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皮革谁发明

皮革谁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01 19:09:18

⑴ 皮革文化、起源历史

最早北方游牧民族利用狩猎所得到的动物毛皮取暖及居住,然而生皮容易腐败,不耐久存,也不耐用。为了能让皮毛更耐久更耐用呢,原始游牧人以石头敲击使之柔软,后来逐渐发展出让皮子变得柔软的技术。

这种处理皮革的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可以说明是人类的一个进步、艺术演进的历史。随着文明的演变,在皮革的演变史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皮囊壶”的造型曾一度被宋辽时期瓷器所吸收并推崇,从瓷器皮囊壶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皮革器物造型已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从此在人类的生活中开始出现了皮革制作的各种用品,比如说皮革制成的包囊,交通工具,地图,房屋,服装,帽子,鞋,装饰品等等。

之后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类当然不会停留在简单而笨重的皮制品上,他们在皮革制品上开始增加图案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之后在不断的劳动和生活中演变出制作技巧也开始设计,开始了最早的皮革艺术设计。

皮革在原始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当时人类对皮革的依赖性所导致的。简单的来说人类当时没有制造布料的技术导致对皮革的需求和依赖,所以在当时皮革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具有真正的皮革艺术的产生从最初游牧民族驯马开始,驯马时代始于笼头的发明,后来有了马嚼子,牧民得以跨上马背自由驰骋。

马鞍、马蹬的发明,解放了牧民的双手,以利长途迁徙、四方征战。围绕马的驯养和使用,皮革工艺大显身手。草原先民学会了鞣制皮革,制成了笼头、马鞭、鞍韂、马靴、箭筒、刀鞘、皮盔甲、驯马服、摔跤服、乃至蒙古包上的皮革装饰等。

这些皮具的制作均附加适当的艺术技巧,既有实用功能,又具审美价值。流行数百年的雕花马鞍,即可谓传统皮革工艺的典型代表。

在内蒙古皮革艺术实践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内蒙古的皮革艺术从使用皮革造型到多样性的艺术创作,它植根于草原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狩猎、畜牧经济,凝聚着草原人民的聪明智慧,千百年来为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也成为草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皮革艺术在蒙古民族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牧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皮革制成的生活必需品和装饰品。随着经济的发展,皮革造型艺术所蕴涵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并显示出其发展的潜力和势头。

为了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认识皮革艺术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是对皮革艺术保护和发扬。

(1)皮革谁发明扩展阅读:

一、历史发展

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中国皮革行业,经过调整优化结构,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皮革生产特色区域和专业市场。它们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皮革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由此证明了中国皮革业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大。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亿平方米,相当于3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中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7000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

但是,中国皮革制鞋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应该正视到,21世纪我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皮革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皮革强国,在品质、价值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中加以磨练和改进。

二、应用领域

皮革的总消费量有一半以上适用来做皮鞋材料。其次,提包、夹袋、运动器具、衣服、皮带、工业用途等都持续的使用皮革。皮雕用的皮革需要亮虽急速增加、但整体看来确实是一点点而已。这些雕刻皮大部分是牛皮,占了皮革原料的7~8成。 但是这些皮革的需要和皮革供应并不一致。

⑵ 皮带是谁发明的

皮带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人发明的。
皮带,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演变出来的,它不但是用以系束袍服,还用来佩挂一些生产、生活使用的物件。基本形制是下端有钉柱钉于皮带的一头,上端曲首作钩状,用以钩挂皮带的另一头,中间有钩体。常见的有兽面形、琵琶形和各种异形钩。
唐宋时期,有用革制作镶嵌有金、玉的玉带和金带,腰带上按等级缀以金、玉、银、角等等,《辽史·仪卫志》曾经记载了辽代官员,文官必须佩戴“手巾、算袋、刀子”等五种物件,武官必须佩戴“佩刀、磨石、针筒、火石袋”等七种物件,如果没有革带,这么多的东西是没法儿携带的,因此腰带开始成为人们服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皮带,指皮质的腰带。 目前国际社会提倡环保,所以以PU皮带最流行,真皮皮带市场上越来越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带出口国。 出口至欧盟和美国的皮带必须达到严格的环保无毒标准。 当前流行的皮革腰带为渐宽渐长式样的,并且一头宽,一头窄,宽的地方可达12厘米多,有闪亮的金属纽装饰,颜色多样化,如大红、湖蓝、魏紫、鹅黄、乳白等。

