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东阿阿胶创始人是谁
去搜搜古代药物的典籍应该有,阿胶最早就产在东阿,东阿阿胶的名字是后人给的。可以去东阿县的阿胶博物馆看下,呵呵
2. 阿胶是怎么被发现的
阿胶是我们中国的国药瑰宝,但有些人对阿胶还是不甚了解,为了发扬我们的国宝文化,我们东阿百年堂的同仁们,特整理一份资料,详细介绍阿胶,以便大家更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先人们留下的千年文化和智慧。
阿胶是以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为名贵中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因发源于老东阿(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一带)而得名。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药用历史2 500余年,以稳定的质量、独特的疗效著称于世,千百年经久不衰。它自诞生之日起,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给予了它无限的生命力。它的生产方式由手工作坊变为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它的足迹由诞生地扩展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它的家族由单一的固体阿胶发展到几十个不同的品种,它的神奇功效从一个领域发展到另一个领域,它自身的质量不断地跃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等级,它的规模业已形成了我国医药的一大行业……这一切,几乎都是业胶者及医药同仁们所创造的,几乎都是在它伪诞生地——东阿这块土地上完成的。狮耳山的草、狼溪河的水、一代代的
制挂胶人,造就了一部阿胶传奇,造就了阿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说起阿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东阿镇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和民谣。
一、阿胶的民谣
是小黑驴,白肚皮,
粉鼻子粉眼粉蹄子,
狮耳山上来啃草,
狼溪河里去喝水,
永济桥上遛三遭,
魏家场里打个滚,
至冬宰杀取其皮,
制胶还得阴阳水。
上面这首民谣,唱的是古人制备阿胶的事,这首民谣唱出了阿胶的制备工艺和方法,唱出了阿胶的制备用原料,唱出了与阿胶有关的自然条件及正宗产地。一年又一年,一直流传至今,给阿胶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二、阿胶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流传着一种奇怪的疾病,若得了它,就会面黄肌瘦,卧床不起,到后来气喘咳嗽,吐血而死。人们求遍了四海的名医,用过了千百种中草药,还是治不好,一时间闹得人烟稀少,村镇冷落。
当时东阿的魏家庄,有个聪明美丽、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叫阿娇。她的父母就是得上这种病,双双去世的。阿娇看着自已的父母和乡亲们苦苦遭受这种疾病的折磨,心里像乃割一样地难受,她决心去东岳泰山祭祀药王,寻求治好这种疾病的药草。
阿娇带着千百个病人的希望,踏上了奔往泰山的路程。她正急急赶路,只见迎面走来了一位满面红光的白胡子长老,把手中的拂尘轻轻一甩,拉住姑娘问道:。这位大姐,匆匆忙忙要去何方?”
阿娇急忙躬身施礼,把自已要去泰山代乡亲们祭祀药王菩萨,求他设法解救千万平民百姓病苦的事细说了一遍。长老听罢,不住地摇头叹息:“这种病倒是可以治好,只是药物太难得了。”
阿娇一听有药可治,满心欢喜,连忙拜求道:“万望长老多发慈悲,可伶天下的病人,请您详细指教。”长老见阿娇一片诚心,告诉她说:“要治好这种病,非用吃过狮耳山上的草,喝过狼溪河里的水,魏家场里打过滚的黑驴皮不可。”阿娇一听长老的话,不觉一惊,她知道,长老说的狮耳山、狼溪河、魏家场,都是美丽的地方,可这些地方却分别被凶狮、猛虎和恶灰狼霸占着.长老说的“轳”是指那头能窜山跳涧的小黑驴,可厉害哪,连凶狮、猛虎和恶灰狼都怕它!它每天带着~群小野驴跑到狮耳山上啃草,狼溪河里喝水,吃饱喝足了就在
魏家场上打滚耍闹。这些驴还常常和凶狮、猛虎、恶狼一起,下山捕食牛羊,糟蹋庄稼,闹得人们成天惶惶不安。别说要取驴皮,就连山脚也没人敢去.,更何况自已是个女孩子家。
长老上下打量着阿娇,对她说:“姑娘,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回去吧。”说完,便向前赶路去了。
阿娇望着长老的背影,想起自己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痛苦,急忙赶上长老,拉住他说:“只要能为人们治好病,豁出性命也心甘情愿。请长老相信我吧!”
