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些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万事万物的原有状态,其波及范围不限于某一局部地区,而是整个世界;其影响所及不是一时一世,而是持续千百年之久。
四大发明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自然不能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的标志和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许人类社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可不是中国人的自吹自擂,因为世界史学界一致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欧洲之后,给欧洲人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人类的整个进程。对此,马克思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他少说了一项。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产生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了宣扬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一个是火药,火药是我们发明的。火药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呢?带来了我们的礼花,带来了我们的鞭炮。到今天为止火药在我们的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之后,欧洲人利用火药技术制造了大炮,这就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用中国的火药烧了中国的圆明园。帝国腐朽了,文明衰落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发明了火药,却没有用自己的火药制造出强大威力的洋枪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进攻,任凭他们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国土,我们不得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指南针,我们的郑和用指南针七下西洋,开拓了中华民族文化进军世界的先河。他们是传教士,中国人历来是善良的,我们下西洋不是为了掠夺,不是为了抢劫。但是我们的发明一旦被他们所使用,他们就造出了新的、更加灵巧的指南针,闯入我们的领海,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把大批的鸦片潜入到我们的民族之中,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东亚病夫”。
我们的印刷术,印刷术和造纸术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传到了欧洲以后,几百年以后才造福于社会,中华民族熊熊的火炬照亮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纪,他们确实是受益匪浅的。他们的科技发达了,文艺复兴了,但是今天我们的造纸术又如何呢?我们的印刷术又如何呢?我们公司有一位对印刷比较精通的副总经理,他每天设计我们公司的产品,我国最好的印刷机叫“海德宝”,是我们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但是现在最好的印刷机是“海德宝”,而四色彩印,精美印刷品,都是人家印的,最好的纸张是人家的,便宜、质量好。要什么纸?要二八铜版。要什么的?要进口的。纸张是我们发明的,但最好的机器都在人家手里,我们需要花多少钱?甚至现在连最好的油墨也是进口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四大发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确实给中华民族带来永久的载入史册的荣耀,除此以外今天真正由此得到实惠的又是谁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我们有了很多原始性的创新,也往往因为不能精益求精,发展迟缓,错过了时机,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大规模的产业化失之交臂。比如说中国人早就发明了阴阳八卦,但是没有由此引申发明出二进制技术法,计算机是由外国人发明的。郑和提出的“冷不自生”,这可谓是前无古人创造性的见解,非常了不起。但是由此导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却在1800年之后,由一个德国人正式提出来的。从冷的物体传入热的物体,不能无偿发生,我们没有得到规律性的经验。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❷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有哪些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活字印刷术。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3、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4、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8、“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9、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
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10、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
(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汉族。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❸ 四大发明是什么时候传到国外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中期,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也是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
指南针最早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13世纪 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唐末发明火药,火药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最早发明造纸术是西汉前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大洋州。
❹ 四大发明是什么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用处
印刷术、指南针、火 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此后,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人工磁化的方法,造成更高一级的磁性指向仪器。宋代科学家沈括首先记载了地磁偏角,说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之磁化成为磁针,可以指南,而常微偏东,并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见彩图缕悬法指南针 据沈括记载复制模型)。宋军中配备指南鱼,是将薄铁叶剪成鱼形而磁化,用于阴天和黑夜判断行军方向。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即罗盘。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当时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种地罗还是一种水罗盘。当时,阴阳家用地罗看风水。在清丈田地和判决土地诉讼时,也使用地罗。据《萍洲可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诸蕃志》和《梦粱录》记载,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针盘”导航。这种针盘还使用“浮针”,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火 药的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在前人造纸术的基础上,改革和推广了造纸技术。新的造纸术使旧的不便书写的麻纸变成了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工艺。
在蔡伦造纸术出现之前,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作为记事材料。汉代,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求新的书写材料已成为时势所趋,造纸术就因此应运而生。
据20世纪中叶以来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麻质古纸,专家确认为西汉麻纸的片状纤维物,说明造纸术可能出现在蔡伦之前,而且可能与人们对纺织用麻的处理过程有关。但这些西汉麻质古纸上都没有发现可以辨识的书写文字,加上对化验分析结果解释不同,对西汉是否已出现了造纸术中术界尚有很大争议。闪此《后汉书·蔡伦传》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是迄今为止有时间和人物的准确记载造纸术的最早记录,广为人们承认。
印刷术的发明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
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要抄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呀!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呢?
