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无用发明家

无用发明家

发布时间:2021-06-04 05:05:45

㈠ 为什么中国的发明家这么少呢

因为中国人思想太传统,底层阶级每天都在为结婚买房子发达愁,而有钱的就想着吃喝玩乐。谁有时间去想发明东西!

㈡ 求一个动画片,里面有一个大胡子发明家,很糊涂,总发明一些没用的东西,谁知道是什么动画片么

名侦探柯南

㈢ 《发明家斯克朗奇先生》主要讲了什么

尔夫·爱维斯

著名的发明家约翰夫·斯克朗奇先生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他的头发和胡须早就白了,但脸色却仍然像儿童一般红扑扑的。

斯克朗奇先生既聪明又善良。他一生中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使人们活得更加幸福。他的机器使大家工作起来更方便,玩得更轻松愉快,甚至让大家什么都不做。

他发明了穿衣和脱衣机。这种奇妙的机器外表就像一张舒舒服服的椅子。只要一坐上去,它在几秒钟里就能给人穿好衣服或脱去衣服。它还会缝上脱落的纽扣,补好撕破的口子,并擦去衣服上的油渍。

这种机器在全世界都很畅销。不过除南海群岛这类不开化的地方之外,那儿的人只穿很少的衣服,因而它也就毫无实用价值了。

斯克朗奇先生还发明了一种上山速度能比下山快的雪橇。

他的其他一些发明有:自己会铺床的床,自己会摇的摇椅,还有给懒人用的游戏机器,这些机器会替懒人玩棒球、网球和扑克牌。

通过发明,斯克朗奇先生慢慢富了起来。

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斯克朗奇日夜研究发明,弄得实在太辛苦了。他的朋友们都坚持让他去度假。

于是斯克朗奇买下了一个在一条偏远的小路旁的宁静的农场,打算去那儿休养一下。他来到农场,雇了两个人来做农活,随后他在台阶上坐了10分钟,他真的只管休息,什么也不做。

他悠然自得地坐在台阶上,看见几头小猪正在绕着谷仓追逐着。其中有头小猪总是落在最后,因为它的腿很短。斯克朗奇很是同情它。

他用一碗牛奶和一根香蕉把小猪们骗进了屋子内。随后,在小猪们忙于争食之际,他脑子飞快地转着,想出了一个能帮那只矮脚猪跑得快一些的方法。这个发明相当简单,用皮带把四支高跷绑在猪的四条腿上就行了。

聪明的斯克朗奇先生自己先试了试。这确实很好玩,他简直不愿把它解下来了。

随后他给小猪绑上了。刚开始小猪每走一步路都跌跌撞撞,它撞倒了椅子、桌子、台灯和搁在桌子上的画。它还撞倒了斯克朗奇先生。不久,小猪学会了如何操纵高跷,跑得越来越快了,最后它从开着的门跑了出去,很快就消失了身影。

斯克朗奇先生依旧坐在地板上。镜框套在他的脖子上,电灯线缠着他的腿。

“天哪!”他喃喃自语道,“这可有点过分了。但没关系,这正好给了我一个绝妙的构思。”

“从前,”斯克朗奇先生一边解开缠着他的电灯线,一边说,“我一直在发明帮助人的玩艺儿,可从没想过发明能帮助动物的东西。总得有人这么做,”他表情庄重地说道,“而这个人,就是我。”

斯克朗奇从脖子上摘下了镜框,就开始研究起来了。

他首先发明了让马在炎热的夏天戴的更凉爽、也更漂亮的帽子。

然后他发明了一种自动拍蝇机,使马儿不用在炎热的夏天里不停地挥动尾巴赶苍蝇了。机器转动起来后,会产生飒飒凉风,使得马儿即使在最热的天气里也觉得凉快舒适。

斯克朗奇先生不愿看见母鸡晚上睡在硬梆梆的鸡窝里,他为它们发明了带软枕的床。

他为池塘里的鸭子发明了小小的帆,这样它们就不必艰苦地不停地划水了。

最终,斯克朗奇先生为“美人”——那条老奶牛,发明了嚼草机。

很久以来,他就一直为母牛们感到难过,因为它们嚼草太费劲了。在他看来,母牛们低着头,几乎整天在辛苦地啃草,有时还夹进虫子,尖刺,沙粒,甚至石子,实在是太不幸了。

于是斯克朗奇先生发明了一种像割草机那样的机器,前面装有一个风扇和旋转的刀片,上面还有个筐,他让“美人”套上。老奶牛一走动,割草机就启动工作,风扇会把无用的东西吹去,刀把草打碎,“美人”只要张开嘴把筐里的草吃下去就行了。

