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列举的26项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鼓风机、帆车、船尾舵、马挽具、人痘接种、被中香炉、记里鼓车、秋石
多的就不知道了,只凑了这几个出来,将就吧,有不对的还请高手指正
B.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的26项发明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谢谢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列举的26项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包括: 1龙骨车; 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 3水排; 4风车和簸扬机(旋转风扇或扬谷机); 5活塞风箱; 6平放织机和提花机; 7缫丝、纺织和调丝机; 8独轮车; 9加帆手推车; 10磨车; 11马具胸带和套包子; 12弓弩; 13风筝; 14竹蜻蜓和走马灯; 15深钻技术; 16铸铁的使用; 17游动常平悬吊器; 18弧形拱桥; 19铁索吊桥; 20河渠闸门; 21造船和航运方面的无数发明; 22船尾的方向舵; 23火药以及和它有关的一些技术; 24罗盘针; 25纸、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26瓷。
C.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可以判断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④说法错误,造纸术直到唐代才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不可能结出中国的造纸术,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点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并称为四大发明,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是集中在这些科技成就产生的年代以及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是考查他们对西方近代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D.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的26项发明是哪些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灿若星辰,对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巨大。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为什么是26项呢,王渝生说,那是因为李约瑟用完了从A到Z排序的26个字母,所以是26项技术;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领先于世界"、"西方受惠于中国"的中国古代100项技术发明。
王渝生说,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他们与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具有同样的意义。弘扬中国古代文明,通过研究历史、科技史发掘更多的古代发明,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服务现实,创造未来。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中医中药、十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
中国是数学古国,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古代世界各国曾经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种进位制,现在统一使用十进位值制。王渝生说,中国是世界最早采用十进位制的国家,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万等字的合文来记数,最大的记数有二万多,记录了战争中歼敌、俘虏人数,以及牛羊头数。后来发展成筹算和珠算的逢十进一的十进位值制,是对记数和计算的革命性发明,其沿用至今。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赤道坐标已经为现代天文学所采用,中国成为领先世界采用赤道坐标的国家。古代天文学家在进行天文计算时分别依照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确定坐标系,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是赤道坐标,以赤道二十八宿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运动,西方则按黄道坐标,有所谓黄道十二宫,这是两种不同的坐标体系。中国现存的古代观象仪器,像北京古观象台攀龙附凤的多种观象仪,采取的都是赤道坐标。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赤道坐标优于黄道坐标,现代天文学已经用赤道坐标系统替代黄道坐标系统。
中国古典诗歌
国风、楚辞、汉乐府、魏晋风骨、北朝民歌、南朝吴歌西曲、南朝宫体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元曲、明曲、明山歌、清词、清诗
中国古典散文
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中国古典小说
先秦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戏剧
汉代百戏、元代杂剧
其他主要的文学体裁
唐宋随笔、明清戏曲、明清对联等等。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古典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兵家、名家、杂家、禅宗、密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律宗、理学、心学、道学、回教、妈祖崇拜等等。
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包括宫、商、角、征、羽、箫、笛、唢呐、埙、笙、芦笙、筝、古琴、扬琴、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锣、鼓、板、梆子、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等等。
中国古代游戏
角力:角抵、相扑、拔河、斗鸡、斗牛、斗蟋蟀、斗鸟、
竞技:击壤、投壶、蹴鞠、击鞠、步打、木射、秋千、毽子
斗智:九连环、七巧板、围棋、象棋、
猜射:射覆、藏钩、谜语、酒令
赌博:骰子、六博、樗蒲、双陆、五木、投琼、彩战、牌九、天九、麻将
纸牌:叶子戏、马吊牌、默和牌
中国航海史是世界第一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没有像西方的航海那样承载了侵略和殖民的任务。
中国的发明还远不止以上所说:
人痘接种———现代免疫学
北宋丞相王旦的长子死于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别人再染上这种病,就从全国各地请来名医、术士,试图发现某种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一位从峨眉山来的道姑献出一张处方:将一种毒性减弱了的人痘痘苗,通过鼻腔黏膜为健康人“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
“公元10世纪,种痘技术起源于中国,16世纪,人痘接种普及,18世纪末,欧洲将此技术用于种牛痘和其后的现代免疫学中。今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合力研制SARS病毒的疫苗,打的也是现代免疫学中的一场硬仗!”
被中香炉———现代平衡环
一个铜制的容器,里头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国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炉”。奇处就在这铜制容器上:不论香炉在被子里怎么翻滚,香炉四周的环形支架都能保证香炉呈水平放置,丝毫不用担心火炭会倾覆。何其妙哉!
“你看,这不就是现在航空、航海中广泛应用的万向支架吗?现代航船上的指南针、飞机上的导航仪,在颠簸中能保持平衡,靠的就是中国古人取暖的一个‘小玩意儿’!”
