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弗洛姆创造性

弗洛姆创造性

发布时间:2021-05-28 03:07:51

❶ 爱的艺术弗洛姆经典语录

1、爱,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享受到的一种生活情趣,也不是与一个人达到的自我成熟度毫不相干的身外之物。

2、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主动去爱和爱的能力的问题。于是,爱的问题就被误解为:如何能被爱,如何变得可爱。

3、人们常常把“堕入”爱网时的最初体验和“置身”于爱之中的持久状态混淆起来。他们并不懂得,他们所产生的迷恋,那种证明他们相爱之深的彼此“发痴”的状态,实际上可能只是证明了他们先前的孤独程度。

4、成熟的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

5、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6、给予自己的生命力,给予自己的爱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

7、爱还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

8、爱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9、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将是盲目的;没有关心的推动,认识也是空虚的。

10、如果我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么我也一定爱所有的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

11、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12、母爱是我们来到人世的源地,她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的世界,人造物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旅行和冒险的世界。

13、最后,一个成熟的人逐步达到这一点,他是他自己的母亲,也是他自己的父亲。

14、母爱不仅要保护孩子的生命和成长,还要给孩子逐渐灌输对生命的热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美好的,做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是美好的,而不仅仅希望活着就是了。

❷ 谁有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资料

著名心理学家简介——弗洛姆 艾里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1900.03.23-1980.03.18],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代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猝发逝于瑞士提契诺州(Ticino)玛拉托(Muralto)。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是个商人,喜怒无常,母亲有间歇性抑郁症,童年生活的不愉快,是激发他以后研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探讨人性的主要原因。在他早年时的两件事情深刻影响了他,其一是少年时,家有一位朋友 - 25 岁的漂亮女子,是个画家,愿意为陪伴老夫而终身不嫁,不久其父死亡,而她也跟着自杀了,并留下遗嘱,希望能跟她父亲合葬。那时他才 12 岁,此事令他非常震惊,无法理解该女子的行为,直至 23 岁接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方才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他后来写到:“战争结束时,我是一个内心混乱重重的年轻人,经常思考战争怎样成为可能的这样的问题,希望理解人类群体行为的不合理性,渴望和平和国际间的了解。” 对于他的问题,最后弗洛姆从两种理论中寻求答案。弗洛伊德理论帮助他理解了个体的人格,卡尔·马克思的理论解释了社会政治的影响。他在上学期间,深入地研究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1918 年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法学,1919 年暑假后进入海德堡大学改学社会学,1922 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3 年他开始学习精神分析,先在慕尼黑大学,1925-1930 年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正规训练。1926 年他和里奇曼(Frieda Reichman )结婚,但这场婚姻仅维持了 4 年。与此同时,他加入 1923 年所创立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以心理学的专长加入法兰克福学派的跨学科研究,并任教于法兰克福的精神分析学院。1931 年,他从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在研究院期间,他曾同另一位新精神分析主义者 K.霍妮同事,且两人间发生过一段恋情。1933 年应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的邀请赴美讲学。 1934 年因政治环境恶劣他离开了德国,先去了瑞士的日内瓦,然后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并定居美国,在纽约开设私人诊所,从事心理治疗工作。他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4-1941),贝林顿学院(1941),1944 年他和格伦(Henny Gurland)举行了他的第二次婚礼并成为美国公民。1950 年转任墨西哥国立大学教授,并在该校创建精神医学系,两年后格伦因不适当地气候而病逝,1953 年他和弗里曼(Annis Freeman)结婚。1957-1961 年回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1962 年任纽约大学精神病学教授。1965 年从墨西哥国立大学退休,1976 年迁居瑞士洛迦诺(Locarno)。 弗洛姆的心理学思想综合了 S.弗洛伊德的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观点,形成了他的社会文化人性观。他反对弗洛伊德人性决定于性冲动和个人潜意识的内在动力,强调人的性格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但人性并非为社会文化塑造,人性中亦有独立一面。