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姜志辉的对姜志辉译作的批评
网友“羽熊”的一篇帖子《姜志辉:“强奸”阿伦特〈精神生活〉的中国翻译家》被广泛转载。该帖列出了姜译《精神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的55处错误,并称这只是从前十几页找出的。该帖直斥姜志辉“不是在翻译阿伦特,而是在强奸阿伦特”。
实际上,姜志辉译作在网上被批早有“旧账”。在2005年夏,就已有网友集中火力,指出姜志辉另一本译作《创造进化论》的“多个错误”。
在署名Malebranche的《评商务新版的〈创造进化论〉》一帖中这样写到:
“笔者翻开这个新译本,吃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确凿无疑的是,商务新版的《创造进化论》创造了新的纪录:一百年来最糟糕的《创造进化论》中译本……译者的法文水准之差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对柏格森哲学的了解恐怕也接近于零。这个译本无页不错,无段不错,几乎是无句不错。……笔者不过核对了三段,刚刚两页半的篇幅,所发现的问题错误已经在二三十处以上,还没有算重复的错误。姜译《创造进化论》总共有306页,其中又会有多少讹误呢?……这样的译著又有多少学术价值呢?” 读者吃惊让网友最吃惊的,还不是这些书错误多,而是它们出自一些著名的出版社。如《创造进化论》就由在读者中素有口碑、大名鼎鼎的商务印书馆出版。
姜志辉前后翻译过《创造进化论》、《历史与真理》、《知觉现象学》、《黑格尔导读》等,其中多为商务印书馆的版本。
商务印书馆在一般读者看来,是声誉相当好的出版社。许多网友对此非常不解:一直都相信商务印书馆,没想到他们居然也能出这种质量的书!
网友Malebranche就在《评商务新版的〈创造进化论〉》一文中质问:最可怕的是,这样明显质量低下的译著,竟由中国最负盛名的出版社一路绿灯地出版问世,岂非咄咄怪事?笔者很想知道本书的责任编辑是谁,但是反复翻检全书,也找不出责任编辑的名字……我们的学术界、翻译界、出版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诞生了这种怪事?
⑵ 如何学习哲学
学习哲学,要学习什么才能真正学到哲学?不同的学习方法,直接同前面所说的“哲学何所是”、“哲学何所用”的不同理解相关。
哲学不是科学,因此哲学也不具有科学的用途。科学是知识,因而具有普遍必然性。牛顿发现的力学定律,你掌握了,你就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哲学不是知识,因而哲学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哲学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东西我可以拿来就用,但哲学家的思想如果不化为我自己的思想,或者我的思想如果不能达到哲学的水平,哲学对我就毫无意义。也就是说,没有普遍的哲学,只有个人的个性化哲学,例如,只有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海德格尔哲学……。因为哲学是“思想”,哲学活动是思想的活动,哲学思维的能力就是思想“能力”,而且是个人的思想。所以,如果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思想的能力,即使我背下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于时间》,也不等于我有了自己的哲学,因为它是属于海德格尔的哲学,而不是我的哲学。《存在与时间》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是伟大的哲学思想,但它不是我的东西,不是我的哲学,不是我的思想:因为我不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不是知识);又因为我没有思想和思想能力,所以它对于我只是一些哲学的词句。所以即使我背下了无数伟大哲学家的原著,我可能还是哲学的门外汉——如果我只是背诵而不会思想,或者没有我自己的思想的话。只有我自己的思想才是我的哲学。
学习哲学如果只是会收集、解释、概括、描述别人的观点,那么,你学习的东西还有什么用途?例如,如果有人说:“人最终都得死,谁也不例外。因此,活着真没有意思!”会说这句话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有什么伟大的思想,因为这是大多数的想法,是得到公认的常识。但是,当有人对你说:“如果你永远不死,长生不老,那活着会更没有意思”时,你会感到为之一振。因为这个人说出了一个与别人不同的思想,真正是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哲学。所以把别人的话背得多熟练,也不等于你有思想。因为你背出的是别人的思想。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上,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特别是那些刚刚看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成了哲学家的年轻博士们)都在把别人的哲学思想当作自己的哲学激动地讲授着,而不想去创新。正因为如此,在文科,没有学问的人也可以装得很有学问:只要他收集到了足够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讲出来,就可以给人以有学问的假象,好像他讲的这些别人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的思想。我们文科不仅学生容易“混”(只要收集了足够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按照一定顺序重新组合排列,就“编出”了学位论文。),而且文科教师也容易混,全国哲学界就有好多这样的“混子”。
只有真正了解了哲学的本质特征和哲学的独特用途,我们才能知道学习哲学的独特的方法。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知识,因此不能采取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哲学。学习知识,我们是把知识本身作为天然正确的东西加以接受。而学习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反思是对已经有的思想的再思想。为什么不是把所读的书直接当作正确的东西予以接受,而是需要“再思考”?因为你读的书中的思想,不是天然地就是真理。书中的思想只是作者本人的思想,不是普遍真理。哲学没有普遍的、在任何时候都正确的一般原理。
⑶ 达尔文进化论的读后感 ...要写好点字少点!
