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版权说明博物馆

版权说明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12-20 00:42:08

㈠ 为什么在博物馆里不能拍照

在博物馆和文物景点,很多地方都有“禁止拍照”的牌子,有些游客对这种规定内很不理解。

不许容拍照的主要原因是拍照时闪光灯会损坏文物。我国木质建筑物、字画、丝绸制品、壁画等文物都年代久远,质地相对已比较脆弱,上面的彩漆、字画等也容易褪色、脱落,拍照时,闪光灯的反复照射对其破坏很大。因为普遍的可见光波长是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低于400纳米的紫外线能量很大,容易被物体吸收,从而使物体变质;而高于700纳米的红外线能量小,不易被物体吸收,很安全。木材、植物、丝绸等物质都是高分子结构,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容易受光、电、细菌的影响而变质、损坏。我们使用的闪光灯型号不一,波长有长有短,但都是低于700纳米的可见光,或多或少对高分子结构的文物有破坏。因此,木质建筑物、字画、丝绸制品、壁画等文物,应该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
此外,还有拍照还涉及到文物持有者(单位)的版权、安全等因素的考虑。

㈡ 博物馆藏品的图像“版权”,要不要公开

您好,关于这个抄问题有很袭多争议,有人认为,开源”是互联网的未来,也是博物馆的未来。我们的藏品数量庞大,很多藏品我也没有见过,而公众可以在这里“再发现”。需要注意的是:技术虽然有帮助,但它是一种间接的媒介,人们并不能直接、真实地看到艺术品,如果失去了藏品的“真实”,整个博物馆体系就不存在了,而仅仅是一种体验而已。
但也有人认为,博物馆开放藏品照片版权,恐怕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随着照片清晰度的提升,可能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走出家门,因为他们认为用手机就可以逛遍世界各地博物馆。一定程度上,这是数字化浪潮对实体博物馆造成的冲击。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㈢ 博物馆藏品著作权

一般历史较长的作品,找不到作者的后人的话,著作权便不存在。
馆藏作品一般没有著版作权,只有所有权。权(也有一些例外的。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玉器《龙盘》,虽然已被收藏,但因作者健在所以还是有著作权的)。
如果你想对作品进行临摹或更改,是不会有问题的。比如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把《蒙娜丽莎》画上了两撇胡子,不是成了其代表作《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了吗?(只要你不在原作上改就行,呵呵)

附:一般博物馆、画展等场合禁止拍照,因为这些地方光线较弱,拍照需闪光灯,这对作品是很大的伤害。(即便你不用闪光灯,工作人员也不会让你把相机拿出来)这是常识。

㈣ 电视剧里视屏用到博物馆里算侵权

您好,如果没有经过该视频著作权人的许可,那么涉及侵权行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存在合理使用的情形如下: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博物馆为公共场所,未经视频著作权人许可进行公开播放的,会涉及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放映权等。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㈤ 媒体报道刊载博物馆馆藏展品照片存在版权问题吗

要看这张照片是否已经过期,照片的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五十年以内的作品版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超期刊载也是无所谓的

㈥ 很多博物馆对馆内藏品文物照片有版权,请问这是否合理合法呢

关于版权的问题,在我国列于《著作权法》中。一般来说,博物馆对馆内藏品文物所拍的照片,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享有著作权!即有摄影师的创作性元素融入其中,比如角度的选择、空间的构图、明暗的对比、色彩的调节等,而使该照片具有了一定的原创性,这样的照片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这里顺带把博物馆所藏文物的著作权说一下。

一、藏品的著作权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1、藏品的著作权(知识产权),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均属于著作人身权,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比如唐伯虎的画作,上述四项权利永远属于作者所有。

2、藏品有形财产的所有权(物权),即以作品为对象的财产利益。主要包括13项: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 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生前加死后五十年,财产权可以通过许可或转让给他人使用,获得一定的报酬,实现版权价值。

㈦ 为什么博物馆经常不允许拍照啊

事实上,闪光灯发出可见光的同时,也会发出红外线和紫外线。就像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伤害一样,闪光灯发出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成都晚报》报道,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会破坏纺织品纤维,还会促使染料和颜料发生改变,导致文物褪色。此外,氧化也是破坏文物的罪魁祸首,在光照条件下,光为氧化反应提供了能量,加快了氧化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有机物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纸张书画、印刷品、植物标本、皮革、羽毛对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十分敏感,在较强的光线下更易褪色、老化。

石质、金属、陶瓷对光相对不那么敏感,因此它们通常被陈列在明亮的环境中,但如果这些物件有染色或着色工艺,就另当别论了。

由于光线会对展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故而博物馆中展品的陈列也很有讲究,工作人员会提前制定能够最大限度延长文物保存时间的陈设方案,光线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不能接受强光照射的展品,他们会挂上“请勿使用闪光灯”的牌子,并将展品陈列在光线较暗的展馆内。