在弗洛姆看来,马克思主义在实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思想有“共同的基础”,他称“怀疑、真理的力量和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著作中的指导原则和动力”。他试图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那些仍然闪烁着光辉的思想和那些需要修正的论断,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 他对弗洛伊德学说所作的改造,比霍妮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主要表现在:他不象霍妮那样泛泛而谈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而是把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等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也不象霍妮那样把文化和社会因素只归结于家庭环境,而是把兴趣放在论述社会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上,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决定作用。并认为社会对人的影响在于形成具有社会烙印的人格,把传统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对个人产生影响的大层面。 他延伸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提出了社会潜意识。弗洛姆指出:“潜意识是社会要求其成员压抑的心理结构。深层潜意识及其解释可以追溯到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潜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奇妙的象征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每个社会都为本社会所有成员建立了共有的社会潜意识,社会通过社会潜意识制约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执行着对社会成员的压抑,它允许符合社会需要的某些思想感情存留于意识之内,其他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感情则统统排斥于意识之外。因此,个体潜意识主要是由社会潜意识决定的,社会潜意识规范和支配着个人性格,个人言行举止必须适应文化和社会条件的要求。 精神分析对弗洛姆来说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和实际的治疗理论,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武器。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病态、不义的尺度便是它不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据此他提出了人有五种需求: 1.相属需求。指个体具有爱人与被爱的需求,希望认识别人,了解、关怀别人,并愿意对别人承担责任; 2.超越需求。指个人希望在作为上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在精神上能表现出创造性的人格特质; 3.落实需求。指个人希望与别人、社会及与大自然亲密结合,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需求; 4.统合需求。指个人力求自己人格统整,希望在世界上活出意义来的心理倾向; 5.定向需求。指个人具有努力寻求生活方向从而获得心安的心理倾向。 他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应付孤独感的几种心理机制,他称之为性格的动力倾向性: 1.接纳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没有生产或提供爱的能力,他所需要的一切完全寻求别人帮助、依赖别人,是接受者而不是给予者。 2.剥削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并不期望接受,而是依其暴力、诡计等,从他人处巧取豪夺,以满足自已的欲望。 3.贮藏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把外部世界视为威胁,通过贮存和占有而获得安全感。 4.市场]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的价值观是在市场上把自已当作商品,使自已具备适合雇主所需之性格特征。 5.创造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充他发挥其潜能,成为创造者,对社会可以作出创造性的奉献。 上述前四种倾向性都是人格的病态表现,针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提出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合性格倾向实施治疗与拯救;只有创造倾向性是人格常态的、健康的表现,对一般的健康人,应加以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的人格健全地发展。 主要著作: 逃避自由:1941 自我的追寻:1947 精神分析与宗教:1950 论健全的社会:1955 疯狂社会:1955 爱的艺术:1956 弗洛伊德的使命:1959 随笔:1963 心理分析的危机:1970 人类破坏性的分析:1973 要财富还是要生存 barefoot running shoes five fingers vibram vibram five fingers Five Finger Shoes vibram fivefingers FiveFingers KSO GHD Styler GHD IV Styler MTB shoes anti shoes 追问: 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是 精神分析学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1922年获 海德堡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入 慕尼黑大学 研究精神分析,并在柏林 精神分析学 院接受训练。1929年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学院和 法兰克福大学 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先后任教于 哥伦比亚大学 、耶鲁大学、 密歇根州立大学 。弗罗姆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具有 孤独感 ,这是人在社会中达到个性化的必然结果。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著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与宗教》、《论健全的社会》、《人类破坏性的分析》等。 追问: 简练 回答: 给个满意答案吧!