皮革行业是中国轻工行业中的支柱产业。随着中国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中国皮革行业,经过调整优化结构,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皮革生产特色区域和专业市场。它们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皮革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由此证明了中国皮革业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大。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亿平方米,相当于3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中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7000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但是,中国皮革制鞋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应该正视到,我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皮革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皮革强国,在品质、价值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中加以磨练和改进。

⑶ 皮鞋是谁发明的起源的理由那是什么

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有了穿鞋的习惯,用兽皮裹足、用皮造履到现代皮鞋,穿着皮鞋的历史相当悠久。
相传在黄帝的时候,臣子于则就“用革造扉、用皮造履”。这可以说是我国皮鞋的起源了。到了商周时期,制革和皮鞋生产技术已很成熟,许多西周铜器的铭文中都有关于生产皮披肩、皮围裙、生皮索、鼓皮、鞋筒子皮、染色皮和生皮板等的记载。当时还设有“金、玉、皮、工、石”五种官职。可见制革和皮鞋生产在那时已相当发达,以至在朝廷中要设专职的官员加以管理。

皮鞋的起源:世界上第一双皮鞋诞生在中国。

很早以前,我国皮鞋生产就很发达了,世界上第一双皮鞋就诞生在中国。我国的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年轻时与庞涓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他深知自己才能不及孙膑,就耍阴谋害他。一天,他请孙膑至魏都(今河南开封),借故对孙膑施以刖刑(去漆盖骨),致成残废,并加以软禁。后来,孙膑得到齐国使臣的帮助,秘密回到齐国。并又齐将田忌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问起兵法,孙膑对答如流,就委任他为军师。孙膑为报庞涓断足之恨,亲自指挥操练10万精兵。但苦于双脚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撑起来,就以原始皮鞋为基础,设计了有胫甲(鞋帮)和鞋底两部分的图样,刻制木楦,由鞋匠使用较硬的皮革,照图样缝制成一双“高甬子履”。这双高腰皮靴,分成帮和底两个部件,是现代皮鞋的雏形,可算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了。
孙膑穿上这双皮鞋,依靠较硬的靴帮和鞋的支撑力可以行动了。于是乘车指挥10万大军。以“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战法出奇制胜,大破魏军,战胜庞涓。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353年,历史上称为齐、魏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之战。孙膑创造出第一双帮底缝合的皮鞋,是制鞋史上的一大创举。后来的一些制鞋名师为了纪念他,便将孙膑画像挂在家中,寄托怀念之情。那时候,凡挂有孙膑画像的人家,表明是以制鞋为业的。孙膑被后人推崇为“制鞋始祖”。
皮鞋问世后,我国的皮鞋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增添了鞋类的品种,而且还诱发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寓言。者足以证明,我国皮鞋生产发展的历史相当悠久。

⑷ 皮革制成食用明胶是谁发明的

当然不健康,至于谁发明这我想不重要。绝不是什么伟大人物!

你所说的明胶,作用主要是让食物附有弹性,而增加其爽滑的口感。专业的酒店用的是琼脂又名鱼胶,主要成份是从鲸鱼身上提取的粘膜。(类似于黄鳝鱼身上滑滑的那一层)经过加工,制成颗粒或粉末状,加热便融化,遇冷便变得有弹性。比如:果冻,正规的主要成份就是它。这绝对是健康的。