可是当马群有了帽子和自动拍蝇机之后,它们便无所事事了。在夏季的草原上,它们便无事生非。

于是它们跃出篱笆,跑进斯克朗奇先生的玉米地里,吃掉了玉米,直到撑坏了肚子。

于是他不得不请兽医来治病,那些药真是又苦又难闻。

母鸡们有了床后,因为舍不得离开舒适的枕头,导致早晨起不来,结果也就不下蛋了。

鸭子们刚装上帆,谁料来了一阵风,把它们吹得都像陀螺似地团团转,弄得晕头转向。

“美人”——那头老奶牛根本不欣赏专门为它设计的那台机器,它还是对自己的老办法情有独钟。当它第一次被套上这台机器时,便怒气冲冲地一路跑,一路乱踢。

它穿过大路,一头跑进格林太太的玫瑰园,在花丛中踏出一条平坦的小径,搅得玫瑰花朵漫天飞舞。

它又穿过詹金斯先生的蔬菜地,割草机割掉了一排排整齐的胡萝卜和芹菜。

然后,它跑过安德森太太的草坪,那儿晒着她家最好的衣服和餐巾,老奶牛一走过,破碎的白布片便飞上了天空,然后像暴风雪中的雪花一样飘洒下来。

最后,随着一声几英里外都能听到的碰撞声。割草机被“美人”撞到了石墙上,撞了个四分五裂。这时老奶牛才觉得好受多了。

斯克朗奇先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追赶了上来。他急忙向怒气冲冲、嘴里还不时嚷嚷要报复的詹金斯先生,以及格林太太和安德森太太赔不是,并且赔偿了他们的全部损失。

当他牵着“美人”回家时,伤感地拍拍它的头。

“老天,”他喃喃低语道,“这实在太糟了,但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如何来帮助动物的绝妙的启发。”

斯克朗奇先生整天埋头沉浸在发明的冥思苦想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他发明的那玩艺像个巨大的盒子,顶上有个咖啡磨盘似的东西。他把这玩意儿放在牲口栏前,又把所有的动物都召集了起来。

斯克朗奇先生从小猪身上取下高跷,从鸭子身上取下帆,从鸡棚里取出床,从马身上取下帽子和自动拍蝇机。随后,把它们全都放到机器顶上的磨盘里,然后按下了一个按钮。

随即从机器里传出了一声叹息,以及一阵稀里哗啦的嘈杂声音。随着“啪”的一声巨响,一股蓝烟从机器顶上冒了出来,在上面盘旋了一会后,又慢慢地散开了。

这就是斯克朗奇先生为动物发明机器的最终结果。

“哈哈,”斯克朗奇先生高声笑道,“庆祝为动物发明的最有价值和最后一架机器——斯克朗奇无用机器通用处理机的诞生。”

随后斯克朗奇先生一手搂着“美人”,另一只手放在马背上。鸡飞上他的头顶,快活的鸭子停在他的肩上,而小猪挤在他身旁,在他的双腿间钻来钻去。

“我终于,”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我终于发明了一样帮助你们全体动物,并让你们能够幸福生活的东西。我的工作不是白费的。”

随后,斯克朗奇先生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走向他的屋子,他在台阶上坐下来,什么也不干了,就这样悠闲地在那儿坐了很久。

