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在抗生素发明以前肺炎

在抗生素发明以前肺炎

发布时间:2021-06-03 20:05:58

A. 抗菌素是怎么发明(要故事)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没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霉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疗好;伤口发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确,人类战胜疾病,特别是与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作斗争,抗生素起到并且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估计,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岁。抗生素是怎样发现和变成造福人类的药品的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难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特效药品。因为在战争期间,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放在同研制原子弹同等重要的地位。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鞋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毒性太大,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牲畜传染病的药品还不到百种。后来人们发现,抗生素并不是都能抑制生物生长,有些是能够抑制寄生虫的,有的能够除,有的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病,还有的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把抗生素的范围扩大了,给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做生物药物素。
半个多世纪,抗生素的确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但是,因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例如不少孩子的牙齿又黄又发育不好,就称为“四环素牙”;有的患者因为长期使用链霉而丧失了听力,变成了聋子;还有的病人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把人体中有益的细菌也消灭了,于是病人对疾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弱。更为严重的是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也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强,使得许多抗生素对微生物感染已经无能为力了。所以,现在的医生在开处方时,对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是越来越谨慎了。
好在,8点前!!!

B. 人类最先发现的抗生素是什么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没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霉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疗好;伤口发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确,人类战胜疾病,特别是与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抗生素起到并且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估计,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岁。抗生素是怎样发现和变成造福人类的药品的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难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特效药品。因为在战争期间,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鞋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 .....

C. 20世纪20年代,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抗生素问世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得到了救治,抗生素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抗生素的发明与慎用足科学家通过实践得出的正确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抗生素的发明产生于治病的需要,慎用的结论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抗生素的优缺点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抗生素发明的目的是为治病服务的,慎用抗生素也是为了人类的健康。

D. 不能滥用抗生素

1.抗生素作用
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2.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 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 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人类与致病微生物之间的这场战争,当今已经发展到几乎白热化的状态了!微生物有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其获得性耐药性就是由抗菌药物诱导的,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的耐药菌株,人类制造抗菌药物的技术就成了罪魁祸首。一般认为,一个新的抗菌药物上市大约5年以后,就有耐药菌株产生了,这种抗菌药物就开始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于是,我们人类又开始研制新的抗菌药物,细菌又开始形成新的耐药菌株... ... 想起了一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真的是这场人菌之战快成了百年之战了。(注:真正意义上的抗菌药物上市还不到一百年)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说现代科学还是很不完善的,那么现代医学的不完善是首当其冲的,很多的疾病的病因没有被确定、很多的疾病没有根治的方法,现代医学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离现代人的期望还很远。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病人在一定程度上都还是医学的“试验品”,从医学史看来,我们现代医学的成果是我们的前人用生命积累的经验,而我们的后人,也要享受我们现代人用生命所积累的经验。医学就是用生命积累经验的科学。
比起一百年前的人来讲,我们已经很幸运了,那时候,大叶肺炎的死亡率很高的,现在几乎见不到死于肺炎的人了——抗生素改变了人类疾病谱。
总之,医学还是很初级的!
总之,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
3.感冒最好不要用抗生素,抗生素只针对炎症病灶,对感冒本身没有治疗效果

E. 抗生素是谁制造出来的

这些能化险为夷、功不可没的抗生素正是由放线菌产生出来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抗生素药品约有80%来自于放线菌。我们熟悉的链霉素是由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产生的,它对肺结核病非常有效。在福建省土壤中找到的龟裂链丝菌,它能产生巴龙霉素,是治疗阿米巴痢疾和肠炎的特效药。从山东济南土壤中找到一种放线菌产生创新霉素,它最适宜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对烧伤病人防止致病菌感染的有小单孢菌产生的庆大霉素和由小金色放线菌产生的春雷霉素。由龟裂链丝菌产生的金霉素和四环素、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氯霉素以及许多链丝菌都能产生的新霉素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因为这些抗生素能抑制许多致病菌,所以又有广谱抗菌素之称。由红链丝菌产生的红霉素和在贵州土壤中分离的一种放线菌产生的万古霉素常常用来治疗其他抗生素医治无效的疾病。由放线菌产生的克念菌素、制霉菌素能抑制致病的真菌。此外,放线菌产生的抗癌抗生素也已经应用于临床。

F. 1928年,抗生素——青霉素的发明当时被誉为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肺


(1)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方回法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答过实践去检验。
(2)认识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抗生素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

G. 抗生素未发明前人们用什么消炎

没有,在抗生素(包括磺胺类)发明之前,人类面对细菌感染都是靠自身免疫力的,赢了痊愈,输了败血症死掉。

H. 抗生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使许多疾病消失无踪, 如肺炎、脑膜炎、产褥热、败血症、结核等。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从根本上是可以治愈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抗生素是否如这些人所愿,给人类根除疾病带来了希 望呢?