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有趣的是,它竟最先出现在炼丹方士的炼丹炉中。
从战国到西汉这一时期,有些人想长生不老,有些人贪求金银财宝。于是有人就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炼成仙丹,或炼出更多的金银。就这样,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产生了。
虽然长生不老没有成功,仙丹也没有炼成,但是,在炼丹的实践过程中,一件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发明渐渐地萌芽了。在炼丹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硫黄的可燃性,硝石具有化金石的功能,并不断积累了有关这些原料性能的知识,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1300多年前,著名药学家孙思邈也炼过丹,他写了一部叫《丹经》的书,书里面提到了一种“内仗硫黄法”,就是将硫黄、硝石的粉末放在锅里,然后再加入点着了火的皂角子,就会产生焰火。这是至今为止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火药配方。这说明我国最迟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就已经发明了火药。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实验,终于有人找到了恰当的比例,进一步把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东西混合在一起,配制成黑色粉末状的火药。后来,火药被引入军事,成为具有巨大威力的新型武器,并引起了战略、战术、军事科技的重大变革。
大约在10世纪初的唐代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战争频繁,火药开始在战争中使用。据史书记载,唐哀帝时期(公元904~906年),有个叫郑王番的人去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他命令士兵“发机飞火”,把豫章的龙沙门烧了,他自己带领一些人突击登城,身上也被烧伤。
这里面的“飞火”就是火炮。原来,古代军队打仗,距离近了用刀枪,远了用弓箭,后来还用抛石机,把大石头抛出去,打击距离较远的敌人。这抛石机就是最初的炮。
军事家使用火药后,又利用抛石机来发射火药。郑王番用的火炮,就是用火药包装在抛石机上,用火点着向敌人抛过去的。因此,史书上称为“发机飞火”。这种火炮,可以说是最早用火药制造的燃烧性武器。使用这种武器的目的,就是燃烧。从记载中来看,其燃烧的威力非常大。
初期的火药武器,主要是用于纵火。随着工艺的改进,火药的爆炸性能不断地增强,新型的火器也不断地出现。
1232年,元兵攻打金人时,金兵曾使用一种叫“震天雷”的武器,爆炸力十分巨大。
在13世纪的南宋时期,新式的管形火器也出现了。它的出现,表明人类已在更高的层次上了解了火药的性能,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和操纵烈性火药。到了宋末元初,管形火器已先后用铜或铁铸制。大型的叫火铳,小型的叫手铳,已经具备了近代枪炮的雏形。
后来,火药及火药武器随着海上中外的交往和陆上蒙古军队的西征,渐次传入其他国家,从而加快了人类历史演变的进程。
指南针
中华民族很早就发明了航行的眼睛——指南针,有了它,航海、航空、勘察、探险,都迷不了路。
指南针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呢?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发明它的呢?
在知道了磁铁的特性之后,战国时代的人们发明一种叫做司南的磁铁指南仪器。“司”的意思是掌管,司南也就是专门掌管指示南方的仪器。司南的样子像一把汤匙,有一根长柄和光滑的圆底,把它放在一个特别光滑的地盘上以指示方向位置。
这个汤匙是用磁铁制成的,它的磁性南极那一头被雕成长柄以指示方向,它的圆底是重心所在,磨得特别光滑,放在地盘上,只要把长柄轻轻一转,静止下来后长柄所指的方向便是南方。
由于它在使用时必须配有地盘,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罗盘。司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指南针。但由于司南是用天然的磁石磨制成的,在强烈震动和高温的情况下,磁石容易失去磁性,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时还必须有平滑的地盘,这就显得很不方便。
到了北宋后期(公元11世纪),人们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之后也会带上磁性,而且比较稳固,于是就出现了人造磁铁。
缕悬法指南针(模型)
人造磁铁的发现,促成了“指南鱼”的出现,这把测方向仪器的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指南鱼是用一块薄的磁化钢片制成,形状像一条鱼,它的鱼头是磁南极,鱼尾是磁北极,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使它可以浮在水面上。让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鱼自由转动,等到静止时,鱼头总是指着南方。指南鱼比起司南来,在携带和使用方面都方便多了。
钢片指南鱼发明不久后,人们把钢针放在磁铁上磨,使钢针变成了磁针。这种经过人工传磁的钢针,就是一直沿用到现在的指南针了。
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述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式,其一是“水浮法”,将磁针横贯灯芯草,让它浮在水面上;其二为“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手指甲面上,使它轻轻转动,由于手指甲面很光滑,磁针就和司南一样,旋转自如,静止后指南;其三是“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光滑的碗口边上;其四为“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上一根细丝线,把细丝线挂在没有风的地方。这四种方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指南针使用方法的最早记载。
指南针的出现为航海业提供了一件有力的工具,使人们在大海上航行时不再迷失航向、偏离航线,从而避免了大量海难事故,开创了一个人类航海活动的新纪元。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事业的繁盛,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都得益于指南针的帮助。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更促成了欧洲近代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谱写了世界历史的辉煌新篇。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评价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是“航海技艺方面的巨大改革”,它把“原始航海时代推进到终点,预示了计量航海时代的来临”。