㈣ 那些无用的知识是怎样推动人类巨大进步的

近一两百年间,全世界的专业学院在各自领域内做出的最大贡献,可能不在于培养出多少实用型的工程师、律师或医生,而在于进行了大量看似无用的科学活动。从这些无用的科学活动中,我们获得了许多发现,它们对人类思想和人类精神意义之重大,远远胜过这些学院建立之初力图达成的实用成就。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人们都讲究一个回报,这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时候,有些家长会说:净弄些没用的东西。
当有些人酷爱发明捣鼓小器件的时候,有些人也会背后议论说: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当人们投资教育和科研的时候,人们也会怀疑,这些投入能见效吗?投入会划算吗?
我们总是习惯去做一件能立竿见影的事情,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我们也误解了这个世界。
例如:赫兹和麦克斯韦未能发明任何东西,但正是他们的无用理论被一位聪明的技术人员抓住,而
且这种理论为通讯、公共事业和娱乐创造了新的用品。赫兹和麦克斯韦是未想到实用的天
才,马可尼是一位没有“设想”但重视实用的聪明发明家。赫兹和麦克斯韦究竟做了什么?
一件事可以肯定,即他们做了研究工作而没有想到实用。在整个科学史中,已最终证明,有
益于人类的大多数真正的伟大发现,并不是由实用愿望所推动的,而是由满足好奇的愿望所
推动的。好奇心也许能或也许不能最终产生某种有用之物,这种好奇心大概就是现代思想的
突出特征。这不是什么新东西,它可以追溯到伽利略、培根和牛顿时代。学术机构应该致力
于培养好奇心,它们因考虑立竿见影的应用而发生偏移越少,它们对人类福利和满足智力兴
趣的贡献会越大。这种智力兴趣也许的确可以说已成为现代智力生活的统治模式。

㈤ 郑允浩为什么会被网友称为“发明天才”

人设冲破普通认知

提起郑允浩,脑海里面第一反应就是东方神起的队长。凌厉高冷的大前辈,音乐才能造诣极高,音乐成就非凡。这样的帅气男神和偏于哲学解释的“善于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发明家人设还是冲突的。但是这种冲突无疑是加分项,打破演艺圈的固定人设,让网友能够更加真实去了解一个人,会突然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郑允浩

团队的推波助澜

在认识一个人之前,首要条件是那个人存在并且显现,如何显现?就需要一个推手拉人一把,通俗来讲就是所谓的“营销”,郑允浩现有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的运作团队。演艺圈团队的运作无疑是最直接高效的,无论是新闻发布所需要人脉还是物质实际成本,他们的经验是顶尖的存在。

回答仅仅代表个人意见,如有错误,洗耳恭听。啾咪~

㈥ 经常更新作品的最没用发明中,你觉得哪个产品最无用

现在生活中有许多能工巧匠能制作出各种神奇的小发明,也有一些人专门制作一些看似有用其实毫无作用的古怪产品,比如在网络中小有名气的“手工耿”,在国外也有个叫Matty Benedetto的年轻人经常在网上晒出自己制作的各种奇葩物品,下面来看看这个搞怪发明家又更新了哪些脑洞大开的产品!

㈦ 名人名言

5分就买个文章!!!

㈧ 人类历史上有没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知识发现时没用,后来才运用到实际当中,请举一些例子

麦克斯威尔和赫兹的电磁理论
麦克斯威尔在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当时完全是抽象的数学,赫兹在1887做了电磁波实验,他自己都对其实用价值毫不关心,多年之后,马可尼以此为基础发明了无线电收音机,并被公认为19-20世纪最有用的发明家之一~

