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足球里的WM阵型指的是什么啊
3-4-3或者3-5-1阵型中的一种;三后卫,两后腰成M型站位;两中前卫与两边前和中锋成W型站位
『贰』 哪国人发明了“mw"阵势A英国 B法国C巴西
应该是20世纪3、40年代的阿森纳传奇教练赫伯特·查普曼发明的。他依靠此阵型开创了一个阿森纳王朝。
『叁』 全攻全守的足球战术的发明人是谁
荷兰队 克鲁伊夫 世界杯亚军 输给联邦德国
『肆』 阵型的起源时哪里
如今的足球和刚刚起源的时候相比无论球员能力,战术素养,商业影响等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阵型的发展比较有意思,现在找点资料,大家来讨论下
一.1-0-9和2-2-6阵型
这两种阵型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足球比赛的起源阵型。它的基本战术思想是片面追求进攻,"一窝蜂"踢球和带球是比赛场景的特征。因此,就当时阵型的作用而言,没有明显组织队员的意义。除了守门员外的10个队员在球场上象猎杀动物一样追逐皮球,没有科学的研究和严谨的战术为指导,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皮球踢入网窝。
代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的英国
二.2-3-5
随着足球演变中传球的发展,场上队员的组织性日趋显得重要,因此,就产生出1-2-3-5阵型。该阵式中中前卫的主要职能是进攻,两个边前卫参与防守,主要防范于对方的两边锋。这一阵型基本思想进攻仍占主导位置,它由局部传球配合形式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成该阵型。
代表:1900年,英格兰布利队获的英格兰足总杯
三.3-2-2-3(W-M)阵型
W-M阵型是在1925年越位规则改变后,由英国阿森纳队的主教练查普曼所创造的。该阵式由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牢固的防守瓦解对手进攻,首先原则是"安全第一"。由于这一阵式问世后效果甚佳。因此,它不仅迅速被英国接受,而且也很快地波及欧洲乃至世界范围。1938年, 意大利的教练波佐带队到法国卫冕,他并用了旧式的拖后中锋,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击手,这种意大利式的WM战术,让“WM”中的中卫更具有侵略性。以后的20年里,“WM”成了主流战术,其间许多的变化都是在这个方面进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奥地利队的教练拉帕恩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战术,他要求两名内锋向中路收缩,两名中卫的分工更明确,一名盯住对方的中锋,另一名则在对方中锋向两侧分球时堵住对方的内锋突击。中场方面则撤回一名队员,与拖后中锋组成球队进攻的核心,四名前锋则专职负责进攻。后来的奥地利队甚至把“WM”看成了制胜法宝,他们运用这一战术一直持续到1954年。
该阵式防守的主要特点是区域与盯人不断转换,距球门近时人盯人防守,离球门远时则松动盯人。当发动进攻时,留下中前卫和两边卫防守。其进攻特点是两内锋稍后撤,作为进攻的重点组织者,中锋和两边锋担负攻门得分的主要任务。该阵式虽以加强防守为基本思想,并确实在阻止越位规则变化后的进球数上升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进攻时防守人数太少,在遇到对方发动快速反击,特别是30年代初期匈牙利队采用的四前锋制时,防守则显得过分薄弱。于是,1958年巴西队以4-2-4阵式开创了阵式演化的又一新曲。
代表:1925年英超阿森纳对的主教练查普曼/1934,1938年意大利夺得世界杯/1954年瑞士奥地利匈牙利队
四.4-2-4阵型
