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同为均一的老伴颜学庸两人反复实验设计出了什么
应该是“同为军医”,马旭和老伴颜学庸设计出了“充气护踝”和“单兵高原供氧背心”。
马旭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同时,马旭、颜学庸夫妇还研制出“充气护踝”,让空降兵着陆就像踩在气垫上,减少反冲力,减少扭伤情况,并于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此后,马旭和丈夫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1)马旭和颜学庸发明了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为家乡木兰县捐献千万积蓄
近日,86岁的马旭老人将她毕生的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哈尔滨市木兰县,用于教育、公益事业建设。
据了解,这笔捐款是木兰县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的一笔个人捐助,马旭老人的善举感动了整个木兰小城!而更让所有人动容的是她戎马一生、魂系蓝天的传奇经历。
2018年9月,马旭将她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木兰,用于教育、公益事业。教育是她对家乡希望的寄托,她说,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就会更充满希望。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无不让人动容,挥之不去的感动,她的行为无声,但却给人无穷的力量。
Ⅱ 一生节俭的马旭,为何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
马旭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的一生过得跌宕起伏,14岁就上了战场,无数次为国家立功,这样一个荣誉等身的老奶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她家徒四壁,却把自己的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给了自己的家乡。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马旭出生于建国之前,14岁加入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辽沈战役,在战场上光荣负伤并立功,抗美援朝战役打响之后,马旭作为卫生兵,在战场上抢救伤员,被战友们称之为战地小百灵,先后被授予和平纪念奖章和三等功勋章。
不仅如此,马旭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生,她出生在医学世家,长期从事医学工作,为无数士兵和百姓医治病痛。马旭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个传奇,然而,走进马旭的家中,家里面的摆设和家具都非常简陋,除了满屋子的书,没有任何多余的家具,马旭和她丈夫颜学庸,过的是最艰苦的生活。
但他们仍然把自己的毕生积蓄都捐给了家乡,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人才,马旭说和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在马旭身上有一种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这样的人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Ⅲ 空军的马旭夫妇有子女吗
马旭,女,汉族,1935年3月生,中共党员,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1]中国首批女空降兵。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2]
2018年9月13日,马旭将她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木兰,用于教育、公益事业[3]。2019年3月底,老人还有另一笔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预计2019年4月捐出,同时,老人在邮政储蓄银行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也将捐出。[4]
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人物经历
1947年,马旭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她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庸。回国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4]
共3张
马旭的军旅生涯
1961年,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作为军医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1983年开始,马旭决定将自己多年的医务工作经验结合跳伞经验总结出来,献给部队。
20世纪90年代,马旭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仍忙着医学科研。但随着年纪渐长,无儿无女的马旭越发思念家乡。作为第一代空降兵,马旭总计跳伞140多次,成为中国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Ⅳ 老人到银行转账300万是为了什么她又是谁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许多诈骗新闻,骗子通过忽悠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老人,让其将钱财转让给自己。很多的老人不知道这是骗局,于是按照骗子的指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中,不过如果数额较大的金额,那么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提醒老人,希望他们能慎重考虑,如果发现老人存在着被骗的情况,那工作人员就会报警,请求警方帮忙解决问题。
最可爱的人
而在2020年的4月份,马旭夫妇就将第二笔700万的捐款汇往家乡,完成了自己的捐款心愿。马旭年轻时浴血沙场、精忠报国!暮年后更是将毕生积蓄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因此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Ⅳ 给马旭老人的一封信800字作文
尊敬的马旭奶奶: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读到我的信件。我是西安市高新第一小学三年级(12)班的学生陈纪锟,我代表西安市高新第一小学的所有同学向您表达我们对您的崇高敬意。
我看了您的简介和事迹,您叫马旭,您是2019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女,出生日1933年3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李国宝屯,是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您一生跳伞15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2018年9月13日16时47分,您将一笔300万元的钱汇款给木兰县教育局,摘要显示为“捐赠”。2019年3月底,您另一笔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预计2019年4月捐出,同时,您在邮政储蓄银行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也将捐出,用于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
对于这笔钱的使用,刚开始想建学校,但考虑到只能建一栋楼,办学校不够。经县政府办公室、土地局、财政局、建设局、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研究决定,将建设一个公共场馆,用于开展教育、文化活动。目前,场馆名称初定为“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下一步,木兰县政府将开展选址、设计规划、评审、招标等工作。