㈨ 以下的东西的历史

电话的发展历史

1793年,法国 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电话的发明
电话的发明者——安东尼奥·梅乌奇
几年的破事了。初三《历史与社会》第75页关于“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中提到:“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关于电话的发明人,教材由于编写时间的关系,仍采用传统的说法,把电话的发明权归结于贝尔。然而历史上关于电话的真正发明者是存在争议的,它涉及到三个相关人物:贝尔、格雷还有梅乌奇。下面给同学们提供的这段材料,并不是说要颠覆我们的教材,而只是希望大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能对此有一个更全面和细致的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当提到电话的发明,一定会联想到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贝尔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语音的组成,并在精密仪器上分析声音的振动。在实验仪器上,振动膜上的振动被传送到用炭涂黑的玻璃片上,振动就可以被“看见”了。接下来,贝尔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将声音振动转化成电子振动。这样就可以通过线路传递声音了。几年下来,贝尔尝试着发明了几套电报系统。渐渐地,贝尔萌生了一个想法,发明一套能通过一根线路同时传送几条信息的机器。他设想通过几片衔铁协调不同频率。在发送端,这些衔铁会在某一频率截断电流,并以特定频率发送一系列脉冲。在接收端,只有与该脉冲频率相匹配的衔铁才能被激活。实验中,贝尔偶然发现沿线路传送电磁波可以传输声音信号。经过几次实验,声音可以稳定地通过线路传输了,只是仍然不清晰。由于贝尔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长时间里他的研究都没有进展。1876年,在贝尔30岁生日前夕,通过电线传输声音的设想意外地得到了专利认证。贝尔重新燃起了研究的热情。1876年3月10日,贝尔的电话宣告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贝尔并不是惟一致力于发明电话的人。一个叫伊莱沙·格雷的人就曾与贝尔展开过关于电话专利权的法律诉讼。格雷与贝尔在同一天申报了专利,但由于在具体时间上比贝尔晚一点(只晚了2个小时左右),最终败诉。
其实,关于电话的发明我们还应该想到另一个默默无闻的意大利人,1845年移居美国的安东尼奥·梅乌奇。梅乌奇痴迷于电生理学研究,他在不经意间发现电波可以传输声音。1850年至1862年,梅乌奇制作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声音传送仪器,称作“远距离传话筒”。可惜的是,梅乌奇生活潦倒,无力保护他的发明。当时申报专利需要交纳250美元的申报费用,而长时间的研究工作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积蓄。梅乌奇的英语水平不高,这也使他无法了解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发明。随后,命运又给了梅乌奇一个更大的打击。1870年,梅乌奇患上了重病,不得不以区区6美元的低价卖掉了自己发明的通话设备。为了保护自己的发明,梅乌奇试图获取一份被称作“保护发明特许权请求书”的文件。为此他每年需要交纳10美元的费用,并且每年需要更新一次。3年之后,梅乌奇沦落到靠领取社会救济金度日,付不起手续费,请求书也随之失效。
1874年,梅乌奇寄了几个“远距离传话筒”给美国西联电报公司。希望能将这项发明卖给他们。但是,他并没有得到答复。当请求归还原件时,他被告知这些机器不翼而飞了!两年之后,贝尔的发明面世,并与西联电报公司签订了巨额合同。梅乌奇为此提起诉讼,最高法院也同意审理这个案件。但是,1889年梅乌奇过世,诉讼也不了了之了。
直到2002年6月15日,美国议会通过议案,认定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 如今在梅乌奇的出生地佛罗伦萨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这里安息着电话的发明者——安东尼奥·梅乌奇”。

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

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块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传送。

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同时,还有很多人对电话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电话百年发展历史

电话发明至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条电话百年发展的道路。其中一些电话都是世界各地的古董电话收藏爱好者们的藏品。

168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在皇家学会的一次演说中,首先提出了视觉通信的原理。他建议,在通信时,把要传送的文字的一个个字母和代表各种各样意义的编码符号,挂在高处的木框架上,让对方看到并接收下来。但这个建议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1753年2月17日,用电流进行通信的设想首次在一本名为《苏格兰人》的杂志上提出,文章署名为C.M.。

1790年,杰出的法国工程师劳德·查佩和他的弟兄们根据胡克提出的视觉通信的原理,成功地研制出了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这种系统能将报文发送到全法国。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

1794年8月15日,一种叫“遥望通信”的视觉通信方式首次在法国里尔和巴黎之间使用。

1796年,英国人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的办法,并将之命名为Telephone,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

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用电磁学原理用于电报传输的电报机。

1837年6月,英国人库克获得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使用。

1837~1838年,莫尔斯又发明了将电流“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码—莫尔斯码。

1843年,莫尔斯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0年8月28日,第一条海缆由约翰和雅各布?布雷特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和英国的李塞兰海角之间的公海里铺设,但是,只拍发了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来,有个打渔人用拖网钩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装满了金子。

1876年3月10日,英国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电话,“沃森先生,快来帮我”成了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语音。当时贝尔将话筒中的酸液溅到了腿上。

1878年,手持电话:这部电话是由Werner Siemens于1878年在德国制造的。它的听筒和话筒是一个,听话和说话时交替使用。

1879年,盒式电话:这部电话配备了Viact制造公司生产的磁力发电机由红木制成,还配有一个柱状听筒。

1879年,天津与大沽北塘炮台之间架设了电报线。

1880年,贝尔电话:这是第一种在欧洲使用的电话。它取代了电报,比装有手柄的磁力发动机电话先进。

1881、1882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左面的电话称为美国贝尔型,1881年制造,由位于哥本哈根的国际贝尔电话公司使用。L.M.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在上世纪末盛行。

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设立了电话交换所。

1885年,“埃菲尔铁塔”磁力发电机电话:这款电话由L. M. Ericsson于1885年制造。在当时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电话。麦克风设在旋转臂上,曲柄用来接通交换机。

1885、1902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由Ferdinand E. Stensen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制造,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麦人制造的电话。这款是在霍森的Emil Mdlers电话公司制造的。

