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州市的一个知识产权局局长是什么级别
你是要干嘛?
查水表?还是想被查水表?
商标学者 陈顾问 2010--至今
『贰』 求上海大学 杰出校友、、、、、(包括早期的上大)
上海大学 杰出校友徐匡迪:原上海市高教局局长,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鲍家善:低温物理学专家。原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周慕尧: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理化系核物理专业
王生洪:现任复旦大学校长,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精密机械专业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系
林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
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经济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和预测咨询研究所所长等职。
谢宇: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系
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1982年于上海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87年于钢铁研究总院获博士学位
陈逸飞:中国著名导演、画家;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施大畏:上海中国画院执行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198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韩硕: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龚方震:曾任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学研究室主任,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194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院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1975年上海科技大学无机材料专业毕业
刘达临: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亚洲性学联合会主席,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馆长
葛红兵: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者、作家。
和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中心联合办学的中国电影史专业研究生毕业 。
郭敬明(2002级):学生作家,著名作品《幻城》等
欢迎采纳 祝你幸福
『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局副局长陈叔弘什么级别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单位。总局内设办,司,局是正厅级。登记注回册局正厅级单位答,副局长副厅级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牌子。2018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
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市场监管实行分级管理,药品监管机构只设到省一级,药品经营销售等行为的监管,由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统一承担。
『肆』 国家知识产权局
有这个专利,但是还没有授权就撤回了,也就是说这个权利不存在。
中药保健洗发水 无权
申请号:200710029343.0 申请日:2007-07-25
摘 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纯中药保健洗发水。其主要由灵芝、银杏、首乌、老姜、茶籽、人参六种中药的提取液组成。各组成成分提取液的含量分别为:灵芝10~15克、银杏5~10克、首乌10~20克、老姜5~10克、茶籽5~10克、人参5~15克。将六种药材的原材料提取液依次加入大型瓦缸里蒸煮,放入顺序为灵芝、银杏、首乌、老姜、茶籽、人参。其中人参在六味药材中最后加入起到药芯的作用,将其它药材的作用调活到最佳。本发明洗发水能够去屑止痒、锁黑防白、防脱育发,并能使头发乌黑浓密,而且没有副作用。
申请人 蔡卫家
地址 510430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鸦岗南八巷19号
发明(设计)人 蔡卫家
主分类号 A61K8/97(2006.01)I
分类号 A61K8/97(2006.01)I A61Q5/02(2006.01)I
法律状态
申请(专利)号 200710029343.0 授权公告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11.01.19 法律状态类型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A61K 8/97
公开日:20080123
申请(专利)号 200710029343.0 授权公告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08.03.12 法律状态类型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申请(专利)号 200710029343.0 授权公告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08.01.23 法律状态类型 公开
公开
本专利更多信息
主权项 1、一种中药保健洗发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灵芝、银杏、首乌、老姜、茶籽、人参六种中药的提取液组成。
公开号 101108159
公开日 2008-01-23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雅平
『伍』 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有没有姓陈的
在上海市版面发
『陆』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怎么样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更多信息和资讯。
『柒』 上海市公安局姓陈的副局长
怎么又什么事情啊,哈哈,你问在公安上班的人就知道了,有没有这个人
『捌』 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也称“智慧财产权”或“智力财产权”,是人们依法对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知识产权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的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可以说,当今国家与国家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较量,就在于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流失
“技者,工之要也”。对技术的保护自古就是保护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但是,由于缺少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大量的专有技术都流失了,比如说中药。我国是中药的发祥地,拥有许多无形的知识产权,但是,因为缺少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一些知名中药的处方和配方轻易被国外企业拿到,然后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仿制,比如六神丸,据介绍,六神丸是我国很常见的一味中成药,但日本公司把它拿过去以后,稍加改造和包装就变成了著名的“救心丹”。光这个救心丹,在国际市场上每年销售额能达到6亿―7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一年的中药出口总额。还有,当年我国安徽宣纸工艺失密事件、“景泰蓝”技术失密事件等,都是因为我们既没有将技术申请专利,也没有将其作为商业秘密给予有利保护,结果由于疏于防范而被外方掌握了关键技术、带走了全套的技术资料,使我们的民族工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二)商标淡出
商标淡出在我们合资合作过程中表现明显。外方有意识地选择我国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厂商进行合作,然后借口他们的产品是名牌产品,在合资协议中限定使用他们的商标,或者干脆花巨资买断我们著名商标的使用权,然后占而不用,同时对他们商标的商品大肆宣传。这样,我们通过几十年创造的名牌在几年之内就被洋品牌完全取代了。比如饮料行业,我国原来的“八大名牌”如“亚洲”、“崂山”、“八王寺”等,一开始,除“健力宝”、“正广和”未合资,其他6家都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合资了;洗衣粉行业,上海的“白猫”,广东的“高富力”、“中意”,合资后,被外方控制,他们利用我国名牌厂家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推销他们高价的“碧浪”、“汰渍”,把我们的名牌打入“冷宫”。广州肥皂厂的“洁花”香皂与美方合资后,很快被“海飞丝”、“潘婷”取而代之。逐渐我们的国产牌子就淡出市场了。
(三)商标被抢注
知识产权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权利,也就是说,依据一国法律取得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有效,在其他国家是不必然受到保护的。商标也是一样。近几年来,当我们的一些名牌准备出口国际市场时,发现其商标已被外商抢注。比如,电器商标“海信”在德国被抢注、“康佳”在美国被抢注、“科龙”在新加坡被抢注;云南卷烟品牌“阿诗玛”、“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天津麻花商标“桂发祥十八街”、北京酱菜老字号品牌“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河南白酒品牌“杜康”、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在我国被列为“国宝级”保护的“一得阁”墨汁被日本人抢注等等。(《人民日报》(2006-04-17第05版)商标被抢注后,产品要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我们或者以重金买回本属于自己的商标使用权,或“改名换姓”,重新培育名牌。无形中,我们的驰名商标就被淡化了,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的价值。
