、珠子等,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怎样使鸡蛋站起来。幼儿积极思考,动手动脑,最后把鸡蛋立在沙子里、橡皮泥里、瓶口上……成功后,孩子们全都情不自禁的拍手大笑,拉着老师的手说:鸡蛋站起来了。这种动手操作后幼儿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其他活动中是很难得到的,从中发现,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它能促进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对提高幼儿心智,促进大脑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能直接影响幼儿的注意程度、认识水平、意志状态,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例如:幼儿在小班时,由于年龄小,做纤巧动作和运用小物体不灵便,为了发展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开始组织幼儿开展拾豆子、串扣子、串线板等游戏,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对此类游戏不感兴趣,注意不集中。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喜欢摆弄自己的小手,在摆弄的同时,嘴里也在不停的说着。根据这些现象,尝试用手部游戏来锻炼他们。首先选了一首“手指歌”:(双手打开手心向上),大胖子睡着了(大拇指收拢),小弟弟睡着了(食指收拢),我睡着了(小拇指收拢),大家都睡着了(双手握拳随儿歌节奏左右摇动);你醒了(小拇指抻开),我醒了(无名指伸开),高个子醒了(中指伸开),小弟弟醒了(食指伸开),大胖子醒了(大拇指伸开),大家都醒了(双手拍出儿歌节奏)。当这首儿歌和动作教给他们时,幼儿兴趣浓厚,尽管有许多幼儿手指伸屈不灵活,但他们做得非常认真。当做到“大家都睡着了”,幼儿自动声音渐小,直到“大家都醒了”,他们才边拍手边大笑。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从小班到大班,与幼儿共同创造了许多手部游戏,如:“小猴爬竿”、“小鸟飞”、“手指转起来”、“老头乐”等,玩起这些手部游戏,幼儿兴趣高涨,手指越来越灵活,手部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的手脑协调性。从以上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主动求知时,情绪愉快、态度积极、精神集中、思维敏捷、学习效果好,可以说兴趣是幼儿获取知识获得技能的内驱动力。
三、动手操作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为幼儿创设随意、自然、无拘无束的表达氛围,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后讲一讲,说一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如:在教学中注意到幼儿对教师手中各种彩色粉笔感兴趣,非常羡慕教师用彩色粉笔画的图画,于是将剩余的短粉笔积攒起来,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粉笔,鼓励他们在操场上做画,幼儿边画边讲给老师和小伙伴听,表现得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另外,还搞了“折纸讲述”、“撕纸、粘贴讲述”,让幼儿用各种纸任意折、撕,再进行随意粘贴,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要表达自己意愿的愿望。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幼儿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达到最佳状态。如一个幼儿回家后继续折纸,爸爸妈妈几次催她睡觉,她仍折到晚上十点多钟。第二天,她将折好的纸带到班上,并用折好的小动物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幼儿以玩具做教具,边玩边讲,手、脑、口并用,从动手操作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促使幼儿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为发展幼儿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动手操作,可以成为融和各科教学的同一载体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主动活动,自己创造、自已设计、自己操作。据此,我作了认真探索。如,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费旧物品,如纽扣、小石子、种子、树叶、果核、小图片等,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的方式,在操作中理解分类,讲出多角度分类的道理,提高分类技能。又如:当幼儿进入中班后,初次进行撕纸活动时,先让幼儿观察教师撕好的各种图案,然后鼓励幼儿自己拿不同的纸去撕。有的幼儿说我撕的是面条,有的说我撕的是手绢等。一会儿幼儿问:老师,我怎么撕不成你那样的?我启发说:“如果你将纸叠成不同的形状,撕一撕看会变成什么样”。幼儿不断尝试变化纸的折叠形状、大小、层次,幼儿操作后兴奋地喊起来,看我撕的多漂亮!到大班以后,他们就自然地从撕纸——发展到剪纸——用剪纸、撕纸粘贴成一幅画——布置活动室—
『柒』 折纸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手工服饰折纸应该怎么做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据说起源于中国,一张普通的纸折折叠叠之后可以千变万化,趣味盎然,为很多人所喜爱,按年龄层次分,可以是儿童趣味折纸,青少年折纸,成人折纸,按专业程度分,普通趣味折纸和专业化的复杂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