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胶线连接技术发明

胶线连接技术发明

发布时间:2021-05-28 22:39:47

A. 以下是一些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蒸汽机 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
基因 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码
电视 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
汽车 载着时代向前奔驰

B. 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小发明

网上都有,创新小发明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

2、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6、自制 彩色蜡烛

材料:彩色蜡笔、蜡

制作方法:
1.找一个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开水。不过要请父母帮忙,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

7、自制壁挂花篮

材料与工具:雪碧饮料瓶两个、胶水、刻刀、剪刀。

制作方法:
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干条。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如图 3?,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

5. 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蒴叶。

6. 将花篮钉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花篮就做成了。

8、自制蟑螂捕捉盒

取一张220×150(mm)的硬纸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为捕捉面。取一张塑料膜,剪成与盒底相同大小,涂上粘合剂铺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关键在于粘合剂。粘合剂有两个作用:一是将蟑螂引入盒内,二是将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诱剂的调制:将40%的肉粉、50%的面粉、10%的豆饼混合,总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剂是20克松香与10克菜油混合,加热至胶状后,把引诱剂与粘合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制成了粘合剂。

把调好的上述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已衬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画好的虚线向内折,最后把舌片b插在凹口a内。

由于松香与菜油混合物的不干性,可使诱饵的粘性长达一个星期。将捕捉盒置于蟑螂出没的地方,因为盒内较暗,兼有蟑螂喜欢的诱饵,所以蟑螂会爬进盒内争食诱饵,被粘其上。粘满后,既可将纸盒压扁弃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调换涂有诱饵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将捕捉盒的尺寸扩大,并将粘合剂的成分稍作调整,加厚涂层便能制成纸制捕鼠器。

C. 为什么,连接器胶壳要发明单排和双排

手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是一种度量衡单位,而手表却是划分时间的工具,时至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没有时间的刻度,如果没有计量时间的工具,恐怕谁都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模样。从第一只手表的面世起,手表的创制及生产都基于一个简单而机智的发明,这就是“弹簧”,它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以推动手表内的运行装置及指针,达到显示时间的功能,手表内的这种弹簧装置被称为主弹簧(Mainspring)。

瑞士钟表业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叶的日内瓦,制表业很快就风靡日内瓦,成为一门新兴的、的手艺。到16世纪末,日内瓦制表业就以其质量闻名。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日内瓦制表艺人决定组织并规范他们的行业,并于1601年创建了日内瓦制表协会,成为世界首家钟表行业协会。当时,表厂已多达500多家,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较为稀少的城镇。日内瓦北部的汝拉山区逐渐成为制表艺人生活和生产的理想场所。1665年,在汝拉山区诞生了一个名叫Daniel Jeanrichard的人,他后来成为一名金匠,组织了钟表生产部门。1741年他去世时,纳沙泰尔汝拉山区已有了数以百计的钟表行。

早期的钟表十分昂贵,只是皇室贵族用以显示身份的奢侈品,其首饰的作用多于报时的功能。他们甚至烦厌每日多次去上发条,而且早期钟表准确程度较差,直至16及17世纪因制表工艺的不断改进,才提高了报时的准确性。1675年出现了一项技术的突破,就是“平衡”(balance)弹簧,此弹簧是用以调整传统主弹簧因运行波动而产生的不平衡,加装了此平衡弹簧终于使钟表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一天的误差不足五分钟。

18、19世纪,制表技术开始突飞猛进,1690年第一只双行针的钟表面世,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创造了“永久性”的钟表,这就是现代可自行上弦手表的先驱。1776年,第一只有着三支指针的钟表面世,确定了现代手表的基本结构。1842年,Adrien Philippe发明了垂式上弦钟表,此君也是著名的Patek Philippe手表的创始人之一。在同一阶段,制表业开始生产复杂的钟表和引进特殊的部件如永久性日历表及秒表等。

18世纪的一位杰出的人士,Abraham-Louis Breguet (1747-1823),被誉为最伟大的制表匠。他生于瑞士的纳沙泰尔,一生中的大部份时间却身处法国巴黎,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他是最顶尖的钟表匠,专门贵族化的珍贵稀有款式,供应皇室成员及贵族商贾。他有名的顾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瓦内特、拿破仑和约瑟芬,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总统等。

当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社会及都处于动荡而纷乱的时期,Breguet如日中天的事业似乎就要因此而停顿,但不平凡的 Breguet运用他机灵及成熟的交际手腕,不久就与新的成员成为朋友,反而为他增加了另一批新的顾客。 Breguet的一项伟大发明就是“陀飞轮”(tourbi1on),此机械装置可以补偿钟表在处于不同水平位置所产生的误差,使钟表走时更为准确,陀飞轮装置是被高度推许的发明,现今只出现于顶级价格的手表中。

Breguet同时还了一个可以连续运行60小时而不需上发条的钟表,另一项发明是万年历(perpetual calendar)装置,可以自动调节月份及年份,连闰月亦早已计算在内,此性能亦为现代手表所乐于采用。从当时的技术来看,上述发明都相当先进。