(三)遭遇知识产权欺诈
正如我们所知,知识产权是具有地域性、时间性特征的权利,在一国有效的知识产权不一定在另外一国就必然受到保护。而且除商业秘密外,知识产权都是一定期限里的权利,而不是永久性的权利。超过法定保护期限,人人都可以自由无偿地使用,不需要权利人的许可。但由于我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以致屡遭知识产权欺诈。例如,我国的某汽车厂与外商进行合资谈判,外方提出技术入股,以其中的97件专利技术,共折合1600万美元入股。由于这家企业不懂得专利法,后来才得知,这97件专利技术中有23件专利是过期的,还有29件专利已临近到期,13件则刚刚申请中,真正算数的专利只有32件,也就是说2/3的专利是不能折算股金投资入股的。该企业吃亏上当,追悔莫及。
二、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途径
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应该做到一个转变、两个重视、三个加强。
(一)一个转变
一个转变,就是转变观念,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我们有很多企业还抱着老观念,认为发明在自己手上,别人拿不走,甚至认为申请专利会花费一大笔经费,不值得。国内的企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的非常少,除了极少数的企业,比如海尔、北大方正等有比较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外,其他绝大多数的企业还局限在对有形资产的管理上。据2008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获得的消息,我国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高达60%的国内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由此,很多国内企业还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如果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真正实施,那结果就是保护其他国家的企业,国内企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和相关产权,反而会成为执法的对象。所以观念上还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但我们要知道,未来的经济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在我们生产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的今天,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就没有发展。
(二)两个重视
1.重视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必须由具有专业意识和专业知识的人来实施。但是目前国内的状况是:直接参与创新的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人员没有专利意识;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懂知识产权战略。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专利工作者仅一万余人,平均每13万人中才有一名懂专利的人员。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知识产权制度实施后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几乎都工作在外企知识产权部门,最优秀专利代理人都在涉外代理机构,最优秀的研发人员也在不断应聘到外资研究机构中去了。
2.重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国众多DVD生产厂家被控侵权的事件。我国的D V D生产企业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使用别人的技术专利,先后被日立等跨国公司指控侵犯其核心专利。以至现在我国每生产一台DVD,中国企业就要向国外支付产品净售价的4%或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2006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透露,我国外贸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创新高技术产品仅占外贸总额的2%;2005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中国连续8年的记录为零。2005年秋季广交会上,我国出口产品,只有21%有自己的商标。因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们不得不将每部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20%―40%的售价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人,“为他人做嫁衣裳”。
(三)三个加强
1.加强立法,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法治的基础是有法可依。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基础。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还陆续加入了一些重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就整体而言,我国的法律体系已达到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不十分完备,比如我们没有规范如何行使知识产权行为的〈反垄断法〉。以致对专利权人在我国市场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不能加以有效规制。比如微软,微软的Windows98在美国销售时合800多人民币,而在我国大陆市场的零售价为1980元,因为这差别价格,我国消费者一年就要多支出10亿元人民币。
2.加强执法,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的实现
法律的保护不仅在于立法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依赖于有力的执法。但现在明显存在司法机关执法不力的情况,一是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在有些地方,工商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就直率地表示:原则上为了地方经济,政府是不允许打假的。正因如此,在他们采取行动的时候也只是应付,效果并不理想。二是现行法律对侵权者打击力度不够,经济重罚、重赔和刑事处罚均不到位,既打不疼,也打不死。权利是受法律保障的利益,如果权利人的利益得不到实现,那么谁都不会再愿意花真金白银去造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更愿意做一本万利的掠食者。长此以往,危害的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甚至危及生存和发展。所以,加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要加强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
3.加强宣传教育,使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人心
1447年,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威尼斯共和国专利法》就诞生了,1883年,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就签定了,1967年,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的时候,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空白。直到1982年我国才制定了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商标法》。而且,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自发完成的,是内在的制度需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我们的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是通过政府颁布法令来实现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缺少相应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所以知识产权保护要得到人们的了解、认同并遵守,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政府不懈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日本新提出的口号是“知识产权立国”,在日本的中小学课本中,民族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就赫然在目,可见,日本已经把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民族利益的高度。我们也要有这种认识,只有通过不懈地宣传教育,才能使知识产权的保护深入人心。
『玖』 上海 局长哪个局长姓寇
据我所知真没有姓寇的
市长 韩正
常务副市长: 杨 雄
副市长: 屠光绍 张学兵 艾宝俊 沈 骏 沈晓明 赵 雯 姜 平
秘书长: 洪 浩
副秘书长: 周 波 沙海林 蒋卓庆 王 伟 肖贵玉 尹 弘 翁铁慧 薛 潮 陈 靖
市政府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3级栏目分组
市政府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 洪浩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波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王坚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 沙海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薛明扬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寿子琪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曹斌 上海市公安局局长 张学兵