❸ 爱的艺术 弗洛姆 名言 在千千万万次回眸知道我是谁

爱别人与爱自己并不是两者择一、不可兼得。恰恰相反,在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身上,我们恰恰能发现自爱的态度。爱,在原则上说,是无法将“对象”跟自己分别开来的。真正的爱是创造性的体现,包含了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不是一种被人推动的情感,而是积极地渴望被爱者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自爱的能力。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桩判断,一个承诺。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么承诺相爱一辈子就没有基础。一种感情来了,又会离去。如果我的爱不包含判断和决定的话,我又何以能肯定爱情的绵绵无期呢?
——弗洛姆《爱的艺术》
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描绘自己的希望和焦虑,展示自己幼稚、孩童般天真的一面,以及建立面对世界的共同兴趣——所有这些方面可以算作克服人之孤独的途径。甚至表露自己的愤怒和仇恨,无所顾忌地交心也都被看作是亲密。
——弗洛姆《爱的艺术》
在性爱中,两个独立的人结合为一,而在母爱中,过去是一体的两个人却分开了。母爱不仅应该容忍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支持这一分离。就是在这一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母爱要求无私,贡献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以外别无所求。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许多母亲都失败了,没能完成母爱的任务。
——弗洛姆《爱的艺术》
在成熟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特有的态度:成熟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成熟的人只想得到他自己为之付出劳动的果实;成熟的人放弃了全知全能的自恋幻想;成熟的人取得了一种以自己的内在力量为基础的谦恭。而这种内在力量只能由真正创造性的活动所给予。
——弗洛姆《爱的艺术》
我们对自己是一个谜,正如同别人对我们来说,也一直是个谜。得到全面知识的惟一途径是爱:爱超越了思想,超越了语言。爱是对融合体验的大胆投入。但是思想所能给予的认识,即心理学知识,也是在爱中达到全面认识的一个必要条件。为了能够看到他的现实,或者是克服幻象,消除对他的歪曲印象,我必须客观地认识他和我自己。我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我才能在终极本质中,在爱中认识他。
——弗洛姆《爱的艺术》
生命仅从其纯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奇迹,一个秘密;在人性方面,每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来说都是一个深不可测的秘密。我们了解自己,但竭尽所能,我们还是不能认识自己;我们了解他人,但我们还是不认识他们,因为我们不是一件东西,他人也不是一件东西。我们越是深入了解我们自己或是他人,我们离认识生命的目标就越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忍不住想去了解人的灵魂的秘密,了解此人之为此人最核心的部分。
——弗洛姆《爱的艺术》

❹ 关于创造力的名言

创造力的名言
1、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信仰,即等于反对我们一切创造力量的精神源泉。——卓别林
2、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达尔文
3、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马修·阿诺德
4、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拿破仑
5、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6、“有创造性的人,工作中也需要娱乐。但他们相信一定会实现。如果你阻止了。你将会发现精彩绝伦的世界。”——林肯·斯蒂芬斯
7、信仰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显克微支
8、我看书有我的原则,我不喜欢语文书、作文课,因为我仇恨这些东西赚人的钱又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王朔,这小子很聪明,而且很真诚。我的写作特点更像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我很欣赏他骂人骂得深刻又不露骨。——韩寒
9、成长,画出他的每分神态,将自己的本性融入作品的,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问题可能不是‘为什么人们有创造力,最优美的诗歌还未创作,走进直觉的荒野,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最美丽的画儿还没画。世上还没有完美的铁路?’而是‘为什么人们没有创造力。”——爱德华·波诺
10、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❺ 艾瑞克·弗洛姆的学说主张