记里鼓车———现代Taxi
汉代有种马车,车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马车每驶至一定里数,木人就会挥动鼓棰,敲响前方的小鼓,古代称之为记里鼓车。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木人手上有线连着一个齿轮,齿轮又连着另一个齿轮,形成一套减速齿轮组,最后连着车轮。车辆启动,车轮就带动齿轮组,齿轮组带动木人,木人则敲起锣鼓。
“这下你知道了吧?现在满大街跑的Taxi,它的计程方式和记里鼓车没有本质区别。”
秋石———现代性激素
这是一种外形颇似秋天白霜的晶体。
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首先使用“秋石”一词,来指称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出来的性激素。公元11世纪,张声道在《经验方》中又确切记载了秋石的制法。
“今天,从人的尿液中提取性激素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方法。在欧洲,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发现尿液中有性激素。”
国外版“中国发明”
“其实,丝绸、瓷器、金属冶炼、农业技术上的精耕细作,哪样不是响当当的中国发明啊!”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1900 -1995 )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书中一一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世界传播的26项技术,除传统的四大发明之外,还有鼓风机、帆车、船尾舵、马挽具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共七卷(原版分为二十分册出版),李约瑟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科技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第一卷,主要评介中国文献、地理、历史、交通、中西科技交流,包括全书规划等;
第二卷,评介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四大家,即儒、道、墨、法,中国科学基本思想,伪科学和怀疑论传统,中西方的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
第三卷,研究中国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地震学、矿物学;
第四卷,研究中国的物理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技术;
第五卷,研究中国的早期化学、炼金、制药所用器具和理论根据、内丹、造纸、印刷、采矿、冶金、陶瓷、火药、火器、盐业;
第六卷,研究中国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物技术如营养、发酵、农业、医药、医疗、解剖、胚胎、针炙、麻醉;
第七卷,中国的社会与经济。
http://form.nlc.gov.cn/sino/show.php?id=8
具体是那26项,抱歉!没能找到!但这些也足以说明我国的历史是多么的辉煌灿烂!!
E.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到的26项发明是什么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灿若星辰,对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巨大。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为什么是26项呢,王渝生说,那是因为李约瑟用完了从A到Z排序的26个字母,所以是26项技术;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领先于世界"、"西方受惠于中国"的中国古代100项技术发明。
王渝生说,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他们与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具有同样的意义。弘扬中国古代文明,通过研究历史、科技史发掘更多的古代发明,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服务现实,创造未来。
http://www.ztjkj.com/13-qktext.asp?NewsID=202&BigClassID=24&SmallClassID=24&SpecialID=26
F.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列举的26项发明是什么
1龙骨车;
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
3水排;
4风车和簸扬机(旋转风扇或扬谷机);
5活塞风箱;
6平放织机和提花机;
7缫丝、纺织和调丝机;
8独轮车;
9加帆手推车;
10磨车;
11马具胸带和套包子;
12弓弩;
13风筝;
14竹蜻蜓和走马灯;
15深钻技术;
16铸铁的使用;
17游动常平悬吊器;
18弧形拱桥;
19铁索吊桥;
20河渠闸门;
21造船和航运方面的无数发明;
22船尾的方向舵;
23火药以及和它有关的一些技术;
24罗盘针;
25纸、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26瓷。
G.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到的26项发明是哪些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列举的26项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包括: 1龙骨车;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3水排;4风车和簸扬机(旋转风扇或扬谷机);5活塞风箱; 6平放织机和提花机;7缫丝、纺织和调丝机; 8独轮车;9加帆手推车;10磨车; 11马具胸带和套包子;12弓弩;13风筝; 14竹蜻蜓和走马灯;15深钻技术;16铸铁的使用;17游动常平悬吊器;18弧形拱桥;19铁索吊桥; 20河渠闸门;21造船和航运方面的无数发明; 22船尾的方向舵; 23火药以及和它有关的一些技术;24罗盘针; 25纸、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和26瓷等。
H. 关于古代四大发明被李约瑟成为是中国史上的科学里程碑是哪位
11世纪,我国同时出现了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被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推崇为“中国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另一个是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 沈括于1031年出生在浙江钱塘(今杭州)的一个官吏家庭。自幼随做官的父亲到过四川、福建、河南、江苏等地,走南闯北,广见博闻。他不仅喜爱读书,而且注重实践,善于思考。 有一年4月里,沈括到深山里去游玩,看到桃花开得正盛,可是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了。他联想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两句诗:“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正好应了他眼前看到的景色,暗自佩服白居易诗句贴切。他转而又想,深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比较晚呢?他边走边想,终于弄明白了,地势、气温与开花的时间有关系。山里地势较高,气温就较低,植物开花就比较迟。于是,他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此地气之不同也!” 有一次,沈括到河北去,沿着太行山向北走,看到山边的石壁里嵌着许多贝壳和鹅卵石,就像一根很长的带子。他一开始很是奇怪,这高高的太行山怎么会有贝壳和鹅卵石呢?后来他想到沧海桑田的说法,又经过一番调查研究,终于得出结论。这里在远古时代曾经是海滩,而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就是河水夹带泥沙在海口沉积而成的。他还联想到陕北的黄土高原,被雨水冲刷以后,留下一个又一个的黄土包,而被冲到大海里的泥沙,日积月累,逐渐高出海面,便成了陆地。沈括的这些论断是比较科学的,在西欧,直到18世纪末期,英国人郝登才说到流水的浸蚀与搬运作用,这比沈括晚了大约700年。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沈括经过自己的实践,对它又有重新的发现。他用磁石去磨针尖,针尖就指向南方。可是他发现针尖并不完全指向南方,常常略微偏东。他没有放过这微小的偏向,把它记载了下来。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磁偏角记录。我们现在知道,地球的磁极和南北极相离不远,但是并不重合,因而形成地磁偏角。西方传说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地磁偏角,比沈括的发现晚了400多年。 1064年,常州地区发生了一次流星下坠的现象。当时沈括刚刚结束十年含窗之苦,中了进士,出任扬州司理参军。他赶到陨石坠落的地方,仔细了解,认真察看,并把它十分形象地记录下来: “治平元年,常州日落的时候,忽闻天上大声像雷一般响,一颗几乎和月亮相似的大星,在天空的东南面出现。