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屏蔽玻璃的用途和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电子产品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渐渐地,一种叫做屏蔽玻璃的产品渐渐地被人们发明和利用起来了,屏蔽玻璃又称电磁屏蔽玻璃。接下来文章中小编将会为大家讲述一下关于这种新型的材料----电磁屏蔽玻璃的一些用途以及这种电磁屏蔽玻璃的危害。希望小编的介绍会为大家对于这种玻璃的了解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产品用途
目前,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IT、电力、医疗、银行、证券、政府、军队等民用和国防等领域。主要解决电子系统与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干扰,防止电磁信息泄漏,防护电磁辐射污染;有效保障仪器设备正常工作,保障机密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A、可用于电子设备的观察窗口,例如CRT显示器、LCD显示器、OLED等数码显示屏幕、雷达显示器、精密仪器、仪表等显示器窗口。
B、用于建筑物重点部位的观察窗,例如采光屏蔽窗、屏蔽室可视窗、可视隔断屏风等。
C、要求电磁屏蔽的机柜、指挥仪方舱。通讯车观察窗等。
电磁屏蔽是电磁兼容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抑制电磁骚扰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屏蔽(Shielding),就是用导电导磁材料制成的屏蔽体(Shield)将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电磁波从屏蔽体的一面耦合或辐射到另一面时受到抑制或衰减。电磁屏蔽薄膜主要是靠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Ag,ITO氧化铟锡等)制成的薄膜,可以镀在玻璃上,或是在其它的基板上,如塑料薄膜上,材料主要性能指标是:透光率,和屏蔽效能,即有百分之多少能量被屏蔽。
危害
1.电磁屏蔽玻璃兼容性故障
电磁屏蔽玻璃中的电磁波干扰降低系统(设备)技术性能指标的现象极为普遍。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到干扰的就是电视机和收音机,但当干扰源关机或者远离时干扰症状随之消失,一切又都恢复正常。强电磁干扰使无线电接收机前端电路烧毁不能恢复正常工作;游乐场过山车因电子游戏机电磁干扰失控而相撞,造成游客受伤;核电站因移动电话电磁辐射误闭等,均属于电磁兼容性故障。电磁兼容性故障会给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医疗和科研等带来巨大损失并危及人身安全。
2.误燃
电磁屏蔽玻璃中的电磁波干扰使金属之间因电磁感应电压而产生电火花或飞弧,引燃该处易燃气体导致易燃物燃烧。燃油等易燃液(气)体在容器内或管道内流动摩擦产生静电积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静电放电也可能误燃。
3.电磁屏蔽玻璃的辐射危险
部分劣质的电磁屏蔽玻璃中的电磁波作用到人体和动植物上,可以被反射、吸收和穿透。这种非电离射频辐射生物效应,一直被人类关注。因为在一定条件下,电磁辐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眼睛损伤、诱发癌症或免疫缺陷性疾病。一般情况人体处在小于631V/m场强环境中是安全的。在电磁辐射危险中还有一种是射频灼伤。处在强电磁场中的金属物体(如发射天线下方的金属导体、吊车和舰船金属栏杆等),会有危险的感应电压,当人体触及时可能会被灼伤或有触电感觉。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述的关于电磁屏蔽玻璃的一些相关信息的讲述,相信大家通过小编的讲述已经对这种新型的材料有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了解了吧?科技生活确实引导我们走向更好、更便利的未来生活。但是,片面上却使我们的生活有种种的不便。所以小编提醒大家,还是要客观理性的去使用这些新的科技产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相对健康的生活。
❷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丰硕成果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始终秉持人类文明铸就的科学之剑,着力开拓医学科技的创新之路。先后承担完成了2700多项国家和军队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重大课题,研制出药品、疫苗120多种,防护技术100多种,获准专利授权640多项,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和发明奖1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9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与“两弹一星”成果比肩,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国卫生系统、我军后勤系统迄今唯一的特等奖,至今仍居世界领先水平。疟疾治疗新药“本芴醇及其亚油酸胶丸制剂”荣获我国卫生系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研制的抗疟药“复方蒿甲醚”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在全球销售超过4亿人份,拯救了近百万疟疾患者生命,荣获2009年度欧洲发明人奖和2010年度美国盖伦奖。作为青蒿素系列抗疟药物,复方蒿甲醚还凭借其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推助青蒿素发明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摘得享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