但你想,这么讲究的东西多难弄?所以只有上星级的酒店才会用这个,一般是进口的,国产的牌子我还没见过。

所以不要贪外面的小吃弹性好,明胶还是给面子的,没用到塑化剂就不错了。

希望下面这个网址能帮到你。

⑸ 人造革是谁发明的呀

20世纪初期,用硝酸纤维素溶胶涂覆织物所制成的硝酸纤维素漆布是人造革的先驱。30年代,聚氯乙烯工业化生产为人造革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促进人造革生产的发展。聚氯乙烯添加增塑剂、稳定剂等所制成的糊料易着色,涂层凝胶化后,经印花、压纹或压纹、印花,即可制成多种外观与皮革相似的产品。其透气、透湿性等虽不及天然皮革,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特别是生产简便,原料丰富,产品质量均一,便于剪裁使用,质轻,耐水,成本低,故广泛用于制作服装、鞋帽、箱包、家具、装饰品及各种工业配件。 随着塑料品种和加工技术的发展,人造革形成多种系列产品。涂覆层原料除聚氯乙烯外,还采用聚酰胺、聚氨酯、聚烯烃等。底基织物的品种也有多种,如平布、帆布、针织布、起毛布、无纺布等。不同品种和花色的人造革生产,还区别于基布面层的涂覆和凝胶化方式,以及整饰工艺,如压花、印花、表面处理等的顺序和表面处理剂的组成。 我国人造革合成革工业是建国后新兴的工业,于五十年代末起步发展,是塑料工业中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最近二十年高速度的发展,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已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随着国内外高科技的发展与先进工艺设备的应用,行业管理、技术水平、产品档次都有了根本性的质的飞跃,人造革合成革已发展成为日常消费制品工业中重要的行业之一,与整个加工工业同步迈入世界大国行列,是世界上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出口贸易大国之一。 1、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分布特征与解说 1.1企业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于江浙广东等发达都市圈 中国人造革合成革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地及湖南、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发达省市。全国人造革合成革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我们对400多家企业资料分析:其中华东和中南地区的企业总量占据了60%强,江苏省、浙江两地两百多家,,河北省有三十多家。根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汇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及省城都市地域,以温州模式发展起来的"温州合成革之都"地区就有一百多家,以江南模式形式的周庄镇人造革生产基地就有22家。 1.2生产能量巨增与大型企业现代化水平领先 目前国内人造革合成革国产生产设备有资料印证上为1000台(套),进口设备主要是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合资的及国内设备生产能力、生产技术业已完全达到了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目前看主要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及透气革引领市场。国内人造革合成革企业已经有湖南安塑、烟台万华、北京柯莱斯皮、温州等几十家大公司现代化装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通过上市进一步发展。2001年人造革合成革产量51万吨,比如江苏PVC人造革合成革2001年产量占35.7%;广东占26.8%,浙江占17.6%;比如PU人造革合成革前年产量13.1万吨;浙江占35.1%、广东占19.5%,江苏占20.6%。去年吨位产量比前年增长16%。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已达到70万吨,其中功能型中高档产品占三分之一。实用型人造革合成革居多。我们对全国企业统计分析看有10.7万产业工人,每年实现销售150多亿,资产总计已达到120多亿,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1.3人造革合成革多元体的复合制造业产业链条形成 人造革合成革产业链已经形成几千家的上游原料和几万家下游制造商,而且人造革合成革不仅隶属塑料行业,而且还分布在皮革系统、纺织系统、部队、交通等系统。另外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制造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涉及应用几十种塑料高分子材料、无机物类的填充介质、不同类纺织布基理论、智能自动化应用、印刷专业、涂料工业、服装业、鞋业等人文理论;产品纹路设计上要应用美学、文字学、植物、动物、自然、几何学等等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制造过程中对于PVC树脂、PU树脂、DOP增塑剂等上游原料的分子量等数值、特性要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超细纤维,透气革的研究还应在对天然皮革结构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设计它的微孔结构。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工艺相当的复杂,压延法、涂刮法、流延法、钢带法以及后处理工艺艺术喷涂、套色、印刷、植绒、磨皮、压花等几十种工艺路线。人造革合成革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质感、手感、视觉效果已经达到动物皮的性能,这是人类生产力发与智慧的结晶。人造革合成革有3000多个品种,下游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航天领域、潜水行业、交通工具、体育器材、医疗器材、建筑材料,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箱包面料、鞋面料、服装面料、沙发面料等。最近研制出来的纳米材料应用于人造革合成革,抗辐射合成革、防红外线合成革的问世以及防臭、防霉、耐酸、耐碱、耐老化等功能改变了传统产品单一化的现状,为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揭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⑹ 腰带是谁发明的

腰带的历史
腰带小志

中国早期的服装多不用纽扣,只在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用以系结,这种小带的名称叫“衿”。《说文·系部》:“衿,衣系也。”段玉裁注:“联合衣襟之带也。今人用铜钮,非古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为了不使衣服散开,人们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带,这种大带就叫腰带,它与今天人们所用来系束裤裙的带子名称虽同,但作用并不一样。