感受一: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达尔文相信所有的物种都是由简单的生命单位演变而来,但最初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呢?一个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实是达尔文认为它们是被创造的.在阅读当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结论,大概意思就是,他在经过类比以后得出结论,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机生物都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生命,而这个原始生命则是"被吹了一口气"而来的.这与圣经里创世记里讲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气而得到生命的写法有点相似.
基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基督徒所接受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⑷ 科学、哲学和宗教在现实生活一中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对待它们
罗伯特•英格索尔是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也是一个怀疑派及无神论者,但他有一个朋友是当时一个大布道家俾哲。在牧师的书房中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还有一个很精致的天球仪,标明了各星座的位置和大小。有一天英格索尔来访,看到了这个天球仪,连连称道,不忍离去,他转而对俾哲说:“我正想要一个这样的东西,是谁做的啊!”俾哲带着半开玩笑半讥刺地说:“你问谁造的吗?这天球仪当然没有人造啦!它是自然而有的。”可想,这回答正中了英格索尔的要害。宇宙万物及生命的起源,这问题一直以来都引起人们的思考,科学家试图解释它,宗教家也早已在解释它。当代最为流行的论说一个是进化论,一个是创造论。不少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根据呢?他们以为进化论是科学事实,创造论是宗教迷信,科学当然是先进,而信仰上帝创造当然是思想落后的人。果真这样吗?我们要看一看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进化论到底是一个人为假设的学说呢,还是一个有确实根据的科学理论呢?而相信上帝创造是否合情合理及有事实依据?
一、科学与宗教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提到科学或科学家就肃然起敬,有的更将之奉若神明。科学和科学家在历史文明中当然作了贡献,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它们应有的地位,但首先要明了什么是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评估它,同时也不会盲目地认为科学就要反宗教。让我们先讲科学和宗教的定义。
科学的定义是观察,界定,描述及实验性地去考察和解说自然界的现象。从科学严格地局限于研究自然领域这一点来说,宗教明显既非它研究的对象,也不列入它的范畴。因为宗教是表明一个人对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如宇宙的创造者和管理者的一种信仰和崇敬。在各自的含义下,与其说它们彼此冲突对立,倒不如说各自研究的对象,讨论的问题是不同的。但能不能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
科学就它的广义来说是指知识(英文,法文都如此),特别是从经验而来的知识。科学有时也不一定局限于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任何现象的研究,或说任何活动要经过研究及必须有研究方法的都是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都是,在这种广义的说法中,神学当然也是科学,宗教又何尝不是呢?所以科学与宗教都是在探索,研究,都想借观察,描述,经验,实践去描述他们所得到的印象和认识。在这含义上,科学和宗教是就不同的领域作不同的研究,它们不是背道而驰,而是在某些阶段平等地走在不同的路上,也可能有时肩并肩走一段,甚至可能殊途同归。
科学与宗教的另一个异同点:科学家去借各种物质手段及通过人的感官和理智去认识自然现象并发掘、发现自然本身的规律及万物的相互关系,在找出及掌握这些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利用这些自然现象和规律,为人的生存及发展服务。所以,先不说在科学家还未发现这些规律时,它们就早已存在,就算是找到了自然规律后,充其量也仅是知其然而已。这些规律本身不是人为的,是先存的,人只是发现或加以利用而已。如万有引力和热胀冷缩的规律在人们发现前早就存在。
但宗教是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解释自然规律的赋予者,创造者。宗教要告诉人或阐明所以然的问题,也就是为何会这样,为什么能这样,如地球和太阳,地球和月亮为什么保持现有的距离,如果不是这样又将如何?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第一个运动的动力是从何而来?