Breguet逝世后,随时代的转变,一场无可阻挡的制表工业革命悄然降临。经济领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产量也随之猛增。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火车铁路在英国诞生,随后,新建的铁路在欧洲及美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对于可携带的准确计时工具需求越来越大。铁路把各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带来时间差异的问题,于是标准时区首先出现在美国,其后欧洲直至全世界都设立了时区标准系统,从事国际贸易及经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对时间的重视,对钟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总产量达到二千五百万只,其中瑞士钟表占了产量的三分二,超越了英国而领先世界。

19世纪,瑞士及美国的工厂已进行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手表。美国的 Waltham钟表是其中的代表者。他们成为采用先进而精密的机械钟表技术的先驱。美国钟表高水准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业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进的机械及技术、富于经验的设计师及工人,终于击败了美国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瑞士制表的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及设计款式。瑞士制表厂决心走向改革创新之路,提高产品档资,对技术精益求精。例如百达翡丽(Patek Phi1ippe)就以欧洲皇室名字来命名其钟表系列,推出了维多利亚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尔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响亮、型独一的钟表,专供皇室、富商购。

在进入20世纪时,瑞士引进了两个伟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发明的新技术,即可快速和精确生产带齿轮的夹板和主夹板并发明了可替换的内部零件,为钟表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铺平了道路。

到20世纪初,瑞士已经是世界钟表业的领头羊。这时腕表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怀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亚(Cartier)应著名的飞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了一只腕表,使他在驾驶飞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时间。此一创新十分成功,卡地亚更于1911年正式生产Santos-Dumont型腕表供应上流社会的人士,这是第一款公开的商业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20年代未,腕表的产量已大大超越了怀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点更是顾容购手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由此推动了各式各样的外观设计以吸引顾客:正方形、蛋形、圆形,甚至三角形的设计纷纷出现,再加上各种特意的装饰,手表已成为一种令入眼花缭乱的商品。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生产出第一块电子表。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

1970年代,由于太空及电脑科技带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兴趣,就像其他新兴的科技产品一样,石英科技开始主宰手表工业,人们开始厌烦机械手表需要每天去上发条,而工业界也有悲观的人士认为机械手表势将没落。结果到了70年代末,一些企业家开始察觉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旧款的机械腕表逐渐地在场上消失,一两年前不被一顾的旧表已静躺在收藏家的保险箱里 。但不为人知的事实是:消费场正在自行调节,为机械手表的重临酝酿条件。

以日本为代表的石英手表对瑞士手表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认为瑞士钟表业已处于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由于各国的钟表行业都转向电子计时技术,似乎只有瑞士钟表业没有搭上这班车,并感受到全面衰退的严重威胁。在身陷危境的25年里,瑞士钟表业从根本上进行了重整,并重新夺回了在70年代危机前的地位。

时势造英雄,同样也适用于瑞士制表业。1978年,瑞士钟表业受到来自日本竞争的巨大压力。 Ernst Thomke博士积极研究对策,他要求技术人员研制出一款比日本表更好、更纤巧的石英表。六个月后,瑞士微电子集团(H集团)的表芯部门生产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样原型,是当时世界上最薄的石英表。最后生产出来的型,更是减去了51个零件,表芯藏置于一个防水的胶壳内,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价钱低廉,他们称之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经推出,便风靡全世界,成为老少皆宜的产品,自此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手表,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电子集团干脆把集团的名字改为斯沃琪集团。

80年代,收藏古董手表的热潮在世界各地全面爆发,著名的拍行更是专设部门处理这一新兴业务。人们开始懂得去欣赏机械手表的工艺、研究各个不同表匠的独特发明、设计与及个人化的风格、钟表的发展及历史等。名厂及有特别功能的旧款式钟表价格逐日飚升,新一代机械手表的来临已指日可待。

至80年代末,瑞士表厂开始生产一系列高价位的机械手表,受到广泛的欢迎,这一潮流遂得以逐渐壮大,一些结构复杂的机械手表再次得到认同。如劳力士、百达翡丽这类一直信守只生产机械手表的宗旨,经过石英表热潮的洗礼后,机械表销量回升,重拾了昔日的尊贵地位。就像勃浪帕爱(Blancpain)手表所自夸的那样:“自1735年以来,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一只勃浪帕爱石英表,日后为什么要有呢?”

为了在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战胜竞争对手,瑞士制表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取长补短,先后推出一系列技术新品。1979年,Ebauches/ETA生产出世界上最薄的表,仅0.98毫米;1982年,浪琴生产出高精确度的模拟石英表; 1988年,瑞士Le Phare Jean d’Eve生产出第一块不需要电池的自动石英表,通过手腕的运动提供动力;1988年,ETA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石英天文计时机芯;1991年,Ronda出可使用20年的锂碘电池石英机芯;1992年IWC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腕表,共有750个零件,21种功能。

至此,瑞士制表业的出口呈稳定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43亿瑞郎增长到1997年80亿瑞郎。其中成品手表占据最大部分,约占出口总值的90%,其它10%分别为机芯、表壳、闹钟和大、小时钟等。而塑料产品的数量超过了钢产品,但从出口值计算,钢产品占据出口额的一半多。