1885年,木支架桌式电话:生产厂商及产地不详。

1892年,电动折叠橱式桌面电话:这种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宾馆和电话亭。

1892年,带听筒的“埃菲尔铁塔式”电话:这是一部真正的经典电话,1892年,由L. M. Ericsson制造。这款电话流传全世界,生产近百万台。

1893年,“咖啡壶式”电话:这款电话在丹麦只有几个样品,对收藏者来说它最富吸引力和收藏价值。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

1899年,数字机械墙式电话:这种数字机械电话有墙式和桌式两种。

1900年,直立桌式电话:这种圆肚形桌式电话是青铜镀镍的。在挂杆下面有一块结实的电木。它还有一个可以炫耀的外设听筒。

1900年,直立锥形桌面电话:这部电话有个绰号叫“油壶”,都是因为它的外形。

1900年,20线分离电话:本款是所谓的20线分离电话。只能用于内部通话,由L. M. Ericsson瑞典制造。

1900年,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上海、南京电报局开办市内电话,当时只有16部电话。

1901年,磁力发电机台式电话:本款是1901年由Ferdinand E. Stensens Telefonfabrik在哥本哈根制造的。注意看它的听筒,单独挂在挂钩上。可能是因为当时电话接入质量不高,有时必需用两只耳朵听。

1901年,马可尼实现了隔着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

1902年,Kellogg角落台式电话:这种角落台式电话多数用于家庭、办公室和电话亭。它是由美国哈得伍得电话公司制造的。是从加利弗尼亚一个小镇的农夫手中买到的。

1902年,公用电池墙式电话:这种电话不需转动手柄,拿起话筒直接与接线员通话。它是从旧金山一个古玩店中买来的。

1903年,无线电话试验成功。

1904年,“蜘蛛式”民用波段电话:L. M. Ericsson’s第一部民用波段电话。

1904年,磁力发电机共线电话:本款电话在1904由L.M.Ericssom制造。此款电话可由四个用户共享一根电话线。

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中国的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

1905年,芝加哥的树式桌面电话:这部桌面电话被称作“大腹便便”,因其手柄的中部隆起而得名。

1905年,门廊对讲机:这是一部康涅狄格州电信公司的32门门廊对讲机。

1905年,11数字拨号桌式电话:它采用了11个数字拨号的方式。

1907年11月8日,法国发明家爱德华·贝兰在法国摄影协会大楼里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传真。

1907年,“德国模式”的电台波段电话:于1907年在德国由E.Zwuetysch&Co制造,此款电话的出现可以一定程度解决通话等待时间太长的问题。

1907年,磁力发电机式电话:这部电话1907年由L.M.Ericsson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接听电话时,要将听筒悬挂在分离的挂钩上。这是当时电话生产商的统一标准。

1908年,CH-08扩音器电话:由KTAS推出。

1910年,互联电话:这是一部由S.H. Couch公司生产的直立桌面互联电话,用于办公室间的通信。

1912年,办公用排列机:这部电话通过主机可同时带有17个分机,每个分机都可以打出去,并且分机之间也可互相接通。

1912年,CH-08壁式电话:此款电话生产于1912年,由丹麦人在哥本哈根制造的,可自动收发电报。

1912年,磁力发电机电话:由在L.M.Ericsson制造的电报传真电话,经常偏远地区或小岛上使用。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面电话:这部电话的独特设计在于当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穿过话顶部的小孔使电话中的振动板振动。噪音进入话筒时就会被消掉。其双旋转听筒有助于阻止无用的噪音。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式电话B1型:同样具有消除噪音的功能。

1914年,磁力发电机电话:于1914年在HORWENS制造,可以用来电报传真。

1915年,Veau桌式电话:资料不详。

1915年,家庭自制壁挂电话:这部电话在东俄勒岗一个废弃的农场中发现。当地有近20个废弃的农场的墙上留有挂过电话的痕迹。

1919年,帕尔姆和贝兰德发明了“纵横制接线器”。十年后,即1929年,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

1920年7月,中国中华邮政开办邮传电报业务。

1920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这部电话于1904制造,并于1920更新,配备了可接、听转换的旋转红色按钮。

1927年,D-08半自动电话:第一部拨号电话,它的出现将代替交换机的人工呼叫系统。拨号装置是在1927年安装的,它真正使用是在1978年。

1927年,交流发电振铃电话: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麦Horsens制造,70年代仍在使用。