该阵型是一种攻守队员排列极为平衡的阵型。在此阵型运用中,两前卫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当进攻时,他们积极组织策应,当防守时,则迅速回担堵截。由于活动频繁,该阵型对两前卫的体力及技术的全面性有着特殊的要求 该阵型的弱点是中场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当两前卫队员在体力及全面技术上不足时,就更是如此。这一阵型也要求锋线及卫线在攻守的不同阶段,积极策应中场的攻攻守。该阵型的位置较为灵活,它要求队员能根据战势机动课整位置,同时在位置变换中又始终保持整体的组织性。20世纪40年代,巴西队利用W-M中的一个变形"塔形"并将其演变成4-2-4阵型。
这种阵型是将意大利的锁链式防守和奥地利的地毯式进攻进行了融合。盯人防守和区域防守结合。根据对手情况,力图获得场上的防守优势或进攻优势。防守的时候,巴西以两个中卫的优势抵挡对手的进攻,进攻则利用内锋的优势突出隐蔽性和突然性。此外,巴西人还在进攻上发明了对角线进攻,将“WM”的M进行了变体,成了梯式排列,让左边锋和左内锋后撤,形成梯形站位。这样,右路打左路,左路进攻,让右路迂回,然后再给右路,左路包抄。其间用中路的中锋做过渡,这种声东击西的打法,中锋在队中的作用是起虚晃作用,但对方中卫即使识破了这一计策直接去扑边路,中锋则可以自己突破。
代表:1958年巴西队
五.4-3-3阵型
到了60年代,足球阵型说可谓各有自己的特点,但真正能够把理论结合成实际的仍然是巴西人。巴西队当时的教练莫雷拉觉得四前锋的打法很难给防守日趋严谨的足坛带来推进,与其这样,到不如增强中场的实力,来防范对手的反击。莫雷拉的战术结合了意大利俱乐部的一套风格,相信中场的雄厚可以既避免防线的危机,也可以在对手疲劳的时候让自己的前锋制造机会,这实际上是4-2-4的一个演变,其方法无非就是把过去的一个前锋后撤回中场,新的阵型发挥了效应,4-3-3打法在世界足坛开始有了影响。巴西队的贝利当时因为受伤没有参加世界杯后面的比赛, 夺取冠军的1 962年的巴西队是通过大小桑托斯、毛罗和佐济莫的后防线、济托、迪迪和扎加洛的中场以及加林查、瓦瓦和阿马多而形成的。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招数。教练莫雷拉因为没有贝利这张胜利王牌,自然打起了稍微保守的足球,但利用前场加林查的反击速度,居然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冠军!于是,4-3-3阵型当时在欧洲反而得到更好的评价,因为素来稳重的欧洲人相信只有攻守平衡才能夺取胜利!
代表:1962年巴西夺得世界杯
六.1-3-3-3 阵型(清道夫)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国际米兰迎来了多才多艺的教练赫雷拉,他将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战术整体结合在一起,结果他们一举夺得欧洲冠军杯和世界俱乐部杯冠军,这就是意大利人名闻于世的混凝土防守战术。 在1964年的欧洲冠军杯比赛中,赫雷拉的理论得到了肯定,他率领俱乐部以一种4-3-3的变体在欧洲和世界得到尊重。当时还没有人将这个方法作定义,但在70年代的西德队通过使用了贝肯鲍尔后,人们才发现,实际上早在1964年,意大利人就已经率先使用了“自由人”。赫雷拉把四个后卫中的一个进行了加工处理,他让这个后卫脱离与其他三个后卫的平行站位, 单独站在本方的最后面,负责总的指挥和策划。
代表:1964年的国际米兰/1970年西德
六.4-4-2阵型
1966年,英格兰队发展出了更为残酷的防守说,当时的英格兰队教练拉姆齐在全国的压力声下,毅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两前锋打法的带头人。拉姆齐的这一发明对足球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几乎成为所有职业球队在本世纪内采用的阵式。首先,它确保防守有足够的人数,其次,中场有更多的主动权,为两名前锋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对两名前锋的个人能力要求更高。造成拉姆齐使用2个前锋的原因是因为他总结了匈牙利人当年蹂躏英格兰队的那一幕,让他相信,如果当时的英格兰队坚持防守,将队员后撤,其很多失球都是不会出现的。这一想法导致了4-4-2的出现,在1966年的世界杯上,英格兰队凭借很好的防守体系,依托班克斯、大查尔顿和摩尔的核心防线,再辅以科亨和维尔森的搭配,构筑了一条豪华的后防线。前场也被拉姆齐作了精心搭配。赫特和赫斯特作为前锋,给他们以支持的是小查尔顿,波尔、皮特斯和斯蒂里斯。
