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伍德灯照射下有荧光反应是白癜风吗
回答:是
Ⅱ 请问伍德氏灯是什么
伍德灯又称伍氏灯或者过滤紫外线灯,它是通过含氢化镍之滤片而获得320-400nm长波紫外线,是目前皮肤科较为先进的临床诊断设备。伍德灯号称皮肤的“显微镜”,用于痤疮检测时,可准确判断丙酸杆菌的聚集程度。
一、检测原理
1.WOOD灯是用通过含氧化镍之滤玻片而获得的320纳米~400纳米长波紫外线,对某些皮肤病做检查的方法,将有助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含氢化镍的滤片获得320-400nm长波紫外线,再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患处,如果黑素减少则折光强,显浅色;而黑素增加则折光弱,显暗色。
2.WOOD灯有助于色素性皮肤病(包括白癜风)的诊断。临床上肉眼有时难以发现正常皮肤特别是白皙皮肤上的浅色斑。用WOOD灯可轻松检测白癜风,并可与其他白斑相鉴别,尤其当白斑中开始出现毛囊复色时,复色初期在自然光线下表现并不明显,但可以借助WOOD灯来观察而得以确认。
3.WOOD灯下白癜风的皮损为纯白色,与周围正常皮肤对比鲜明,界限清楚。而脱色素性痣、白色糠疹、结节性硬化、炎症后色素减退斑、麻风的色素减退斑等在WOOD灯下为黄白色或灰白色;花斑癣为棕黄色或黄白色;贫血痣的淡白色皮损则不能显示。
Ⅲ 皮肤在伍德灯的照射下有一点点的荧光怎么回事
有涂日化用品会有一点点的荧光会影响结果,可以用纸擦一下看能不能擦掉,不能就是皮肤有问题。享冲伍德灯又称伍氏灯或者过滤紫外线灯,它是通过含氢化镍之滤片而获得320-400nm长波紫外线,是目前皮肤科较为先进的临床诊段设备。作为皮肤科临床应用的一种检测手段,针对范围十分广泛,如:痤疮,头癣,白癣,花斑癣,红癣,腋毛癣;某些色素性病变如黄褐斑、老年斑、咖啡斑等,还有神经纤维瘤、皮肤肿瘤等。 伍德灯号称皮肤的“显微镜”。
Ⅳ 猫藓2个月了,涂药后会结痂,德伍氏灯找出来毛上有泛绿色荧光,算在好转吗
只要有就没好。淘宝店铺 大宠爱之家。我买的金盾软膏加内服。用了半个多月了 脚上好完了。就嘴巴也明显好多了。有些猫咪用一抹多药物 可以去医院看看。实在不行
Ⅳ 他发明了口罩,可还有多少中国人记得他
原文,介绍的是伍连德,顺便提一下,知乎上关于他对抗鼠疫的事迹的回答很好,可以去看一看
如今雾霾天气每况愈下,一年比一年厉害!先来看看今天全国空气质量指数图
其中污染最严重的前十座城市分别是:1.晋中402,2.齐齐哈尔376,3.松原357,4.太原350,5.邯郸343,6.邢台337,7.吉林334,8.鞍山323,9.石河子319,10.五家渠
在今天北京的雾霾中,呼吸5个小时后会发生什么?图片就是答案。我刚刚拍的,今早新换的口罩,大概戴了三四个小时,别再觉得防霾口罩可有可无了!
实在是太触目惊心了!
雾霾,
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社会,
最大的烦恼之一。
近日,中国各地持续雾霾,
尤其是北京,成了“重灾区”。
碰到雾霾天该怎么办?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
——戴口罩。
口罩已经成了中国人“自保”的重要工具。
你知道口罩很有用,
但是你知道是谁,
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口罩吗?
你知道是谁,
推广用口罩预防传染病吗?
看到他的简历你会吓一大跳!!