此外,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一批青年科学家领衔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走在了世界前沿,开创了我国领衔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先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科学家纷纷参与;研制出以野战方舱医院为代表的“二代野战卫生装备”和一大批军队特需药物并已陆续装备部队,有力促进了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的提高,圆满完成了军委、总部赋予的平战时重大医学保障和应急救援任务,为国家和军队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吹绿了科学领域的万木,也开启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门。近2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先后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一批批科技人员被派往世界各地留学,带着科研论文和一个民族的和平信念登上国际学术讲坛。
❸ 哆啦a梦是不是大熊发明的
设定
哆啦A梦是一种用于照顾儿童的量产型猫型机器人。其机器人妹妹哆啦美(ドラミ)是为了支援该种机器人而特别订做的。在《哆啦A梦网络》(方仓阳二著)中,根据作者方仓的设定,其正式的职业名称为“特定意志薄弱儿童监视指导员”。
方仓设定原本是方仓阳二的原创设定,包括哆啦美的时光机器等在内,当时一些设定被作者藤子·F·不二雄所采用,而成为旧有的正式设定。但在动画电影《2112年哆啦A梦的诞生》(2112年ドラえもん诞生)中,方仓的设定一部份被电影重新修改,在藤子·F·不二雄的认可之下,成为公认的新设定。
诞生
在2112年9月3日,诞生于日本东京的松芝工厂。在当日的量产线上是0号(第一台)之后所生产的1号(第二台)(方仓的设定)。制造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后面详述),造成其中一颗螺丝被拔掉,成为一台“特别的”机器人。之后被送到机器人学校的特别班级,在那里遇到了“哆啦A梦七小子”(ザ・ドラえもんズ,当时称为“哆啦哆啦7”),并和他们成为朋友。之后哆啦A梦参加机器人学校中举行的机器人销售会,当时还是幼儿的世修(セワシ)不小心按下了购买按钮,因此买下了哆啦A梦(出自《2112年哆啦A梦的诞生》)。在《2112年哆啦A梦的诞生》,哆啦A梦作为照顾儿童用的机器人,在大雄的子孙世修家工作。为了要改变最差劲的祖先——大雄的未来,世修决定叫哆啦A梦返回20世纪帮助大雄。
所以并不是大熊发明的
❹ 双基点雷达什么时候发明的,有什么特征
双基点雷达好像就是无源雷达 是一种不用发射机发射能量而靠接受温热物体或他源反射的微波能量探测目标的雷达.它有天线和灵敏度极高的接受装置.无源雷达鉴别目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目标之间的表面温差和目标的反射系数,天线波束与目标之间的入射余角,无线极化和波束宽度与接受机的最小可检测电子等. 人们在一般情况下提到的雷达,指的是有源雷达。这是一种自身定向辐射出电磁脉冲照射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跟踪的传统雷达。有源雷达发射的电磁信号会被敌方发现,定位,暴露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子是人们开始研究自身不辐射电磁波的新体制雷达。这种借助非协同外部辐射源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被动式雷达,就是无源雷达。 无源雷达的特性及沿革 无源雷达本身并不发射能量,而是被动地接收目标反射的非协同式辐射源的电磁信号,对目标进行跟踪和定位。所谓非协同式外部辐射源,是指辐射源和雷达“不搭界”,没有直接的协同作战关系。这样就使得探测设备和反辐射导弹不能利用电磁信号对无源雷达进行捕捉、跟踪和攻击。 无源雷达系统简单,尺寸小,可以安装在机动平台上、易于部署,订购与维护成本低。无源雷达不发射照射目标的信号,因此不易被对方感知,一般不存在被干扰的问题。它可以昼夜、全天候工作:可连续检测目标,一般为每秒一次,信号源是40—400兆赫的低频电磁波,有利于探测隐身目标和低空目标:不需频率分配,因此可部署在不能部署常规雷达的地区。 无源雷达自身不发射信号,既带来优点也带来缺点。由于依赖于第三方发射机,操作员对照射器无法主动控制,在被探测目标保持无线电静默、照射器又不工作的情况下,无源雷达就成了无源之水,不能发挥作用。此外,一些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较低,易受干扰和空射诱饵的影响而且要求发射机与目标、目标与接收机以及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信号不受阻挡,限制了无源雷达的使用。 其实无源雷达并不是新概念,它的历史几乎与雷达技术本身一样悠久。1935年,罗伯特·沃森·瓦特曾在单基地无源系统中利用英国广播公司发射的短波射频,照射10千米以外的“海福特”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试验过预警无源雷达,如德国的“克莱思·海德堡”(Kleine Heidelberg)系统。但当时的系统缺乏足够的处理能力,不能计算出目标的精确坐标。 当前,有很多国家热衷于无源技术的应用研究。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最先涉足该领域的公司之一,据称依靠电视和无线发射机,其无源系统的探测距离达到220千米以上。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以及华盛顿大学、乔治亚技术大学等高校和雷声等公司,都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欧洲,法国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研究工作、意大利演示了样机系统、英国正在研究无源相干雷达和“蜂窝’雷达(Celldar),俄罗斯和捷克也在进行类似研究。 无源雷达的分类 无源雷达系统可以依据探测对象或配置方式来分类。依据配置方式,无源雷达分为固定式(地基)和机动式(安装在潜艇、舰船、飞机、地面车辆等平台上)两大类。无源雷达的探测对象可以是雷达、通信电台或其他无线辐射源,也可以是仅仅反射无线电信号的目标。