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洗稿是版权保护的

洗稿是版权保护的

发布时间:2021-08-04 17:29:12

1.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该如何落实该款项

虽然都说自媒体洗稿已经构成了侵权,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难的,因为网络就是一个特别难管的地方,而且虽然说是洗稿是侵权,但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界定,因为自媒体洗稿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在媒体中特别常见,一直以来都有抵制的声音,但是一直都解决不了,从法律上来约束固然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现在也找不到一个特定的约束条件。

建议明确自媒体提高为侵犯版权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是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个建议还是挺棒的,但是实施和想法毕竟还是两个概念。因为现在抄袭成风,不仅是自媒体,甚至有很多的其他的方面都是抄袭,而且又没有一个定性,所以真正判别起来还是特别难的。

最后要奉劝大家一定要尊重原创,不要洗稿。

2. 代表建议将“洗稿”明确列为侵犯版权法定情形,你支持吗

支持。近年来,“内容点击10万+”日趋成为自媒体生存的法则。受此驱动,通过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内容篡改、语序调整、结构重塑和表达转换,将他人作品“包装”为自己原创作品的“洗稿”现象频繁发生。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提交了《关于加强自媒体洗稿法律规制的对策建议》的提案。她认为,“洗稿”现象的存在不仅损伤了原创者的创作积极性,更暴露了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的短板。

一是法律对原创者著作权保护不完善。目前我国对“洗稿”行为进行规范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按照“思想与表达分离”的原则,《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只保护作者对思想的表达,而“洗稿”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文字表达上下功夫,力求与原创作品之间在文字表述上达到90%以上的差异,使得《著作权法》在“洗稿”行为的侵权认定上困难重重。

为了有效规制“洗稿”行为,切实维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彭静建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她建议《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将“洗稿”明确列为侵犯版权的法定情形,同时规定“洗稿”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而言,建议立法部门完善作品独创性的认定方法,增加“洗稿”的条文规定,确保打击“洗稿”行为有法可依。

3.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洗稿”究竟算不算侵权

"洗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近似或不同标题代替原标题,内容基本不变;另一类是用近似或不同标题代替原标题,但内容表达方式不同。在版权法第四十八条中,未经版权所有者的许可而复制其作品的行为构成对复制权的侵犯。考虑到《著作权法》中的“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如果“洗稿”属于第一类,那么该行显然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但因其掩盖了真实来源,也构成了对著作权人署名权的侵犯。如果“洗稿”属于第二类,则应当采用“接触+实质相似”的侵权认定方法,以判定“洗稿”作品是否构成“实质相似”。

"洗稿"是否构成抄袭或剽窃的标准,与任何抄袭或剽窃文字作品的判断标准并无区别,关键在于"洗稿"后的文章是否利用了原作的原意表达,如回答是,则为"抄袭"或剽窃。要判定“洗稿”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侵权行为,首先要依据著作权法的目的来确定某作品能够得到保护的程度。创意程度与保护强度成正比。对具有较高保护强度的作品复制的形式和类型更容易构成侵权。而“洗稿”作为一种书写也有其千姿百态的形式和类型,不可能以一个预先拟定的标准来评判。如《洗稿》文字对原作的改编力度特别大,达到了“转换使用”的高度,则构成合理使用的可能性就很高。


这一原则一般是用来排除对抽象思想而非具体思想的保护,因为抽象思想很难构成作品的实质,而具体思想可以。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就是实践的范例。按照“洗稿”的本质,即使完成洗稿的作品以“洗稿”人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只要满足了“接触+实质相似”的条件,“洗稿”仍然是一种“洗稿”而非创造。至于如何认定自己的作品被“洗稿”,其认定标准实际上与认定其他侵权行为构成实质性相似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实际上,从最近“琼瑶诉于正”案的认定方法来看,完全可以适用于对“洗稿”行为的认定,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

4.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会受到哪些惩罚

侵犯著作权的,应当根据情节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以牟利为目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洗稿”具体指的是哪些行为

第一步:解剖。

也就是说,要确定原始作品的哪些部分或元素有资格获得版权保护,以及涉嫌侵权的作品的哪些部分构成了前者的副本。该步骤通常被称为“初步相似性判断方法”或“外部测试方法”。此步骤的重点是解决涉嫌侵权的作品复制了原始作品中哪些受保护的元素。同时,更关键的是,通过检查原始作品,可以确定作品的保护程度,然后可以确定涉嫌侵权作品的形式和复制类型的诉讼程度。就是说,原始作品的原创性越高,它所享有的保护越强,就越有可能受到版权法追究涉嫌侵权作品的复制形式和类型,反之亦然。