他是第一个,
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他是日本的首位“中国交换教授”;
他是世界知名公共卫生学家,
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
他在中国主持兴办了,
20多所著名的医院和医学院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央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
他还先后发起成立了,
中华医学会和中国防痨协会。
他主持并主办了,
中国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他曾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口罩并进行推广;
还发明了中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旋转餐台”;
他在中国干过最惊天动地的大事是:
在百年前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拯救了中国大地无数的生命!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他,就是伍连德。
一个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人……
他的父亲伍祺是广州人,
16岁,带着一张草席和一个枕头,
就独自跑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闯荡,
后来和本地建筑商的长女林彩繁成婚。
两人共生了15个孩子,
存活下来的却只有11个,
伍连德,是他们的第4个儿子,
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
取名伍连德,意为兼备五种美德。
从小,伍连德就显露出,
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决心。
1886年,7岁的他进入大英义塾就读。
这所学校主要用英语教学,
家里并没有给他提供好条件和环境,
有的只是他日复一日的自强不息。
家里没有专门供他学习的房间,
他就哪里空就在哪里学。
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后就病倒了,
他的母亲急忙去请中医,
医生说是小风寒,休息几天就没事了。
可是一个多星期过去了,
病情丝毫不见好转。
他的父亲又急忙去请镇里最好的西医。
西医看完后,只能摇摇头。
之后请了很多医生,都表示无能为力。
三个星期过去了,
大家都绝望了,打算给他准备后事,
没想到,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从这以后,原本想当一名翻译的他,
最终选择了医学作为职业。
中间:伍连德
1903年,年仅24岁的他,
就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1904年底,他回到槟榔屿,
在珠烈街开设私人诊所,
并积极参加华侨社会服务,
致力于社会改革,如反对吸毒和赌博。
1907年,胸怀报国理想的他,
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
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
副监督(副校长职)。
到天津一上任他便请教师学习中文,
很快就学会了用普通话讲课。
他在与梁启超、辜鸿铭、胡适等人的交往中,
对中国古籍也逐步有了了解,
加深了对祖国历史的认识。
不畏生死,只为救人!
这是作为一名医者,
对职业操守的坚持,
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他说:“我觉得一个人,
择定了他的工作后,
就应该认真去做。
千万不可敷衍因循,
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
中国医史上第一例疫尸病理解剖。
疫尸病理解剖
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肺鼠疫,
是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经呼吸传染的。
医生护士也都不戴口罩。
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
伍连德发明并命令赶制了大批口罩
——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
这种口罩的制作方式简单,
每个只需国币二分半,价廉物美,
此为后人称作“伍氏口罩”。
老百姓们都纷纷戴上了口罩,
死亡率大大地降低。
1911年4月,
奉天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
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
受到各国专家的赞赏:
“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
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防治鼠疫期间,
他发现,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
大家共食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
从卫生角度来看,
应该采用西方的分食制。
可是分食制很难被中国老百姓所接受,
他想到“双筷制”,
即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两副筷子,
一副取食,一副入口。
他的一系列措施开始实行一个月后,
到了1911年3月1日,
死亡人数就已经下降为零。
令人闻之色变的鼠疫,
他仅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
伍连德从此名扬天下。
如果没有他,
这场鼠疫夺走的,
中国百姓生命绝不只是6万,
而是十倍、甚至百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隔离等办法,
应对城市发生的传染病疫情。
直到今天,世界各国,
用于防治非典等传染病的紧急措施,
许多都是从他这里沿用而来的。
当时他的知名度如日中天,
传遍世界各地!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的记者,
莫理循1911年7月9日,
写给他的信中提到:
“由于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绩,
您的名字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家喻户晓。”
梁启超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科学输入垂五十年,
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
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梁启超手书
这一场东北鼠疫的战争结束了,
但是还有更多的战争在未来打响,
凭借着自己的研究和经验,
他先后两次杜绝了哈尔滨霍乱的大流行,
杜绝了上海爆发的中国最大的霍乱的流行。
大多数人都说,
伍连德是中国人吗,
应该是华侨吧,这样的华侨太多了,
他们很厉害,但他们是外国人,
也没有什么值得好自豪骄傲的。
但这个华侨不一样,
无论他身处满清,
国民党,英伦剑桥,
还是在南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他都说自己是中国人。
他出生在国外,
却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与爱国思想。
他专注于中国医学的发展,
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
1914年,伍连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
现代化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议被采纳
——这便是后来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
伍连德和基金会董事杰尔姆.格林(Jerome Greene)与协和医院华人医师合影。
1918年1月,伍连德提议,
建立一所大型医院的建议,被政府批准。
在为该院筹款过程中,他自己捐了2500元。
同时他全权负责总管筹建:
在他主持下建成的北京中央医院,
成为中国人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医院,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24年,他在沈阳建成了东北陆军医院,
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医院。
1926年,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
为当地培养医学人才,
这个学校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
他前前后后在中国主持兴办了,
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校,
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
他为中国做的事情远不止此。
中国海港检疫始于1873年,
但半个世纪中海港检疫权,
与海关主权一并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
专门只为外国人服务。
他力争收回海港检疫主权并促其实现。
他负责成立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
中国海港检疫事业能够收回主权、
统一号令、开展业务,
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16年前后,他读到美国医史学家,
加里森所著《医学史》,
全书有关中国医学的内容介绍,
短到连一页都没有,且有谬误。
他致函作者质询,作者复函说,
既然中国医学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为何中国人自己不向人们宣传介绍?