科学主要是解决一个“什么”(What)的问题;宗教要阐述“为什么”(Why)和“如何能这样?”(How)的问题。在这点上科学与宗教既有联系又有不尽相同的地方。
但它们相同的是,科学和宗教都是凭信心来起步及进行的。
科学首先至少必须相信自然界中有规律存在,否则不单是大海捞针(因为如果连针也根本没有,就是白费心机),也像斗拳的在打空气,奔跑者没有定向那样,除非认定在大千世界,扑朔迷离的现象中确实有规律存在。没有这种信心就没有科学发现和利用的可能。
宗教不论是通过观察,研究及实践,及接受启示,都是凭信心而开展、信仰。信仰当然还包括了仰望一位比自己更大者。就以基督教为例,除了依据被认为是属启示性的经典即圣经外,也更凭借历史性的耶稣,和默默无声为它的创造主作见证的自然界及各种规律,此外也少不了基督徒主观的经验和日常生活的实践。但一切都离不开信心。
因此就信心而言,不论科学研究和宗教追求都是一样需要的。其实,人若没有信心连一天都不能生活,只是人往往信自己,信别人或信什么事,不肯信一直存在的神!
我们再进一步地说,所谓科学就是利用因果律和一致性原理。因果关系就是说每一事件都有它的成因。例如每种疾病一定有它的病理病源,即或有些还不十分清楚,但有这种疾病必定有它的单独或综合性的原因。生病如此,治疗也一样,比如说青霉素能有退热的效果,因为青霉素有杀灭杆菌及许多细菌的功能。而正是这些细菌的入侵引致机体产生反应而生热。其次,无论过去造成某种成果的成因是什么,必能在现在也造成同样的成果,意思是能重复出现,这就叫一致性原理,只成功一次而不能重复的不能称为科学。我们必须清楚,一般的自然科学只是属于运作性的科学,它是研究现在,研究有规律的事件,能反复重演的事物,并研究事物如何运作,是寻找这些事物运作方式的自然成因和自然律,而它的结论又是可以反证的,通常称为寻找次因。所有这些特色构成今天所讲的一般的自然科学范围,它和宗教信仰,比如圣经所讲创造、救赎,即所谓起源科学完全不同,起源科学研究的是过去,研究单一的事件,不能反复重演的事件,它是研究如何起始,不是为了寻找次因而是寻找主因,而这些结论是不能反证的,这种对科学探究主因,次因的区分正是近代科学之鼻祖、培根、开普勒,牛顿等所认识的。这是说尽管对自然的研究和对宗教神学的研究都是一种知识、学问和科学,但它们各自的领域及范围不同,想用自然科学,物质领域的知识去解释宗教科学和灵性领域的事物既不可能更是错误,就如用察看细菌的显微镜去看天上遥远的星星那样,反过来要用圣经去解释一切自然科学也同样是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那么自然科学和宗教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它们是对立矛盾还是和谐一致呢?明白了自然科学和宗教信仰的异同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及回答这个问题。但最后还会回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即有没有上帝和信不信有位创造主。如果认为自然界是无起因的,自然而有的,进化而成的,或者说自然就是上帝,这种前提本身就违反了科学上的最基本的因果律,其实也成了一种信仰,只不过是不信上帝而信无神罢了!这样的人势必认为科学与宗教是对立的,水火不容的。但如果认为这大千世界最初是因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规律包括自然律是他智慧的表现及安排的,那么和他所启示的圣经的宗教就是不可能冲突的。因上帝不会背乎自己,不可能自相矛盾。而对这样从事自然研究的人,科学和宗教就是和谐的,相辅相成的,在自然界这本大书中宣扬上帝在物质领域里的智慧和大能,在圣经另一本给人类的大书中宣扬上帝在灵性领域中的真理和奇妙,而两者都是为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利益而赐予人类去学习、研究、相信、接受及去运用的。这并非凭空可能有的假设,事实历代以来,尤其是近代科学发达的时代,许许多多的自然科学家,更不去提社会、历史、艺术科学界人士,既是从事高深的科学研究,又是虔诚笃信上帝的人,他们的名字我们在下文会提出为证。这点就告诉我们,对这些人来说,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和信仰宗教是不相矛盾的,很多人更认为它们是相得益彰,彼此焕发光彩的。