长老听了,微微点头,告诉阿娇:“这四个恶兽,最难降服的是那头小黑驴。它是龙种的蛟龙驹,神通广大,凶猛异常,不过,只要你有决心,我再教你些本领,不愁四害不除”
阿娇立刻拜倒在地,请求师傅传艺。长老笑着说:“好姑娘,快起来,你先按我的指点练习跑步吧。“说完,将拂尘向前一指,阿娇飞步奔去。
说也奇怪,阿娇奔出不远,只觉得两腿生风,像长了翅膀,不一会竟离开了地面,飞起来了。阿娇越练越有劲头。第一天,她跑过了五五二百五十里路;第二天,她爬过了六六三百六十座山;第三天,她又跳过了七七四十九条河。阿娇这样不停地跳呀跑呀,直练得浑身是劲。向前一跳,能跳过一条大河;向上一蹦,能蹦上一_座山头。接着,长老又把自己背上的一把寒光闪闪、削铁如泥的宝剑交给阿娇。
阿娇接过剑来。按长老的指点,一刻不停地练了起来。只用了半天功夫,便把七十二路剑法练得精通烂熟,舞起剑来,只听见一阵阵。嗖嗖’声响,只看见一道道耀眼的白光。长老看了,连声喝采:“好!好!阿娇姑娘,你可以去征服那些凶兽了!。
阿娇姑娘拜别了恩师,向狼溪河飞奔而去。来到狼溪河边,她先顺着岸边寻找,看见前边草丛向两边分开着,果然:那只牛犊般大小的恶灰狼,瞪着深绿色的眼睛,伸出血红面红的长舌头,“嗥”的一声啮牙咧嘴地窜了上来,阿娇身子—闪;挥剑迎上前去,战不到三五回合,一剑下去。给恶灰狼的肚皮来了个太开膛,恶灰狼叫一声死了。
阿娇杀死了恶狼,便用清清的狼溪河水洗了把脸,_顿时浑身舒服,又精神焕发地提起宝剑,向狼溪河奔去。这时候,狼溪河边的那只老虎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太阳呢,老远看见了阿娇,先把灯笼一样的两只大眼睛瞪了三瞪,又把木棵一样粗的大尾巴摇了三摇,扫得身后乱石飞滚,几棵碗口般粗的大树也扫断了。阿娇才不怕呢!手持宝剑冲了过去。猛虎张开血盆大口,一声吼叫,腾空而来。阿娇体轻如燕,侧身一闪,躲到老虎的身后边,挥手一剑,把老虎的尾巴齐根削掉了,痛得老虎大叫一声,一头栽在地上。阿娇趁势剑向老虎屁股捅去,结果了它的性命。
拼杀了半天,阿娇觉得有点口渴,双手捧起狼溪河的泉水喝了几口,只听得浑身的关节“叭叭”作响,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阿娇又来到狮耳山上,与凶狮作最后的较量。只听见“嗷”的一声吼叫,震得山上的石头咕咕噜噜直往下滚,随着一阵急旋风,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凶狮窜出洞来。凶狮向前一跳,跳上了一道十丈宽的山涧,阿娇也一下跳了上去,凶狮向上一蹦,蹦上了一座百丈高峰,阿娇也一下跳了过去。斗了一个多时辰,未分胜负。阿娇想,这狮子凶猛,还是智取为妙,于是虚晃了一下剑,向山下跳去。凶狮像发了疯一样,拼命地向山下追。阿娇跑到一块大碑前前侧身一闪,躲到了石碑后面,狮子想一头撞死阿娇,猛力扑去,竟一下撞到了石碑上,碰的脑浆进裂,倒在地上死了。
阿娇连除三害,刚想缓口气,就昕见从狮耳山里传来乱纷纷的驴叫声。接着一群小野驴跑了过来,搅得尘士飞扬,天昏地暗,为首的那头黑驴,离开地面五六尺高,远远跑在头里,擒贼先擒王。阿娇决定先征服为首的这头蛟龙驹。转眼间,那头黑驴跑到眼前,张开大口
想咬人。阿娇也不示弱,举剑便砍,相斗了十个回合以后,小黑驴尾巴一撅,顺着河岸向下游跑去。阿娇奋力追赶。黑驴心里暗暗高兴,它想使出自己的绝技:等阿娇靠近了,一蹄子踢死她。阿娇早有提防,没等黑驴逞能,就纵身一跳,、跳到了黑驴的背上,黑驴跳来跳去。想把阿娇摔下身来。阿娇两腿紧紧夹住黑驴的肚子,一只手紧紧抓住它的鬃毛。黑驴驮着阿娇跑过了六座高山,跳过了九条大河,累得气踹吁吁,可怎么也没把她摔下来。最后,黑驴想打个滚压死阿娇。没等它站稳,阿娇举起宝剑,对准黑驴的眉心,用足力气刺去。黑驴
摇晃了几下,倒在地上,四条腿直挺挺地死去了。
阿娇除了大害,高高兴兴地回去向恩师报喜。那群小野驴也被乡亲们一齐捉了回来。长老见大家胜利归来,十分高兴,大伙儿按长老的吩咐,阿娇和乡亲们先把打死的凶狮、猛虎和灰狼抬到城里卖掉,用这钱置办了一套银锅金铲,又把剥下的黑驴皮拿到狼溪河里冲洗于净,然后挑来狼溪河的水,砍来狮耳山的桑柴。一切准备齐全了,阿娇姑娘把驴皮放到银锅里,再放上从狮耳山采的八十一种草药,盛满狼溪河的泉水,用狮耳山桑柴火,金铲搅拌,熬起药来。烧了九九八十一捆桑柴,添了八八六十四担泉水,熬了七七四十九个昼夜,掀锅一看,果然熬成了黄澄澄、亮晶晶、香喷喷的药胶。长老把药胶切成碎片,分给病人服用。说来也真灵验,病人服下这药,三五天便能起床,十天半月就跟好人一样了,许多人还活到百岁以上呢!
用黑驴皮熬制的药胶,治好了千千万万人的疾病,人们纷纷来到魏家庄,找那位长老拜谢,可那位老人早就无影无踪了,连阿娇姑娘都不见了,大伙儿都说,那长老一定是药王菩萨下凡,他看阿娇是个好心肠的姑娘,把她带到仙山当药童去了。
从那以后,用黑驴皮熬制阿胶治病的方法,一代一代传下去。人们为了纪念阿娇姑娘,就把这药叫做“阿娇’,后来又叫成“阿胶”了。
阿胶,又名傅致胶。傅致胶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自古有‘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之说,用以赞美驴肉之奇美。传说古代生活在平阴县东阿镇东南大寨山一带的居民,以猎取野生动物为生,尤以猎食驴肉为多。某日,一猎户将猎取的黑驴拖至洪范池宰杀,掷驴皮于狼溪河内,经七昼夜后顺水漂至谷城(今东阿镇);城内傅姓名医,其妇常年患病,久治不愈,傅氏恰路遇驴皮,遂拣回煎熬成胶,其妇服后立愈。此后,傅氏遂用驴皮胶为其他患者疗疾,疗效卓著。自此,傅氏所制药胶广为流传,并名以“傅制胶”,其后传为“傅致胶”。