他震动很大,深深地感受到,
必须研究中国医学史,
并将中国在医学方面历代的,
发明创造向中外广为介绍。
于是他与王吉民合作,
用英文著成了《中国医史》。
该书于1932年出版,并再版多次,
成为早期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英文著作,
受到国外医学家的重视。
鸦片误国误民,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禁毒事业,
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
到上海监督焚烧鸦片1200箱。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日本人早闻他的大名,
想要他参与对中国的细菌战,
他誓死不与日本人合作。
从哈尔滨赴大连途中,
他被日军诬为间谍拘留并关入地牢。
沦为日本人阶下囚三天两夜后,
经英国驻沈阳总领事伊思特斯营救,
才侥幸脱险。
在故乡他开了一个小诊所,
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医生。
当地显贵多次劝说他出任政府职务,
他都以年迈为由谢绝。
老人经常悠闲地在街头漫步,
并偶尔用广东话劝小贩们
“不要抽烟喝酒,多运动”。
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到过,
他为之付出了青春与热血,
服务了20年的东北。
他曾说过: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赤诚爱国,自强创业”
这是他坚持的精神,
今天,这八个大字为他创建的,
哈尔滨医科大学奉为校训。
他用自己的学识,
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奉献,
即使有一天自己无法再为祖国效力,
他的学生们也能够为祖国干大事出成绩,
中国的未来,
就是靠这样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大概这,也是他创办医院,学校的真正原因。
1960年1月21日,
在槟榔屿邹新庆律39号,
一位伟大的医生因心脏病而离世了。1月27日,《泰晤士报》写道:
“伍连德是“流行病的英勇斗士”,
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
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他生前还有一项更大的荣誉,
那就是被提名为,
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
因为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
这个消息直到2007年,
才被正式公开。
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是曾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因为他晚年隐居海外,
在历史的巨变中,
他的名字如无根之萍,随波沉浮,
淹没在中国各处厚厚的典籍杂文中。
而在国外,
关于他的论文和研究却从未间断。
1959年,晚年的他在写就了,
650页的英文自传,
自豪而坦然地题写了书名:
《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
此书由剑桥大学出版。
在伍连德的心中,
他一直是一个中国人。
在外国人眼里,
他的确是一个爱国的中国人,
而有些中国人,
却擅自把他开除了“国籍”。
直到后来,
一本《国士无双伍连德》的书面世,
一些中国人,才认识了这位当年,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拯救万千中国老百姓的英雄!!
天啊,如果没有伍连德,没有伍氏口罩,现在糟糕的天气,不知道大家觉得还能出门吗?
Ⅵ 什么是伍德灯检查
伍德灯查看患者皮肤上的白斑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要比肉眼观察更直观,更细致。白斑与周围正常皮肤对比鲜明,界限清楚。尤其当白斑中开始出现毛囊复色时,复色初期在自然光线下表现并不明显,但可以借助Wood灯来观察而得以确认。
Ⅶ 伍氏易筋经,创始人是谁
伍氏易筋经 粤东半闲老人 许崇书 (一)源流 我父亲的武术师傅伍魁是一位爱国者,原籍河北张家口。1900年,伍师傅参加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伍师傅为避清朝政府的缉究,改名易姓为伍魁,漫游南方。后来伍师傅由一位姓蓝的先生推荐,来我家开馆授徒。这套易筋经就是伍师傅传下来的练功法。伍师傅在我家教授武术一年多。有一天,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据说是他师兄)突然来寻访他。过了二天,伍师傅就告别众徒,跟那位老道士同赴四川,从此音讯杳然,不知所终。这套易筋经是不是伍师傅首创?无从稽考。这里姑且称它做“伍氏易筋经”。 (二)特点 1.简单易学,运动量不大,练功一趟,即便是老弱妇孺,也不觉疲累。 2.只练上肢,不练下肢及躯干。练功时从肩关节到上臂,从肘关节到下臂,从腕关节到指关节,两手筋络通过张驰伸缩,都得到锻炼;如能坚持不懈,天天锻炼,上肢力气增大甚快;如能在熟练的基础上,结合气功的“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推力,握时吸气,松时呼气”,还能治疗上肢的风湿性痹痛。 3.通过练功之后,上肢增力,不增肌肉。其藏力在于筋骨而不在于肌肉。据说伍师傅力气很大,能把一头牛推倒在地。但他却是个瘦骨嶙峋的人。 4.练功时间规定在黎明前,面向东方。