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照相术是怎么发明的
达盖尔1787年生于法国北部的康布雷城,青年时代他是个艺术家。在多岁时,他设计了“西洋镜”,这是用特殊的灯光效果展示的全景图画。当他从事这项工作时,他开始产生兴趣想发展一种不用刷子和油漆就能自动重现世界上的景象的机器。从此,他开始了研制照相机的尝试。
最初,他设计一架有实用价值的照相机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1827年时他遇见了尼埃普斯,有可能那时尼埃普斯也在努力发明一架照相机(到那时多少已经取得了一点成功)。两年后他们变成了合作伙伴。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达盖尔独自继续坚持这一努力。到1837年时,他成功地发明出一种可以实用的照相系统,这被称为达盖尔照相术。
1839年,达盖尔将他的照相过程向公众公布,但没有申请专利。作为回报,法国政府授予尼埃普斯的儿子和达盖尔终身年金。达盖尔发明的公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成了当时的英雄人物,并接受了众多的荣誉。与此同时,达盖尔照相术也迅速得到普遍的应用。达盖尔很快就退休了,于1851年在距巴黎不远的乡村住宅中去世。
没有什么发明是完全归功于一个人的工作的。确实,在达盖尔之前,许多其他的工作为达盖尔的成功做了准备。暗箱(一种类似于小孔成像相机的装置,但没有底片)至少比达盖尔早800年就发明出来了。16世纪时,卡尔达诺在怎样将透镜安装在暗箱的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拉开了现代照相机的令人兴奋的序幕。但是由于它产生的图像根本不能保存,几乎不能认为它就是照相机。另一项重要的准备性发现是1727年由舒尔茨完成的,他发现银盐对光敏感。尽管他用这个发现制造出一些暂时存在的图像,但舒尔茨没有真正对这一现象深入研究。
最接近于达盖尔成就的先行者是尼埃普斯,他后来成了这盖尔的合伙人。大约在1820年时,尼埃普斯发现产于朱迪亚(古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的沥青对光敏感。通过这种光敏材料与暗箱结合,尼埃普斯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他于1826年制造的一架照相机现仍被保存着)。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一些人认为尼埃普斯才是照相机的发明者,但是尼埃普斯的照相方法完全不实用,它要求有8个小时的曝光时间,即使是这样,得到的仍然是一幅相当模糊的图像。
用达盖尔的方法,图像被记录在一张涂有碘化银的平板上,15到20分钟的曝光时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这一方法尽管还很麻烦,但却可供实用了。在达盖尔将他的方法公之于众后的两年时间内,其他人对这一方法提出了一些小改进:在用做光敏材料的碘化银中加入溴化银。这一微小的变化对于大大减少必需的曝光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使得用照相术产生图像变得实用。
⑵ 照相术是谁发明哪一年发明
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⑶ 照相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839年,法国政府任命达盖尔为功勋局的官员,年薪6000法郎。达盖尔能获如此荣誉和高薪,是因为他发明了照相术。
谈起照相术的发明,可要先讲一个小故事。这是二千多年前,我国学者韩非在他的著作里记载的。
有一个人请画匠为他画一张画。3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哪来的什么画呀,明明是一块大木板嘛。还没等他发脾气,画匠告诉他:“请你修一座密不透光的房子,在房子一侧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用木板堵住窗户,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看到一幅图画了。”这个人半信半疑地照画匠说的办了。果然,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和往来车马的图像,好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人和车还在动,不过都是倒着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画匠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对面墙上的画就是外面的景物通过小孔所成的像,这在物理学上叫“小孔成像”。照相机就是在这个现象的基础上发明的。
1500年,意大利人发现了用暗室能观察到小孔成像。一些机灵的画家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针孔绘图暗箱,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暗箱的毛玻璃屏上映出实像,然后贴上半透明的纸在上边描图,这样可以迅速地获取所需的景物。
许多年过去了,人类的光学理论和工艺制作水平都向前迈了一大步。1812年,英国人渥拉斯顿对这种针孔绘图暗箱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他将针孔扩大为圆洞,装上透镜,这样,经过透镜的折射,镜头所取的景物能在毛玻璃屏上映出很清晰的像,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照相机的雏形。
最后的突破性工作,是法国画家达盖尔完成的。达盖尔为了设计光学布景,利用了渥拉斯顿式的暗箱,装上了反射镜,这样可以将一张画成的风景画映射到幕布上去。一天,达盖尔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幕布上的图像永远固定在幕布上呢?于是,他放下画笔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达盖尔的研究有着前人的基础。早在1727年,德国的舒列茨博士就发现了硝酸银和石灰粉的混合物具有感光性。他曾将这种混合物装在无色玻璃瓶里,在瓶的外面帖上刻有镂空图案的黑纸,然后把瓶放在阳光下照射一会儿。把黑纸剥去时,瓶内的白色混合物变成了花的:黑纸遮盖的地方仍是白的,镂空处却变成了黑色。不过,剥去黑纸后的瓶子见光后会很快继续变色,最后整个瓶子全变成了黑色的。用舒列茨的办法当然不能将图像永远保留下来。