指南针,就是人类在外旅行时明亮的眼睛。
造纸术
东汉学者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里曾经对“纸”字做过分析,认为纸的最早出现与丝织业有关。“纸”字的左边是“系”旁,右边是“氏”字(古时候,“氏”字是人或妇女的代名词)。这就是说,最原始的纸实际上是属于丝一类的絮,这种絮是丝织作坊的女工在水中漂絮以后得到的。
造纸流程图
后来,人们经过不断改进,制成了絮纸。之后在沤麻的过程中,同样得到了由麻纤维构成的薄片,于是又出现了植物纤维纸。
由此可见,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发明创造出来的。但是,在改进造纸工艺方面,蔡伦的贡献的确非常卓越。
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太监,任尚方令,专门负责监制皇宫用的器物。那时的皇宫工场中集中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有一批缫丝、沤麻并具有造纸技术的能手。
由于经常和工匠接触,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对蔡伦有很大的影响。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他带领工匠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原料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就制成了纸。
用这种办法造出来的纸,质地轻薄,很适合书写,从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再加上造纸的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有些还是废物利用,因此纸得以大量生产,造纸术也由此逐渐传播开来。
纸张的大量出现,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书写材料的变革,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中外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交流,造纸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埃及乃至欧洲。纸逐渐取代了埃及的纸草、印度的贝叶、欧洲的羊皮等成为了最重要的文明载体,从而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
印刷术
毕昇生活的时代是历史上的北宋时期。当时,雕版印刷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雕版印刷就是根据稿本,把文字抄写在半透明的纸上,再把纸反过来贴在比较坚实的木板(通常是枣木或梨木)上面,雕刻出凸起的反字,成了所谓的“阳文”,这种雕刻而成的木板就成“雕版”;接着把墨涂在它的线条上,然后铺上纸,用刷子在纸上轻匀地揩拭。这样,便可以印出白底黑字的印刷品来了。
但是,雕版印刷术存在许多致命的弱点。首先是雕刻一套版,要花上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耗费的精力太大、损毁的木材太多,而且一本书印完后那些版也就没用了。比如,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有个名叫张徒信的人在成都雕印全部《大藏经》,竟花了12年的时间,雕了13万块木板,几间屋子还装不下,后来不再重印,这些木板也就不起作用了。可见,雕版印刷既费工又费料。更可惜的是,如果雕刻的印版上有了错别字,就得作废,还得重新雕刻整块木板。
毕昇是当时一位熟练的雕版印刷工匠,在多年的实践中,他十分清楚这种印刷的缺点,因此就着手对它加以改进。他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了反复的实践,终于创造出泥活字印刷术。
所谓“活版”,就是将字分别刻在一块块小小的木头上(而不是刻在整版上),再拼成一整块去印刷,印好后把它卸下来以后再用。
可是,怎么使整个活版在印刷时不会松动,印刷后又可将活字拆卸下来呢?毕昇想了个办法,他把木活字放在一块四周有方格的铁框板上,里面填上些松香之类的黏合物,然后搁在炉子上烘烤,于是松香慢慢地熔化成薄薄的一层。趁松香受热变软的时候,他把木活字依次放在铁柜板上。等排满字后,再把铁框板从炉子上取下来,并且迅速用一块平整的木板在上面轻轻一压。等松香冷却凝固后,铁框板上的木活字也就整齐而平整地黏在一起了。等到印刷完后,再把铁框板搁在炉子上烘烤,把木活字取下以后再用。
但是,毕昇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新问题,由于木活字墨蘸多了容易发生膨胀,而且木头的纹理疏密不一,印多了木活字就会变形,有的模糊不清,而且,它也很容易和黏合物相连,取下来不方便。
毕昇活字版
又经过一番探索,终于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昇首创了泥活字,并且成功地进行了活字印刷。他用黏土刻字,每字一印,制成大小不一的薄字印,然后用火烧烤使它陶化,即成坚硬的泥活字。
为了加快印刷的速度,毕昇准备好两块铁板。一块在印刷,另一块就在排字。这样交替使用,印刷起来既快又方便。
在刻字的时候,每个单字都刻几个印,对于像“之”、“也”等这些常用字,则刻多达20多个重复的字。如在排版时遇到生僻的字,可以现刻、现烧、现补。
为了查找方便,毕昇巧妙地利用韵目给活字分门别类,把它们有序地储放在木架上,下次要用的时候,很快就能找到。
这样,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现代印刷术的三个步骤:制造活字、排版、印刷,都源于此。毕昇的伟大发明启发了后人不断地改善印刷术,世界历史上出现了铜活字、铅活字、锡活字、合金活字以及电脑排版,它使人类文化的记录、保存、传播以及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正因为如此,有人把这一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称作是“文明之母”。··