男青年如患梦遗症者则提前在凌晨3-4时之间起床演练,天天如此,可以不服药而宿疾自愈。 (三)心愿 据说,伍师傅传授这套易筋经的时候,严肃地告诫众徒,要求“立誓”不轻易外传。现在,伍师傅和他在我家开馆时的徒弟大都不在人世了,这套易筋经确不见外传。为了振兴中华,保存国粹,继承武术传统,使这套易筋经不致埋没,我现在把它整理出来,公之于世,深望海内外的武林同仁予以指正。 (四)练功方法 第一节 预备式 两脚开立,宽与肩齐;两手自然下垂,掌心紧靠大腿裤缝;躯干、头颈挺直;舌抵上颚,嘴唇微启;闭目凝神,摒除杂念,意守丹田。(图1) 第二节 翘拇式 站式如前(以下各节皆同),两眼平视;拇指朝大腿裤缝用力向上翘起,其余四指同时向掌心紧屈,默数四十九次。之后,两手自然下垂,闭目凝神约三分钟(以下每节练后都一样)。(图2) 第三节 垂握式 两眼平视;(以下至第七节都一样)两手握拳下垂,虎口向前,拳心朝大腿裤缝,用力紧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图3) 第四节 前握式 两手握拳前伸,高与肩平,拳心相对,用力紧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图4) 第五节 曲握式 两手握拳前伸,前臂向上屈肘90度角,拳心相对,用力紧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图5) 第六节 对握式 两手向左右伸展,前臂屈起,虎口相向,拳心向前,后臂高与肩平,与前臂曲成九十度(两前臂在两边象二竖画,头颈在中象一竖画,与肩相连,好象山字),两拳相对紧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图6) 第七节 横握式 两手握拳向左右伸展,高与肩平,连成一横线,拳心向前,虎口向上,用力紧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图7) 第八节 丹田边握式 两手握拳提至丹田两边,相距约4市寸,拳心紧贴侧腹腰间,虎口向上,用力紧握,一握一松,默念四十九次。(图8) 第九节 收功式 闭目凝神,意守丹田,舌头在口腔内牙龈之间搅出津液,等到津液满的时候分三次缓慢吞咽;同时作“逆式呼吸”,意想所吞津液与气一起贮存丹田,叩齿四十九次以后两眼张开,散步十分钟。(站式如图1) (五)注意事项: 1.凡坚持每天凌晨3-4时起床练功者,日久如觉有虚火,则应服下列方剂: 沙参20克,玉竹20克,麦门冬25克,生地黄25克,白芍15克。 2.练功时最好在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冬天寒冷在室内练功也可以,应适当打开部分门窗。如果空气污浊则不可练。 3.已婚者练功前后禁忌房事,患病时应暂停练功。
Ⅷ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的人物资料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在Gaylord小镇长大,当时镇里只有三千居民。父亲是该镇的法官,他们父子的姓名完全相同,都是Claude Elwood Shannon。母亲是镇里的中学校长,姓名是Mabel Wolf Shannon。他生长在一个有良好教育的环境,不过父母给他的科学影响好像还不如祖父的影响大。香农的祖父是一位农场主兼发明家,发明过洗衣机和许多农业机械,这对香农的影响比较直接。此外,香农的家庭与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还有远亲关系。香农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贝尔实验室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度过的。在“功成名就”后,香农与玛丽(Mary Elizabeth Moore)1949年3月27日结婚,他们是在贝尔实验室相识的,玛丽当时是数据分析员。他们共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Robert、James、Andrew Moore和一个女儿Margarita Catherine。后来身边还有两个可爱的孙女。
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4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Ⅸ "伍氏灯"是什么东西
伍氏灯是通过含氢化镍之滤片而获得320-400nm长波紫外线,是目前皮肤科较为先进的临床诊断设备。伍氏灯也称伍德灯,号称皮肤的“显微镜”,用于痤疮检测时,可准确判断丙酸杆菌的聚集程度。
伍氏灯用通过含氧化镍之滤玻片而获得的320纳米~400纳米长波紫外线,对某些皮肤病做检查的方法,将有助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含氢化镍的滤片获得320-400nm长波紫外线,再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患处,如果黑素减少则折光强,显浅色;而黑素增加则折光弱,显暗色。
(9)伍氏灯发明人扩展阅读:
伍氏灯特点
1、操作时不直接接触检查部位,具有无痛苦、无传染性等优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2、伍德灯号称皮肤的“显微镜”,可准确检测出黑色素脱失多少,辨别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白癜风,还能筛查出肉眼看不到的已经发生的病变。
3、伍德灯让白癜风确诊变得更为简单,伍德灯的检查确诊过程不取血、无痛苦,检查结果快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