上海市监察局局长 顾国林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 马伊里
上海市司法局局长 吴军营 上海市财政局局长 蒋卓庆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周海洋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 黄融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孙雷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张全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 冯经明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 张嘉毅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 朱咏雷 (上海市海洋局)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 徐建光 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谢玲丽
上海市审计局局长 宋依佳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 李铭俊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杨国雄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局长 顾 炬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吴振国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黄小路
上海市统计局局长 王志雄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焦 扬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 马云安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 刘海生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 孙建平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 李毓毅
上海市旅游局局长 道书明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吕国强
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谢黎明 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薛晓峰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主任 刘南山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 林 湘
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崔明华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刘 华
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 张道根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 方星海
上海市政府口岸服务办公室主任 周厚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裘 新
上海市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 洪 浩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 白同朔
上海市粮食局局长 张新生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局长 桂晓民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建光 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局长 方国平
上海市公务员局局长 应雪云
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 3级栏目分组
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
浦东新区区长姜梁徐汇区区长过剑飞
长宁区区长李耀新普陀区区长孙荣乾
闸北区区长周平虹口区区长吴清
杨浦区区长金兴明新黄浦区 原黄浦区区长 周伟原卢湾区区长翁祖亮
静安区区长闵行区区长莫负春
宝山区区长斯福民嘉定区区长孙继伟
松江区区长孙建平青浦区区长高亢
金山区区长赵福禧奉贤区区长时光辉
崇明县县长赵奇
『拾』 上海大学的知名校友
政治界
杨尚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博古: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王稼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并担任学生会主席。
许继慎:革命烈士,中国红军早期杰出高级指挥员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何秉彝:革命烈士,五卅时间主要活动者,1924年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同年12月被选为上海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不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秘书,共青团上海地委组织主任。同年底,协助刘华开展上海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30日,参加“五卅”示威游行,遭帝国主义巡捕镇压,中弹牺牲。时年23岁。
李硕勋:革命烈士,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张治中:著名抗日将领,爱国主义人士,曾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新中国开国大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首任院长,曾作为旁听生入上海大学学习。
张琴秋:红军唯一的女将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梁披云:全国政协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著名教育家和书法家,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徐匡迪:历任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主任、常务副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上海市计委主任,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兼院长等职。现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上海大学校董会主席、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夏征农: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原市委书记,上海大学顾问。
王力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上海工大计算机工程系校友。
王林鹤: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市经委副总工程师、市发明协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模范,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大电机系。
周慕尧: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大理化系核物理专业。
尹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1985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
薛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工程系。
钟燕群: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199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工程系。
景莹:曾任上海市外经贸委副秘书长、南汇区副区长、普陀区副区长;现任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198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科学界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系。
林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科协副主席、全国劳模,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大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
陈騊声:工业微生物学家,是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创立了上海科大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邹元爔: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创办上海科大冶金系,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系主任、教授。
严东生:中国无机材料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科大副校长、名誉校长,现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黄宏嘉:国际著名微波与光纤专家,我国微波光纤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科大副校长、名誉校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名誉校长。
郭本瑜:著名计算数学家,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大数学系,原上海科大常务副校长、校长。
鲍家善:著名低温物理学专家。原上海科大物理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郭礼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大生物物理化学系。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1975年上海科大无机材料专业毕业
