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雷酸汞发明人

雷酸汞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1-05-27 23:24:43

A. 有关于科学家发明、发现的小故事。

有关于科学家发明、发现的小故事:

一、雷达

在一九四七年一月号的英国奋勉杂志上,有个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给我们解释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导自己飞行,不论如何黑暗,如何狭窄的地方,绝不碰壁,这是什么原因?它怎样明白前面有无障碍呢?

关于这事有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经证明,蝙蝠能够避免碰撞,是藉一种天然雷达,但是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从蝙蝠口中发出一种频率极高的声波,超过人类听觉范围以外。

二位科学家用一种特制的电力设备,在蝙蝠飞行时,将它所发的高频率声波记录出来。这种声波碰到墙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碍物的距离远近,而向适宜方向飞去。蝙蝠传输声波也像雷达一样,都是相距极短的时间而且极有规则。

并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频率,这样蝙蝠可分清自己的声音,不至发生扰乱。因这缘故,蝙蝠飞行之时,常是张口,假如你将它口紧闭,它便失去指挥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墙上,无法飞行。这个搞笑的实验,道破了它的秘密。

二、富兰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三、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斯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山历山大里亚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

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从尼罗河提上来浇地,他便创造了一种螺旋提水器,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

四、诺贝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
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五、巴普洛夫

小时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种苹果树的坑,坑已经挖好了,父亲一看,说位置不对,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铁锨不干了,而巴甫洛夫却又挖了起来,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种上苹果树才歇手。

后来,巴甫洛夫成为生理学家,成天在实验室里研究狗的条件反应。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资去买实验用的狗。在解剖狗时,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他非常细心地数着从玻璃管中流出来的狗的唾液,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位新来的助手数了一会儿,就感到单调、厌倦。

而巴甫洛夫却郑重地对他说: "如果科学需要,就数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岁高龄时,得了肝炎,后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学的苦工"。他还为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没有完全尽到对人类的义务感到十分遗憾。

B. 雷管是谁发明的

发展历史
雷管是由诺贝尔于1865年发明的。当时已经知道硝化甘油是一种很猛的爆炸物,但由于它太敏感了,在受到震动、撞击或火化时就会爆炸,非常危险,因此缺少实用价值。诺贝尔发现,硝化甘油在用硅藻土吸附之后就会非常稳定--但如何来引爆它又成了难题。经过多次实验并付出了血的代价后,他终于发现可以用雷酸汞来引爆硅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把雷酸汞装在小管子里,就成了雷管。
当时的雷管里面就是单一的雷酸汞,它不是很稳定,与铜等接触受潮后容易产生不稳定的雷酸盐而发生事故。后来雷管也用叠氮化铅,它更稳定一些。目前的雷管一般上层使用叠氮化铅,下面使用高爆炸药。

C. 雷酸汞引爆装置是谁发明的

1862年,诺贝尔帮助父亲研制高规格的硝化甘油。他反复进行试验,寻找引爆硝化甘油专的方法。诺贝尔先将少属量硝化甘油放入玻璃管中,塞紧管口,再将玻璃管放到装满火药的金属管中,将两个管口封死,其中一个管口内插有导火管。诺贝尔将导火管引燃后,迅速扔到水中。沉闷的爆炸声证明了诺贝尔得到了他正在寻找的火药。经过多次的试验,诺贝尔从中悟出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诺贝尔决心找出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希望能够制造出一种理想的引爆装置,并发掘出爆破动力。诺贝尔锲而不舍地做着各种试验。在一次试验中,诺贝尔的弟弟不幸遇难。幸免于难的诺贝尔在1863年完成了第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雷酸汞引爆装置。雷酸汞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单独与烈性炸药、氯酸钾、硫化锑等混合使用,在受到碰撞或摩擦时都会引起爆炸。1864年,诺贝尔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

D. 雷酸汞引爆装置是谁发明的

1862年,诺贝尔帮助父亲研制高规格的硝化甘油。他反复进行试验,寻找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回诺答贝尔先将少量硝化甘油放入玻璃管中,塞紧管口,再将玻璃管放到装满火药的金属管中,将两个管口封死,其中一个管口内插有导火管。诺贝尔将导火管引燃后,迅速扔到水中。沉闷的爆炸声证明了诺贝尔得到了他正在寻找的火药。经过多次的试验,诺贝尔从中悟出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诺贝尔决心找出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希望能够制造出一种理想的引爆装置,并发掘出爆破动力。诺贝尔锲而不舍地做着各种试验。在一次试验中,诺贝尔的弟弟不幸遇难。幸免于难的诺贝尔在1863年完成了第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雷酸汞引爆装置。雷酸汞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单独与烈性炸药、氯酸钾、硫化锑等混合使用,在受到碰撞或摩擦时都会引起爆炸。1864年,诺贝尔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