1802年,英国的韦奇伍德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片树叶放在涂了硝酸银的硝化过的羊皮上,经过太阳光曝晒后,阳光把羊皮晒成了黑色,而叶子遮住的地方仍然是白色,树叶留下了它的影像。不过,树叶的影像仍无法长期保存下来。
比较成功的是尼布斯的发明。1820年,法国人民布斯在锡板或玻璃板上撒上沥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层油或蜡,使之成为半透明体。在阳光下,经过长时间照射,可以留下实物的白色影子,制成永不消逝的照片。1827年,尼布斯将他拍的一张长8英寸(约20厘米)、宽6英寸(约15厘米)的风景大照片赠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一直保存至今。这是他留下的惟一的一张照片,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不过,用尼布斯的方法每拍一张照片,就要在阳光下曝晒8个小时,不要说拍摄活动的物体根本不可能,即使拍风景照片也很成问题。尼布斯决心继续研究。这时他听说达盖尔也在研究照相,便找上门去要求合作。正有志于此的达盖尔欣然同意。1832年,67岁的尼布斯和45岁的达盖尔携手研究仅2年,尼布斯就去世了。告别了他怀有父亲般感情的尼布斯后,达盖尔毅然重新跨进实验室,孤独地继续那看似容易成却难的发明研究,一直到7年后那两桩偶然的事件发生。
1839年,达盖尔无意中将一把银匙放在用碘处理过的金属板上,过一会儿发现这银匙的影子居然印到了板上。这一偶然发现使他大为惊奇,他设法重现这一现象获得了成功,果然拍下了淡淡的影子,这使他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又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使达盖尔解决了显影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一天,达盖尔打开药品箱找药品,突然发现过去曾经曝过光的底片上,影像已变得十分清晰。细心的达盖尔是不会放过任何偶然现象的,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进行了探讨:“也许,是药品箱中的某一种药品起了作用。”为验证这一点,每天晚上,达盖尔将一张曝过光的底片放在药品箱里,第二天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时取出一瓶药,然后再放进一张底片。
使达盖尔大感意外的是,当他连续试验了10多天,将箱子里的药品全部取完后,底片仍然显像清晰!达盖尔并未轻易放弃试验,他坐下来冷静地回顾了整个过程,认为最初的判断还是有道理的。于是他把箱子翻来覆去反复检查,终于发现了箱子角落里有一些小小的水银珠,立刻意识到,奇迹一定是水银造成的,是水银蒸气起的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断,达盖尔把曝过光的底片放到暗室里用水银蒸气进行处理,果然底片显像异常清晰。以后,他又解决了定影技术,从而彻底解决了照相技术问题。
1839年8月15日,法国科学院大厅展出了达盖尔拍的照片,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绅士淑女在如画的照片前流连忘返,他们纷纷找到达盖尔,要求拍摄自己的肖像照,尽管为此他们要被绑在椅子上,脸上涂上白粉,在太阳光下曝晒也心甘情愿——达盖尔的照片曝光时间虽然仅是尼布斯的十六分之一,可仍要半小时。
⑷ 摄影术是谁发明的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科学院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向社会公布达盖尔摄影法,宣告摄影术正式诞生了,从此,摄影作为一种实用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⑸ 摄影术是何时发明的
科技发展到今天,摄影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喜爱的娱乐活动。每逢节假日,或全家老小,或要好伴,带着照相机一同外出,选那美的景和开心的笑容,轻轻一按快门,便留下了人生美好的回忆。
可是你知道吗?这一切对于上个世纪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那时的人们要想留下一个固定的影像,就只有靠画师的笔了。
人类从认识光影的作用,到能够记录并复制再现它们,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我国古代,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别国的。作为现代摄影技术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的小孔成像原理,早在2400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著作《墨经》中就有所记载了。在公元1661~1721年间,我国就已能制造装有成像镜头的绘画或观景的暗箱。清代陈文述对此做过形象的描述:“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上,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同时期,国外也有人发明了一种暗箱,非常接近今天的照相机。可见光学机械的发展在17世纪中叶已有了相当水平,只是碍于感光化学的落后,才使摄影术的发展暂时停滞。
到了18世纪,人们偶然地发现了银盐的感光特性,只是未能将其与摄影术联系起来,而且用实验印出的影像不能保留,很快就会消失。
直到1826年,人类才第一次将暗箱与化学感光材料结合起来,真正发明了摄影术。这就是摄影史的真正开端。
⑹ 摄影是如何发明的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梦想:记录和固定人类所看到的事物和景象。这也一直成为许多画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著作中对小孔成像的原理进行了描述。达·芬奇也曾应用小孔成像描绘景物。1793年,法国一名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尝试着创造一种将线条画转印到石板上的自动转印法。1826年,他把沥青液涂在金属版上并放在暗箱里,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8小时曝光,终于得到了一张影像粗糙的图像。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摄影法”。尽管他始终没有找到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摄影方法,但这毕竟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保留下来的经感光而成的影像。