事实恐怕远非如此,21世纪的今天,耐药菌的发展令人触目惊心。

引发腥红热的A号链球菌的消失与再现就是一个经典例子,而且表 明对一种细菌的成功抑制能促成另一种细菌的出现。在60年代,A号链球菌似乎完全消失了:在西方没有腥红热发生。其实,当A号链球菌消退以后,它的近亲B 号链球菌开始出现。它尤其容易感染新生婴儿,到了1980年,它在两个月以下的新生婴儿中造成75%的死亡率。与此同时,A号链球菌在暗地里突变和繁殖, 在80年代末期突然再次出现。新的A号链球菌携带与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同样致命的毒素,除了大剂量青霉素外,对所有药物都有抵抗力。

大 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和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 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 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在抗生素历史上曾有过多起耐药的金葡萄菌、沙雷氏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杆菌的感染威胁。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形成世界大流行,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达50多万。

从 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 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人们不能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也就是说人类将重新回 到上个世纪20年代之前没有抗生素的年代。

在这场人类与细菌的较量中,越来越多的人力投入,人类却屡战屡败。难怪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悲哀地说“细菌比人要聪明”。

其实,从修炼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不难解释。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业力,细菌只是业力在这个空间身体上的表现。抗生素能杀死这个空间的细菌,却动不了另外空间的业力。只要业力还在,它就能不断的往这个空间反映,表现起来就可能是耐药菌的不断产生,使抗生素失效。

所 以,不消除另外空间的业力,就不可能在这个空间根除疾病。研究和采用药物对抗细菌实际上是打一场不可能根本取胜的战役。真正的健康不是靠采用各种治疗手段 而取得的短暂的舒适。人类应该多从自身找一找原因,多花些精力在提高道德、多做善事和转化业力上,那才真正有根治的效果,那也就不需要抗生素了。

抗生素系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此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抗生素母核加入不同侧链(半合成抗生素)等,也均称为抗生素。
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链霉素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和泌尿道感染等。

金霉素也叫做“氯四环素”,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金霉素的盐酸盐是金黄色的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肺炎、沙眼、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灭瘟素又叫“稻瘟散”、“布拉叶斯”,是一种从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用于防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水稻菌核病等。但是,番茄、烟草、茄、桑、豆类等植物对灭瘟素较敏感,不能使用。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实际了。抗肿瘤抗生素的出现,说明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原先所说的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或代谢的作用,因此现代抗生素的定义应当为: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细菌“导弹”有望代替抗生素

据报道,细菌之间相互拼杀所用的微小蛋白质“导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代替治疗疾病所用的抗生素。研究该项技术的一个美国研究所希望能够首先在治疗动物(如猪和鸡)的常见病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这个研究所也发现用这种蛋白质“导弹”能够在食品无菌包装和保存方面做出突破。由于人体血原对抗生素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危险,这种物质的使用能够降低医学的危险性,且使用后没有后遗物。

但是值得我们警觉的是:你我可能生活在滥用抗生素的环境中.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

过节了,我随同家人到农村的老家去看看,顺便也参观了一些县乡的卫生医疗单位--卫生所和卫生院,结果对于抗生素应用的现状,着实大为吃惊.在一些乡卫生所,凡是有了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点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在一个诊所,一个年轻的小医生告诉一个老人,说:"大爷,你感冒了,我先给您静点点青霉素吧,点了就好了,先别用太好的药品,如先锋霉素,小病用了太好的药,将来有了大病就得总用好药品了......"结果那位老人感激的说:"好 好".

我对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到是了解些.这种医生不论病情,随便乱用的情况在基层比比皆是.从那态度和蔼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我绝对能排除他们是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坑害患者的设想.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肌体产生耐药性。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 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 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难以容忍的是,目前的一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不大懂得医疗的人们去滥用抗生素.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广告--"严迪治疗感冒",这就是一个误导人们的广告. 严迪又叫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就是地地道道的抗生素,他根本就不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早期症状.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目前针对病毒,人类尚无任何药品敢说能够准确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毒,感冒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只有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了,才可以应用抗生素.这个例子子就是抗生素滥用也有社会原因.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环境里,甚至近些年来我们食用的大量的肉食产品和水产品中,据说也常常应用了抗生素,这是多么的可怕呀.比如:我所知道有很多的养鸡专业户,到处用不法渠道从医院和医药公司收购大量过期待销毁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每天都定时拆开来倒在一个盆子里,往成群的鸡舍里抛洒,结果有的鸡雏能捡食好几片.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使得小鸡在短短的34天就出栏上了人们的餐桌, 所以自从我知道以后,从来再也不敢吃市场卖的白条鸡了,因为我觉得那些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味道,令人做呕.

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是为了说明我们生活在滥用抗生素的社会里,这些将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多大的危害呢? 有多少人是明知故犯,也有多少人是被迫与无辜的呢?

一句话,为了我们人类自身,合理应用抗生素吧.愿绿色的社会,绿色的环境,愿人类不再自我慢性自杀吧.

I. 抗生素是谁发明的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没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霉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疗好;伤口发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确,人类战胜疾病,特别是与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抗生素起到并且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估计,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岁。抗生素是怎样发现和变成造福人类的药品的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难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特效药品。因为在战争期间,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鞋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毒性太大,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牲畜传染病的药品还不到百种。后来人们发现,抗生素并不是都能抑制生物生长,有些是能够抑制寄生虫的,有的能够除,有的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病,还有的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把抗生素的范围扩大了,给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做生物药物素。 半个多世纪,抗生素的确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但是,因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例如不少孩子的牙齿又黄又发育不好,就称为“四环素牙”;有的患者因为长期使用链霉而丧失了听力,变成了聋子;还有的病人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把人体中有益的细菌也消灭了,于是病人对疾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弱。更为严重的是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也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强,使得许多抗生素对微生物感染已经无能为力了。所以,现在的医生在开处方时,对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是越来越谨慎了。

J. 得肺炎从前臂静脉输入抗生素,当运输到肺,抗生素经过的途径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医生将抗生素从他前臂静脉输入时,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后,经③上腔静脉→⑤右心房→⑦右心室→①肺动脉→⑧肺部毛细血管→到肺(发炎部位).所以“小张得了肺炎,医生将抗生素从他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抗生素经过的途径依次是“③⑤⑦①⑧”. 故选:D.

与在抗生素发明以前肺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