对不信上帝,没有经历过上帝的人,当然容易理解他们所认为的宗教是抽象的,很玄,既涉及遥远的过去又谈未知的将来。他们可能只愿相信现在的,眼前的,感官能接触感受的事物,他们认为自然科学才是可信的,有意义的,现实的。但正因为这样却忘记了自然科学本身所有的许多局限性,及轻忽了圣经的信仰所提供的许多人类极其需要的层面。例如:人类仅有物质的需要就够了吗?人类社会如果没有了精神的财富和道德领域中的要素将会如何呢?人怎么可能不追根求源及不盼望将来呢?那怕现在是重要的,但一个既没有过去又没有未来的现在可能存在或丰满吗?不要说人的所有感官有很大局限,何况更有眼、耳、口、鼻,触觉外的感受及需要,以真善美来说有多少是可用科学实验来测试求证的呢?至于近代社会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越来越精深,但对任何个人来讲知识面反而越狭窄了,不论对整个人类或个人来说,未知的,不知道的都比已知的,自己掌握的多得多。天外有天楼外有楼,正如一位近代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所说:“小奥秘才去,大奥秘又来,宇宙的神奇,决非科学所能尽知。”这样,只有小科学家才会自高狂傲,而大科学家却懂得谦卑虚已。
二、进化论与创造论
在对自然科学和宗教信仰作了一些探讨后,我们再进一步引入到目前属于科学和宗教争论前沿的问题之一,就是进化论和创造论的问题,孰是孰非?
进化论非但在苏俄及前东欧和奉行马列主义的国家被广泛宣传及列入教科书,它也是许多西方国家学校所教授,博物馆所宣扬,甚至不少教会及神学院也认可的。而宗教信仰者,尤其是基督徒,特别是坚信圣经为上帝默示的人当然相信创造论。同时必须指出,由于进化论的宣传及误导,也由于有些教会人士为迎合所谓科学,就提出合二而一的创造进化论,实际上也是从自古就有的自然神论的现代翻版而已。在起源问题上既有现代两大主流在争议中,我们有必要简单地探讨一下它们的情况。
我们先界定一下这里所讲的“进化”及“创造”是指什么说的,“进化”是指生物进化,就是那种认为有机生物最初是由无生物发展变化而成的理论,在这基础上,认为原始生物在繁殖的过程中,演化成其他不同种类的生物,最后产生了地上所有存在过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最通俗的标志是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成的。以近代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月日出版的《物种原始》为代表作。而这里讲的“创造”呢?就是认为有一位全能全智的上帝存在,他设计,创造出宇宙以及地球上所有基本种类之生物,人类世界的受造记在圣经创世纪1-2章中。
按以上关于科学与宗教中所讲的,首先不论是进化论或创造论,它们都不属于研究现在,及在目前可重复出现的事物或规律,并且也不是可描述它如何运作并能对结论加以反证的实际运作的科学,而是属于研究过去,一次的,不能重演,也讲不清如何开始而结论也不能加以反证的那种起源科学的范畴。
进一步要看到进化论仅是一个理论学说,是未经证实的假设,而绝非有事实依据的科学定律和真理,这一点实在有必要澄清及揭示一下,因为不论对有些奉行“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之说法的人也好,对生活在言论不自由地区,资讯不发达国家的人,或对只能接受宣传,没有可能鉴别比较的人说也好,都有必要指出这一点。而创造论也同样是不能重演的过去的事,只是依据理性的比较及推理,符合人类感情的需要和凭借对圣经中创造主的信心,及基督徒集体及个人重生再造的经历的佐证来接受的信仰及对起源的解说。
对创造论的压制和攻击很多,诸如迷信,落后,甚至反动,反科学不一而足,但进化论却戴上了“科学”“真理”的王冠,坐在科学殿堂的宝座上已有多时,有必要为它“正名”一下,看看它的究竟,特别包括从进化论者阵营中的将士们的反映及议论中,提出一些供大家认真思考。他们都是对此有研究的人士。