由于腰带具有这种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对它十分重视,不论穿著官服、便服,腰间都要束上一带。天长日久,腰带便成了服装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饰物,尤其在礼见时,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刘琎传》:“(琎)方轨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琎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后应。瓛怪其久,琎曰:“向束带未竟,其立操如此。”连兄弟之间夜里见面说几句话,都必须整衣束带,否则就觉得有失礼貌。古人对礼节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君臣之间更是如此。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见帝而立,却不肯进去。太宗立即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束带的缘故,于是令左右取来袍带,匆匆束之。陶谷见皇帝束上了腰带,这才进去。在当时看来,皇帝召见侍臣而不束腰带,同样是失礼的行为,所以不能与他行君臣之礼。

古代腰带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复杂。但总的来看,可分成两类,一类以皮革为之,古称“鞶革”,或称“鞶带”。一类以丝帛制成,古称“大带”,或称“丝绦”。也有将这两种腰带统称为大带的。在秦汉以前,革带主要用于男子,妇女一般多系丝带。《说文·革部》:“男子带鞶,妇人带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男子除了用皮带外,也可系扎各种丝带。如《诗经·曹风·鳲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郑玄注云:“其带伊丝,谓大带也。大带用素丝,有杂色饰焉。”

据先秦文献记载,当时的丝带形制比较复杂,颜色、装饰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级差别十分显著。如《礼记·玉藻》所记:“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又:“大夫大带四寸。……天子素带,朱里,终辟。”郑玄注:“大夫以上以素,皆广四寸;士以练,广二寸。”甚至对带子系结后下垂部分的长短尺寸,都有严格的制度:“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所谓“绅”,就是指带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论语˙卫灵公》记:“子张书诸绅。”宋邢昺注:“以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因为绅是带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来记事。当然,这是应急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官吏记事,是用一种手版,名“笏”,不用时就将它插在腰间,后来干脆就把垂绅插笏的仕宦称之为搢绅。搢就是插的意思。《晋书·舆服志》:“其有事则搢之于腰带,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以后还引申出乡绅、绅士等名词,专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说他们具备了搢绅的资格。
至于妇女,虽然用不着搢笏,但腰带系结以后,也有一部分垂下,这种下垂部分的名称,在叫法上与男带有些不同。明杨慎《丹铅续录》记:“古者妇人长带,结者名曰绸缪。垂者名曰襳缡。结而可解曰纽;结而不可解曰缔。”什么叫“可解”,什么叫“不可解”呢?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分别指活结和死结。凡是打成环状的活结,古时称“纽”,而扣紧的死结则称为“缔”。《说文·系部》:“缔,结可解也。”又“纽,系也。一曰结而可解。”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关于腰带的系束部位,古时也有明确规定。如《礼记·深衣》记:“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孔颖达注释说:“当无骨者,带若当骨则缓急难中,故当无骨之处。此深衣带于朝祭服之带也。朝祭之带,则近上”。故《玉藻》云:“三分带下,绅居二焉。是自带以下四尺五寸也。”可见腰带的系束部位,完全是根据各种服装的不同形制而决定的。我们从战国以至西汉时期的俑像上可以看出,凡穿绕襟深衣的妇女,腰带多系在衣襟的尖端,以防衣服散开。这种衣带的高度,就是视衣襟的高度而定的。革带的系法与此不同,在革带顶端的交接之处,一般都缀有一个固定的装置,用时只要相搭即可,不必像丝带那样互相系结。缀在带首的固定装置,大体上也有两种形制,一种作成钩状,称为“钩”,也称“带钩”;另一种作成环状,称“鐍”,或称“带鐍”。

带钩一物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以及山西等地的春秋墓中,都有带钩实物出土。文献资料中也常常提到带钩的名称。如《管子·小匡》:“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史记·齐太公世家》:“射中小白带钩”等等。