❻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此后,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人工磁化的方法,造成更高一级的磁性指向仪器.宋代科学家沈括首先记载了地磁偏角,说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之磁化成为磁针,可以指南,而常微偏东,并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见彩图缕悬法指南针据沈括记载复制模型).宋军中配备指南鱼,是将薄铁叶剪成鱼形而磁化,用于阴天和黑夜判断行军方向.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即罗盘.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当时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种地罗还是一种水罗盘.当时,阴阳家用地罗看风水.在清丈田地和判决土地诉讼时,也使用地罗.据《萍洲可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诸蕃志》和《梦粱录》记载,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针盘”导航.这种针盘还使用“浮针”,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最早的“指南针”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毕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印书的时候,先予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用火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毕升把每个单字都刻好几个;常用字刻二十多个碰到没有予备的冷僻生字,就临时雕刻,用火一烧就成了,非常方便印过以后,把铁板再放在火上烧热,使松香和蜡等熔化,把活字拆下来,下一次还能使用.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二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所以,毕升在印刷方面的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民又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我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十六世纪末年,日本侵入朝鲜,把朝鲜的铜活字和木活字抢去不少.于是,日本人也学会了活字印刷术.
我国的印刷术还传到了越南.十五世纪的时候,越南开始用雕版印刷术的方法印书.十八世纪初,他们也开始用木活字印书了.
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也受了我国印刷术的深刻影响.
元朝时候,到中国来的欧洲人很多.他们看到元朝政府印的纸币可以代替金银使用,觉得非常新奇.在他们写的游记中,对于中国的纸币记载得很详细.
当时到中国来的欧洲人,很多住在杭州等地.杭州的书坊非常多,刻印工人的技巧也非常熟练.有的欧洲人在那里住过好几年,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印刷术带回欧洲去了.
❼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自然不能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的标志和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许人类社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可不是中国人的自吹自擂,因为世界史学界一致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欧洲之后,给欧洲人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人类的整个进程。对此,马克思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他少说了一项。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产生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了宣扬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一个是火药,火药是我们发明的。火药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呢?带来了我们的礼花,带来了我们的鞭炮。到今天为止火药在我们的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之后,欧洲人利用火药技术制造了大炮,这就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用中国的火药烧了中国的圆明园。帝国腐朽了,文明衰落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发明了火药,却没有用自己的火药制造出强大威力的洋枪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进攻,任凭他们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国土,我们不得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指南针,我们的郑和用指南针七下西洋,开拓了中华民族文化进军世界的先河。他们是传教士,中国人历来是善良的,我们下西洋不是为了掠夺,不是为了抢劫。但是我们的发明一旦被他们所使用,他们就造出了新的、更加灵巧的指南针,闯入我们的领海,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把大批的鸦片潜入到我们的民族之中,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东亚病夫”。
我们的印刷术,印刷术和造纸术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传到了欧洲以后,几百年以后才造福于社会,中华民族熊熊的火炬照亮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纪,他们确实是受益匪浅的。他们的科技发达了,文艺复兴了,但是今天我们的造纸术又如何呢?我们的印刷术又如何呢?我们公司有一位对印刷比较精通的副总经理,他每天设计我们公司的产品,我国最好的印刷机叫“海德宝”,是我们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但是现在最好的印刷机是“海德宝”,而四色彩印,精美印刷品,都是人家印的,最好的纸张是人家的,便宜、质量好。要什么纸?要二八铜版。要什么的?要进口的。纸张是我们发明的,但最好的机器都在人家手里,我们需要花多少钱?甚至现在连最好的油墨也是进口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四大发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确实给中华民族带来永久的载入史册的荣耀,除此以外今天真正由此得到实惠的又是谁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我们有了很多原始性的创新,也往往因为不能精益求精,发展迟缓,错过了时机,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大规模的产业化失之交臂。比如说中国人早就发明了阴阳八卦,但是没有由此引申发明出二进制技术法,计算机是由外国人发明的。郑和提出的“冷不自生”,这可谓是前无古人创造性的见解,非常了不起。但是由此导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却在1800年之后,由一个德国人正式提出来的。从冷的物体传入热的物体,不能无偿发生,我们没有得到规律性的经验。四大发明指的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