1947年,您加入了人民解放军。您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庸。回国后,您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
1961年,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您作为军医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您与爱人颜学庸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同时,您和颜学庸还研制出“充气护踝”,让空降兵着陆就像踩在气垫上,减少反冲力,减少扭伤情况,并于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此后,您和颜学庸又经过50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抗美援朝期间,您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
2019年1月您荣获“冰城楷模”、2018您荣获“感动龙江”年度人物。
2019年2月18日,您荣获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2018年9月13日,您将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木兰,用于教育、公益事业。
您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庸,无子无女。20世纪90年代,您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仍忙着医学科研。
马旭奶奶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为国家一生奉献,将所有积蓄捐给教育事业,刻苦专研发明多项专利造福他人。”
在这里,我也向您保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
此致
敬礼
敬祝: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Ⅵ 马旭感动中国颁奖词是什么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2019年2月18日晚,“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从哈尔滨市木兰县走出去的家乡人马旭,在刚刚荣获2018“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称号之后又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人物简介:
马旭出生于哈尔滨市木兰县,是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并从事医务工作几十年,如今已86岁高龄。她14岁离家,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并多次立功授勋。
她和丈夫颜学庸研制出的“充气护踝”“单兵高原供氧背心”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其中《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他们夫妻俩生活极其简朴,省吃俭用,将1000万元毕生积蓄无条件捐给家乡木兰县,用于教育、公益事业。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助。
Ⅶ 感动中国老人马旭,有什么先进事迹
马旭,1935年3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由于父亲早逝,她常年靠吃百家饭长大,对黑土地父老乡亲有特殊的感情,她的毕生梦想就是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
2018年9月13日这天,人们终于明白马旭老人“省吃俭用”的目的!才明白她是多么的伟大?
这一天,马旭与颜学庸在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到银行取走第一笔款项300万。由于两个老人这次是跟陌生人来取钱,300万的数目让银行工作人员大吃一惊。银行害怕两个老人受骗,遂拨打了当地报警电话。
一个报警电话,一个美丽的误会,在当地被传开了。人们才得知,那两个“最抠门的老人”,竟然向家乡捐出了毕生积蓄1千万。谁都不曾想到,生活中,他们从牙缝里省吃俭用,帮助家乡建设时竟然如此慷慨豪爽!
或许这个世界上有的是捐款几千万甚至几亿的富豪,马旭老人的1千万或许并不是最多的。但是,这确实老人所能做的极限。老人为党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无价之宝”,是我们世世代代的“教科书”,多少钱都买不来。
最后!祝福马旭老人夫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希望老人家安享晚年,不要再为国家为人民的事操劳。
Ⅷ 中国女空降兵第一人,最贵的鞋子才15元,为何却将一千万积蓄捐家乡
军人是把由星星之火燃起的火焰,温暖着需要和平的心。——《军人》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看到过鲜血四溅,没有目睹过满目疮痍的城市与中国。我们站在了无数先烈的“身躯”上,感受这个和平年代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美好。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为我们筑成了一堵免受入侵与灾难的围墙,这是他们的牺牲与抗争,为我们赢得了这样一个繁华的盛世景象。我们生活的时代高楼林立,商业发达,娱乐设施齐全,不过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我们的和平年代有先烈们的以死相拼,我们的安全有我国军人的保护,而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战争时期为我们挡住枪炮,和平时期仍然在为我们的国家奉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多项发明专利以及自己的退休金,使得她与丈夫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但是有一笔巨款的马旭与丈夫依然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马旭最贵的一双鞋子才15元,自己与丈夫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有一千万积蓄的夫妇,并没有用这笔巨款让自己过上优越的生活,而是将这笔款项捐给了自己家乡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回馈自己的祖国,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参考文献:《史记·淮阴侯列传》
Ⅸ 关于古今的名人合作取得成功的事例,要详细点。
1、居里夫妇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
玛丽·居里在索邦结识了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 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成吨的工业废渣,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2、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
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
3、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颜学庸夫妇
马旭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同时,马旭、颜学庸夫妇还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跳伞实践研制出“充气护踝”,让空降兵着陆就像踩在气垫上,减少反冲力,减少扭伤情况,并于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此后,马旭和丈夫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4、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