弗洛姆的作品以纪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著名。
弗洛姆于1941年发表他的第一本重大著作《逃避自由》。1947年出版其续集——《为自己的人》。这两本著作概述了弗洛姆的人的本性理论中人的性格理论。弗洛姆最流行的著作是1956年出版的《爱的艺术》,他在这著作中概括并补充了《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及其他著作中的人性理论。
弗洛姆从小学习《塔木德经》(犹太教的法典),人生观受深远的影响。年轻时跟随犹太教祭司J. Horowitz学习圣经,后来在海德堡大学修读社会学博士时跟随祭司Salman Baruch Rabinkow学习 。在法兰克福读书时又跟随过Nehemia Nobel和Ludwig Krause。弗洛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是祭司,一个舅公是著名的塔木德经学者。可是在1926年,弗洛姆离开正统犹太教,转向以人本主义解释圣经的典范。
弗洛姆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的解释奠定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弗洛姆指出,辨别善恶通常被视为是一种美德,研究圣经的学者却都认为亚当与夏娃吃知善恶树的果实犯了罪,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他认为人应运用其理智来建立自己的道德价值,不是以服从权威来建立道德价值。弗洛姆赞赏能够采取独立行动的人。这些论点都是有违传统宗教的。
除了纯粹遣责权威主义的价值体系,弗氏也把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作为比喻,以进化论和存在主义角度解释人类不安的情绪。亚当与夏娃吃知识树的果实,他们意识到当自己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己与大自然已不再是一体。于是他们觉得 「赤裸」和「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意识到自己,意识到道德价值,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力量带来的无力感,不再是与宇宙为一体,只有动物本能的那个「准人类」。按照弗洛姆,一切罪恶感和羞愧都源于人意识到存在的割裂性。要解决这种存在的分裂,唯有全面发展人类独有的特性——爱和理性。弗洛姆强调其爱的概念与一般「爱」的概念有所分别,但实际上其概念是含糊不清的。
弗洛姆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而不是感情。他以此创造力把各种经常来当作「真爱」的证明的自恋神经症和性虐待倾向区别开来。弗氏相信爱的本质有四大元素: 关怀、责任、尊重和了解。认为「爱情」的经验只代表一个人未能真正了解爱的本质。弗氏利用圣经里约拿的故事说明在现今人际关系中,关怀和责任的特质已十分少见。故事讲述尼尼微城镇的居民有罪,要承受恶果,约拿却不愿意去拯救他们。弗称现代社会的人缺少对别人的自由的尊重,更不了解别人真正的希望和需要。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病态、不义的尺度便是它不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据此他提出了人有五种需求: 相属需求。指个体具有爱人与被爱的需求,希望认识别人,了解、关怀别人,并愿意对别人承担责任; 超越需求。指个人希望在作为上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在精神上能表现出创造性的人格特质; 落实需求。指个人希望与别人、社会及与大自然亲密结合,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需求; 统合需求。指个人力求自己人格统整,希望在世界上活出意义来的心理倾向; 定向需求。指个人具有努力寻求生活方向从而获得心安的心理倾向。
他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应付孤独感的几种心理机制,他称之为性格的动力倾向性: 接纳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没有生产或提供爱的能力,他所需要的一切完全寻求别人帮助、依赖别人,是接受者而不是给予者。 剥削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并不期望接受,而是依其暴力、诡计等,从他人处巧取豪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贮藏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把外部世界视为威胁,通过贮存和占有而获得安全感。 市场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的价值观是在市场上把自己当作商品,使自己具备适合雇主所需之性格特征。 创造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的人充他发挥其潜能,成为创造者,对社会可以作出创造性的奉献。 上述前五种倾向性都是人格的病态表现,针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提出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合性格倾向实施治疗与拯救;只有创造倾向性是人格常态的、健康的表现,对一般的健康人,应加以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的人格健全地发展。