这幅图像现保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曾经发明“西洋镜”的法国舞台美术家达盖尔,对如何能留住暗箱中的影像产生浓厚兴趣,他与尼埃普斯签约,共同研究能更好地记录并保留影像的工艺。但直到尼埃普斯于1833年逝世时,也未能取得明显的新成果。1837年,达盖尔在尼埃普斯的日光蚀刻法基础上,用感光过的镀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成功。这张首次定影成功的金属镀银板摄影作品,现珍藏在法国摄影家协会。达盖尔的摄影作品《静物》,其影像精致细腻,层次丰富,细节清晰,充满了古典绘画的艺术气息。这种“银板法”摄影工艺,至今看来仍然具有很美的视觉效果。1838年达盖尔将他的“银板法”和尼埃普斯的日光蚀刻法,以20万法郎抛售,因无人问津而转求法国政府。经法国议员、著名科学家阿拉戈的努力,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法国美术学会联合集会,宣布一项重大发明在法国巴黎诞生,正式将达盖尔的摄影技术推向全人类。
⑺ 摄影术的发明者到底是谁啊
展开全部
224年前,一位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出生在法国,他就是摄影术的发明者——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1787年11月18日-1851年7月10日)。
⑻ 摄影术的鼻祖是谁
摄影术的鼻祖其实是法国印刷工人兼发明家尼埃普斯。他最终使用涂上沥青的铅锡合金板。1826年的一个夏天,他把合金板塞在暗箱中,然后将它挂在阁楼顶上的窗户前,俯视着屋顶、一个梨树和鸽子窝。暗箱晒了8小时后,他用薰衣草油成功除去合金板上由于日晒不够而没有变硬的沥青。最终的图像清晰可变。尼埃普斯制造的是一个正像,没有底片的照片,他取名日光胶版术,或“日光画”。
既然你提到达盖尔了,我也在这里说一下:
后来尼埃普斯和法国人达盖尔组成搭档,他们发现使用擦亮的银板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1833年尼埃普斯突然死亡,达盖尔继续试验,最终得出特别步骤,命名为“达盖尔银板照相法”。
达盖尔银板照相法的工序是这样的:将银板放入密闭的,装有碘的盒子,挥发的碘与银结合形成易感光的碘化银。将碘化银放入暗箱中曝光30分钟以上,就产生了隐蔽的图像,存在但肉眼看不到。达盖尔发现,水银气体能够用来“显影”,而最普通的餐桌盐就可以阻止图像继续反映从而“定影”,这种方法制作的图像仍为正像,由于没有负片,每一张图像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达盖尔银板照相法非常清晰,细节充分。银制表面令图像只能从特定角度观看,否则会令人难以捉摸。有时,观察者只会看到银板中的自己,这些特点使达盖尔银板照相法获得了美丽的名称“回忆之镜”。
虽然达盖尔取得辉煌成就,但是请不要忘记尼埃普斯的最初贡献,上一张世界第一张照片:日光画。
⑼ 摄影术最重要的三大创始人和他们的成就
:尼埃普斯
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国发明家。
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国人尼埃普斯于1827年拍摄出来的,但是现在全世界公认的摄影术的发明者却是法国的达盖尔。尼埃普斯,是未被大众关注的摄影术发明者,他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在那个时期,摄影的产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人们早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墨子年代就已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奥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这一原理仍然适用於摄影术,但当时阻碍摄影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将影像保留下来的方法仍然没有被发明。1825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委托法国光学仪器商人查尔斯·塞福尔(Charles Chevalier)为他的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制作光学镜片。并于1827年(有说1826年)将其发明的感光材料放进暗盒,拍摄和记录下历史上第一张摄影作品,作品在其法国勃艮第(Burgundy)的家里拍摄完成,通过其阁楼上的窗户拍摄,曝光时间超过8小时.
2: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画家、摄影家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发明了银板摄影法,
这标志着摄影真正进入到实用阶段
达盖尔发明的银板照相机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实用相机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向外界介绍了银板摄影术,轰动一时
全世界一般将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去年是摄影术诞生170周年)
达盖尔拍摄的《Boulevard Temple(林荫道寺院)》(1838 or 1839)是世界上第一张银板照片,也是第一张有人物出现的照片
《Boulevard Temple》的出现虽然稍晚于尼埃普斯那张著名的《窗外的风景(鸽子窝)》(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张照片),
但是《Boulevard Temple》只曝光了10分钟,相比《窗外的风景(鸽子窝)》8个小时的曝光,已经是很惊人的进步了
而且达盖尔的相片清晰锐利,比尼埃普斯的方法要先进很多
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Boulevard Temple》才是历史上第一张摄影作品
画面左下角那个擦鞋的男子站立了10分钟以上,使得达盖尔拍到了他的身影,
3:塔尔博特
(180—187)英国化学家,卡罗摄影术的发明者.最早用硝酸银将纸敏化,后改用光敏度更好的氯化银.1840年,对原有的摄影法进行改进,使用有碘化银和显影液,使曝光时间更加缩短,影像也更为牢固.1841年,改进后的方法被确认,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