阿胶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就阿胶起源问题,我们百年堂的同仁们,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现整理了一份有关阿胶起源的资料,以供大家参考,让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国宝阿胶的千年魅力。
(一)阿胶的起源
胶的起源,虽不像植物类药有。神农尝百草。一类的可资征引,但可以推想,大抵在我国原始氏族公社繁盛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用禽兽肉类,逐渐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可渐浓缩成一种黏稠物,用以粘合物件,干燥后坚牢难破,于是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并用以制造弓弩等。兽皮本可食用,胶亦可食用,人们食用胶后,发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又渐成为一种药物。当然,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是偶然发现,其后又经过先民们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有了较成功的经验。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即对此有所记载。如对胶的品种指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
黑、鱼胶饵、犀胶黄”。对胶的质量鉴别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轸而博廉”。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对胶的熬制,要求做到“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
3. 山东东阿阿胶是谁发明的
最早记载“药用胶”的古籍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成书时间在春秋战国甚至更早时期,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到3000年以上的历史。
而最早记录“阿胶”的古籍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虽然记载了阿胶“一名傅致胶,名医曰: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直接说明了阿胶是上品,久服益气轻身,也讲了阿胶的名字是傅制胶,产地是东阿,但是阿胶为什么叫傅制胶,阿胶谁发明的?怎么被发明的?……诸多问题都是疑问。阿胶的发明“故事”版本颇多,仅仅东阿流行的传说故事就有10多个版本。
4. 阿胶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的
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使用历史悠久的宝贵中药。但长期以来,阿胶是何人何时何地发明等问题一直没有系统的考证。
阿胶的名称及来源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出东阿,故曰阿胶”。
傅致胶——始于《神农本草经》。今当地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用驴皮加工成胶传与后人,为了纪念他,“致”通“制”,取“制造”之意。
驴皮胶——始于《千金食治》。当时牛皮、驴皮和马皮等皆用于加工阿胶,但驴皮胶已被医家所单独认识。
盆覆胶——始于《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胶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齐民要术》煮胶第九十,煮胶法中:“用盆凝胶后合盆于席上”,有“盆覆胶”之意,但文中没有此名。
九天贡胶——源于清代。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当地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饮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
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晾干后进贡朝庭,此名当源于此。阿胶用皮的演变
汉代以前,《神农本草经》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汉至隋唐阿胶与胶可同样药用。
5. 阿胶出于哪个朝代
阿胶在中国有着很久远的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根据很多古书的记载可知古代阿胶原料用牛皮、驴皮及其他多种动物皮类。