博物馆里不能使用闪光灯这条禁令的初衷是为了把历史传承给后代,让他们能和我们一样,在博物馆里寻觅历史的轨迹,怀着敬畏的心回顾文明的历程。

未来若在博物馆里看到标识时,请自觉地关闭手机或相机的闪光灯,用心去感受藏品吧。(宋怡然)

本文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冬娥进行科学性把关。

(7)版权说明博物馆扩展阅读:

其他观点

1、禁止拍摄提高了游客体验。热爱艺术的人会经常光顾博物馆,甚至成为会员或者向更多的朋友推荐。当一堆人拿着自拍杆儿对着艺术品拍摄时,其他人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欣赏作品了。有时候,对某艺术品拍照的人一多,会造成交通拥堵。

禁止拍照可以使得人流顺畅,并且保证大家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它也减少了博物馆的保险费用,因为一些摄影师会找很特别的角度拍摄,比如从阳台上捕捉画面。降低受伤的几率以使博物馆运行成本更低。

2、禁止拍摄使得礼品商店垄断了图像的版权。这样礼品店的书籍、海报以及明信片就成为艺术品、名胜古迹清晰图像的唯一合法来源。

3、禁止拍摄也确保了艺术品的安全。窃贼或恐怖分子会通过照片来分析出报警系统以及摄像机的位置,再找适当的机会下手。虽然偷艺术品的贼并不多,但一偷往往就会上头条新闻。

当然,也有人会说,将照片传到网上不会妨害艺术品的安全,反而会让它更加安然无恙。因为如果更多人知道了某件艺术品专属于某个博物馆,那么即便被偷,它也很难找到销售渠道。因此,拍摄和分享图像应该被鼓励,而不是被禁止。

4、拍摄照片可能会涉及到版权问题。一旦作家、作曲家和艺术家具有了独家的版权,那么谁想复制这些作品,就必须支付费用。版权通常在艺术家死后保留70年。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希腊雕像和印象派绘画已经不存在版权保护问题。所以版权更多是对现代艺术品说的,特别是借助博物馆的空间来展出的艺术品。

只要不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绘画和雕塑的版权都属于艺术家本人。而有的时候,个人拍摄并上传的作品通常不会对艺术家造成影响,反而提高了艺术品的认可度及传播度,甚至增加版权持有人的价值。

㈧ 关于著作权的案例 麻烦大家帮帮忙!

针对你提的问题,分别作如下回答:
(1)我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文规定,作者享有的人身权如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全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且不得转让。因此,本案中画家只是把《南昌起义》油画部分财产性的权利转让给了博物馆,该画作者仍然享有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利,作者死后这些权利由他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保护。
(2)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具体到本案中,画家已经将油画原件转让给了博物馆,则博物馆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公开展出,而不需要画家或其继承人的授权或事后追认。至于博物馆将油画提供给集邮协会刊印纪念册的行为是否侵权则要作具体分析:首先要看作者享有的财产性权利是否过了法定的保护期(《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财产性权利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若本案的情况没有超过保护期的话,则需要进一步考察作者当时许可博物馆使用是否仅限于收藏,若仅限于收藏使用的话,则博物馆在上述保护期内未经作者(或继承人)许可擅自将其油画提供给集邮协议刊印发行,构成对复制权、发行权的侵犯,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侵权的法律责任;若当时作者没有对博物馆的使用方式以及期限作出限制的话,则可视为作者以500元的转让费将所有的财产性权利都转让给了博物馆。不过,基于常识判断,以500元的转让费将所有财产性权利永久性地转让出去的可能性不大。
(3)博物馆作为油画《南昌起义》原件的所有权人,有权买卖该油画原件(仅指油画原件,事实上,博物馆不得将自行复印的复印件出卖,否则构成对复制权及发行权的侵犯),因此,有人打算收购该幅油画则需要同博物馆方面商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博物馆作为油画原件的所有人有权处分物权意义上的油画原件,但其不能处分作者对该油画的著作权,也即作者享有的著作权不会因为油画原件所有人的改变而受到损害,但基于公平原则的考虑,油画原件所有人享有该油画的展览权。

㈨ 某画家将其一幅油画捐赠给博物馆收藏,该画的著作权属于

画家

在中国,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版创性并能以权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著作权一般被习惯称呼为版权,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
所以说,即使所有权和版权归博物馆所有,著作权属仍属于作品的原作者,也就是画家。

阅读全文

与版权说明博物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