代表:1966年英格兰夺得世界杯
七.3-5-2阵型
随着全攻全守的打法的兴起,世界足球浪潮的一个趋势是夺中场者夺天下的论调占据了主导地位。 1982年的巴西赫赫有名的四大中场和84欧洲锦标赛得主法国铁三角在阵式上已经朝这方面发展了。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还是创造力丰富的阿根廷人,当时许多教练认为三后卫无疑是自杀式的表现,阿根廷教练比拉尔多手中有新球王马拉多纳这张王牌,他大胆地采用了3-5-2阵式,86年墨西哥世界杯基本都在中午开球,高原反应和炎热的天气导致欧陆化的踢球难施其技,比拉尔多认为每队只用2名前锋,所以他用两名盯人中卫和一名清道夫已绰绰有如。这样就可以释放一名后卫到中场,于是阿根廷在后防稳固的基础上加强中场的压迫力,因此纯粹把英格兰四分之一的失利归咎于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有失公正。五个后卫的打法带来了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场的的齐全,前、后、左、中、右,中场的每个位置都有了具体分工,队员配备更完善。马拉多纳和巴尔达诺仍然打前锋,中场则由巴蒂斯塔打拖后、居斯蒂、奥拉蒂科切打两边,恩里克和布鲁查加在中前场负责牵头和策划,防守上则由布郎打清道夫,鲁杰里和库茨夫打盯人,一个构思精美的阵容诞生了,这个阵容当时在一定程度上让阿根廷人又同时发现了明星战术的好处,那就是所有的队员同时围绕马拉多纳展开行动,这让阿根廷夺取了当时的世界杯。3-5-2的打法同时也掀起了另外一个革命,它导致了防守比例的上升。别看比拉尔多使用的是3-5-2,实际上他很强调防守的作用,五个前卫里, 两个边前卫充当了后卫和边锋的双重作用,所以在进攻的时候是3-5-2,而防守的时候则成了5-3-2,同时拖后中场的崛起让以后的比赛在进球上更为困难,几乎到了90年代,每个俱乐部都有一个类似阿根廷在1986年的大胡子巴蒂斯塔那样拖后中场。90年代的西德国家队取得世界杯,利用的正是3-5-2的变体5- 3-2为主流,利用马特乌斯的组织,让边前卫鲁特和布雷默发挥特别能动力,同时以良好的中路防守,通过布赫瓦尔德、科勒和奥根塔勒的防守体系夺取了冠军,而阿根廷在1990年更是开创了9-0-1战术,让9个队员参与防守,这恰恰和1 00年前的“1-0-9”战术相反。
代表:82年的巴西/84年的法国/86年的阿根廷/90年的西德
八、4-3-2-1(4-5-1)阵型
随着90年代的到来,足球的战术研究到了极限,许多的战术微小改动都被认为是一次成功,萨基打的攻势足球,利用了明星战术和荷兰全攻全守战术以及意大利本土混凝土战术以及自由人战术,多种组合才造就了AC米兰夺取了当时的冠军。萨基没有什么真正的创造,但他总结的经验说明了足球的战术已经不可能是一招鲜吃遍天了,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兼备各种战术于一体。所以当时的AC米兰队能够看到60年代的4-3-3打法、1-3-3-3打法、4-4-2打法和70年代的全攻全守。而真正带来新思维的则是卡佩罗。卡佩罗在接手AC米兰队后已经发现了当时俱乐部的强悍基础,不费吹灰之力地率领俱乐部称霸当时的欧洲。荷兰三剑客离开俱乐部后,他研究出了新的战术4-5 -1,因为前卫中的两个突前前卫有着影子前锋的作用,所以又有人根据其形状象“圣诞树”的原因叫4-3-2-1战术,也有圣诞树阵型一说。这个阵型的特色在于在后防线有巴雷西率领后,必须有一个优秀的拖后组织者为中枢神经,既能够和巴雷西协助防守,还能够参与全队的进攻。卡佩罗是防守方面的专家,他挖掘出了里杰卡尔德、德塞利和阿尔贝蒂尼这样的中场大师,即使是现在的阿森纳队的维埃拉也在米兰队学到了拖后中场的精髓。而在前场,更有巴乔和萨维切维奇的组合以及维阿在前锋线的鹤立鸡群。这个阵型保证了AC米兰队当时的后防线虽然整体年龄结构偏老,仍然取得了冠军。到卡佩罗去了皇家马德里后,他又让4-3-2-1战术帮助马德里人战胜了垄断西班牙足坛的巴塞罗纳队。起特点也是以耶罗、雷东多为主心骨,卡佩罗同时也奠定了“1:0”哲学的使用主义,在充满商业色彩的欧洲职业联赛里,确实是非常实际的指导方针。