E. 为什么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F. 雷管是谁发明的

雷管是于1865年瑞典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全名: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发明的。

G. 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工业之父

称诺贝尔是“zhayao工业之父”原因如下: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zhayao的发明者。他曾拥有Bofors(卜福斯)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
补充说明: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zhayao。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zhayao。多年随父亲研究zhayao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zhayao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zhayao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zhayao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zhayao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矿山开发、河道挖掘、铁路修建及隧道的开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zhayao,所以硝化甘油zhayao的问世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诺贝尔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随后又在国外建立了生产zhayao的合资公司。但是,这种zhayao本身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存放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振动也会引起爆炸。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许多事故,针对这些情况,瑞典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发布了许多禁令,禁止任何人运输诺贝尔发明的zhayao,并明确提出要追究诺贝尔的法律责任。面对这些考验,诺贝尔没有被吓倒,他又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以硅藻土为吸收剂的安全zhayao,这种被称为黄色zhayao的安全zhayao,在火烧和锤击下都表现出极大的安全性。这使人们对诺贝尔的zhayao完全解除了疑虑,诺贝尔再度获得了信誉,zhayao工业也很快地获得了发展。
在安全zhayao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诺贝尔又开始了对旧zhayao的改良和新zhayao的生产研究。两年以后,一种以火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胶质zhayao研制成功。这种新型zhayao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热辊子间碾压,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胶质zhayao的发明在科学技术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诺贝尔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没有停步,当他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并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新型的无烟火药。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zhayao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zhayao的研究。

H. 是谁发明了炸药,根据他的遗嘱创立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什么奖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索伯莱格就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历史上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这种炸药极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发明雷管的时侯,正是欧洲工业革命的高潮期.矿山开发、河道挖掘、铁路修建及隧道的开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药,硝化甘油炸药的问世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诺贝尔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随后又在国外建立了生产炸药的合资公司.但是,这种炸药本身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存放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振动也会引起爆炸.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许多事故,针对这些情况,瑞典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发布了许多禁令,禁止任何人运输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并明确提出要追究诺贝尔的法律责任.面对这些考验,诺贝尔没有被吓倒,他又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以硅藻土为吸收剂的安全炸药,这种被称为黄色炸药的安全炸药,在火烧和锤击下都表现出极大的安全性.这使人们对诺贝尔的炸药完全解除了疑虑,诺贝尔再度获得了信誉,炸药工业也很快地获得了发展.
在安全炸药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诺贝尔在法国又开始了对旧炸药的改良和新炸药的生产研究.两年以后,一种以火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胶质炸药研制成功.这种新型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热辊子间碾压,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胶质炸药的发明在科学技术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诺贝尔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没有停步,当他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并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新型的无烟火药.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身体虚弱、健康不佳,但他却能够在工作中建树惊人的功绩.早年的贫困与忧虑,使得他喜爱偏远的地方和安静的生活.尽管作为一个炸药和武器方面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他却厌恶暴力与战争,并且是一名忠诚的和平之友.他变成一位从早年起就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工作场所的彻底世界主义者.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基于这样的思想,诺贝尔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诺贝尔对文学也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

I. 世界上有哪些发明家,他们各发明了什么的

1、戴姆勒(1834一1900)德国机械工程师。1883年制成的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年3月17日出生于德国符滕堡雷姆斯河畔舍恩多夫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面包店老板。

1852年,他就读于斯图加特工程学院。

1872年,戴姆勒设计出四冲程发动机。1883年,他与好友-著名的发明家威尔赫姆·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合作,成功研制出使用汽油的发动机,并于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上,从而发明了摩托车。

2、帕森斯(1854—1931)英国发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帕森斯,1854年6月13日生于伦敦,1931年 2月11日逝世于牙买加的金斯顿。帕森斯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取得数学荣誉学位。曾任英国供电和工程公司的指导。189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05~1906年任航海工程师协会主席。1919~1920年任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

3、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狄塞尔学习勤奋,中学毕业时以最高分数获得了奖学金,进入墨尼黑工业大学学习。

1879年,年仅21岁的狄塞尔大学毕业。当上了一名冷藏专业工程师。在工作中狄塞尔深感当时的蒸汽机效率极低,萌发了设计新型发动机的念头。在积蓄了一些资金后,狄塞尔辞去了制冷工程师的职务,自己开办了一家发动机实验室。

4、贝塞麦(1813—1898)英国工程师。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贝塞麦,20岁发明邮票印刷的新方法。后来全力进行炼钢法的研究,发现将融化的生铁放进转炉内,吹入高压空气,便可燃烧掉生铁所含的硅、锰、磷、碳,而炼成钢。这是首创大量产钢的方法。此后,欧洲、美洲都引进了这一先进方法,世界进入了钢铁时代。

