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文化的目标

知识产权文化的目标

发布时间:2021-08-09 06:20:34

『壹』 知识产权,近五年的目标是什么

(一)战略阶段规划。 为保证在2020年全面实现各项商标战略目标,将战略任务进行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时段,将战略实施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0年 在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实施具体步骤的基础上,完成工作任务分工部署,确立各项战略实施体制机制,全面启动各项任务的落实。重点一是修改、完善商标法,二是探索和建立各项实施工作体制机制,三是确保商标审查2010年解决积压任务的实现,四是建立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五是大力开展战略实施宣传,六是规范商标代理服务行业。战略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2011-2015年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下内容,一是大力提高企业商标运用、保护、管理能力,二是进一步普及公众宣传教育,三是完善商标审查、评审人员管理制度,四是提升信息化水平,五是完善法律法规。上述任务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三阶段:2016-2020年 根据地区、行业发展情况,分类指导,综合平衡,提高完善。全面实现各项战略目标。 各战略分阶段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每年末总结评估年度实施情况。 (二)组织领导。 1.国家工商总局成立商标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商标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总局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总局各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商标局承担办公室职能,商标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2.商标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统筹规划商标战略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和调整商标战略实施意见以及年度实施方案;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商标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协调与商标战略实施工作有关的其他重要事项。 (三)责任分工。 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由商标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或推动本地政府制定区域商标战略,落实总局各项工作要求,有效开展实施工作。 (四)经费保障。 建立商标战略实施经费专项预算和拨付制度。保障战略实施工作的各项经费。

『贰』 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是什么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目标是:第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版策体系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第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全工作体系,大幅度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审批、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市场经济按秩序明显改善;第三,大幅度提高市场经济主体,也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形成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和大企业;第四,要基本完成努力自主,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能够全面满足社会主义审批知识产权业务的和宏观管理需要,能够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信息检索和分析的平台; 第五,要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工作队伍,拥有一批研究能力强,精通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实务能力的高级人才;第六,要改善知识产权国际环境显著提高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调整和改革过程中的影响力,能够切实维护我们的根本利益,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叁』 我国确立的知识产权文化核心理念是

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 诚信守法

『肆』 如何建设公司知识产权文化

一、企业领导者要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视是顺利开展该项工作的关键。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把知识产权管理列入领导工作议事日程,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保障。
二、搞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职能机构。大中型企业应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职工作人员。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可以独立设立,也可放在企业法律事务部中。无力设立专门机构的小企业。也应安排兼职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有很多先进企业都很重视这一点。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仅专利部就有250多人,每年获专利3000多项;日立公司知识产权部有专利管理人员320多人,每年专利申请量为1.3万件。我国海尔集团公司设有独立的法律事务中心,专职人员20多人,其中也配有专门负责企业专利法律事务和商标法律事务的人员。
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是企业最通有而又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对这几项知识产权的管理,应努力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一)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
1.进行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研究时,首先要进行专利检索,利用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技术,可了解到本技术领域中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研究动向,以避免重复研究,浪费投资。
2.做出发明创造时,要及时考虑是否申请专利,申报专利应争取时间尽早申请,取得法律保护。
3.当取得专利权后,要考虑开展许可证贸易或转让专利技术,这样有利于收回科研投资,使企业得到补偿,扩大研究经费,开展新的课题研究。
4.企业的专利部门对于企业取得专利法保护的产品和技术,要根据专利法维护本企业专利权不受侵犯。当发现侵权行为时,应及时请示专利管理机关调变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应自觉遵守专利法及有关规定,在生产和出售新产品时,要进行专利检索,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5.对进口产品,引进技术要事先进行有关领域的专利检索,以确定其法律状态。在签订有关合同时,应当制订效力极保条款,明确双方在涉及第三方专利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主要工作是:
1.及时注册商标,维护商标专用权。当企业开创了某种商标的信誉之后,如果未注册而被他人抢先注册,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损失。因此,督促企业尽快进行商标注册并及时续展是商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商标专用权遭到侵权时,应及时诉诸法律,积极保护企业的商标权益。
2.加强企业对商标使用的管理。对企业商标的使用的管理,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严格依照《商标法》有关商标使用的规定,无论是注册还是末注册商标,都应依法合理使用,避免侵犯他人合法商标专用权和因其它违法使用而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在许可他人使用商标时,应对许可使用的对象、合同的签订、对被许可方的监督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对使用许可合同的监督。
3.建立健全企业高层档案制度。高层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商标注册证》、商标的注册申请材料、公告材料等,出于注册商标的保护期是有限的,因此,商标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商标注册、续展及注册事项变更等事项的管理,以维持商标注册的长期有效。
(三)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主要是:
1.企业对外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合同中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应在合同中订立专门的保密条款,明确合同对方的保密责任。对合同对方违约泄密或企业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披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仟。
2.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涉及商业秘密的纠纷,大多与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管理不严有关。因此:
(1)企业内部应成立保密领导机构,制定内部保密规章制度。如订立有关资料、图纸的管理办法和职工守则。
(2)在企业员工的聘用合同中,应设立保密条款,规定员工尤其是在企业涉密部门如技术开发部门、计划部门、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等工作的员工对企业所负的保密义务与责任。必要时。可对某些关键员工的工作流动进行合理限制。
(3)加强对企业内某些特定区域的保卫管理工作。对一些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关键部门、车间,应严格限定非有关人员的进入。