代表:卡佩罗的AC米兰
『伍』 足球4231阵型是谁发明的
4231是451的变形,基本配置是四后卫,双后腰,三个攻击型中场外加单前锋。这个阵型对攻防的要版求非常高。后卫线上对两权名边后卫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能攻善守的全能球员,比如萨内蒂卡福卡洛斯等类型;中场对双后腰的要求更加苛刻,其中一名必须有出色的体能和防守奔跑能力,主要负责中场的防守,另外一名需要有出色的盘带传球能力和掌控比赛节奏的能力,米兰的加图索和皮尔洛便是这个位置的黄金搭档。对两名边前卫的传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必须有出色的内切突破得分能力。而作为4231阵型中的前腰则是这个阵型中的灵魂,不但要具备传统前腰的组织传球能力,还要有相当强的自己得分的能力。整个中场的分工非常明确,两名后腰主管防守和连接中前场,三名进攻型中场要配合单前锋主攻。由于采取的是单前锋,因此中场分担了更多的进攻责任。在这个阵型里,前锋必须是抢点好,护球好,可以背身拿球并且有得分能力的强力中锋。
『陆』 关于足球战术,什么是“WM阵型”这套战术阵型的特点是什么
足球运动比赛阵型的一种。由5名前锋、2名边锋、1名中锋、2名内锋;或5名防守、3名后卫、2名前锋排列而成。因10名队员排列位置呈“wm”形而得名。由英国人查普曼所创造。现代足球运动初期曾先后采用“九锋一卫”、“七锋三卫”、“六锋四卫”和塔式等阵型,1925年修改了越位规则,对防守提出了更高要求。1930年出现了由3名后卫、2名前卫和5名前锋组成的wm式阵型,从而第一次达到队员位置排列上的攻守平衡。曾风行20余年。20世纪50年代起被四前锋式和四二四等新阵型代替。
『柒』 朝鲜队5311阵型最早的发明者是谁
5311阵型:
全称:“1+5+3+1+1阵型”,在传统上阵型的表达方式是后场--中场--前场,即用不同场区的人数来表示不同的阵型。因为守门员位置特殊且固定,所以平常在阵型的表达上会将守门员省略掉,直接从后卫球员算起,故常称“5311阵型”。
这种阵型安排5名球员在后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防守反击打法,常用于实力弱于对手时。该阵型反击时的攻击点在于两名前锋和及时插上的边前卫或边后卫,因此可知,前场中路和边路是该阵型快速反击的重点区域。
防守:
·前场防守:两名前锋在无机会抢、断球时,主要是以封堵对方持球者快速向前推进和传球,应将其逼向边路,必要时进行追抢,以缓解中场防守压力等; ·中场防守:该阵型在地域较为宽广的中场只安排了三名球员,为避免防守被动,三名球员防守时一是要以封堵、阻击为主,将对手向前推进的速度降低,二是要三名球员配合将对方持球者堵逼至边路,以配合两边后卫的边路抢、断。而中前卫应多在中后卫前面出没,以防止对手远射和配合组织进攻等;
·后场防守:两名边后卫重点防守边路,严防对方突破或传中,三名中后卫,其中两名负责盯防对方前锋,不能让他们轻易获得球,而另一名拖后中后卫则较为机动,可对两名盯人中后卫出现的空挡进行及时填补,又可对两名边后卫身后的对手进行扫荡。必要时,对守门员出击后的球门予以保护等; ·防守是一个整体,在层层设防的同时,后场的严密防守,既需要队友间的及时呼应,又要在瞬间明确各自职责,做得人球兼顾。
进攻:
·后场进攻:后场往往是发动反击的区域之一,不论是定位球还是非定位球,其抢、断后的快攻、反击都是后场重要的进攻形式。若快攻不成应将球传向两边,由边后卫在边路组织进攻,以防对手在中路抢截形成连续进攻等; ·中场进攻:中场也是反攻的重要区域,但比赛中不可能只有反攻,在有机会组织进攻时,中场三位球员应是进攻重心,同时两位边后卫进入同侧边路参与进攻等; ·前场进攻:前场一名或两名前锋或两名边后卫,是球队形成反击后的突击手,应以机动、灵活的选择位置,积极跑动创造空挡和参与进攻。同时前场球员之间或与中场球员快速形成配合,攻击对方球门等;
进攻也是一个整体,各个区域间通过有效的传球或个人偷袭,完成整体攻势,保持好三线的纵深距离对5311阵型十分重要。
『捌』 是谁发明了震惊足坛的WM阵型
乔治.阿里森
『玖』 近代步兵战术的发明者是谁
近代步兵战术的发明者
