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张良的发明

张良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5-27 19:50:02

『壹』 张良是什么朝代的

1、秦末汉初。
2、简介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今河南省中部)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3、历史评价
司马迁: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筴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班固:闻张良之智勇,以为其貌魁梧奇伟,反若妇人女子。故孔子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学者多疑于鬼神,如良受书老父,亦异矣。高祖数离困厄,良常有力,岂可谓非天乎!
诸葛亮: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
刘邵: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裴松之: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

『贰』 张良的故事

秦始皇采用了很多措施压制人民的反抗,但是他对人民太残暴了,反抗是制止不住的。
公元前二一八年,秦始皇带大队人马外出巡视,行进到博浪沙(河南原阳县),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突然飞来一个大铁椎,只听哗啦一声,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被打得粉碎,把秦始皇吓坏了,他真发火了,立刻下令,全国搜捕刺客,结果搜查了十天,也没抓到,只得算了。
刺客是谁呢?原来他叫张良,是韩国人,他要为韩国报仇。他有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使用的兵器是一个大铁椎,足有六十斤重。他们预先得知秦始皇要从博浪沙经过,就在路旁树林隐蔽的地方埋伏好,只等车队到来,哪知这一椎扔出去没砸准,他们只得马上躲起来。
张良躲过了搜查,就在下邳(江苏睢宁西北)住下来,一面钻研兵法,一面再等报仇的机会。
说起张良学兵法,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有一次,张良独自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见一位穿土黄色大褂的老人,坐在桥头上。他见张良走过来,故意将一只脚向后一缩,一只鞋掉到桥下去了。
老人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听了有点不高兴,可是一想,他是老人,不多计较,就到桥下,拾起鞋子,又走上来递给老人。
谁知那老人不接鞋子,却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没说什么,就又顺从地给老人穿上了鞋。
那老人这才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走了。
张良觉得这位老人好奇怪,不是一般人,站着没动,目送老人走远 。
谁知老人走了很远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年轻人,不错呀,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来见我。”
张良听后忙跪下答应了。
第五天,张良一早来到桥上,谁知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约会,怎么叫老人等你呢?”
张良急忙认错,老人说:“走吧,再过五天早点儿来。”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跑向大桥,还没上桥,就看见老人了,老人瞪了他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到了第四天半夜,张良就来到桥上等。一会儿,看见老人一步步走来。这次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对张良说:“这才对了。”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部书交给张良,说:“回去好好读,将来可为国家出点儿力呢。”
张良还想再问,老人不再说话,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时天才亮,张良趁着晨光一看,这部书原来是一部珍贵的兵书--—周朝姜太公编的《兵法》。
从此,张良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了有名的军事家,为灭秦和汉朝的建立出了力。

『叁』 简述张良的故事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 游戏《三国志》中的张良
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他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现在50公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现在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古博浪沙。不多时,远远看到三十六辆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黑色旌旗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车队两边,大小官员前呼后拥。见此情景,张良与大力士确定是秦始皇的车队到达。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120斤的大铁锤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于难,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凶手10天不得,后来不了了之。古博浪沙从此一举成名。 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静候风声。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 张良题跋全身像
[4]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 张良题跋坐像
[5]?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两人一见倾心,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素书》)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肆』 张良励志故事

张良励志故事:

汉代名臣张良年轻时,一次在过石桥时见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丢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张良去捡,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捡回了草鞋,可谁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于是,张良不厌其烦地捡草鞋。

这样,一连三次,最后张良终于将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脚上。老人会心一笑,通过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张良的道德操行,遂将闻名于世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此后,张良辅佐刘邦,为他出谋划策,最终一统天下。

(4)张良的发明扩展阅读:

张良的父亲本是韩国的宰相,可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分,韩国就被秦国灭国了。在韩国消亡之后,为了生计,张良也从头找了一份工作,可是他的首要任务却变成了复兴韩国,也因此他走上了反秦的路途。

有一次,他打听到秦始皇会东巡,所以他很早就派人打造了一个很大的铁锤,并让一个大力士来刺杀秦王,只是这次刺杀并没有成功。

刺杀失利之后,张良也只好处处窜逃,在这期间他无意间遇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第一次看见他就让他到水中为他捡鞋子。

后来很屡次和他相见,终究张良的诚心和他的人品感动了这个白叟,所以他通知了张良自己的实在身份,原来这个白叟就是闻名的黄石公,他送给张良一本书,而且通知他读了这本书的人能够协助君王夺得全国,所以在这之后张良便悉心修学终究协助刘邦取得了十分大的成果

『伍』 张良的生平事迹

1、运筹帷幄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2、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

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黄袍山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有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明清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5)张良的发明扩展阅读:

张良故事:刘邦临门挨一脚,赚得韩信西汉兴。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一带战事胶着,而北方的韩信却势如破竹连克赵国、齐国。一天,韩信派使者捎来一封信给刘邦,信中写道:“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韩信信中说齐人狡猾,反复不定,而且南边靠近楚国,所以我想做个假齐王,稳定局势。刘邦看完信后大怒,破口大骂:“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我被困在这里,正想你来助一臂之力,您倒要挟我做齐王。

刘邦的臭脾气正待发作,不知谁在背后踢了一下,刘邦一看是张良和陈平,张良附耳言道:“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老大啊,现在开撕你是韩信的对手吗?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利用他对付项羽。刘邦懂了,继续“大怒”: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的,做什么假的。于是派张良为特使前去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项羽。

刘邦的“大方”赚得了韩信的信任和支持,为最后翦除项羽奠定了最为关键的基础,在这里张良居功甚伟,是他及时向刘邦传递了忍的信号,这就是苏轼说的,汉高祖的忍耐,是张良教给他的。

张良辅佐刘邦逐鹿中原的过程中,计谋叠出,比如疏通项伯在鸿门宴中暗中保护刘邦;贿赂项伯让他劝项羽把汉中地区封给刘邦;建议刘邦进汉中时烧栈道麻痹项羽;提出联合英布、彭越和韩信对楚战略包围的方针等等,第一大功臣的美誉实至名归。

『陆』 张良的主要成就

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带领泸州老窖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多个行内业第一的神话,如建容立第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唯一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创立泸州老窖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中国白酒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开行业先河,建立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生产、销售、科研三大体系。组织研发和转化的“国窖酒生产工艺”项目,推动国窖1573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28亿元。公司近5年来,资产总额由2004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亿元,企业销售收入从19.94亿元增长到44.44亿元,产销量连续3年行业第一;利税从3.52亿元增长到24.3亿元,实现了再造一个泸州老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动员爱心拍卖筹得资金435万元,捐建叙永遭受雪灾的希望小学。“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提出《血浓于水·国窖情深》的倡议,组织企业员工向灾区捐款3355万元。

『柒』 张良发明了一种什么琪

象棋,9有楚河汉街

『捌』 张良一生的成就是什么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西汉开国元勋,史称“汉初三杰”之一。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主要事迹【参考:http://ke..com/view/9442.htm?fr=ala0_1】
1.反秦复韩 圯上受书 2.降宛取蛲 佐策入关 3.谏主安民 斗智鸿门 4.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5.下邑奇谋 画箸阻封 6.虚抚韩彭 兵围垓下 7.劝都关中 谏封雍齿 8.假托神道 明哲保身

『玖』 历史中的张良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 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阅读全文

与张良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