『伍』 请问知识产权文化是什么

谈及知识产权文化,必须首先说明什么是文化。有关文化的定义不下百余种,但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一)广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的完整表述,见之于我国出版的《辞海》中。《辞海》讲道:“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第1427页)中也有几乎完全相同的表述。这种文化观,也可见之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定义之中(马氏认为文化分为器物和风俗,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概括的讲,文化就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二)中义文化观。这种观点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实质上排除了上述广义文化观中物质文化作为文化的构成要素。具体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三)狭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认为,文化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1]如果我们这里将知识产权定位为一种法律制度的话,我以为中义的文化观较为可采。具体而言,知识产权文化的内在结构应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包括知识产权学说、意识、习惯等;二是制度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规范、管理制度及组织机构、设施等方面。[2]显然,知识产权文化包含知识产权制度,但由于我国的社会改革属于强制型制度变迁而非诱致型制度变迁(林毅夫语)和成文法的传统,人们长期以来过分关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本身,而忽视了法律制度以外影响知识产权发展的政治的、意识的、组织的因素,或者说忽视了文化语境下的知识产权。

『陆』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包含什么

1把企业知识产权的的管理和建设体系总结出一个报告。2关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的策划,申报,维护,监控,维权确权以及推广方面的工作总结出来。3把企业的研发投入状态,科研能力,重大的特设技术总结出来。

『柒』 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是什么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内较高的国家。容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捌』 文化知识产权是什么

你是说的版权吧?版权(英文名称:right)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专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属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符号在计算机中打法:“Alt + 0169”

『玖』 论述 为什么知识产权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

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知识产权”、“文化产业”。所谓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知识财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是指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权(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等)、著作权(版权),也可以分为著作权、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在美国一般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其实国外的叫法更体现了其知识产权的特征。
文化产业归根结底是内容产业、知识产业,其核心是智力创意、创造,其成果体现就是版权。如果没有版权这个核心的东西,文化就无法产业化,就没有所谓的文化产业。如迪斯尼系列作品、好莱坞的电影,如果没有版权,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还不衰。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走产品化、商品化的道路。走这样的道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有标记、要创品牌。文化产品的产业化成果就是文化商标权的专属和拥有。如梦工厂、迪士尼等世界著名文化品牌。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除了版权、商标权外,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没有技术支撑,文化就无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如苹果电脑、苹果手机。一方面是技术推进了文化与新科技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文化与新科技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如纸的发明成为图书这种文化成果的载体,后来有了胶片、磁带、光盘、网络等这样的载体,这些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这种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就是专利权的专属和拥有。
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走文化产权化的道路。没有法律对这种无形的文化产权进行确认和保护,文化就无从产业化,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

阅读全文

与知识产权文化的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