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样善于发现机遇
机遇总是悄然而至,倏然而逝。那些有准备的人,不管机遇如何隐蔽,总能及时地撩开其神秘面纱,发现并抓住它。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才能如何,往往就看其是否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遇。善于捕捉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取得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机遇,纵然才华横溢,也未必能够登上成功之巅;因失掉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遗憾终生的也大有人在。善于抓住时机,是人生成功的奥秘,学会捕捉时机,是自我训练的精华所在。
时间不间断地运动着,这种运动之中包含着时机。因为,这一事物的开始,往往是另一事物的终结;这一事物的终结又往往是另外一事物的开始。能否抓住这样的时机,不但是时间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有人提出这样的公式:成功=才能+机遇。
同样时代、同样条件下,不同的人发挥的作用有时会有天壤之别,除了其他条件之外,关键在于能否认清时代,抓住机遇。只有当人们不失时机地认识和利用这种历史条件时,才能取得成果。
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认识时机,学会抓住时机,是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走向成功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旧约全书》中写道:“世上万物都有相适的季节,而尘世间的每一项伟大的成就也都有一个适宜的机遇。”如果你能学会在生活中看准时机并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你肯定会成功。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军队被击溃,伦敦一个名叫波什尔特的商人,利用事先安排的信鸽邮递,几小时后就收到了这一消息。他利用这一军事情报,联想到即将出现的商情动态,审时度势地加紧商业活动,在一天之内就成了大富翁。有些人反复遭受挫折,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了努力,但却始终没有看准时机。看准时机,是成功的真谛。
机遇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和天赋一样,机遇也毕竟只是提供一个机缘、一个条件、一种可能。这种机缘与可能要变成现实,还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
有一个最著名的善抓机遇的故事,由于心态或者着眼点的不同,同样的情况,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在推销员中:
两个商人一同到非洲去推销皮鞋。因为非洲炎热,那里的人大都喜欢打赤脚。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很快失望了,他马上给公司发去电报:“这里的人都打赤脚,皮鞋在这儿没有市场。”另一个推销员面对同样的情况,却惊喜万分,他喜不自禁,也给自己的公司发出了电报:“这里的人都没有皮鞋穿,市场潜力大得很。”最终,他的公司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发了大财。
努力奋斗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机遇,它还可以为自己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巴斯德说:“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生活中处处都有机遇,只要你能留心它、发现它,并能善于抓住它。人间万事都有一个涨潮的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一般情况下,运气好的人一般都是自信的,相信自己什么都行。胆小怕事的人往往觉得运气不好。幸运可能会使人产生勇气,勇气又会帮助你得到好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一旦许下了诺言,就要努力去实现它。发现了新的生活之路,就意味着战胜了旧的自己。如果你梦想得到它,就要开始行动;每行动一次,它就倍增你的信心。理想和诺言都出自你自己,它将引导你走向成功之路。
21世纪中,新的生活态度和新的努力,可以使失败变为成功。我们不要作茧自缚。我们应该善于抓住机遇,果断行动。
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
美国有位叫米尔曼的人,他看到妇女穿的长统丝袜老是往下掉,一旦她们感觉到,就偷偷地躲在某个角落里往上提,如果是逛街或是在公司上班时,丝袜掉下来就很令她们尴尬。米尔曼灵机一动,心想:世界上多少妇女有这种困扰呀?1983年,米尔曼在伦敦地铁车站开了一间“袜子店”,专门出售不易滑落的袜子用品。尽管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现金交易。目前,分布在英、美、法三国的袜子店已近200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米尔曼就让妇女们从口袋里掏出了4500多万美元,盈利470多万美元。小小的袜子也为他带来了几大桶金。
看到妇女丝袜往下掉的人何止千万,但想到解决这种尴尬的大概只有米尔曼了。也正是这样,通过丝袜挖得第一桶金的也只有米尔曼了。
小东西也能致富的例子有许许多多,只是当机遇来临时,你的头脑是否有准备。
魔方原来是匈牙利一位数学家发明的。一天,一个美国数学家到他的家中作客,发现了桌子上放着的魔方设计图纸。这位美国数学家很有经济头脑,他一眼看出了魔方的价值,便把它带回了美国,进行技术上的咨询。他在了解工艺、消耗、成本和市场需求后,确认这是一笔有利可图的生意。于是他用五万美元向原发明者买下了专利,在美国组织了一家生产魔方的公司,并通过宣传工具大做广告。他预言:魔方能够成为全世界畅销的玩具。
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言,魔方一经投世,就在全世界风行起来。然而,更令人称羡的是,他预测这种玩具只能风靡一时。于是,在生产了几批之后,等市场一出现饱和就立即转产。果然,不出几年,魔方市场就出现饱和。但此时,他已经赚了几千万美元,并且早已转产。
时间具有不可逆性,这是人所共知的。“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经营者为了制定经营策略,大量获取市场信息,隐身的机遇现身自己面前。精明者一旦识破机遇的真面目,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它,利用它,真可谓,快一步天高地阔,慢一步满盘皆输。
机遇其实就在你的眼前,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的行动。机遇其实并不神秘,能否发现取决于你的慧眼。
Ⅱ 什么是机遇它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有什么作用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例如牛顿被苹果砸了,玩三棱镜发现光谱,发现青霉素也很偶然,发现电磁感应也很偶然。
Ⅲ 人怎样才能创造机遇呢
