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有哪些
c历法通用数表
依据如下: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内论是否发表,容依照本法享
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
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
(四)美术、摄影作品;
(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
(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
(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条
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五条
本法不适用于:
(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
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二)时事新闻;
(三)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2. 电影预告受著作权保护吗
应该不是非法的啦~~都是经过发行方和制片方的认可之后发行的电影预告片~~
这也是推销商业电影的一个必要的手段~~
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是无体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慧所产生之权利,故属智慧财产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在中国实行自愿登记原则。
《著作权法》第九条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因为在保障著作财产权此类专属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尚须兼顾人类文明之累积与知识及资讯之传播,从而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3. 关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明确规定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质性条件,而仅仅是对作品的含义以及受保护的作品种类进行了规定,并明确排除了不保护的对象。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及相关理论,一般认为,作品要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独创性。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作品的定义,要构成作品,就必须具有独创性。独创性又称原创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独立创作的,是作者独立思考和劳动的产物,即在选择和安排文字、情节、音符、颜色、画面、造型等方面是作者独立完成的而不是抄袭他人的。这就意味着,抄袭而成的作品,因不具备独创性,所以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作品的独创性是指作品表现形式上的独创性,而不是指作品内容上的独创性。一件作品,尽管其内容与其他作品相同,但只要其表现形式是由作者独立创作而成的,即可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例如,张悲鸿独立画的马与徐悲鸿画的马都同样具有独创性,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作品的独创性不同于专利法上的创造性。作为发明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之一,创造性是指该发明成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在技术上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而著作权法所要求的作品的独创性是指作品系由作者独立完成,是作者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成果。换言之,著作权法只要求作品是独创的,而是否首创的则在所不问。据此,即使两件作品内容完全一样(当然,客观上不可能存在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只要是作者独立创作完成,两件作品都可以获得独立的著作权。
2合法性。
作品仅有独创性尚不足以使其获得著作权的保护,作品要获得著作权保护,还必须具有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作品的内容必须是合法的,没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合法性并非作品的构成要素,但它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前提条件。
《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此规定表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智力成果不但要具备作品的一般条件,而且须以合法性为前提,对于法律禁止出版、传播的反动、淫秽作品,著作权法不予保护。
《著作权法》第4条规定的合法性仅指作品的内容本身应当是符合国家关于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涉及作品是否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的问题。一般认为,合法性不仅要求作品内容本身没有反动、淫秽等内容,而且不能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情况。如果作品完全是侵犯他人著作权而创作的,不仅不能享有著作权,而且应当承担侵犯著作权的责任;如果作品中部分内容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而整个作品具有独创性,可以就这些没有侵权且具有独创性的内容享有著作权。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修正)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4. 作品名称是否受法律保护
《五朵金花》电影剧本的作者得知后,以卷烟厂侵犯其著作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争议的焦点是:电影剧本《五朵金花》作品的名称是否单独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法院审理认为,电影剧本《五朵金花》作品名称不能单独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为什么电影的名称不受法律保护,其中的法律根据在什么地方呢?笔者就此略陈己见。
第一,名称是否受法律保护,要看其是否具备单独成为一部独立完整的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的要素。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作品。所谓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将其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本案所涉及的是文学作品,它是指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内容的具有独创性的文学创作成果。由此可见,一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独立完整的作品,应当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能独立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内容;二是具有独创性。电影剧本《五朵金花》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但“五朵金花”一词并不具备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的要素。首先,“五朵”和“金花”,其文字上不能独立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内容;其次,在云南,众所周知,“金花”作为白族妇女的称谓,古已有之,并非剧本作者独创。因此,“五朵金花”一词只有与作品内容一起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文字作品。