曾任美国著名哈佛大学校长的以利奥博士说:“进化论是假设,绝对不是事实。”德国弗来斯雪曼教授著文声称:“进化论全是想象的产物,进化论者空造学说而曲解事实。”严重的不仅不是事实,没有事实,更是歪解事实!甚至法国一位无神论者芦因在法国科学网络全书中也说:“进化论是虚构的东西,是无证据的,是含有诗意的‘想当然’之类的想象的结果,是动听而无权威的解释。”一位叫波司特的教授参观世界闻名的大英博物馆时,要求出众的化石专家以斯利奇博士让他看看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证据,想不到他的答复是这样:“在这个大博物馆里,并没有一点点可以证明族类进化的东西,它不是根据观察得来的,也没有事实上的证据。”种内的变化比比皆是今日犹见,但种间,族类的进化环节真实的连一个也没有!
在1959年,也就是达尔文《物种原始》出版一百周年纪念时,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英联邦生物控制学院长汤普逊应邀要为特别版本写个序言时,他是这样写的:众所周知,生物学家彼此之间分歧极大,不但对进化的成因是这样,连对于进化本身的过程也是这样,所以有这种分歧现象,是因为证据很弱,根本下不了什么肯定的结论。我们很应该让不谙科学的大众注意到进化论者之间莫衷一是之情况。
进化论者兼“长颈鹿的颈项”一书作者弗兰西斯•希钦1984年说:“达尔文主义虽然在科学界广泛受人接纳,成为生物学上综合诸说的大原则,但是经过了一百廿五年之后,现正处于严重困境。”
一位接受进化论的作家布克在畅销及有信誉的英国泰晤士报上写道:“进化论本来是一套很简洁,很吸引人的理论,只可惜,它处处都有巨大漏洞,就是达尔文自己也至少略知一二”。他又评论说:“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一本以解释物种起源出了名的书,其实什么也没有解释过。”“达尔文死后一百年了,我们对于进化过程究竟如何发生,仍然连半句有证有据的话也说不出来,甚至一个似乎有理的概念也没有——近年来这个情况引致各方面就整个问题展开了一连串很不寻常的论战。……进化论者之间的局面简直就是一场公开战,每一个派别都主张作某种新的修改。”
1981年6月5日的新科学家周刊p828刘斯评论到:“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甚至有起来越多的进化论者,都纷纷辩称达尔文的进化论完全不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提出批评的人,有许多都是第一流学者。
关于生命的起源,一位天文学家罗伯特•斯特博士说:“科学家苦于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化学家从来都不能重复自然界中以无生物创造生命的实验,科学家并不知道事情怎样发生,”“科学家并无证据证明生命不是创造出来的。”
那么除变异及基因上的失实无凭,在化石上又如何呢!美国芝加哥实地考察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报在1979.1由大卫•劳勃评论说:“达尔文的理论一直被人与化石证据相提并论,一般人也就假定化石是达尔文解释生物历史的一个主要证据。可惜这个看法不大正确。”“我们所拥有属于进化过渡期的例证比达尔文当日还要少。”因为有些已被踢出局外明显不能成立了。有些甚至是假的呢!臭名昭著的皮尔当猴人即是一例。
另一位进化论学者司提反•斯坦利在《新编进化时间表》中写道:“记录完全不能表示生物由一大类过渡到另一大类之间的逐渐转变。”“已知的化石记录无论以前,现在都是与(缓慢的进化过程)不一致的”,“120年来进化论者叫我们搜寻的模式根本不存在。”为此进化论的新版之一是快速的跃进式的进化,但同样漏洞百出。
总之,就像进化论作家法兰西斯•希钦所说的,“(现代进化论)要从三方面接受决定性的考验,而它在三方面都失败了:(一)化石记录所反映的模式不是逐渐的转变而是跃进式的演化。(二)基因是一个能起极大稳定作用的东西,它的主要功能正是防止生物进化出新的形态来。(三)在分子层面发生随机,逐步的突变并不足以解释生命那种有组织而不断增加的复杂性。”他更下结论说:“说得客气一点,连倡导进化论的人也认为它满是疑点,我们也可以提出质疑吧!如果达尔文主义真的是生物学上综合诸说的大原则,那么在它所包罗的范围里有大得出奇的部分是无知,它连最起码的问题都不能回答:无生命的化学品怎么会活起来?遗传密码背后用的是什么语法规律?基因怎么模塑生物的形态?”