第二步:联系+实质性相似。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获得直接的复制证据,因此原告可以通过证明以下两点来确立被告的复制:(1)被告与原告的作品有联系; (2)被告与原告的作品均在受保护的元素内。其构成基本相似。在Internet的条件下,降低了证明联系的障碍。只要原告证明他的作品在被告人的作品发表之前就已在网上发布,并且他们的作品在大致相关的在线平台上发表,他们就可以基本满足联系证明的要求。关键是要掌握证据链。侵犯版权的关键问题在于被告是否复制了原告的作品,以及复制原告作品的原始元素是否已经达到实质性程度。在这里,我们需要使用“整体感知测验”,而不是简单地在两部作品之间进行肢解,僵化的比较。

此外,放弃权利和滥用权利等事情也可以作为抗辩的依据。当然,最可靠的防御方法是合理使用。如果上述所有辩护方法都已用尽,仍然无法免除,则构成侵权。

6. 什么是洗稿

“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当下的自媒体平台上鱼龙混杂,乱象频出,许多所谓的“流量大号”早已没了规矩。网络媒体兴起之初,就有一大批人将别人的报道、评论、文学作品等直接照搬过来挪作。如今,互联网平台版权保护措施初见成效,这种低级的全面抄袭已经难以过关。

于是又有一部分无良媒体人想出“移花接木”的法子,将别人的原创调整语序,换几个近义词,草草一改,标上自己的“原创”,这就是俗称的“洗稿”。

在文章中堂而皇之地大段“洗稿”,全无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声称原创,却跟别人的文章观点、故事、逻辑全都雷同,只不过主角从张三换成了李四,“她高兴坏了”改成“她激动万分”。这些换汤不换药的表面功夫,实难“洗”掉抄袭的本质。

(6)洗稿是版权保护的扩展阅读:

如何认定“实质性相似”,司法实践中有两种主流标准:

一是“整体观感法”,是指以普通观察者对作品整体上的内在感受来确定两部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

二是“抽象过滤法”,指在对所涉作品进行“实质性相似”判定之前,首先要将原告作品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元素过滤出来,然后再将其与被告作品进行比较,进而加以侵权判定,又称“抽象-过滤-比较”三步法。

7.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侵权会受到哪些处罚

"洗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近似或不同标题代替原标题,内容基本不变;另一类是用近似或不同标题代替原标题,但内容表达方式不同。在版权法第四十八条中,未经版权所有者的许可而复制其作品的行为构成对复制权的侵犯。

使用软件进行“洗稿”是当今较为普遍的“洗稿”方式,软件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所以当然是侵权人使用软件“洗稿”并传播作品的主体。而对于发表文章的网站是否承担侵权责任,则要看其是否存在主观过错来确定。相对于一般的侵权行为而言,网络服务提供商是否存在主观过错更是难上加难。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作品的标题和具体表述都有变化,往往难以通过技术或人力手段事先发现,因此,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解释的规定,难以直接根据传播行为认定其为共同侵权,但如果有证据表明网络服务提供者与“洗稿”者有合作关系,或者在通知其撤稿后没有正当理由不撤稿,则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若“洗稿”形成的作品构成侵权,则应由该作品的署名作者承担侵权责任。此外,丛立先还谈到,如果“洗稿”行为被认定为剽窃或非法演绎,且该行为是由“机器”完成的,那么“机器”所属公司就应承担侵权责任,而一般情况下,刊登网站应承担连带责任,特殊情况下,如果符合避风港规则,网站可免除责任。


8. 人民网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对于这种建议你怎么看

近年来,通过对他人作品进行内容篡改、语序调整、结构重塑和表达转换,将他人作品“包装”为自己原创作品的“洗稿”现象频发。彭静委员建议将“洗稿”明确列为侵犯版权法定情形,规定“洗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21看两会(澎湃) 彭静委员:建议相关法规将“洗稿”列为侵犯版权法定情形。

首先,“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适用被认为是《著作权法》领域一个知易行难的困难问题。之所以如此,皆因实践中思想与表达的分辨非常困难。其次,该原则的适用并非绝对,即,即便思想与表达在个案中能够截然分开,思想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适用需要采用所谓的“抽象——过滤——比对”法,即首先“抽象”所涉两部作品的思想,然后过滤掉思想,再比对表达。根据其抽象程度,思想通常被划分为抽象思想(简单思想)和具体思想(详细思想)。而该原则通常被适用来排除对抽象思想而非具体思想的保护,因为抽象思想难以构成作品的实质性部分,而具体思想可以。实践中的例子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根据“洗稿”的本质,即便洗稿作品完成采用“洗稿”人不同的语言风格表达,只要其满足“接触+实质性相似”条件,“洗稿”仍然是“洗稿”而不是创作行为。