第二,“五朵金花”一词并不构成《五朵金花》电影剧本的实质或者核心部分。即便作品的名称(或者其中一部分)并不具备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的要素,但是,只要它构成了该作品的实质或者核心部分,仍应予以著作权法保护。这一点在判定一部作品是否剽窃了他人的作品时,尤其应当予以审查。“五朵金花”一词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均不构成《五朵金花》电影剧本的实质或者核心部分。如果对其单独给予著作权法保护,禁止他人使用“五朵金花”一词,既有悖于社会公平理念,也不利于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第三,卷烟厂的行为既不损害原告的著作权,也不妨碍原告行使其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所包括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作了列举式规定,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一共十七项;第四十六条、四十七条又列举规定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各种表现形式。无论从原告权利的角度考查还是从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形式的角度考查,被告的行为都不损害原告著作权中任何一项人身权或财产权,也不妨碍原告行使其著作权。
综上推之,一部作品的名称如要得到著作权法的单独保护,必须具有以下两种情形之一:第一,该名称具有单独成为一部独立完整的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的要素;第二,该名称构成了作品的实质或者核心部分。本案并不存在上述情形。笔者将这一观点称为“二元化标准”。本案的审理实践证明,在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下,二元化标准是可取的,其可取之处在于:它既合理地保护了作品的名称,又不至于使一些新词和短语被独占。这表现在,一方面,对于能独立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内容、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名称,著作权法给予单独保护。另一方面,对于诗词歌赋这类短小精悍的文字作品,其名称本身就有可能构成了作品的实质或者核心部分;在同类作品上使用该名称,即构成侵权。
与上述观点相反,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名称,就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单独保护。笔者将这种观点称为“独创性标准”。独创性标准的问题在于,在纷繁的作品中,仅仅具有独创性而缺乏独立表意功能的作品名称并非罕见,这些名称往往表现为新词和短语,如果给予其著作权法保护,将使这些新词和短语被著作权人独占,这有悖于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如果排除具有独创性的新词和短语,对作品名称的保护,必然回到审查该名称是否具有单独成为一部独立完整的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的要素;或者该名称是否构成了作品的实质或者核心部分。这样的标准又落入了二元化标准。
从我国著作权法甚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看,“五朵金花”作品名称是不能单独予以保护的。但一部作品的名称是否可能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商业价值?这却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法律问题。从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看,保护的客体越来越宽泛,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例如,传统民法认为,企业名称权如同自然人姓名权一样,是一种人身权而非知识产权。在民法通则中,这两种权利被规定在第五章第四节的“人身权”当中,而非规定在该章第三节的“知识产权”中。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八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本联盟一切国家内受到保护,没有申请或注册的义务,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一部分。”将厂商名称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这个例子从一定层面上说明,对于那些原本并不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名称,特别是那种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经过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反复使用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名称本身已经变成广为人知的显著性用语或用词,此时,该作品名称可能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价值。这种商业价值的形成,是基于人们辛勤的智力劳动。对任何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无形知识财产和相关精神权益给予保护,是知识产权法律的职责。因此,并不排除将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作品名称用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加以单独保护。
5. 下列选项中,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1、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B。
2、根据《著作权法》第3条第(三)项的规定,专B中某歌唱家即兴创作并表属演的歌曲属于音乐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3、《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本法不适用于:
(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二)时事新闻;
(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显然,C、D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4、A中王某拍摄的黄色录像是法律明令禁止的,黄色录像是违法物品,不受任何法律的保护,当然也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6. 用一个电影的名字做影视工作室的名字,会侵权吗
电影名称,并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不存在著作权侵权回问题。
如果电影很火,构答成知名商品,则其名称受法律保护。但是,你们的这种使用,尚不能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如果制片方没有申请商标保护,这种搭车行为不构成侵权。
7. 根据事实拍成的电影受著作权保护吗
(1)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第3款的规定,50年之后,电影作品《马路天使》的发表权和财产权不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作为电影作品的《马路天使》完成于1937年,到1995年已超过了50年的保护期,所以,电影作品《马路天使》不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2)《马路天使》剧本的著作权人是自然人袁牧之先生,作者于1978年去世。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是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而根据《著作权法》第19条的规定,公民死亡后,作品的著作权在保护期内的,根据继承法,该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内容转移由继承人享有。从本案看,《马路天使》剧本的著作权仍然在保护期内,依法应由袁牧之先生的继承人--配偶和女儿继承享有,因此,《马路天使》剧本并没有进入公有领域。