是的,与达尔文齐名也是同时发表进化论观点的华莱干士也不得不承认:“在有与无之间,隔开一道深渊;有生命之物与无生命之物,人与低级动物之间也是如此。这三个深渊,非科学所能在其上建筑桥梁。”
连达尔文自己也承认,“在实际的记录上,现在仍没有见过这一种变成另一种的事情。”有人统计他在自己的学说中用了三百六十多次的“假设”这词,可惜今天许多人反将倡导者及事实证明为臆测的学说当作科学事实甚至真理。话虽这样说,近代非但仍有许多宗教信仰者,数以十亿以上的基督徒,也有许多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同时又接受上帝创造的人。有人统计从十七到十九世纪这三百年间三百位大科学家,其中有二百四十二位是相信上帝的。廿世纪又如何呢?英、美、法三国的科学家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有基督徒,1926年法国的七十四位大科学家中,都是科学院院士,其中只有一个不赞成基督教,但并不反对神。1963年成立的创世研究社已经有四百多位正式会员,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并且是反对进化论的前哨科学家。
我们略略提几位学科的开山鼻祖,他们都是虔信上帝的,在任何大词典都可找到他们的名字。
天文学中的开普勒(JohannesKepler):作流体静力学研究的巴斯噶(BlaisePascal):化学中的波耳定律的创设者波耳(RobertBoyle):物理学,尤其古典力学的奠基者牛顿(IsaacNewton);他的后半生就是从事圣经尤其是预言的研究,电学中的法拉弟(MichaelFaraday);鱼类学有阿加西(Agassiz);遗传学的孟德尔(GregorJohamnMendel);作细菌学研究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n),热力学家卡尔文(WilliamKelvin);外科医学的李斯特(JosephLister);电气力学家著名的马克士威(JamesClerkMaxwell);进行同位素化学研究的赖姆赛(WillamsRamsay);电脑研究的巴贝奇(Babbage)。在人看来,这些都是有学问的科学家,但他们都笃信上帝是万物及生命的创造者,圣经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就毫不含糊地宣告:“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所有自然科学要探讨,研究的要素都在这几个字中,怪不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长毛恩德博士指这节经文说:“这是一切真正科学的根本,也是一切宗教的根本。”
小结:
今天简单地提到了科学和宗教的问题,我们知道了科学狭义和广义的定义,在此解说下看到了自然科学和宗教的异同点,前者研究物质层面的事物,后者是研究物质层面所未能涵盖却明显存在的事物。前者主要是研究现状和次因,后者研究主因及起源。前者往往使人“知其然”,如发现已经存在的规律及加以利用;后者解释它的“所以然”,与人的物质层面更高深的探求联系在一起;但两者都需要信心去从事研究和实践;两者也各有贡献,除非坚持无神论,自然成因论,进化论,否则两者无需对立,排斥,而是能统一协调及相得益彰。
⑸ 创造进化论 哪个译本好
史前文明应该是存在的,而且最少超越今天的世界,记不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白鼠精一回中曾上天宫找托塔天王对质被绑,赌气不走的一节,太白金星就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现代科学已证实,在达到光速的飞行器中,一天等于地球上一年,难道是巧合?中国古书山海经中,记载着都是一些离奇的,让我们无法想象的怪物,会不会是核辐射造成的呢?难道古人的想象力达到惊人的准确预测?现代的考古已对进化论提出了质疑,物尽天择,适者生存是生存规律,但未必是起源规律
⑹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最好的吗
诺贝尔文学奖可是货真价实的奖项,得奖作品都是某领域的发光作品。只可能是我们会看不懂,看不透!