光想抓住机遇还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是会创造机遇。 大家如果把《孙子兵法》拿来读一遍,你就会理解怎么才能创造机遇。《孙子兵法》中有很多办法教我们在战争中如何创造机遇。过去红军和解放军的运动战,就是军事上创造机遇的好例子。 下棋与足球就更明显了。真正好的棋手,棋逢对手的时候,都是先走稳自己的步子,不冒险起招,看谁先犯错误。一旦对方犯错误了,就给你创造了机遇,你就赶快进攻。足球打得好的人更是这样。大家知道“边路传中”的打法,就是为中路跟进的队友创造机遇。制造越位和制造角球,都是制造机会。在双方实力差不多时,作为优秀的球队,绝不是压着你打就“我肯定赢”。其实是在场上制造机遇,看谁制造的机遇多,机遇抓住得多,谁就赢。会看足球的人,就是看双方是如何制造机遇的,怎么抓住机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足球真是魅力无穷。 创造机遇第二点就是,要找到那种适合自己、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 我到现在才意识到,当年的青海是一个机遇多、适合我的地方。现在有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不一定就好,因为那个地方机遇虽然多,但人才也多,竞争也激烈,不一定都适合你。到机遇多、适合你的地方去,这也是在创造机遇。 几年前,我曾经访问了美国十所一流大学。他们的校长介绍说,美国人很喜欢换工作岗位,平均一生中要换四次工作岗位。中国人恰好相反,我们的惯性最大,最不愿意换工作岗位,干一件事就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换工作岗位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是一锤定终身,你可以多次换,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和位置,一种机会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重要机遇是他自己创造的。他生于海南岛,9岁就随叔叔到波士顿在一个小商店当学徒。13岁那年,他偷偷上了一艘开往南方的船,想逃离商店学徒生活,去寻找自己也不知道的读书机会。船长很善良,为他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就把他介绍给一些热心的教会人士,其中一位将军资助他进了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完成学业后,他回到中国,帮助孙中山完成了辛亥革命。 第三点,人要创造机遇,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把握住那些属于自己的机遇而不要失去,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 微软公司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李开复,曾从电子邮件里给我发来一封信。那封信里面就讲了他在中国工作几年感到不得不说的、关于中国学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视的诚信问题。摘录如下: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它公司讨好的‘贡品’呢?”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变化。原因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些教授不愿理会部分中国学生手中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它细节只是一些小事。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现在看来,中国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诚信。一个不诚信的人,或一个诚信记录不好的人,社会是不接受的。在国外,只有一个记录清白、很诚实的人,银行才愿意发信用卡给你。而且公司录取一个人,也要看你诚实信用的记录,看这个人是不是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没有哪个公司敢用你。大学里也是如此。 第四条就是要学会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 我们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长捧着,长大到现在,最不会的就是与人相处,与人交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一句话: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你们要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这样博采众家之长,是你得到机遇、找到机遇所需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 最后,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 最近流行一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是说一个人由于感情因素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现实中,有些人没有提上职称,就不满这个、愤怒那个,甚至跟本单位领导吵到底,和同事翻脸。这样的话,就毁了你自己的前途和事业,你成功机会就更少了。所以,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最好的事情,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最后关于如何创造和抓住机遇,我送给大家三句话,这也是成功的人要具备的三个素质: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Ⅳ 关于机遇的名言
1、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苏轼
2、踏破铁鞋无觅处专,得来全不费功夫属。——施耐庵
3、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狄斯累利
4、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5、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巴斯德
6、良机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勃朗宁
7、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歌德
8、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培根
9、如果良机不来,就亲手创造吧。——欺迈尔斯
10、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托·富勒
Ⅳ 如何创造机遇
光想抓住机遇还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是会创造机遇。
下棋与足球就更明显了。真正好的棋手,棋逢对手的时候,都是先走稳自己的步子,不冒险起招,看谁先犯错误。一旦对方犯错误了,就给你创造了机遇,你就赶快进攻。足球打得好的人更是这样。大家知道“边路传中”的打法,就是为中路跟进的队友创造机遇。制造越位和制造角球,都是制造机会。在双方实力差不多时,作为优秀的球队,绝不是压着你打就“我肯定赢”。其实是在场上制造机遇,看谁制造的机遇多,机遇抓住得多,谁就赢。会看足球的人,就是看双方是如何制造机遇的,怎么抓住机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足球真是魅力无穷。
创造机遇第二点就是,要找到那种适合自己、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
