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主要方法有

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主要方法有

发布时间:2021-05-27 09:05:09

『壹』 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1.复述和朗诵
复述和朗诵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创造的活动,是欣赏过程在
大脑中产生的作品意象的表达或表现。故事复述有全文复述或细节复述两种形式。用于全文复述的作品大致需具备下列特征:篇幅不长,结构比较工整,语言和情节有适当反复,词语优美爽朗,通俗易懂,形象富有童趣。
出声的复述和朗诵,一方面是儿童对作品语言的语音、语调、音量、语气、韵律、节奏的玩味,另一方面,玩味必须受语义的控制。出声操练语言的过程,是寻找特定音响与文学内涵相契合的过程。由于经常性的欣赏和朗诵讲述的双重练习,儿童就会对各语言层次如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辞以及各语言单位如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结构等所具有的特征产生较强的直觉敏感性。
(1)有变化地反复欣赏同一个作品。
(2)参与和作品有关的系列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参观、观察、歌舞、劳动等。
(3)积累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经验。
(4)成人的语言榜样。成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和讲述,既带给孩子语言美的享受,又激发他们模仿的愿望。
(5)在音乐伴奏声中学习朗诵。儿童朗诵时的声音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调节而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以后只要告诉儿童像唱歌那样朗诵,韵味就出来了。
(6)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分散地利用玩具和道具练习复述和朗诵,互相评议,互相模仿。朗诵或复述的主动性、能力、自信都会在相互模仿、自我调整中不断提高。
2.表演
表演的分层次内容有:
(1)情境性对话;
(2)根据现有作品或自创作品进行出声或不出声的表演(哑剧);
(3)主要人物形象的立体动态塑造;
(4)作品段落的表演;
(5)作品完整形象的表演。
3、创编(大致可分为三类)
(1)对欣赏的作品内容进行编构和仿编
这类创编活动都是和欣赏、朗诵、复述结伴而来的,是对原著这一开放系统的向外拓展,是儿童对更大的艺术空间的填补,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其间需要儿童具备多种条件。它是建立在儿童理解童话和故事作品体裁特点,积累大量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活动,对幼儿园具有积极的挑战意义。
(2)根据语义内容转换成描述和叙述性语言
提供语义内容的材料有乐曲、声音、绘画、图片、表演(哑剧)及其他儿童化情境。过去这一部分都作为语言教育中的连贯性讲述内容而作出安排,其实这一做法并不全面。
(3)凭借想像独立编构完整的文学作品
这类创编是不凭借语义和作品,只凭儿童独立想像和联想构思而成的,如同绘画中的意愿画。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根 据题目进行口头创编,当儿童具有较多的编构故事的经验和生活经验后,可让儿童自己随意编故事,不要给儿童过多的制约因素,扩大他们的自主范围;二是让儿童先把用来编构故事的事件画成图画,再根据图画编构故事。

『贰』 儿童文学分级阅读指导方法有哪些

一说起给孩子买本书读读,相信家长朋友们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3-4岁的孩子识字量少,家长多是选择绘本读物,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同孩子阅读,结果孩子随手翻翻就给扔到了一边。

4-6岁的孩子处在幼小衔接阶段,为了让孩子多识字、家长多是购买一些带拼音的简化版童话故事等读物,结果孩子要么因为满眼都是字看不下去、要么虽然认识或借助拼音知道字怎么读但文章内容却看不懂。

6-8岁的孩子刚刚上小学,背课文、写作业……好吧,孩子已经够累了,那就带着去书店自己选吧,结果到了书店却发现孩子就只盯着漫画书一类的在看。

由于各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在不同的成长期,孩子对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也不完全相同。但放眼当前的图书市场,关于中文阅读,似乎只对一个年龄段做了分级划分:“适合零至三岁儿童阅读”,反倒是英文类读物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分级阅读材料。

在查阅大量文字学研究资料、儿童识字研究资料和儿童阅读研究资料后,我们发现英文类的分级读物多是在26个字母基础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每个英语的发音对应了一个英文的字母或单词,进而让孩子自己顺利地解码英语文字。而孩子的中文阅读则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而艰难的读图、识字、构词、构句、阅读文本的过程,所以也导致了虽然在同一个年龄段,但孩子的识字量却有很大差异的问题。如此一来,家长们更是不知道自己孩子的阅读水平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的孩子适合念什么类型的书。

在美国加州,幼教和小学都有对孩子的阅读水平进行测试、以及相关等级和记录的要求,并根据个体的阅读水平来挑选阅读书籍。而国内,虽然识字、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家长关注的焦点,很多父母多是在教认字,结果有些孩子即便是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成百上千个汉字、但依然还是读不懂课文、看不懂应用题。

