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建设用地使用权诉讼费

建设用地使用权诉讼费

发布时间:2021-08-05 04:13:01

A.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从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倍,提高后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详见下表。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B.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区别与联系分别是什么

1.含义上的区复别。建设用制地使用权是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家的土地的,而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使用者向国家交付费用后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2.用途主体的区别。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国家的土地之上的物权,使用集体土地来进行建设的,而国有土地权的主体则是政府。

3.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保存建筑物或者其他工作物的,而国有土地权是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便可以使用,无目的而言。

C.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包括哪些

1、在用地前需进行来农用地转建设用自地的报批,需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范围为规划区内城市批次里的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城市规划区外,独立选址的以出让方式区的土地的。
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土地使用着所在政府向省,国家交纳的。不过一般在操作中当地政府在申报审批新增建设用地的时,在获得省或国家批准的时候先交了,回头把土地给使用者的时候有的是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有的地方是把这个费用包含在土地出让价格里面了,划拨土地好象也要交。

D. 企业通过竞拍得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需要交哪些税费

一、营业税及附加(出让方): 1、按转让价与购置价的差价缴纳 5%的营业税。 2、按缴纳的营业税缴纳 7%的城建税和 3%的教育费附加。 二、印花税和契税(双方): 1、按产权转移书据(合同)所载金额缴纳 %的印花税。 2、按成交价格(合同)缴纳 3%的契税(有的地方是 5%)。 三、土地增值税(出让方): 1、按取得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2、规定扣除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成本、费 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 3、税率的确定四档: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 50%的部分,税率 为 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 50%至 100%的,税率为 40%;增值 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 100%至 200%的,税率为 50%;增值额超过扣除 项目金额 200%的,税率为 60%。 为计算方便,可以通过速算公式计算: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 (0、5%、15%、35%分别对应 30%、40%、50%、60%税率)。 四、土地使用税(受让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17 号) 第四条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一、大城市 元至 10 元; 二、中等城市 元至 8 元; 三、小城市 元至 6 元

E.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取范围

其实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土地使用着所在政府向省,国家交纳的.不过一般在操作中当地政府在申报审批新增建设用地的时,在获得省或国家批准的时候先交了。

1、回头把土地给使用者的时候有的是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有的地方是把这个费用包含在土地出让价格里面了.划拨土地好象也要交.

2、国务院和财政部好象专门针对这个下了一个文件的,里面有很多减免事项,可以去看看.

3、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

(5)建设用地使用权诉讼费扩展阅读: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第六条 土地有偿使用费在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手续前缴纳,具体缴纳环节为:

一、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属于同级审批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前缴纳;

二、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属于不同级审批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征用土地前缴纳;

三、只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国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前缴纳;

四、只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农民集体的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征用土地前缴纳;

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国有未利用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转用前缴纳。

F. 建设用地使用权如何取得

建设用地是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按权属,建设用地分为国有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管理法》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采取出让、转让、租赁或者划拨等方式取得。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涉及占用集体所有土地,应当办理征收的,要先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须同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依法开展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用,要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如果不按国家规定缴纳,则一律不能下发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文件,否则以违法批地处理。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59条等条款的规定,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可以按规定申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分别按照如下方式取得:

国土资源管理实用手册

乡镇企业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申请农民宅基地的,需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上述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相关链接