http://www.52z.com/soft/6709.Html
获奖时间 获奖人 获奖作品 体 裁 获奖理由
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孤独与沉思 诗散文 “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 [德]蒙森(1817-1903)
罗马风云 散文 “今世最伟大的纂世巨匠,此点於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 [挪威]比昂松(1832-1910)
挑战的手套 剧本小说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1830-1914)
金岛 诗散文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1904 [西]埃切加赖(1832-1916)
伟大的牵线人 剧本 “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 [波兰]显克维奇(1846-1916)
第三个女人 小说 “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6 [意]卡尔杜齐(1835-1907)
青春诗 诗散文 “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 ,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 [英]吉卜林(1835-1907)
老虎!老虎! 小说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1908 [德]鲁-奥伊肯(1846-1926)
精神生活漫笔 散文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 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1858-1940)
骑鹅旅行记 小说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10 [德]保尔-海泽(1830-1914)
特雷庇姑娘 小说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 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臻境”
1911 [比利时]梅特林克(1862-1949)
花的智慧 散文剧本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 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912 [德]豪普特曼(1862-1946)
群鼠 剧本小说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而有出色成就”
1913 [印度]泰戈尔(1861-1941)
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诗小说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 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15 [法]罗曼-罗兰(1866-1944)
约翰-克利斯朵夫 小说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916 [瑞典]海顿斯塔姆(1859-1940)
朝圣年代 诗散文
“褒扬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7 [丹麦]吉勒鲁普(1857-1943)
磨坊血案 小说
“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1917 [丹麦]彭托皮丹(1857-1919)
天国 小说
“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9 [瑞士]施皮特勒(1845-1924)
奥林比亚的春天 诗小说
“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1920 [挪威]汉姆生(1859-1952)
大地硕果-畜牧曲
小说
“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1921 [法]法朗士(1844-1924)
苔依丝
小说
“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宽闵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 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1922 [西]贝纳文特(1866-1954)
不吉利的姑娘
剧本
“由于他以适切之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1923 [爱尔兰]威镰-叶芝(1865-1939)
丽达与天鹅
诗
“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4 [波兰]莱蒙特(1868-1925)
福地
小说
“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1925 [英]肖伯纳(1856-1950)
圣女贞德
剧本
“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6 [意]黛莱达(女1871-1930)
邪恶之路
小说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 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1927 [法]亨利-柏格森(1859-1941)
创造进化论
散文
“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1928 [挪威]温塞特(女1882-1949)
新娘-主人-十字架
小说
“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1929 [德]托马斯-曼(1857-1955)
魔山
小说
1930 [美]辛-路易斯(1885-1951)
巴比特
小说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科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1931 [瑞典]卡尔费尔德(1864-1931)
荒原和爱情
诗散文
“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1932 [英]高尔斯华绥(1867-1933)
有产者
小说剧本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1933 [俄]伊-蒲宁(1870-1953)
米佳的爱
小说诗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1934 [意]皮兰德娄(1867-1936)
寻找自我
剧本小说
“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1936 [美]尤金-奥尼尔(1888-1953)
天边外
剧本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1937 [法]马丹-杜伽尔(1881-1958)
蒂伯一家
小说
“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
1938 [美]赛珍珠(女1892-1973)
大地
小说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1939 [芬兰]弗-西兰帕(1888-1946)
少女西丽亚
小说
“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 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944 [丹麦]约-延森(1873-1950)
漫长的旅行
小说
“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1945 [智利]加-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
柔情
诗
“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46 [瑞士]赫尔曼-黑塞(1877-1962)
荒原狼
小说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 想与高尚的风格”
1947 [法]安德烈-纪德(1869-1951)
田园交响曲
小说
“为了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 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1948 [英]托-爱略特(1888-1965)
四个四重奏
诗
“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1949 [美]威镰-福克纳(1897-1962)
我弥留之际
小说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1950 [英]伯-罗素(1872-1970)
哲学-数学-文学