一会儿又震动了一声,却移到西南方向去了。然后又震了一声,坠落在宜兴县民许氏花园内,远近的人都望见,火光赫然照天,许家园子的篱笆都被烧坏了。等到火焰熄灭后,看到地面有个杯子大小的洞入地很深,往下望时星就在里面,火光荧荧,许久才逐渐暗淡,但还是热得不可接近。又隔了许久,才把地洞掘开,在深三尺多的地方,得到一块圆石,这时还热得很,大小和拳头差不多,一头略微尖锐,颜色似铁,重也像铁一般。” 这段文字成文我国天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科学记录。 沈括在晚年,把他一生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科学实践和见解,都写进里《梦溪笔谈》。这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全书现传26卷17目,计有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极易、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加上《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共有条文609条。其中属于科学技术的条文有255条,涉及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I. 为什么李约瑟说中国最伟大的发明是“四大发明”我们就跟着说,我们自己的观点有吗
[编辑本段]简介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过去的光辉历史不等于现在的荣耀。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得以诞生,却突飞猛进,超越中国,领先于世界。从此,中国的科学发展基本上就一直落后与西方国家。以至于最后,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直接打到了中国。在清朝,强迫中国割地赔款,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都知四大发明,因此而津津乐道。但是,千百年已经过去,国人是否还有其他什么值得夸耀的大发明呢?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改变人类历史的大发明却层出不穷,不计其数。例如:蒸汽机,电力,电灯,电脑,汽车, 飞机,互联网,等等。尤其是美国人和欧洲人改变世界的大发明真是数不胜数,大家是否看到他们因为自己国家的大发明而沾沾自喜,乐此不疲得到处宣扬呢?他们的大发明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屈指可数,就这四个呢?了解自己国家过去的光辉历史,固然重要,但是死抱着过去,就会导致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自我麻痹。中国人的大发明不应该只有这四个,应该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增加才对。所以四大发明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四大古发明。
[编辑本段]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指南针辗转传入欧洲后在航海大发现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那么,中国发明指南针后对指南针理论作过什么样的探讨?吉尔伯特的理论是否及时传到了中国?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又对我国指南针理论的发展有过哪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关增建从2003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这些基本上还是空白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指南针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感应说’。”关增建介绍,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还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的《梦溪笔谈》介绍了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和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但对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却没有一点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随后,文人学者们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提出各种指南针理论。例如,最晚成书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逻辑: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关增建表示,从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蒙氏理论”完全异想天开,但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在东西方科学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国古代阴阳学说昌盛,用阴阳学说阐释指南针指南及“常微偏东”的原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特别是,该理论认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属性,它们决定磁针的指向,这种说法很容易启发人们发现磁石的两极,并进一步联想到磁极与磁针指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找到可能的途径。
南宋人的指南针原理,仍认为“指南针之所指,即阳气之所在”,只是围绕磁偏角现象,立论依据更多转向地理方位的坐标系统——中国古人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这样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过该中心的那条子午线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异等认为,一旦测量地点不在这条南北线上,指南针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托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针由大地方位系统决定,而偏角则由天体方位划分系统所决定。关增建认为,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指南针理论在阴阳感应学说和磁偏角的存在这一矛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窘迫”。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科技知识。受其影响,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此过程中,阴阳五行的作用不断淡化,力学角度的分析不断增加,但吉尔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学理论连西方学界都没统一,更谈不上入主东土。传教士中,1658年抵华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系统,但他认为决定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两极本身,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围,而不像吉尔伯特认识到地球本身存在一个磁体。南怀仁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我国仍有学者用它解释指南针问题。而此时,清末来华的传教士已开始着手把西方近代磁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了。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汉朝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
指南针是磁铁做成的。磁铁能吸铁,通常称为“吸铁石”,古代称为“慈石”因为它一碰到铁就吸住,好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人们才称它为“磁石”。
每块磁铁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S极,另一头叫N极。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的大磁体,在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靠近地球北极的是S极,靠近地球南极的是N极。我们知道,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么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它的N极总是指向北方,S极总是指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