9. 委员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原创维权究竟有多难

“洗稿”行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播行为,对原创者和原创内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本文分析了“洗稿”泛滥的现实动因和舒适逻辑。澄清“洗稿”中版权保护的多重法律困境;认为应建立“互补”和“共同促进”的机制,使其成为调控“洗稿”侵权行为的关键突破方向。

很难对“洗稿”进行精确打击。通常“洗稿”中对原作的选择和“深度”加工,都是基于很多原作。维权者往往涉及多个作者。因为隐藏的形式,被原作者发现的概率很小,很难“团结”起来维权。即使监管部门能够发现“洗稿”行为,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监管措施,监管部门对“洗稿”行为的审查往往需要专业复杂的程序,难以保证打击的及时性。

为了有效规范“洗稿”行为,切实维护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彭静建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她建议《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明确将“洗稿”列为侵犯著作权的法定案件,并规定“洗稿”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建议立法部门完善作品原创性的认定方法,增加“洗稿”的规定,确保打击“洗稿”有法可依。

制定查处洗稿行为的具体规则."在总结我国执法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查处“洗稿”的专项规定,明确查处“洗稿”的责任部门、查处方式、具体程序和救济方式。同时,必要时应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洗稿”行为进行认定,公众应加强对洗稿行为的规范监督,确保调查程序正当、结果公正。

10. “洗稿”是什么

材料在提到当前网络新闻转载存在的主要问题时,称“新闻网站‘洗稿’现象严重”。对于这则材料的真伪,笔者并不在意。但“洗稿”这个词确实值得好好谈一谈,因为在这个新鲜词汇的背后,是中国新闻网站的无奈和反抗。其实在网络新闻编辑圈内,“洗稿”并非一个新鲜词。按照我的理解,这个词直接来源于“洗钱”。所谓“洗钱”,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将非法所得的资金合法化,掩盖其真实来源。最直观的理解即通过一些手段的运作,将“黑钱”洗“白”。钱有“黑”有“白”,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有的钱是通过贪污、欺诈、走私、贩卖毒品等非法手段获得的,它们一出生就“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洗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新闻稿件也像钱一样有“黑”有“白”?难道有的稿子是通过犯罪手段获得的?在中国的网络新闻管理制度下,有些新闻稿还真的是不能碰的“黑稿”。“黑稿”中最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是传统媒体保护著作权的稿件。例如,原来的《财经》杂志和财经网,是不允许其他网站转载其稿件的,包括门户网站在内。假设新浪一定想转载,怎么办呢?那便只能“洗稿”了,可能的方式是——先以网友的身份将稿件转贴至论坛,再从论坛转载至新闻频道,出处注为“新浪论坛”;或者直接转载过来,但出处注为“新华网”,虽然新华网上实际并没有这篇稿件。当然,这种做法肯定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与“洗钱”犯罪颇有几分神似。但实际上,大量的“洗稿”并非因此而发生。在中国,绝大多数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面前都是弱势群体,它们为了让自己的稿件被更多的网友看到,不大可能像《财经》杂志一样制定严格的禁止转载政策。相反,它们要和门户网站合作,这样才能提高知名度。既然绝大多数媒体都愿意放弃对著作权的“斤斤计较”,乐意看到自己的稿件在网上流传,为什么网站还需要“洗稿”呢?原来,管理部门给各大网站制定了一批“可供转载的新闻媒体名单”,凡不在名单上的媒体,它们所提供的稿件皆为“黑稿”。要想转载,只能想办法“洗稿”。这便与“洗钱”的概念大异其趣了。打个比方,倘若有某个国家规定“一切工资皆为非法收入”,那么人们怎么办?被逼无奈只能“洗钱”啊。可问题是,凭什么规定工资是非法收入?网络新闻管理的问题也正在此。诚然,有一些网站喜欢从某些论坛转载不负责任的、未经证实的消息,客观上造成了谣言的流传,这是职业道德问题,倘若造成严重后果也可以追究法律责任,但行政力量的干预一定不是什么好办法。正如伟大的马克思所说:“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对于经常“洗稿”的网络编辑来说,他们也许想接着马克思的话说下去:“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媒体——互联网只能有几个信息来源呢?”

阅读全文

与洗稿是版权保护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