1929年,自动壁式电话:资料不详。

1929年,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

1930年,D-30半自动镀金电话:此款电话是丹麦企业在1930完成制造的,其特别之处是表面镀金,而当时多数电话漆黑的,并且此电话有拨号装置。

1930年,FL-30自动电话:30年代由丹麦制造的,它用字母拨号。同类电话使用了大约48年。

1935年,自动电话:此款电话被用于与偏远地区的电信交换机的联络,它的设计受到30年代美国电话业的影响。

1937年,英国人里夫斯提出用脉冲所有组合来传送语音信息的方法(脉冲编码调制)。

1943年,CB-43型电话;这部电话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麦制造,它内部设计两种振铃声,用于区别市内外来电。

1945年10月,英国人A?C?克拉克提出静止卫星通信的设想。

1946年,埃克特和莫奇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通信的概念,将移 动电话的服务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构成蜂窝移 动通信系统。

1950年12月,中国东北长途明线国际干线工程建成,北京到莫斯科有线载波电路开放。

1951年,F-51自动拨号电话;这部电话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制造的。

1952年,F-52自动拨号电话机:于1952制造,不同于往日黑色电木材料,它是用象牙和较晚一些出现的塑料材料制成。

1954年7月,美国海军利用月球表面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进行了地球上两地电话的传输试验。并于1956年在华盛顿和夏威夷之间建立了通信业务。

1956年,在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西洋海底铺设完成了电话电缆,使远距离的大陆之间电话通信成为现实。

1956年,“Ericofon”自动拨号电话;此款电话由瑞典L.M.Ericsson设计和制造,命名为Ericofon。它是用新型的材料制成的,比传统电话的听筒还轻得多。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

1958年8月,首部国产12载波电话设备在上海邮电器材厂研制成功。

1960年1月,中国首套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用强大的普通光照到人造宝石上,制造出了比太阳光强1000万倍的激光。

1962年,美国研究成功了脉码调制设备,用于电话的多路化通信。

1965年,第一部由计算机控制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一个电话新时代的开始。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以玻璃纤维进行远距激光通信的设想。

1968年,F-68自动拨号电话:这部电话是七十年代最为常见的电话,它最初设计是在六十年代,在丹麦被广泛制造生产。

1969年,北京长途电信局安装成功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提出了研制ARPA网的计划,196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著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交换机在法国巴黎开通,这标志著数字电话的全面实用和数字通信新时代的到来。

1970年,F-68按钮拨号电话:丹麦首次使用的按钮电话,这部电话是用数字按钮代替原来的拨号方式。

1972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首次提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念。

1974年,中日海底电缆开始建设,这是中国参与建设的首条国际海底电缆。

1975年,中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设备通过国家鉴定,开始批量生产。

1976年,76E/DK80型按钮拨号电话:在1972由Jutland Telephone公司最初制造的。

1976年3月,中国自己研制的首条大容量传输系统—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在北京、上海、杭州建成投产,全长1700公里。

1978年,中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43%。

1979年,F-79按钮拨号式计费电话:此款电话介于普通电话与公用电话之间,它主要用于服务场所、旅馆等类似地方,可以防盗打电话功能。

1980年,DA-80按钮拨号电话:这部电话的设计标志着电子学理论真正进入电话行业。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任务是制订泛欧移 动通信漫游的标准。

1982年,便携式电报电话:此款电话由Ericsson无线系统所制造,当时它只能在丹麦、芬兰、挪威及瑞典等国家使用,它的出现为以后GSM移 动电话系统开辟了新的天地。

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共22个投币式公用电话亭。

1982年12月,中国从日本引进的首个万门程控市话交换系统在福州市电信局投产使用,建成中国首个引进的程控电话局。

1983年,AMPS蜂窝系统在美国的芝加哥开通。

1983年,DanMark 2按钮电话:DanMark2于1983年制造,是80年代最先进技术的体现。它具有许多功能,如电话号码记忆功能、重拨功能、监听功能、24种铃声。

㈩ 名人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

●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马克思

● 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恩格斯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恩格斯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

——托尔斯泰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贝弗里奇

● 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巴斯德

●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笛卡尔

●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

● 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

——席勒

●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巴而扎克

●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爱迪生

●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

●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罗曼·罗兰

●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诺贝尔

●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泰勒

●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 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

——巴斯德

● 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

——巴甫洛夫

● 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阅读全文

与无用发明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