(3)电影作品《马路天使》实际上是演绎作品,因为它是根据原作品《马路天使》电影剧本拍摄的。演绎作品与原作品一样,都是独立的受保护的作品。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应征求原作作品和演绎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而本案中的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已过保护期,因此,第三人使用演绎作品时只需征求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即可。而本案中的华而实先生在使用演绎作品重新创作时并没有征求原作品《马路天使》剧本著作权人的同意,其行为也就侵犯了原作品《马路天使》剧本著作权人的权利。
本案的难点是正确分析原作品著作权与演绎作品著作权之间的关系,正确判断第三人使用演绎作品的权利和义务。而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混淆演绎作品与原作品著作权的相互独立性。虽然演绎作品与原作品有密切的关系,但各自的权利是独立的,有可能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依法终止,而原作品的著作权仍在保护期限内;也有可能原作品的著作权依法终止,而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仍在保护期内。
8.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哪些
著作权分别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专、建筑作品;摄影作属品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9. 中国电影在美国受不受版权法保护
从国际私法的角度来讲,美国和中国都加入了保护工业只是产权的巴黎公约,(说明一下,国际之间的私法不能用一国的法律去判定别的国家行为,也没有全世界统一的法律,所以只有国与国之间签订条约来达成一致,就好比我家有我家的家规,你家有你家的家规,我不能拿我的家规来判定干涉你家的人,你家的家规也不可能规范干涉我家的人,因此我家人和你家人通过签订一份合同就可以很公平的约束我们之间的行为了。就是这个意思)
公约里面约束,只要是签订条约的成员国自发布作品时他在当国和其他成员国就同时享有了版权,发布的这一国不必另外到每个国家公开声明。
你说的中国电影未经授权在美国播放,按照中国的法律来说其实是著作财产权被侵害,但是侵害发生地是在美国,因此就得利用美国的法律判定侵权人的责任。中国版权人必须到美国进行诉讼。利用的是美国法。(PS,依照中国民法通则中的规定,具有中国国籍的法人和自然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适用被侵害发生地的法律,你说的情况侵害地发生是在美国,中国人要提起诉讼就必须要用美国法判决)
10. 以下哪项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我国著作权法列明了下列不受法律保护的对象:
一、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二、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三、 时事新闻;
四、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点子或想法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的人说:"这是我想出来的,我有版权。"到底这个想法或点子是否有版权?这一问题涉及的是:著作权法到底保护什么?是思想内容还是思想的表达形式?
在著作权领域,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形式,而不保护思想和情感本身。这是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理论。也就是说,作品所表达的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存在于人们脑海之中的点子或想法,由于没有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不能受著作权法保护;即使点子或想法已经通过某种形式如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出来,但是由于其本身属于思想内容的范畴,同样不能享有著作权。当然,如果这个想法或点子在工业上或商业上有价值,可以通过专利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例如:甲研究的药方对防治禽流感非常有效,那么,甲可以就此申请发明专利。获得专利后,他人未经甲同意不能使用该药方。如果甲不申请专利,也可以将药方作为商业秘密对待,采取保密措施防止药方外泄。
单纯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单纯的事实消息,是指只报道一件事情的发生的过程、时间、地点和人物,不表示报道人的观点的消息,传播单纯事实消息可采用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其手段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照片等。
根据上述单纯事实消息的性质,单纯事实消息应属于时事新闻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不适用于:
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二、时事新闻;
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方式。”
《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传播人应注明出处。故“单纯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引用、转播等多种形式使用“单独事实消息”不算侵犯著作权,关于这方面的侵权民事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通过大众播放媒介传播的单纯事 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
公有形象不受著作权保护
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法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释义:规定关于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和著作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履行的义务。
一、本条第一款规定法律禁止传播的作品不受保护。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广泛的,但是某些对象是排除在外的。本条第一款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这种作品虽然具备了作品的一般形式和实质要件,但是因其表达的思想倾向,某些感情的表达方式对社会有危害性,不适于出版传播,故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对于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仅不给予著作权法保护,如果出版和传播了这类作品还要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主要有三类:
①违背一般法律原则的作品。
②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的作品。如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都不保护黄色的、淫秽的书刊、报纸、电影等。
③故意妨碍公共秩序的作品。
二、本条第二款规定了著作权行使的一项原则。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使,不得滥用权利,不得违背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样规定可以推知一些著作权法没有规定的作者权利,如作品取回权(即作者在理由正当的前提下收回自己的作品的权利),只要作者行使这些权利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也不损害公共利益即可。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