我到现在才意识到,当年的青海是一个机遇多、适合我的地方。现在有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不一定就好,因为那个地方机遇虽然多,但人才也多,竞争也激烈,不一定都适合你。到机遇多、适合你的地方去,这也是在创造机遇。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重要机遇是他自己创造的。他生于海南岛,9岁就随叔叔到波士顿在一个小商店当学徒。13岁那年,他偷偷上了一艘开往南方的船,想逃离商店学徒生活,去寻找自己也不知道的读书机会。船长很善良,为他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就把他介绍给一些热心的教会人士,其中一位将军资助他进了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完成学业后,他回到中国,帮助孙中山完成了辛亥革命。
第三点,人要创造机遇,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把握住那些属于自己的机遇而不要失去,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
微软公司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李开复,曾从电子邮件里给我发来一封信。那封信里面就讲了他在中国工作几年感到不得不说的、关于中国学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视的诚信问题。摘录如下: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它公司讨好的‘贡品’呢?”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变化。原因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些教授不愿理会部分中国学生手中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它细节只是一些小事。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现在看来,中国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诚信。一个不诚信的人,或一个诚信记录不好的人,社会是不接受的。在国外,只有一个记录清白、很诚实的人,银行才愿意发信用卡给你。而且公司录取一个人,也要看你诚实信用的记录,看这个人是不是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没有哪个公司敢用你。大学里也是如此。
第四条就是要学会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
我们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长捧着,长大到现在,最不会的就是与人相处,与人交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一句话: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你们要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这样博采众家之长,是你得到机遇、找到机遇所需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
最后,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
最近流行一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是说一个人由于感情因素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现实中,有些人没有提上职称,就不满这个、愤怒那个,甚至跟本单位领导吵到底,和同事翻脸。这样的话,就毁了你自己的前途和事业,你成功机会就更少了。所以,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最好的事情,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Ⅵ 机遇的事例
1,马云,抓住了互联网的发展机遇,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1995年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董事局主席。
2,拿破仑·波拿巴,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提出新的作战方案。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最后登上权力登峰。
3,瓦浮基抓住机遇。
19世纪中期,一股淘金热潮在美国西部悄然兴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那里寻找金矿,幻想能一夜暴富。一个十来岁的穷孩子瓦浮基,也准备去碰碰运气。因为穷,买不起船票,就跟着大蓬车,忍饥挨饿地奔向西部。不久,他到了一个叫奥丝丁的地方。这儿金矿确实多,但是气候干燥,水源奇缺。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是拼死苦干了一天,连能滋润嘴唇的一滴水甚至也没有。抱怨缺水的声音到处弥漫,许多人愿意用一块金币换一壶凉水!
这些找矿人的满腹牢骚,使瓦浮基得到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他寻思着如果卖水给这些找金矿的人喝,或许比找金子更容易赚钱。他看看自己,身单力薄,干活儿比不过人家,来了这么些天,疲惫不堪,仍然一无所获,但自己挖渠找水,他还是能办得到的。
说干就干,瓦浮基买来铁锹,挖了口井打水,他将凉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清凉可口的饮用水,再卖给那些找金矿的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赚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后来,他继续努力,成为了美国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4,诸葛亮待机而出。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5岁时随家人为逃避战乱,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17岁时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因此,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虎藏龙”。
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形势已趋明朗。曹操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势力最大。孙权割据江东统治巩固势力次之。刘表、刘璋等军阀也各有地盘。刘备在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中,组成了一个势力不大的军事集团,但屡被曹操击败,被迫辗转投靠,没有自己固定地盘。为发展自己势力,到处访寻人才。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掌握着军政大权。他联孙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乘机占领荆州,进军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早年追随掘金热潮到丹麦掘金,他没有别人幸运,没有掘出一块金子,可他却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种眷顾。当他失望地准备回家时,他发现了一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商机,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当别人都忙于掘金之时他却忙于建旅店,他顿时成为了有钱人,也为他日后在酒店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6)机遇与发明扩展阅读:
