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贡献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贡献

发布时间:2021-05-28 12:20:34

㈠ 为保护资源生态环境作出贡献的人和事

为中国的物种多样化作出非凡贡献,被誉为“熊猫之父”的张和民;保卫千里湿地不遗余力,不怕阻力,甚至不惜生命,终为三江平原唤来生机的李启文;放弃城市生活,走进荒山建设10个基地,绿化4条公路,种下140万棵树木的女大学生李勤英;从1棵到2700万棵, 20年辛苦成就斐然,染绿荒沙7000公顷,逼退风沙10公里,赢得人与沙的较量的牛玉琴;扎根林海,无私奉献,与大火交手28年,保障中国东北林海安全的韩亚民;孤身一人,敢和罪犯生死搏斗,满身旧伤,一样是铁打的好兵,身体里装着钢筋铁骨,心里面都是赤胆忠诚的龙涛;在山火中,冲锋在前,掩护在后,为战友撤退献出年轻的生命的李昆朋;青年时经营一个村,让“林草上山,粮下滩湾”,壮年时管理一座城,挖多少煤,就种多少树,暮年时壮心不已,一片深情都洒在故乡的邢志强;一个护林员的儿子,30年前接过父亲的望远镜,忍受寂寞孤独。在群山之巅,守望森林的余锦柱;用真心换放心,用真情帮林农,审时慎行,终于让山绿民富,让改革成了民心工程的刘礼祖。

㈡ 老百姓怎样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

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我们老百姓可以从生活中一些小事做起:
1、可以以身作则,保护身边的一些小的生态环境,带动身边的人去保护生态环境。
2、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做到随时随地的去保护生态环境。
3、可以做一些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发放阅读刊物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4、可以拍摄或者搜索一些关于生态被破坏造成严重后果的纪录片,通过在公共场合播放的方式,去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可以搞一些大家比较喜欢的行为艺术,在吸引别人眼球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传播出去。
6、可以制作一些宣传生态文明重要性的网站,在一些知名论坛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进一步的宣传,招收志愿者,开展生态保护活动。组织大家外出亲近自然,通过亲身的体会去认识自然的美好和生态环境对我的重要性。
7、可以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破坏生态的不文明行为,可以大胆的检举,并坚持不懈的与之做斗争。

㈢ 青年学生应当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青年学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应该: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不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锻炼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融合和体现在实践中。

青年学生是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者。青年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前卫,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个优势,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

深刻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与自身学习、工作、生活休戚与共的关系,并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3)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贡献扩展阅读:

作为青年学生,有些高度是达不到的,但可以从点滴做起:

1、从自身文明习惯做起: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哈哈,不要破坏生物、植物。

2、保护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不捕杀动物,肉食主义者也尽量少吃。

3、参加公益活动:植树、保护动植物协会组织的活动。

4、防止资源浪费从自身做起,再去感染身边的人: 不要用方便筷子,对食物不要浪费,对人民币也要合理消费等。

5、关心社会弱势群里:福利院、老人院需要你的关心和一份力量的风险。6、保护环境卫生: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㈣ 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的努力的事例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建议号召“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将之摆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位置,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环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有大自然演化的因素,也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相关。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深刻地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从而成为环境问题变得突出的决定性因素。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当人们还陶醉在工业化的巨大胜利时,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不期而至,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加剧,甚而形成了大面积、全球性公害。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环境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致使成千上万的人身陷病魔,甚至死于非命。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在一周内60多人死亡。1936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有毒烟雾刺激人的眼、喉、鼻,引发眼病、喉头炎和头痛等症状,致使当地死亡率增高。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短短几天内,4000多人相继死亡。1963年至1968年,日本“富山事件”,258人患上因中毒而引起的“骨痛症”,死亡人数达128人…… 20世纪后半叶,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沉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了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惨痛现实,令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已有的发展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组织专门性的环境问题调查与研究,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逐渐兴起。197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社会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以及相关对策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这一赶超型发展战略,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较快地步入工业化进程,但由此自然资源和环境也承受了过重的压力,局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之后,经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日渐合理,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比较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总体上日益加剧,长期积累的环境危机逐步呈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当星空不再蔚蓝,当河流不再清澈,当土地变成荒漠,人类将何以生存,何以面对养育自己的地球母亲?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胡锦涛同志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对我国整个环保事业的形象总结,也是对我们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在产业结构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也难以改变,因而,结构性污染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嫌滞后,城市环境问题依旧突出,污染可能向农村转移与蔓延。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转型,也将产生空前的环境压力。因此,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 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养,以及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一切原材料,无不源自大自然的恩赐。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环境对人类废弃物的吸纳、净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可能长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高度重视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事务积极负责的态度,参加或者缔结了多种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并把这些文件的精神引到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之中。参与就是承诺,承诺意味着责任。我们所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种种对策和措施,就是在落实已经签署和批准的国际环境条约,承担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从而为改善全球环境作出努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中国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的阶段,也是环保工作大有作为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将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从“八五”开始,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实施了治理污染企业、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根本性措施。我国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并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先后颁布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30多件环保和核安全行政法规,以及70多件部门规章。近年来,我国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加快环境保护的法治进程。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政府部门要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政策,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发展过重的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GDP核算范围;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将环境绩效纳入其中,发挥其正面的激励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要广泛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境忧患意识;要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整合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发挥其应有作用,维护公众的环保权益,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既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又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人民安危,事关子孙祸福。新世纪新阶段,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重任在肩。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心,再接再厉,为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㈤ 如何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报道,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毋庸置疑,但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贯穿于创新链的各环节之中。

此外要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性,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横向和纵向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引导人才向二、三线城市移动,保障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提供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公共就业培训和创新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转业军人、青年农民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

希望更多的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创新!

㈥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

  1.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大学生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不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锻炼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融合和体现在实践中。

  2.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者。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前卫,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个优势,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深刻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与自身学习、工作、生活休戚与共的关系,并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3.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要成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更要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大学生群体只有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高度来推动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自身不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在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和发展。

㈦ 你能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态做些什么

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
以“生态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新校园”歌咏赛会、“生态文明”主题的班级宣传板报每年定期开展林业与绿化知识竞赛和环保知识竞赛,使之成为传统竞赛项目。通过竞赛了解林业、了解林业政策、养成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美化环境。 活动、以“绿化”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团(队)日、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活动
开展安全文明行为规范活动,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开展养成教育,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和谐工作关系,建设和谐校园。导阅读立志,打造书香校园。建设绿色生活区,倡导文明卫生寝室。

㈧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为生态文明做贡献

①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宣传,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②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③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④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A、提高环保意识;B.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C、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举例)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作为大学生,有些高度是达不到的,但可以从点滴做起:
1、从自身文明习惯做起: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哈哈,不要破坏生物、植物。
2、保护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不捕杀动物,肉食主义者也尽量少吃。
3、参加公益活动:植树、保护动植物协会组织的活动
4、防止资源浪费从自身做起,再去感染身边的人: 不要用方便筷子,对食物不要浪费,对人民币也要合理消费等。
5、关心社会弱势群里:福利院、老人院需要你的关心和一份力量的风险。
6、保护环境卫生: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㈨ 青少年怎样保护环境,共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青少年应该从小事做起,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粮食;不乱扔垃圾;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杯子、筷子、碗、手套等,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

阅读全文

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贡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