20世纪末,儿童“阅读能力” 培养计划,成为许多国家政府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1997年至2000年间,来自美国国家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引发了国际的早期阅读革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国际著名的儿童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领导的,由北美地区18名著名学者组成的早期阅读委员会,经过3年的系统研究,整合了国际有关阅读教育研究成果,建立了儿童阅读分级的理论。这项以预防儿童阅读困难的研究项目起始,国际教育界重视和提倡早期阅读教育的浪潮,波及了世界上许多国家。

为响应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关于“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号召,自2013年起,儿童中文分级阅读领导品牌--“蛋壳乐学园”就组建了一支来自北师大学前教育中心、中科院少儿心理研究所以及国内一线知名园所的教研团队,通过对中国儿童生理和学习心理的充分研究、整合国内顶尖美术和音乐制作团队,专为中国儿童量身打造了一套真正适合中国3-8岁儿童的原创读物。不仅如此,在基于涵盖科普、入学准备、社会交往、经济管理、多元文化等30多个主题的分级读物内容基础上,“蛋壳乐学园”还对应每一本读物制作开发了与之相匹配的动画课程和应用表达,只需要通过手机或PAD在书上扫一扫,就可以观看、跟读、练习。

“蛋壳”系列读物和课程为国内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中文分级阅读和学习材料。初一推出,即受到出版、幼教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现已被全国近千家幼教机构作为“语言技能学习”特色课程引入课堂教学。

『叁』 儿童文学阅读技巧和指导方法

引起孩子的阅读动机(4大方法):
1.需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质,并找到最适合帮助他们提升专注力的法宝。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很专注在做一件事情时,不要打断他们,以此渐渐增加他们的持续力。
2.搭配电影
建议家长们可以结合电影片段,再与他们共读该片段的内容。
以英国知名作家──罗德达尔的作品《女巫》为例,这本儿童文学书籍与电影的结局截然不同,深富趣味,可以与孩子一同讨论,他们比较喜欢哪一个结尾。
3.全家一起读小说
身教大于言教,若爸妈有阅读习惯,孩子看久了也会耳濡目染,跟着阅读。
另外,也可尝试亲子共玩「阅读任务挑战」(Reading Challenge)的游戏,让孩子多元阅读,并提升阅读兴趣。
例如─:设置「2019年我的阅读任务挑战」
1)设计九宫格表,读九本书。
2)在每一个宫格内订定一个阅读主题,各自有不同的条件(建议故意在孩子平常喜爱的类型中,拓展出别的类别,其中也有小说)。
例如:一本我确定老师会吓到的书、一本我觉得作家长得很帅的书。
建议其中几本书可附加条件列为大家都要读的共读书目,如此就能在游戏后做延伸讨论。
3)「阅读任务挑战」不论家庭或班级皆可进行。
约定以一年为限,在这一年当中,读过的书就在宫格上做记号,看谁能最快完成挑战任务,或是只要读完三本,连成一线,便可得到一种奖励。
尽管你可能没有阅读少年小说的习惯,或是有自己喜欢看的成人书种。
世界上有很多很棒的少年小说,大人不要排斥,可以尝试与孩子共读,一同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你的示范与带领之下,他们就有更大的机率爱上阅读。
二、强调父母的作用:父母要做亲子阅读的“演奏家”
在亲子阅读的方式上,提倡“父母共读”,这是亲子阅读诸多形式中最棒的一种。“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与孩子的亲子阅读,最多只能算是‘半圆’,而父母共读这种方式,才是完整、圆满的亲子阅读。”因为,父母的声音不同,不同的声音刺激,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再加上父母知识结构、语音语调等方面的不同,也会让孩子有更丰富的触角,去感受亲子阅读世界中的美妙。
对于亲子阅读,有很多家长有相同的困惑:怎样吸引孩子对书本的注意力?靠文字还是靠图案?“想让孩子对书本感兴趣,要靠耳朵。”这也是推崇“父母共读”的原因。听读是一种非常好的注意力训练方式

『肆』 儿童文学赏析的方法

图文结合讲解的方式,使用象形方法,最好有实体,能给儿童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

『伍』 儿童文学幽默艺术的四种主要表现手法

当代儿童文学较多地通过天真的童趣、离奇的夸张、语言的复义、巧妙的讽刺等来达到幽默艺术的表现效果。

童趣是儿童文学幽默艺术的基底,它构成了儿童文学幽默有别于一般文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孩子看待生活、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也体现在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信马由缰,往往搅乱成人的安排。