无源雷达可以依据探测对象的不同,分为利用被探测目标的自身辐射进行探测和跟踪,以及利用外照射源发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和跟踪两大类。 利用被探测目标的自身辐射 在被探测目标本身就是辐射源或携带了辐射源的情况下,无源雷达利用探测目标自身辐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和跟踪。可能的辐射源包括雷达、通信电台、应答机、有源干扰机、导航仪等电子设备。捷克研制的“维拉”系列无源雷达就属于这类无源雷达。 利用外照射源发射的电磁波 这类无源雷达探测的目标本身不直接辐射电磁能量。无源雷达在工作时,通过天线接收来自外部的非协同辐射源(第三方)的直射波,以及该外部辐射源照射目标后形成的反射波或散射波,利用其携带的多普勒频移、多站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和到达角等信息,经处理后提取目标信息并消除无用信息和干扰,从而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定位和跟踪。 可能的非协同方包括广播电台、电社台、通信台站、直接广播系统(DBS)、全球定位系统(GPS)、各种平台上的有原雷达等。美国研制的“沉默哨兵”(Silent Sentry)雷达就是这类雷达。利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发射机的作用距离只有20千米,利用调频无线基站的距离可达100-150千米,而大功率电视发射台的作用距离更远。利用其他雷达发射机的无源系统的作用距离与所用雷达相当。 几款典型的无源雷达 美国的“沉默哨兵”霄达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究非协同式双基地无源雷达,于1998年研制出新型的“沉默哨兵”被动探测系统。这种无源雷达利用商业调频无线电台和电视台发射的50~80兆赫连续波信号,检测、跟踪、监视区内的运动目标。该系统由大动态范围数字接收机、相控阵接收天线、每秒千兆次浮点运算的高性能并行处理器及其软件组成。试验证明,它对雷达反射面积10米2目标的跟踪距离可达180千米,改进后可达220千米,能同时跟踪200个以上目标,分辨间隔为15米。 “沉默哨兵”可安装在建筑物和固定结构上,也可安装在飞机、卡车及方舱上以便快速部署。洛·马公司还试验过安装在水面舰艇和潜水艇上的两种系统,这它们一般利用沿海地区的广播系统作为照射源。在潜艇上的系统安装在潜望镜上,采用全向天线,提供直升机或海岸侦察机告警。 固定式“沉默哨兵”系统可实现全空域覆盖,对目标进行实时三维跟踪与监视,数据每秒更新8次,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系统成本和维护费用低。相控阵天线采用商用部件,安装在建筑物上,天线尺寸2.3×2.5米。该系统有120°的观察范围,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实现整个扇区覆盖,可跟踪固定翼飞机、旋翼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快速部署系统用于进行实时数据收集和处理,目前部署在有电力自给能力的拖车上。该拖车安置在大篷内,相控阵天线安装在大蓬侧面,参考天线安装在大蓬顶部。这种特殊材质的大篷起到类似法拉第筒的作用,可防止车内处理器的电磁辐射干扰接收天线的正常工作。拖车内,加固式接收机、处理器和控制站占一半空间,空调系统和发电机放在另一半。 英国的“蜂窝”霄达 英国的“蜂窝”雷达系统可探测、跟踪和识别陆上、海上和空中的移动目标,包括在树丛中运动的车辆,它理论上能够探测野外环境中10~15千米的地面目标和100千米的大型飞机。当目标进入探测区域后,引起蜂窝电话辐射波的反射,这些反射被一部或多部蜂窝电话雷达探测到。检测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实时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数据在这里进行处理,从而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该雷达系统除了反射蜂窝电话基站的辐射信号外,还可利用声传感器探测到目标辐射出的噪声,有助于确定目标位置。 “蜂窝”雷达在用于地面 防空时,其相控阵接收机能够采用展开式结构,或集成在伪装网中:在用于无源预警时,可以集成在坦克中或预警机上。该系统还可以用于海岸监视、战场侦察、特种情报收集(例如对机场活动进行秘密的无人监控)、边防安全及近海作战等。沿海岸线部署的“蜂窝”雷达可用于舰船检测、辅助搜救、领航、告警等任务。还可将其安装在预警机上形成无源预警能力,隐蔽地监视空域,探测100千米以外的飞机。 “维拉-E”雷达 “维拉”系列无源雷达由捷克研制。“维拉-E”是该系列的最新型号,可探测定位、识别和跟踪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对空探测的最大距离为450千米,并可识别目标、生成空中目标图像。 “维拉-E”系统由4部分组成:分析处理中心居中,3个信号接收站呈圆弧线状分布在周围,站与站之间距离在50千米以上。分析处理中心部署在方舱车内,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以及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信号接收站用重型汽车运载,可灵活部署。接收天线支架竖起时高17米,占地面积9×12米,3个人在1小时内即可竖起天线、进入监视状态。天线外形为圆柱体结构,功耗低、可靠性极高,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达2000小时,可抵御30米/秒的大风。 无源雷达的未来发展 无源雷达系统(尤其是利用外部非协同辐射源的无源雷达),可能是今后10~20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几大国际通信卫星计划的实施,未来将有1000多颗通信卫星在轨。其中将有许多能发射出足够高的射频能量,地面上大多数地点均会同时受到几个星载辐射源的照射,无源雷达系统可充分利用这些照射源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总的来看,无源雷达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扩展可用外辐射源的种类。外部的非协同辐射源从最早的电视信号、调频信号,到现在的移动通信信号、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信号,以及将来多种卫星信号和其他各种可能的辐射源,可供选择利用的外辐射源种类将日渐增多。 (2)雷达目标的傅立叶成像。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已证实,可用无源多基地雷达产生飞机目标的合成孔径图像。利用不同频率和不同位置的多部发射机,就可为某个目标建立一个傅立叶域的稠密数据集合,通过逆傅立叶变换就可以重构该目标的图像。 (3)不同平台无源雷达的组网。由于可供使用的外辐射源信号种类繁多,不同的辐射源信号占据了不同的频段,同一目标在不同频段会有不同的雷达特性。因此,为尽可能地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可以将不同平台的无源雷达进行组网。 (4)无源雷达与有源雷达相结合。当外界电磁辐射设备关机或无法利用时,无源雷达就无法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因此,可考虑将无源雷达与有源雷达结合使用。如以双/多基地方式合理布设无源和有源雷达,当外界电磁辐射不存在或无法利用时,利用无源雷达接收己方有源雷达的直射信号与目标的反射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这样既提高了无源雷达的利用率,又增强了有源雷达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❺ 专利号200920235444.4 是什么产品
申请号: CN200920235444
申请日: 2009.09.28
公开(公告)号: CN201513236U
公开(公告)日: 2010.06.23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方舱电站
申请(专利权)人: 泰州锋陵特种电站装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汛;陈小军;许峰;徐俊华;
法律状态:有权
❻ 中国完成了哪些在外国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事
若说在今年最让国际关注地就是新冠疫情地发展,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做到了让许多其他国家刮目相看的举动,仅用十多天建起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紧急启用多家方舱医院……这些在疫情期间最重要的医院,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说今年的中国让全世界都感到不可思议,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实力,这场战争来的快,但我们也靠着自己努力让它离开的也快。
❼ 在抗疫过程中人民行动如何体现创造精神
是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配合吧,就是团结就是力量,就是因为大家团结起来,凝聚了一个伟大的力量
❽ “方舱”医院是什么
方舱医院这个词最近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继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之后,武汉市又征用了十多个体育场馆作为方舱医院,收治一些病情较轻的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由于确诊人数飞速上升,武汉各个医院的床位瞬间爆满,很多病人只能在家隔离却住不上院,得不到医疗救治,政府立即决定建设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见疫情进一步的扩大,又采用了方舱医院,使每个确诊的病人都能住上院,更快的得到救治,事到如今真的感慨我国医疗设施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真的很让人眼前一亮,希望更多的方舱医院能够尽快的落实下去,让更多需要的人早日得到治疗。这一年真的很糟糕,希望这些日子会尽快过去,加油武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❾ 张伯礼获得人民英雄勋章,他的著名事迹有哪些
张伯礼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医学工作者,多年来兢兢业业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致力于传统中医现代化方面的开拓和发展。他的著名事迹有很多,例如在防止SARS中,他作为天津市中医治疗SARS的总指挥,带领着医护人员建立了中医医疗队,有效地利用了中医药对病情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另外,在今年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也始终坚持在一线。当时他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仍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国家的号召,积极地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他一直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也为这次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❿ 抖音上疫情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在一起。
电视剧(又称为剧集、电视戏剧节目、电视戏剧或电视系列剧)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一般分单元剧和连续剧,利用电视技术制作并通过电视网放映。电视发明后不断普及,最后改变大家对艺术欣赏的方式。电视剧的播放平台一般叫剧场。
中国电视初创阶段8年(1958-1965),所有播出的电视剧均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
在初创阶段,直播电视剧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当时电视剧所起的主要是宣传教育之类的“喉舌”作用,艺术特色不够明显,电视剧的定位不明确,制与播的“同时性”等,这些都成了妨碍电视剧艺术进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