❻ 类型论的弗洛姆将性格类型

划分为两大类型。生产的倾向性和非生产的倾向性(倾向性指一个人的普遍的态度或观点)。前者是健康的性格,后者是不健康的和病态的性格。
1.生产的倾向性
弗洛姆把健康性格称为生产的倾向性。生产性的人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他指出,生产的倾向性在任何社会都还没有达到,获得生产的倾向性的唯一方法,就是生活在健全的社会中,生活在促进创造性的社会中。生产性的人充分发挥他的潜能,成为创造者,对社会可以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生产性的人依靠他们天生的全部潜能,首先创造了自我。生产性的人创造了他自己,这可以说是人的最重要的产物,健康性格的另外4个方面是:创造性的爱、创造性思维、幸福和道德心。
2.非生产的倾向性
非生产的倾向性又可进一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接受倾向性
这种人没有生产或提供爱的能力,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完全依赖于别人。这种人是被动的接受者,寻求别人的帮助,希望依附于人。当没有人管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焦虑、恐怖,并且瘫痪无力。
(2)剥削倾向性
这种人并非依赖自己进行生产和创造的能力,他们依靠暴力、诡计等方法,从他人那里索取东西,希望靠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对他人进行攻击或榨取。他们喜欢那些可以利用的人,讨厌那些已经被他们榨取过的人。弗洛姆指出,这种倾向是极权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的特征,但在任何社会中都会产生。
(3)贮藏倾向性
这种人通过贮藏而获得安全感,他们的哲学是:资产和财富就是安全。贮藏型的人似乎在周围筑起一道墙,不使财富流出来,也不让任何东西流进去。这种人表现为节俭,极端吝啬,坚持不与别人分享财富,与他人疏远,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退缩等。
(4)市场倾向性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对人格的直接渗透。这种人在各方面却表现为随雇主的需要而变化其性格特征,使自己具备适合被雇佣的性格,否则就要为社会淘汰。这种人很难获得安全感,他们把自己当作商品,他们的价值是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而不依赖他个人的品质。弗洛姆认为:这种类型的人有丧失个人独特性而变成纯粹机器人的危险。
以上四种非生产的倾向性性格都是不健全的社会(剥削制度)造成的病态性格,但这些概念只是理想类型,而不是对某一特定个体的性格的描述。在实际生活中,在每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并非只是一种倾向性,而或是几种非生产的倾向性的混合,或是非生产的倾向性与生产的倾向性的混合。在后一种情况下,生产的倾向性和非生产的倾向性各自的比重是不同的。在一个非生产的倾向性占优势的人身上,常表现出此种性格消极的方面。而在一个生产的倾向性占优势的人身上,非生产的倾向性性格则会表现出其积极的方面。弗洛姆还列举了四种非生产的倾向性性格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的各种特性。例如:
接受倾向性(领受)
积极方面消极方面
领受………………………………………被动、无主动性
敏感………………………………………无主见、无个性
忠实………………………………………顺从
谦虚………………………………………无自尊心
可爱………………………………………寄生
适应性强…………………………………无原则
社会性适应………………………………奴性、无自信
理想主义…………………………………不切买际
灵敏………………………………………怯懦
有教养……………………………………无骨气
乐观……………………………………一厢情愿
信任………………………………………轻敌
温柔………………………………………多愁善感
这些积极的和消极的特性并不是同时存在的两类独立的倾向性,而是连续体中的一点,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的倾向性的程度所决定的。
弗洛姆晚年还提出一种非生产的倾向性性格,即恋生狂与恋尸狂性格。恋生狂者爱好生命和生长,恋尸狂者爱好死亡和腐朽。弗洛姆把恋尸狂看作是万恶的根源,是一种极端的类型,例如法西斯头子等。

❼ 弗洛姆是谁他是做什么的

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国时弗洛姆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

[编辑]

生平与经历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年 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 韦伯 (马克斯·韦伯的兄弟)、Karl J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 纽约分校,1945年 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 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学说内容

他的第一本开创性的著作, <逃避自由>初版于1941年,弗洛姆的作品的突出性在于既是社会政治的诠释又是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他的第二本开创性的著作,<为自己的人>(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初版于1947年,为<逃避自由>续篇。这些书概述了弗洛姆的人性论.而这些理论则是起源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弗洛姆最流行的一本国际畅销书是<爱的艺术>,初版于1956年,重申<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等弗洛姆其他许多重要著作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予以发展和作出新的诠释。弗洛姆世界观的中心是他对犹太法典的诠释, 他师从Rabbi J. Horowitz时以及后来在海德堡大学师从Rabbi Salman Baruch Rabinkow攻读博士学位时,和更以后在法兰克福师从 Nehemia Nobel和Ludwig Krause时即一直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弗洛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是拉比(犹太人的学者),一个大舅舅是著名的犹太法典学者.但是弗洛姆于1926年转离正统的犹太教而转向对圣经思想的诠释.