在过去的几年里,瑞士手表生产数量的91%为电子表,只有9%为机械表。但是产品出口产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机械表占总值的48%,与电子表几乎平分秋色。 一个普遍现象是:瑞士机械表经常以贵重金属或宝石作为装饰物,对象是上层消费群体。从出口手表的平格中就可看出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每块瑞士手表的平格为235瑞郎,而日本表的价格为23瑞郎,香港表的价格为9瑞郎。瑞士手表出口价格高出世界手表平格(54瑞郎)近4倍,从这个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瑞士手表的价值。

瑞士手表的足迹遍布全世界,瑞士手表业95%的产品供出口海外,1997年,以价值计算,出口产品的39%销往亚洲和大洋洲,36%销往欧洲,15%销往北美,6%销往中东,3%销往拉美,1%销往非洲。
这个其实不是很复杂的 可以到硬之城上面看看有没有这个型号 有的话就能在上面找到它的技术资料

D. 制袋机胶辊原理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三胶辊机构,具体的说是中封制袋机的牵引三胶辊机构,属于制袋机【技术领域】。其包括牵引支架,牵引支架上转动连接主动橡胶辊、第一从动橡胶辊和第二从动橡胶辊,第一从动橡胶辊和第二从动橡胶辊的外圆周面与主动橡胶辊的外圆周面相切。本发明将膜与胶辊的接触由原来的线接触改变为曲面接触,增加摩擦阻力,避免了滑动现象的产生;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专利说明】中封制袋机牵弓I三胶辊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三胶辊机构,具体的说是中封制袋机的牵引三胶辊机构,属于制袋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制袋机一般包括几个加工装置,通过驱动机构连接驱动多个加工装置,从而实现加工塑料薄膜成为塑料袋。
[0003]在制袋机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塑料膜具有表面光滑的特性,容易产生滑动,使得袋子不会沿着既定的轨迹运动,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偏离直线运动而产生偏移和滑动现像。如图1所示,目前采用在塑料薄膜上下两个面增加橡胶辊从而增加塑料薄膜的运动阻力,使之滑动现象减轻。但是采用双橡胶辊的制袋机,其膜与胶辊的接触为线接触,摩擦阻力小,不能避免滑动现象;同时,生产的废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中封制袋机牵引三胶辊机构,采用三胶辊实现膜与胶辊的接触为曲面接触,避免了滑动现象的产生,降低了废品率,提闻了广品的质量。
[0005]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封制袋机牵引三胶辊机构包括牵引支架,其特征是:牵引支架上转动连接主动橡胶辊、第一从动橡胶辊和第二从动橡胶辊,所述第一从动橡胶辊和第二从动橡胶辊的外圆周面与主动橡胶辊的外圆周面相切。
[0006]进一步的,第一从动橡胶辊和第二从动橡胶辊以主动橡胶辊为中心左右对称。
[0007]进一步的,第一从动橡胶辊和第二从动橡胶辊位于主动橡胶辊上方。
[0008]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膜与胶辊的接触由原来的线接触改变为曲面接触,增加摩擦阻力,避免了滑动现象的产生;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技术中制袋机的牵引两胶辊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1_牵引支架、2-主动橡胶辊、3-第一从

E. 用线将科学家的名字和他的发明或发现连接起来

列文虎克 连微生物 弗莱明连青霉素 胡可连细胞

F. 胶线是指什么啊

胶线是指:
橡胶树割胶口上残留的胶乳受微生物影响而自然凝固形成一条带状的橡胶。
胶线收集起来后可和杯凝胶一起加工成绉片胶。

G. 把袜子连在一起中间的胶线是怎么弄的

从机器上过的

H. 凹凸接线技术最早是由哪国发明的

最早是中国发明的~

90 . 胶印接线技术最早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A. 中国 B. 英国 C. 德国 正确答案: A

I. 什么叫胶连接、钉连接、铆连接、榫连接

胶连接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零件(构件)用胶粘剂连接起来的一种工艺方法,所构成的不可拆连接称为胶连接。钉连接、铆连接:利用轴向力将零件铆钉孔内钉杆墩粗并形成钉头,使多个零件相连接的方法。

榫连接:两料木的榫连接,是一料木在连接处制作凸出的木榫,另一料木凿入相应尺寸的木卯,将木榫插入木卯完成连结的,叫“榫连接”。当木榫尺寸较长大甚至是未经修削的原料木,让它穿过带凿透料木的木卯完成连结的。叫”穿插连接”。



(9)胶线连接技术发明扩展阅读

胶接不仅适用于同种材料,也适用于异种材料。胶接工艺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设备,胶接操作不必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因而胶接件不易产生变形,接头应力分布均匀。在通常情况下,胶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电绝缘性和耐腐蚀性。

榫连接的要求:

榫眼的宽度宽于榫头厚度0.1~0.2mm,其抗拉强度最大。榫眼的长度小于榫头的宽度0.5~1mm,其配合最紧,强度最大。榫头厚度若等于榫眼宽度或比榫眼宽度小0.1~0.2mm,则抗拉强度最大。榫头宽度。榫头宽度一般比榫眼长度大0.5~1mm。

阅读全文

与胶线连接技术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