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含义

乡镇企业必须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

乡(镇)村公共设施包括乡村级道路、乡村级行政办公、农技推广、供水排水、电力、电讯、公安、邮电等行政办公、文化科学、生产服务和公用事业设施等

乡(镇)村公益事业包括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所)、敬老院等教育、医疗卫生设施

G. 土地租赁合同无效后,地上建筑如何赔偿

【案件摘要】
原告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与被告上海某物流有限公司就土地租赁等事宜发生争议,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16日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诉称,被告于2007年11月22日、2008年4月20日将登记在川沙县公路管理所(上海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名下位于江心沙路南侧黄埔江边的土地(土地性质为:国有土地,土地用途为:小苗圃基地)与原告分别签订了《合作建设使用合同》及《补充协议书》,约定,被告以上述土地租赁使用权参与合作,原告负责在该地上建造钢结构库房和混泥土场地等设施,并按期向被告缴纳租金,合作期限为五年,即2008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租期到期后,土地上建筑以及附属设施由原告拆除或者归属被告并由被告折价补偿原告。租赁到期后。被告态度强硬,无视钢结构库房、混泥土场地及门卫房、围墙均为原告投资建造的事实,派人强行驱散场地上原告人员,强行霸占、使用库房场地,严重损害了原告权益。后查实,该土地的真正使用权人是川沙县公路管理所(现上海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即第三人),且该土地的用途为小苗圃基地即农用地,依据《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使用者转让、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持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等合法证件,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且土地使用者、承包经营者不得将农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建设用地,违反该规定的所签订的土地租赁合同应属无效合同。请求判令:1.原被告双方之间的《合作建设使用合同》、《补充协议书》为无效合同:2.依法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投资建造钢结构库房、混泥土场地及门卫房、围墙及装修等实际花去费用共计3282625元;3.依法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被告上海某物流有限公司辩称:1.原被告之间并非土地租赁关系,而是合作联营关系,即被告将其从川沙县公路管理所名下的苗圃基地租赁过来作为合作标的,由原告在土地上负责建筑钢结构库房以及附属设施,原告每年按照一定数额向被告缴纳合作收益,所以本案的法律关系属于联营合作合同纠纷并非土地租赁合同纠纷;2.被告到期收回原告建造的仓库以及附属设施是按照《合作建设使用合同》、《补充协议书》约定办理(《合作建设使用合同》、《补充协议书》条款约定,租期到期后,原告不续租时在15日内拆除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如不拆除,归属被告);租期到期后,被告向原告致发了律师函,询问原告续租意向。原告没有答复视为原告并无续租意向,其后原告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建筑;3.原告主张合同无效,被告全额赔偿原告损失与事实不符。原被告在签订合作协议时,被告明确告知原告土地性质以及原告没有申办建设审批手续,自身承担相当过错。4.原告主张的赔偿额不具有事实依据。建议法院主持司法造价审计。按照司法审计结构按照使用年份折价计算。
【处理结果】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如下:1、判决原被告间的《合作建设使用合同》、《补充协议书》无效;2、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763285元;3、诉讼费、司法鉴定费由原被告各承担一半。
【法律评析】
本案存在以下几个主要争议焦点:
1、双方对《合作建设使用合同》、《补充协议书》的合同性质存在着异议。原告认为,虽然涉案协议的名称为合作建设协议,但协议内容是被告将其租赁而来的土地转租给原告进行设施建设并由原告按期支付一定的租金,名为合作协议实为租赁协议,且被告每期出具给原告的发票上收费项目记载的也是土地租金;被告认为:双方属于合作联营关系,被告将土地为俄合作标的参与原告的合作,由原告负责经营土地收益,并每年按照一定标准与被告分配收益,且协议明确约定为合作建设协议,发票收费项目之所以开具为土地租金是为了方便原告的财务记账。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合作建设使用合同》、《补充协议书》名为合作建设协议,实为土地租赁协议。被告主张合作联营与事实不符,联营关系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本案中不论原告有无收益每年每期均要按照一定标准支付被告租金,明显不符合合作联营的特征,且被告在每期的发票上明确记载为土地租金。故双方之间属于土地租赁合同关系。
2、双方对合同的清算条款效力存在异议。原告认为:虽然《补充协议书》对合同终止后的后续清算事宜做了明确约定即租期到期后,由原告申请续租,如不申请,原告须在15日内无条件拆除场地上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否则归属被告。该约定属于无效约定,且被告在寄送续租意向函的时候故意寄往原告法定代表人的户籍地而不是原告的住所地,导致原告无法及时得知。被告认为其已经按照协议内容的约定程序向原告送达了续约通知,原告在约定的期限没有续约也没有拆除设施,按照本条合同清算条款,设施理应归属被告。法院认为:原被告约定的合同终止后的清算条款无效,《合作建设使用合同》、《补充协议书》违反了强制性规定以及被告未经土地使用权人的许可擅自转租属于无效协议。合同法规定的终止清算条款不随合同终止而终止的前提是合同未有效合同。涉诉协议均为无效协议,双方约定的时候清算条款亦为无效条款。
3、双方对合同无效原告是否存在过错存在异议。原告认为,合同无效全责在被告,被告故意隐瞒租赁土地为农用地性质以及擅自转租的事实与原告签订合作协议,致使原告斥巨资投入建设,造成合同无效的损失理应由被告承担赔偿责任;被告认为被告将此块土地在报纸上公开招标合作建设方,明确公开土地为小苗圃土地,原告按照招标公告与被告签订合作协议应当知道土地使用权人以及土地性质,况且双方在签订合作协议时被告明确告知此土地的相关信息,原告自愿投资此土地属于承担商业风险的行为,现合同无效,原告自身存在过错。法院认为:原告在与被告就涉案土地就行相关合作事宜时,须审查被告是否有权出租土地以及土地的登记信息。原告怠于审查土地的相关资料,即投资建设,不履行建设审批手续,造成损失,自身存在一定过错。被告声称其履行了告知义务,并无提供履行告知的证据。综合认定本案原被告双方的过程划分了原告承担无效合同损失的三分责任,被告承担七分责任。

H.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百三十八条【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内容】版采取招标、拍权卖、协议等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积等;
(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
(四)土地用途;
(五)使用期限;
(六)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决争议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解析及延伸:如果允许口头订立建设用地出让合同,极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家多次出台了该合同的范本,附在此,仅供参考。

I.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什么,和土地出让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专、征属收土地时,向取得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1、概念不同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政府在批次报地(把农民手里的地报给上级批准收为国有土地) 的时候给上一级政府或省级政府交的土地款项,交了后这些土地才能当地政府使用。

而土地出让金是当地政府把已经得到省政府批准的土地出让(即拍卖)给开发商或工厂时,受让人(开发商或工厂)交给当地政府的土地使用费。

2、资金流向不同

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政府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地方国库中设立专账,专门核算土地出让收入和支出情况。

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上缴地方财政。县、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新增建设用地后,应依法向用地者供应土地。


3、缴纳时间不同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在报批阶段缴纳,土地出让金在用地阶段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由县市级人民政府上交,相当于买国家的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出让金是由拿地者(开发商等)交给县市级土地管理部门。

J. 什么是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纠纷

依据《物权法》,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权利人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但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出让金的合同。依据《物权法》第137条的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划拨等方式。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可以采用拍卖、招标或协议等方式,但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竟价的方式出让、采取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土地界址、面积;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土地用途;使用期限;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解决争议的方法。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指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将出售、交换和赠与等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方式都统称为“转让”,而《物权法》则将“转让”与互换、出资、赠与等并列,单指买卖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阅读全文

与建设用地使用权诉讼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