科尔多瓦1466年起效力于卡里亚王室,在年到1479年的内战中崭露头角,深得国王伊莎贝拉一世赏识。1492年,科尔多瓦参加对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的进攻,为驱逐阿拉伯人、统一西班牙做出贡献,后被任命为圣地亚哥骑士团团长。1497年,他率远征军参加意大利战争。
16世纪初,贡萨罗·德·科尔多瓦最早把火绳枪在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并将法国人驱逐出意大利南部。由于科尔多瓦积极启用轻兵器,在改进轻兵器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为了提高这种新兵器的效能,努力尝试建立一种新式战术队形,因而开创了西班牙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独占军事优势的新纪元。被西班牙人亲切的称为“伟大的船长”。
在这个兵器发展的时期里,由于火绳枪和滑膛枪在装弹时,士兵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使兵器的效能大受影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负责作战指挥的军事将领在协调联合兵种作战时遇到一个很大的课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步兵轻兵器的威力,军事指挥官在战术技术上进行了各种试验,包括骑兵突击行动,骑兵用轻兵器出击、炮轰、长矛冲击和构筑野战防御工事等等。
中世纪由三个“战斗大队”或密集的骑兵和步兵方队组成的作战队形一直延用到了16世纪初期。但是,这种作战队形特别容易遭受敌人的火枪和炮火的袭击而溃散。为此科尔多瓦首先对这种队形进行了周到细致的试验和改进。
科尔多瓦在1505年那不勒斯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经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批准,将他的军队编成20支部队,称为纵队。每个纵队有1000至1250人,这些人又编为5个连。这是自古罗马步兵编队形式被淘汰后,根据兵器使用的相关理论在西欧建立起来的第一种正规的战术编队。这种纵队从它的实际作战任务来看,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营和团,它由纵队司令或上校负责指挥。
在后来的20年里,西班牙人逐步采用了一种称为步兵团的编队体制,来代替中世纪老式的“战斗大队”。最初,每个步兵团由数量不等的几个纵队组成,最后标准化为3个纵队。这样每个步兵团总兵力为3000多人,以长矛兵和火绳枪手组成,称为“西班牙方阵”。在16世纪的一段时期里,这种军事体制统治了整个欧洲战场。
1507年,科尔多瓦受到国王猜疑,被解职。1515年,科尔多瓦逝世。
『拾』 "424'阵型是由谁创立的
1958年世界杯上,巴西队主教练维森特-弗奥拉是424阵型的创始人。他还挖掘出了如贝利、加林查等世界级巨星,他是将巴西足球引领向世界足坛巅峰的第一人。
足球场上的阵型经过英国的“WM”和匈牙利改良“334”的演变后,到了1958年巴西人手中,变得面貌一新。“424”,一种全新的阵型诞生,四后卫体系首次登堂入室,巴西凭此称雄天下,世界杯后引得全球效仿。
巴西队首次认识到了中场的作用,他们将前锋线和后卫线各减少一人,投入前锋于后卫之间的空白地带,发明了424阵型。424的发明是足球理论的第一次革命,巴西队依靠先进的阵型首次夺得了世界杯,从而一跃成为足球王国,队中的两名中场迪迪和瓦瓦不仅名燥一时,并因良好的传球组织意识而载入史册。 左边锋 左内锋 右内锋 右边锋 -- 左前卫 右前卫 -- 左边卫 左中卫 右中卫 右边卫 。
在这支强大的巴西队中,贝利是闪耀的群星之一,前锋瓦瓦一如既往的犀利(打进5球)、边锋魔人加林查崭露头角、中场的组织核心迪迪,战术大师扎加洛……当这批天才球员汇聚到一起,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巴西王朝由此拉开序幕。
1962年世界杯上,424阵型已经被世界广泛接受,英格兰队由于缺乏一名优秀的内锋,于是主教练便撤掉一名前锋,增加了一名前卫,由此产生了433阵型,并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