谢宇: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上海工大冶金工程系
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1982年于上海工大获硕士学位。
李芸: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黄黔;历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校长助理、副校长,上海大学教授、副校长,国家科委科技司副司长,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司司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是上海工大培养出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为钱伟长院士。
吴杰:中国计算机学会海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系主任,毕业于上海科大。
胡传平: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毕业于上大机械系。
教育界
匡亚明:著名教育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原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名誉校长,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就读。
王生洪: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曾任上海科大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委统战部长、原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大工程力学系 。
曹家麟: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电力学院校长。
腾建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郑令德: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书记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上海工大电机工程系校友。
周鸿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
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
许德良:历任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副校长,上海市卫生学校校长,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顾问等职;中共早期党员之一,曾长期担任上海大学庶务员。
工商界
周忻: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1990年毕业于上海工大机械工程系。
周文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上海城建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大学力学系博士,导师为钱伟长院士。
张林检: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仪电控股(集团)董事长。
马新生: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大学研究生学历。
倪建达: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实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1992年毕业于上大经济管理专业。
刘培森:上海英达国际人才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工大1980届机械专业。
胡逢康:曾任飞利浦照明电子全球研发中心总经理、飞利浦照明亚太区CTO(首席技术官);现任“纵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科大电子系77届。
杨士宁: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首席营运官,上海科大电子系77届。
唐豪:上海市工商联合会,上海市商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大学副校长。
王喆:宝钢集团资深高级技术专家。
李世平:宝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解建平:宝山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戴克明:中国戴迪国际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
朱皓:上海慧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何志明:新航星集团董事长。
彭宏陵:香港宏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泰康:科威特华侨华人协会主席。
吴俊:昆明俊业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红阳:上海飞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建祥: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7年毕业于上海工大。
俞勇: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93届校友。
廖建伟:上海兴安得力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90届校友。
郭玮:新致软件公司董事长。
张维华:上海电信党委书记。
吴锡龙:上海电信总经理。
王文海:宝信软件公司董事长。
龚少晖:35互联(中国频道)CEO,1988年毕业于计算机学院。
钱文明:上海博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95届自动化专业博士。
龚其恩:美国鹏博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及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1985年毕业于上海工大机械制造专业。
江燕: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科技开发部经理、研发中心主任,上海科大高分子系87届。
蔡国钧:全国劳动模范、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裁,上海工大计算机系77届。
林野:国家电网华东公司总经理,77届校友。
王国平:中国微影视第一人,全球旅游视频网总裁,上大文学院85届。
余谷:美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总监,上大国际商学院84届。
人文界
孔另境:著名出版家、作家,曾参加过北伐革命,192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丁铃: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施蛰存: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阳翰笙;著名编剧、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龚方震:原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学研究室主任,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毕业于上大法学院。
刘达临: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亚洲性学联合会主席,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馆长。
葛红兵:著名作家,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文艺评论家。
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和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专业研究生毕业。
白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毕业于上海科大精密机械专业。
高韵斐: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新闻学会副会长。
郭敬明:著名青年作家,2002年进入上大影视艺术工程专业,后转为影视艺术技术专业。
许杰: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毕业于上大中文系,是第一位担任美国重要艺术博物馆的华裔馆长。
政法界
翟建: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
鲍培伦: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
江宪: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
陶鑫良:全国著名知识产权律师,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钟人鉴:著名银行金融业务律师,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宋学东: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毕业于上大法学院。
艺术界
黄葆戉: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上海大学美术科书画教授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
陈逸飞: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谢晋:著名导演,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首任院长。
邱瑞敏: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霍尊:上海天韵文化签约歌手,东方卫视真人秀节目《声动亚洲》亚洲赛区三强。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冠军。
滕俊杰: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1999年进入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研究生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