制作带钩的原料,大多采用金属,如金、银、铜、铁等,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为数不多。带钩的造型,由于时代的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也有许多明显变化。有的做成棒形,有的做成耜形,有的做成兽形,有的做成鸟形,有的做成人形,有的做成龙形,另外还有琴形、匙形及琵琶形等,不可尽述。带钩的制作工艺也很有特色,有的用刻,有的用嵌,有的用镂,有的用错,不一而足。正如《淮南子·说林训》所记:“满堂之坐,视钩各异。”
带鐍的出现比带钩要晚。目前所见的带鐍实物,都是战国以后的产物。所谓带鐍,指的是一种环形带扣,其形或方或圆,考究者附有扣针,用时将皮带伸入扣内,然后插入扣针即可。由于它结扎起来比带钩牢固,所以受到普遍欢迎。三国以后,革带用鐍者逐渐增多,而用钩者却日见减少,最后完全取代了带钩。后世流行的钩洛带、蹀躞带以至金带、玉带等,都用带鐍,而不用带钩,带钩的使命遂告结束。

带鐍虽然是革带上的一种装置,但有时也可用于丝带。这种丝带与丝绦不同,它是以丝织物织成的一种宽阔的腰带。史籍中常见有绲带、织成带等名称,就是指这种腰带。如《述异记》称:“祖欣见形诣僧荣沈床上有一织成宝饰络带。”《东观汉记》:“郑(邓)遵破匈奴,于是上赐金刚鲜卑绲带一具。”在这种绲带及织成带的首部,就缀有一个金属带鐍。《后汉书·舆服志》记命妇服饰:“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鐍,饰以白珠。”由此可见,这种饰有带鐍的腰带,不仅可以用于男子,同时也可用于妇女。

⑺ 考古人员有哪些与皮革相关的发现

考古人员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的文化遗址中,曾发现有刮削石器和尖状石器,表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用这些石器来剥取兽皮了。在周口唐的山顶洞穴中还发现有磨制而成的骨针,这很可能是用来缝制兽皮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有更多的骨针,推测当时加工缝制兽皮已是常事。据分析,制革成为专业工种大概始于商代。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商时代的戍革鼎上,就刻有“革”字。其字形很像一个披着盔甲的武士,表示当时常用兽皮防御护身。甲骨文、金文中均有“裘”字,表示用兽皮做的衣服。《尚书·费誓》正义引《世本》的话,认为皮甲始于夏代第六世帝杼。在河南安阳侯家庄的一座殷商时代的墓葬中,曾发现皮甲的两处残迹,残迹是皮革腐烂后留在土里的纹理。在长沙也曾发现春秋晚期的皮甲。在湖北江陵也发现过战国时代的皮甲。按理,皮甲在土中是很难长期保存的,能出土皮甲说明这些皮革制品在防腐处理上是很成功的。

⑻ 人造革工艺谁发明的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模拟天然革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脂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其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广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类等。 1964年,美国杜邦公司最先制成商品名为柯芬的人造革。这种人造革用合成纤维无纺布为底基,中间以织物增强,并浸以与天然革胶原纤维组成相似的聚氨酯弹体溶液。此弹体在水中凝固,其溶剂被水置换,因而在弹体中形成微细小孔。这些孔互相连接,由表及里形成坚韧而富有弹性的微孔层,成为人造革的表层,并与底基构成整体。由于无纺布纤维交织形成的毛细管作用,有利于湿气的吸收和迁移,故人造革能部分表现天然革的呼吸特征。1965年日本可乐丽公司研制成2层结构的人造革,取消了中间织物,以改善成品的柔软性。现代,人造革品种繁多,各种人造革除具有合成纤维无纺布底基和聚氨酯微孔面层等共同特点外,其无纺布纤维品种和加工工艺各不相同。如采用丁苯或丁腈胶乳底基浸渍液,以得到无纺布纤维与聚合物间的特殊结合;结构层次不同,有3层、2层和单层结构;采用表面压纹和鞣革工艺,制造绒面人造革等。 20世纪80年代,人造革已有许多品种,除具有合成纤维无纺布底基和聚氨酯微孔面层等共同特点外,各品种也有差异。如无纺布纤维品种和加工工艺各有不同;采用其他的底基浸渍液,如丁苯或丁腈胶乳,以得到无纺布纤维与聚合物间的特殊结合;结构层次不同,三层、二层结构并存,还有多用于制作服装的单层结构。为获得不同的表面风格,除采用花辊压纹和揉革工艺制造光面革外,也磨微孔层的表面使呈绒状,称为绒面人造革。为避免花辊压纹破坏微孔结构,也采用转移涂覆法(见人造革)制成干湿结合型人造革,多用于制作箱包和装饰品。 人造革工业的发展 中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自己的人造革工业,改革开放以来人造革每年都是两位数字的增长,人造革工业正在蓬勃发展。人造革现已大量取代了资源不足的天然皮革,并较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中国已成为全球人造革生产大国,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沿海城市。近年来,为满足国内外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以及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安全需求,生态人造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温州是全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的鞋都和重要服装 生产基地,这种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为温州人造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温州地区人造革人造革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造革人造革行业的快速发展历程。温州地区的人造革人造革企业占国内生产企业总数的38.8%,生产线数量更是占了47%左右,几乎控制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2007年1-11月,中国塑料人造革、人造革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1,452,56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1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0,175,48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3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292,89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94%。 2008年1-2月,中国塑料人造革、人造革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439,34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20%;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292,64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6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84,79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2.07%。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进展加快,服装革、箱包革和家俱与室内装饰用革的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中高档、高附加值的超细纤维鞋类人造革和透气服装类人造革将随其开发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而快速增长,人造革产业发展前景看好。高技术含量的湿法PU透气革和超细纤维基材将是今后PU革、人造革发展的方向。