到唐代,人们逐渐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药物功效更佳,遂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原产自山东省东阿县,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阿胶是传统的滋补上品、补血圣药,味甘平,入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等功效,药食两用,长期服用可补血养血、美白养颜、抗衰老、抗疲劳、提高免疫力,适用人群广泛。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是中药材中典型的最讲究“道地性”的药材,道地阿胶必汲取东阿之水,得传承人之奇秘技艺炼制而成。道地阿胶表面平整,无油气孔,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细腻,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李时珍赞其"黄透如琥珀色,光黑如瑿漆”。
6. 《大宅门》里的白七爷真的是东阿阿胶的创始人吗
《大宅门》里的白七爷并不是东阿阿胶的创始人。《大宅门》中的男一号白景琦并不是一个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白景琦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大宅门是出自郭宝昌导演的一部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精品影视剧。
乐镜宇在当年公私合营的时候,还是同仁堂掌门人的乐镜宇选择把自己所有的中医药秘方上交给了党和国家,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祖传的和他自己亲手研制的中成药秘方,一共有上百张。而《大宅门》这部影视剧中的百草厅就是北京的同仁堂,郭宝昌说他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家族历史,所以他把北京同仁堂改成了《大宅门》里面的百草厅,也抹掉了他养父的痕迹,改编成为了白七少白景琦。所以我们并不要把影视剧中的人物想象成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总归只是艺术。
7. 我突然有一个疑问,就是谁发明的阿胶这玩意啊哈哈哈
据说有一个以贩驴为业的老板,其夫人分娩时气血两亏,身体羸弱,不得不版卧病在床。她丈夫权决心宰驴为妻子进补。却不料,他手下的驴贩伙计们一时贪嘴,将新鲜驴肉偷吃一光,没有了东家太太的份儿。那驴老板情急之下,也顾不得讲究许多,看看没有肉只剩皮了,于是就地应变,寻找替代品,将皮熬成驴皮胶冻,充当肉食给太太滋补。不想,此举误打正着,产妇居然因大吃这个驴皮胶而迅速康复了。但是这个也就是一个传说,当成故事来听听就行啦~~就连李时珍在自己名著《本草纲目》中有关阿胶发明的讲述,也草草带过。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那句名言:“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才是被大家广为熟知的。其实名称和来源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大家可信也可不信。
8. 阿胶历史1000字光文字简介
史书记载:阿胶发源于东阿镇,已有有2500多年的历史
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将阿胶称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中国药学大辞典》778页辨别真伪条目下记载了真阿胶的传统制备方法。”——按古法“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东阿镇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狼溪河水,用桑柴火熬三昼夜,去渣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蓍(SHI)、归、芎、橘、甘草等药汁再熬制成胶。其色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历代《本草》都有对阿胶的记载,各版《中国药典》也都载入了阿胶。
历代《本草》对阿胶的详细记述
《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发明中药,将药分上、中、下三品,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上品主养生,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延年益寿。阿胶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商道,传播四方,与瓷器,丝绸、茶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国礼”。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称阿胶为“圣药”!李时珍生长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个时间段内明代的医学风气是强调“以人补人”,最有名的大补之药是秋石、紫车河等,李时珍对这种风气极为厌恶,所以牵涉到大补之类的药材,也惜字如金,不肯轻易赞美。在《本草纲目》中一万多个药方,1892种药,惟独在“发明”条目里,引用了杨士瀛的评价:“阿胶育神,人参益气”,称阿胶:“疗吐血、血淋、尿血、肠学风、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症。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痨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将阿胶列在人参之前。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直接说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最甚”。民国医家黄杰熙直接以“妙药”盛赞阿胶:“人之病虽多,不外水火气血之病,真阿胶滋补潜流血脉之力甚大,故为妙药”。