散文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1951 [瑞典]拉格奎斯特(1891-1974)
大盗巴拉巴
小说
“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1952 [法]弗-莫里亚克(1885-1970)
爱的荒漠
小说
“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
1953 [英]温-丘吉尔(1874-1965)
不需要的战争
散文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1954 [美]海明威(1899-1961)
老人与海
小说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 文体风格之影响”
1955 [冰岛]拉克斯内斯(1902-)
渔家女
小说
“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 加瑰丽多姿”
1956 [西]希梅内斯(1881-1958)
悲哀的咏叹调
诗
“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1957 [法]阿尔贝-加缪(1890-1960)
局外人-鼠疫
小说散文
“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1958 [苏]帕斯捷尔纳克(1901-1968)
日瓦戈医生
小说诗
“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1959 [意]夸西莫多(1901-1968)
水与土
诗散文
“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1960 [法]圣-琼-佩斯(1887-1975)
蓝色恋歌
诗
“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1961 [南斯拉夫]安德里奇(1892-1975)
桥-小姐
小说
“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1962 [美]斯坦贝克(1902-1968)
人鼠之间
小说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1963 [希腊]塞菲里斯(1900-1971)
画眉鸟号
诗散文
“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1964 [法]保尔-萨特(1905-1980)
苍蝇
剧本小说
“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1965 [苏]肖洛霍夫(1905-1984)
静静的顿河
小说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 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1966 [以色列]约-阿格农(1888-1970)
行为之书
小说
“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1966 [瑞典]奈丽-萨克斯(女1891-1970)
逃亡
诗散文
“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运”
1967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玉米人
小说
“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1968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
雪国-千鹤-古都
小说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1969 [爱尔兰]萨-贝克特(1906-1990)
等待戈多
剧本小说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1970 [苏]索尔仁尼琴(1918-)
癌症楼
小说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1971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情诗-哀诗-赞诗
诗散文
“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1972 [德]海因利希-伯尔(1917-1985)
女士及众生相
小说
“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 振兴。”
1973 [澳]帕-怀特(1912-1990)
风暴眼
小说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1974
[瑞典]哈里-马丁逊(1904-1978)
露珠里的世界
诗小说
“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1974 [瑞典]埃-约翰逊(1900-1976)
乌洛夫的故事
小说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1975 [意]埃-蒙塔莱(1896-1981)
生活之恶
诗散文
“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1976 [美]索尔-贝娄(1915-)
赫索格
小说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1977 [西]阿莱克桑德雷(1898-)
天堂的影子
诗散文
“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
1978 [美]埃-巴-辛格(1904-1991)
魔术师-原野王
小说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1979 [希腊]埃利蒂斯(1911-)
英雄挽歌
诗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1980 [波兰]切-米沃什(1911-)
拆散的笔记薄
诗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1981 [英]埃-卡内蒂(1905-)
迷茫
小说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1982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1928-)
霍乱时期的爱情
小说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1983 [英]威镰-戈丁尔(1911-)
蝇王-金字塔
小说
1984 [捷]雅-塞特尔特(1901-1986)
紫罗兰
诗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5 [法]克劳德-西蒙(1913-)
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小说
1986 [尼日利亚]索因卡(1934-)
狮子和宝石
剧本散文
1987 [美]约瑟夫-不罗茨基(1940-)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诗散文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
1988 [埃及]纳-马哈福兹(1911-)
街魂
小说
“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 伯语言艺术”
1989 [西]卡-何-塞拉(1916-)
为亡灵弹奏
小说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
1990 [墨西哥]奥-帕斯(1914-)
太阳石
诗散文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1991 [南非]纳丁-戈迪默(女1923-)
七月的人民
小说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1992
[特立尼达]德雷克-沃尔科特
1993
[美国]托妮-莫里森
1994
[日本]大江健三郎
1995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1996
[波兰]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
1997
[意大利]达里奥-福
1998
[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
1999 [德国]君特-格拉(1927-)
铁皮鼓
小说
2000 [法]高行健
灵山
小说
2001 [英]奈保尔
小说
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受压抑的历史现实。
2002 [匈]伊姆雷
小说
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3 [南]库切 小说
“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注:1914 1918 1935 1940 1941 1942 1943年因战争未授奖
1907 1917 1966 1974年各有两位作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