夸张手法在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创作中得到较多运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的身心接受特征有关。一方面,夸张反映了儿童观察和感受世界的一种本能倾向;另一方面,夸张手法带来的狂欢体验也迎合了儿童的游戏本能。儿童文学的夸张主要有三种:规模的夸张、程度的夸张逻辑的夸张。

复义是借助语言的多义性及其不同意义层次之间的矛盾、对比、反抗、颠覆等微妙关系,来营造某种幽默的艺术效果。它带有一定的语言游戏性质,但又不只是语言本身的形式游戏,而是同时与它的社会语境密切关联。

讽刺是在对人、事、物滑稽可笑一面的揭露或批评中营造幽默的艺术效果。尽管幽默与讽刺在美学情调上有所区别,但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二者往往同时运用,互相结合或彼此重合,表现出一种复合的意念、态度、方法和审美效果。讽刺在寓言中最为常见。有借力童真的讽刺手法(借童年天真的目光和直率的言辞)和温柔敦厚的讽刺品格(透着童年天真的敦厚而非成人的辛辣)。

『陆』 教师对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3:问问题

一定要经常和你的学龄前儿童交流。小孩子对回答问题并不陌生,但是你要确保你是在问一些贴近他们活动和生活的问题。

例如,请孩子描述一下他的绘画和创作。

当他在读书或看电视时,问他们一些问题,例如:

你觉得这个角色为什么会这样?

你觉得这个角色是什么感觉?

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你怎么想?

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确保你在和你的孩子进行谈话时是轻松的,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在等待一个正确答案。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4:建立起数学的概念

教你的孩子数学就像教1+1=2一样简单。和孩子一起超越铅笔和纸,让数学成为一种对你和他来说都有趣的学习体验。

你可以在室外探索中为孩子建立起数学概念做准备。如大和小、多或少;谈论空间关系,如近和远,在前面或后面;谈论形状、图案和颜色等。还可以让孩子在公园里寻找圆形或蓝色的物体,对对象进行分类,比如昆虫都有什么共同点?

也可以在家使用随处可见的小道具,例如软饼干就是是极好的教学工具。你可以让孩子用饼干学会数数,还可以用来教学分数。

『柒』 2. 在儿童文学作品活动中,通常有两种呈现作品的形式.一种是分段/分层次呈现作品,

儿童文学的定义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3至17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中国古时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国时期的《稻草人》才出现中国第一本针对儿童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

拓展资料:

儿童文学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原则,即: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服务于儿童、陶冶儿童心性;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纯文学宗旨;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

『捌』 在幼儿园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教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儿童文学 children, literature for 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儿童文学是个比较年轻的文学门类,17世纪末、18世纪初是其萌发期,此前主要是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中为孩子所喜爱并能部分接受的作品,如《五卷书》、《一千零一夜》等。18世纪中叶,儿童文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让·雅克·卢梭的儿童传记性小说《爱弥尔》。19世纪丹麦安徒生等童话问世,标志着世界儿童文学进入第一个繁荣期。20世纪英、苏、美、法、意、瑞典等国家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则标志着世界儿童文学进入第二个繁荣期。中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故儿童文学出现较迟。有史可考的专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戏剧等直到晚清才开始陆续问世。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叶圣陶创作 、发表于20年代初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问世的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30年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张天翼,他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杰作。40年代创作成就突出的有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等,他们的创作活动多始于20、30年代 ,代表作分别为《阿丽思小姐》(陈伯吹)、《野小鬼》(贺宜)、《四季的风》(严文井)、《红鬼脸壳》(金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儿童文学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1949~1966年为第一个黄金时代,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如张天翼的小说《罗文应的故事》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说《小橘灯》,杲向真的小说《小胖和小松》,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 ,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 ,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童话《狐狸打猎人的故事》,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阮章竞的童话《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文化大革命10年中,儿童文学园地备受摧残,呈现一片凋零景象。1976年10月之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称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至1992年的16年中,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7年,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各种体裁儿童文学佳作大量涌现,比较突出的有郑渊洁、孙幼军、周锐等的童话,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等的儿童小说,金波、圣野等的儿童诗,郭风、吴然等的儿童散文,郑文光、叶永烈等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 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童话、寓言、诗歌、戏剧、小说、科学幻想故事、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内容和形式均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特点。要求接近儿童心理,充满智慧和幻想,富于思想性、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有益于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儿童文学常以少年儿童为描写对象,但也可以写成人。 儿童文学的写作有五方面的要求“ 1、教育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2、形象性。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3、趣味性。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4、故事性。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5、知识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儿童文学应为儿童所喜爱,对儿童有益。既要做到是和儿童的情趣易为儿童所接受,又要有助于儿童的成长。

阅读全文

与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主要方法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