1935年,前世界书局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778页辨别真伪条目下记载了真阿胶的传统制备方法。”——按古法“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东阿镇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狼溪河水,用桑柴火熬三昼夜,去渣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蓍(SHI)、归、芎、橘、甘草等药汁再熬制成胶。其色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这段文字便是对正宗阿胶制作的最真实记载。这里的狮耳山、狼溪河均位于福胶集团在平阴县东阿镇打造的中国阿胶文化园内,为福胶集团独家拥有。 阿胶,出山东东阿,故名阿胶。相传神农氏尝味百草发明中药。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主养生,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汉《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皆将阿胶列为上品、圣药、贡品。其性味甘平.无毒.乃阴阳平和之物。久服可化痰清肺,养性延年,使身体强健;配方可治疗各种血证、风证.水气浮肿,月经不调,老人虚秘等症。
东阿百年堂阿胶系东阿道地阿胶之典范,东阿阿胶之珍品,’百年堂阿胶选用天然饲养之乌驴皮,汲取阿井之水,得大师之技艺炼制而成。千百年以来,东阿道地阿胶以贡品进贡朝廷,寻常百姓极难得真胶。今东阿百年堂阿胶有限公司秉承精湛奇秘的传统制作技艺,炼制出高贵传世之极品,使昔日之贡品重现今朝。
三国时东阿王曹植赞阿胶赋云:“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珍之。秘之。
阿胶发源于东阿,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
因阿胶味甘、性平、无毒、老少皆宜。四季皆可服用,故可久服。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因此在阿胶2500年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三大历史文化体系。
阿胶的学术文化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称 “昧甘,平.
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轻身益气。”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署。被奉为中药学经典。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120种.无毒副作用.可以久服.具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如阿胶人参等:中品药120种.有毒或无毒,是对疾病能起抑病补虚作用的药物.如五味子、黄连、麻黄等.下品药125种,有毒而性烈.是可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如大戟、巴豆、附子等,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中对每一味药的场地、性质、采集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阿胶又名傅制胶,久服益气轻身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南朝粱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日(阿胶)“出东阿,故日阿胶”,“微温,无毒。丈夫少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凑着用
9. 历史上弟一次吃阿胶的男人是谁
阿胶的发明者
10. 山东东阿阿胶创始人是谁
东阿阿济南舜耕路直营店秦经理。先秦时期诞生阿胶。
第壹代 同兴堂 刘延波
(嘉庆五年)
第贰代 (道光元年) 刘玉节 刘玉梅
第叁代 (道光廿五年) 刘广明 刘广泉
第肆代 (同治六年)
第伍代 (1920年)
第陆代 裕德堂(1920年)团体传承第柒代东阿阿胶厂(1952年)团体传承第捌代
山东东阿阿胶
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改制为上市公司)第九代:东阿阿胶济南舜耕路直营店(济大东校区站点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