关于机遇的名言: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经·系辞下》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中国谚语
见机不遂者陨功。——汉·桓宛《盐铁论·击之》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三国志·吴书·诸葛属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有机不可失,无机不乱抓。——中国谚语
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宋·苏洵《远虑》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宋·苏轼{代候公说项羽辞}
大丈夫相时而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水磨不可能用已流逝的水来磨面。——[英]赫伯特《智慧之箭》
适当的时候扔出的一块石子胜于不当的时候送出的一块金子。
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 ——卢梭
Ⅶ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爱思考的人,最好的发明永远都不会结束,这句话是什么意
其实就是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意思,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不断的实验而得成的。
Ⅷ 求一些关于【机遇与创新】的作文素材,越多越好,谢谢
每个时代都有无数成功的追随者,而那些成功者在成功后与他人分享经验时,
都会说:我把握了它——机遇,它带我走向成功。
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很难想象机遇女神会眷恋一个如同守株待兔般苦心
等待,毫无准备的人,即使它真的来了,你也无法发现,更无法把握。正是因为蜀
国站前做了充足准备,
备足粮草车船,
才能借东风之势大败曹军,
使草草狼狈逃命。
试想,不俱万事,既有东风,何以破曹?爱迪生曾说:我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并非偶
然,我所有的发明创造也并非巧合,而是来源于机遇来临前的不懈努力。如果没有
对细菌学的精通,弗莱明又怎能在偶然间发现青霉素,恐怕只会将培养液倒掉吧。
因此,只有做好自身重组准备,机遇才会眷顾你。
当我们发现及预后,更要善于把握机遇。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却只
有几步,人的一生也有机遇,只要你抓住他,你的人生从此便与众不同。比尔盖茨
坚信计算机将对未来社会带来空前改变,毅然决定与好友研发操作系统,如今这个
来自地下车库的企业已成为世界操作系统的霸主。
同样,
楚霸王刘邦,
一代枭雄也,
却未能在鸿门宴上把握机遇,消灭刘邦,终乌江自刎收场,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
只有把握机遇,才能摘得成功的桂冠。机遇具有无限的魔力和能量,机遇又弥
足珍贵,把握机遇,即使在逆境也能帮助你驶向成功彼岸。当今世界经济高度一体
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在对机遇的把握上显得尤为重要。曾经
传统胶卷的奠定者柯达未能把握数码技术对产业的巨大影响,仍固步自封,坚守传
统胶卷成像技术,而佳能却把握机遇,放弃传统胶片,大力研发数码相机,后来居
上,如今佳能已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物,而柯达却陷入依靠变卖技术维持生存的困
境。
种子在适当时机破土而出,鲜花才得以绚丽,果实才得以硕大,世界才得以多
彩。把握机遇,你的人生也就会与众不同,绚丽多彩,因此,当机遇来敲门,请你
打开那扇门
Ⅸ 机遇与成功的关系
机遇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关于这一点也不必细说,大家都明白。夸张说好的机遇,千载难逢的机遇,可以使一个人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似乎每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都渴望这改变,然而这机遇并非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它需要一个具有一定基本素质的人,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来创造。对一个“朽木不可雕也”之类的人来说,天大的机遇对他也起不到一点作用。退一步来说,机遇需要缘分,一定的机遇碰到一定的人才能有“天作之合”的妙处,才能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惊人的促进作用。否则,只能说浪费了机遇,浪费了人才,也荒废了成功。
对于一个人来说,大学乃是一个机遇,一个并不算差的机遇。每一个上大学的人都遭遇到这样的机遇,但却有不同的结果,有人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有的人是“花前月下寻常见,舞厅门前屡次闻。正是一年好风景,补考时节又逢君。”更有甚者学业未完,人已憔悴。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氛围,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社会,就是人生,你不必感叹别人多么幸运,悔恨没抓住擦肩而过的机遇,其实你目前所处的位置就是你最佳的方位,有不少机遇正迎面而来,能否抓住则要看你的本事。
择业说白了就是创造机遇和寻找机遇。这一期我们刊出了以“我的择业故事”为主题的许多文章,写这些文章的人大都是亲历战场的莘莘学子,当然也有阅历丰富的老师、教授,他们用自己的文字描述了自己择业的过程,以及自己的社会经验,向我们讲述了踏入社会大课堂的种种途径。这本身就是一种机遇,但它更是一种创造机遇的方法。在我们看来,这些文章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择业都有指导作用。对于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看到将来找工作需要什么,是成绩,是证书,是社会工作经验,还是其他什么。知道了这些他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免得努力没有目标枉走了不少弯路。对于一个将要找工作的学生来说,这期杂志更是非看不可的,在阅读了它后,无形中你便多了许多择业经验,对找工作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每一次选择都是对机遇的追寻,都是对自己与成功之间的距离的调整。择业是一种机遇,它可以改变你的人生,难道你不想抓住这个机遇吗?抓住了机遇就等于抓住了成功,但并不等于成功,抓住机遇与成功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在走向成功的路途中,仍需要拼搏,仍需要奋斗。对于一个有志青年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不断拼搏与奋进的一生,也只有这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一生,正所谓的不枉人世走一遭。
最后,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期《心苑》的同学都能有所感悟,有点收获,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期杂志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