5、毕升(约971-1051),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971-1051),出生于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雕版印刷术”。

J. 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炸药的

1864年9月3日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淡淡的月牙还没有消逝,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开始活动,清晨的静谧顿时变得无影无踪了。突然,如同平地一声春雷,震得人们耳朵根子发麻。远处,教堂钟楼的大块玻璃,轰然坠落粉碎,人们感到地面在颤动,许多人都以为发生了地震,胆小的人纷纷祈祷上帝保佑……

城东的诺贝尔家族住宅附近,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爆炸。属于诺贝尔家族的大平房实验室,随着一声巨响变成了一片瓦砾。从事实验的五个人全部死于非命。老诺贝尔的小儿子埃米,也在这次爆炸中丧生。炸药的爆炸力是人们从未见过的。

当市政厅方面公布爆炸情况时,城内的百姓们简直要造反了。原来,诺贝尔一家正在研究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硝酸甘油,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谁愿意躺在炸药桶旁边睡觉呢?愤怒不已的邻里们简直要将诺贝尔一家扫地出门。市政厅当即发布命令,禁止在城里搞实验,否则将驱逐诺贝尔一家。

在爆炸中炸成重伤的老诺贝尔,急火攻心,成了半身不遂。诺贝尔兄弟三人——幸免于难的三兄弟,服侍父亲睡着之后,在客厅中激烈地争论起来了。

“为了全家人的性命,还是放弃这该死的实验吧!”胆怯的老二心有余悸。

“我们必须坚持到成功,否则埃米白死了。父亲会恨我们一辈子的!”老三坚持绝不退让。诺贝尔先生的三儿子,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阿尔弗莱德·伯恩哈德·诺贝尔,他是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

在阿尔弗莱德的坚持和劝说下,诺贝尔三兄弟决定齐心合力,继续把有关炸药的研究进行下去。

政府明令禁止在城里制造炸药,他们只好把设备搬到距斯德哥尔摩较远的马拉湖面的一只平底船上。人们都说诺贝尔一家全疯了。其实,诺贝尔一家是热衷于科学技术,沉浸在炸药研究中的发明家族。从老诺贝尔开始,这个小工厂主就献身于技术发明,直到阿尔弗莱德创立不朽的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家族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诺贝尔家族正处于欧洲从手工业工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蓬勃发展时期。从父亲到儿子,无愧于那个产生巨人的伟大时代。

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很快。由于瓦特蒸汽机的日益普及,各国煤和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到处都在挖煤找矿,矿业需要更强有力的工具。技术的广泛应用,又造成了各国之间实力的差距,为争夺资源和市场,往往又爆发一系列战争。军事上也要求制造强有力的武器,这就促使和吸引了许多化学家研制炸药。

炸药原产于中国。远在公元六七世纪的唐朝,中国人就用硝、磺、炭三者配合,制成了黑色火药。后来,通过蒙古游牧民族的征战和丝绸之路的传递作用,制造火药的配方传到了欧洲。中国黑火药威力小,满足不了19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它启迪人们研制新的高效炸药。

1837年,法国化学家贝罗兹用浓硝酸处理棉花时,得到硝化棉。当这位化学家无意之中将硝化棉丢入火中时,猛烈的燃烧险些把整幢房子付之一炬。

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莱洛,偶然把制造肥皂的副产品甘油与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时,得到了一种油状透明液体,即硝酸甘油。有一次,他将一滴硝化甘油放在试管里加热,发生了强烈爆炸,炸伤了他的手、脸,实验室内其他人也受了伤。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却苦恼于它经常发生爆炸而无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不久,他把自己的发现搁置起来了。

19世纪50年代,诺贝尔一家接过了研究炸药的旗帜,最先驯服了烈性炸药。老诺贝尔是一位献身科学技术的发明家,当他在瑞典苦心经营的小工厂毁于火灾之后,他便远离祖国和妻儿,到俄国寻求生路。在俄国,老诺贝尔惨淡经营,从事机械发明和研制炸药。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俄国各方面的赏识,但俄国皇室的政治动荡,又使他好景不长,事业难以为继。

年近60岁的老诺贝尔回国后,重整旗鼓,和他的几个儿子一起研制炸药。父亲不屈不挠的性格,被阿尔弗莱德所继承。当阿尔弗莱德看到硝酸甘油具有威力无比的爆炸力时,就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炸药,将它用于矿山开凿和运河挖掘等工程建设上去。从此,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一生,就与不断的爆炸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诺贝尔初次见到硝酸甘油,是在俄国的彼得堡。当时,俄国化学家齐宁教授,向前来讨教的诺贝尔父子,演示了硝酸甘油的爆炸性。当很少很少的硝酸甘油在锤击下发生猛烈爆炸时,给诺贝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为了控制硝酸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须发明引发装置。经过研究,诺贝尔发现要使硝酸甘油爆炸,必须把它加热到爆炸点或以重力冲击。1862年,诺贝尔用火药引爆硝酸甘油获得成功。诺贝尔先把硝酸甘油装在玻璃瓶里,再把装满火药的锡管放入,然后装进火引信。