弗洛姆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是他对圣经故事里亚当与夏娃从伊甸园被逐出的诠释。从他的犹太法典知识出发,弗洛姆指出,能辨别 善与恶被认为是美德,而且正统的圣经学者认为亚当与夏娃犯罪是因为违背上帝和吃知识树。背离于传统宗教正统,弗洛姆认为人类的美德是能够采取独立行动和从理性出发建立道德价值, 而不是坚持权威的道德价值。

弗洛姆用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寓展人类进化和存在主义的焦虑,断言当亚当与夏娃吃知识善恶树时,他们意识到自己脱离大自然确又还是其一部分的事实.所以他们觉得 "赤裸"与"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意识到自我,死的必然性,和他们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无力感.不再像动物一样与宇宙成为一体.按照弗洛姆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是所有有罪和羞愧的根源.而对于这一隔离的解决方法则是发展自己独特的人性的爱和理性的力量.弗洛姆的爱的概念与流行的观点相去如此之大,一致与相互完全不可调和.

<爱的艺术>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性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矗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

___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李丹平添加 :)

❽ 弗洛姆所述的人性,性,命运间最根本的联系是什么是人类卑微的需要么

他的第一本开创性的著作, <逃避自由>初版于1941年,弗洛姆的作品的突出性在于既是社会政治的诠释又是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他的第二本开创性的著作,<为自己的人>(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初版于1947年,为<逃避自由>续篇。这些书概述了弗洛姆的人性论.而这些理论则是起源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弗洛姆最流行的一本国际畅销书是<爱的艺术>,初版于1956年,重申<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等弗洛姆其他许多重要著作坚持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予以发展和作出新的诠释。弗洛姆世界观的中心是他对犹太法典的诠释, 他师从Rabbi J. Horowitz时以及后来在海德堡大学师从Rabbi Salman Baruch Rabinkow攻读博士学位时,和更以后在法兰克福师从 Nehemia Nobel和Ludwig Krause时即一直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弗洛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是拉比(犹太人的学者),一个大舅舅是著名的犹太法典学者.但是弗洛姆于1926年转离正统的犹太教而转向对圣经思想的诠释. 弗洛姆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是他对圣经故事里亚当与夏娃从伊甸园被逐出的诠释。从他的犹太法典知识出发,弗洛姆指出,能辨别 善与恶被认为是美德,而且正统的圣经学者认为亚当与夏娃犯罪是因为违背上帝和吃知识树。背离于传统宗教正统,弗洛姆认为人类的美德是能够采取独立行动和从理性出发建立道德价值, 而不是坚持权威的道德价值。 弗洛姆用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寓展人类进化和存在主义的焦虑,断言当亚当与夏娃吃知识善恶树时,他们意识到自己脱离大自然确又还是其一部分的事实.所以他们觉得 "赤裸"与"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意识到自我,死的必然性,和他们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无力感.不再像动物一样与宇宙成为一体.按照弗洛姆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是所有有罪和羞愧的根源.而对于这一隔离的解决方法则是发展自己独特的人性的爱和理性的力量.弗洛姆的爱的概念与流行的观点相去如此之大,一致与相互完全不可调和. <爱的艺术>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性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矗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

❾ 读了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有何感想

真的是好久没有读过这么启发人的书了。每天三四个小时,就看20-30页,时不时停下来想一下书中的点,只觉得前半辈子都是在为本书积累反例,细思极恐。

再说说那个和我吃饭听我唠叨的同学吧。
他是一个行动能力很强的人。有时候我都觉得他就是弗洛姆所说的那种拥有自发性的爱的能力以及懂得创造性地去生活和工作的人。生命中能碰到这样的人是我的幸运。他应该就是希望吧。希望自己能够常常遇到这样的人。

生活只能是这样了。

阅读全文

与弗洛姆创造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