⑼ 最早发现的皮革加工技术是什么,又是怎么发展的

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遗址中,曾发现有刮削石器和尖状石器,表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用这些石器来剥取兽皮。在山顶洞穴中还发现有磨制而成的骨针,这很可能是用来缝制兽皮的。

在那个时候,虽然刚剥下来的湿皮很软,但生皮晒干后,会变得十分僵硬,不仅穿起来如盔甲,很难受,同时加工缝制也很不方便。

为了克服上述两难的状况,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摸索到,可以利用野兽的脑浆、骨髓、油脂等涂抹在生皮的表面,通过太阳光的照射,然后用手搓,兽皮就会变得较为柔软,而且不易腐烂。

这一方法实际上是由于油脂等被空气氧化后产生醛,它作为鞣剂而加工了皮革,这是最原始的皮革加工技术。在实践中,人们可能从熏肉不易腐败的经验中发现,可以采用烟熏的方法来加工生皮。

经烟熏加工的兽皮既可以防腐,又能防虫。这种方法后来演进为古老的烟熏鞣法。当然,古代人是不知烟中有醛的,这种方法实质上是醛鞣法。后来人们又发现,搭在某些树枝或木头上的湿生皮,经过一段时间,会使生皮染上某些颜色,从中受到启发,推测这些树木可能含有能与生皮发生作用的汁液。

于是,人们用热水泡浸某些树皮或树枝,再将生皮浸泡在这种汁液中,浸泡后再晾干,生皮既不收缩,也不腐烂,还较柔软、坚韧。这就是植物鞣法的开端。当然,当时的人们同样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利用了某些植物内所含的单宁做鞣剂。

人们发现将毛皮放在温暖而又潮湿的地方,几天后,毛会自动脱落。由此人们掌握了发汗脱毛法。

人们又发现用石灰碱液来浸泡生皮,脱毛的效果较发汗脱毛要好得多。在古代长期沿用的脱毛法就是这两种,它的机理就是利用了微生物酶的作用。

在实践摸索中,人们又发现,禽畜的粪便,例如鸽粪、鸡粪、狗粪等,经温水发酵后,其发酵液用来浸泡生皮也能使皮革变得柔软。

这一技术曾被视为制造软革的关键技术。不过这种方法若掌握不当,会损坏生皮。因此,掌握这项技术必须要有经验,古代曾视为秘密。

⑽ 是知道格丽特皮革是谁发明的流通10年了怎2011年被抢申专利了怎样才能撤销因为不是其发明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真的是流通销售10年,其他人对其又提出了专利申请,那么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相关材料进行说明,1楼的回答不准确,提出无效是针对已经授权专利而采取的一个行为,没有授权,提什么无效啊。
其次,如果别人对该产品进行了改进,不论是产品结构改进还是生产工艺改进,别人都可以就其改进提出专利申请。

阅读全文

与皮革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