诺贝尔终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还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小河边,由阿尔弗莱德点燃导火索,然后丢入水中。猛然间,一声刺耳的金属爆裂声轰然鸣起,接着河水冲起几丈高,地面颤抖起来。首次爆炸证实其爆炸力远大于一般火药,成功使诺贝尔坚定了研制烈性炸药的决心。可是,随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们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迁移到湖上小船中进行实验。

这时,诺贝尔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经打击或震动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装置,即雷管。一天,诺贝尔在马拉湖岸边进行引爆实验。远处观望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诺贝尔从死神手中挣脱的情景:敏捷的诺贝尔刚刚轻手轻脚地把实验装置安装完毕,转身回走,还没有走开多远,“轰”的一声冲天巨响,炸药掀起了浓重的黑烟、尘土,人们都以为这回诺贝尔肯定完了。可是,谁知满脸血污的诺贝尔,却出人意料地从硝烟中跑了出来,兴奋地喊道:“雷管试验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药的雷管,诺贝尔开始生产硝酸甘油。社会迫切需要烈性炸药,诺贝尔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然而,一连串的大爆炸,又使诺贝尔面临绝境。

硝酸甘油遇到剧烈震动,就会引起爆炸。当时人们对炸药的危险性十分无知。随意处理硝酸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随自己。不久,报警的信函雪片一般涌向诺贝尔。

1865年12月,一位德国商人带着10磅(1磅约为0.45千克)硝酸甘油,住进纽约市的一家旅馆。硝酸甘油突然爆炸,把路基炸出一米多深的深坑,市民为之谈虎色变。

1866年3月,澳大利亚悉尼,一家货栈因贮存两箱硝酸甘油引起爆炸,一声巨响,片瓦皆无。

1866年4月,大西洋上的“欧罗巴号”轮船,因载硝酸甘油爆炸而沉没海底,玉石俱焚。

这些相继发生的惨祸,不仅导致数百人死亡,而且迫使各国政府下令禁止运输、制造和贮存硝酸甘油…形势急转直下,人们恐慌、怀疑,抵制和咒骂的话语向诺贝尔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坚毅的诺贝尔也为之焦虑和不安。但是他没有像发现硝酸甘油的索布莱洛那样痛悔不已、手足无措,只去向上帝祈祷宽恕。他坚信新炸药的优越性一定能为工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

怎样才能解决烈性炸药的安全性问题呢?

诺贝尔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两种安全措施,最终解决了硝酸甘油的安全性问题。一个方法是在液体的硝酸甘油中加入甲醇液体,用时再分离出来。这种方法比较复杂费事。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固体物质吸收硝酸甘油。诺贝尔试用了木炭粉、木屑、水泥、砖灰等物,并做过多次爆破试验,以判定其效果。最后他决定选用一种产于德国北部的多孔的硅藻土,因为它吸收力强,化学性能稳定。

运用硅藻土吸收硝酸甘油的方法,诺贝尔制成了固体炸药。试制成功以后,诺贝尔亲自去各处表演,用铁的事实证明新炸药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们的疑虑,挽回不良影响。

1867年7月14日,英国北部矿山矿石贮存场的平地上,挤满了企业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观众,他们谨慎地俯身在一道拦水坝后,惊恐地向前眺望。

只见诺贝尔的几个助手,用废枕木点燃起一堆篝火,然后,诺贝尔从容地把10多磅重的炸药,放在熊熊烈火之上。围观的人们心惊胆战,他们深知不安分的硝酸甘油的威力,有些人吓得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诺贝尔又跑到贮存场边缘的断崖旁边,当他将10磅重的炸药箱,丢到二三十米深的断崖下时,许多人吓得俯卧在拦水坝后。不论是火烧,还是撞击,新炸药都是安然无恙。诺贝尔又将炸药埋入一个废洞里,用引爆剂引爆,炸药炸得碎石乱飞、地面颤动……

新炸药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诺贝尔炸药的用户解除了疑虑。从此,诺贝尔的炸药又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矿业、交通业之中,全世界到处都响着诺贝尔炸药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1896年12月10日,孤独的诺贝尔在意大利西部的疗养胜地悄然去世。按照他的遗嘱将多达3300多万瑞典克朗的遗产,建立了诺贝尔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共同利益而奋斗的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以至于为人类和平而努力的和平主义者。

阅读全文

与雷酸汞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