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的独立性,系统性
1、建立内审计划安排表;2、组织相关的内审人员;3、按计划执行内审计划安排(包括启动会议,结束会议);4、整理内审发现问题点,发出纠正改善报告;5、追踪问题点的改善关闭。
⑵ 请问那位能够详细解释一下“贯标”的目的和意义
贯标目的:
为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贯标意义:
1)激励企业自主创新通过贯彻《规范》,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知识产权意识增强,职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使企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才华充分施展,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和保护,创新投入得到回报,创新效益充分体现。管理出效益,将进一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持续、健康和良性发展。
2)增加企业经济收益通过贯彻《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知识产权的产出将明显增加,企业拥有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通过自己生产销售或通过技术贸易许可转让他人,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经济收益。
3)提升企业自身价值通过贯彻《规范》,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系统化、详细化,使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保值、增值,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断提升,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企业价值评估,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4)巩固企业市场地位通过贯彻《规范》,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销售市场的地位明显增强。由于产品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生产和销售中受法律保护,企业可在他人之先抢占、扩大和巩固销售市场;遭到他人仿造侵权可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同样,在产品销售中如遇他人诉讼,由于自己产品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了在商业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或可依法制胜对手,或可缓和、化解矛盾,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和巩固了的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5)平台作用。贯标验收合格后,可在这个平台上申请申请战略推进项目,专利实施计划等项目。
贯标:
“贯标”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国家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订,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号是GB/T29490-2013。
贯标的主要作用:
一是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企业应当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并要知识产权管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企业应当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职责等。
二是规范知识产权的资源管理。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对上述管理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三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原辅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等重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权利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四是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行控制。围绕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四个重点环节,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利的创造和取得、权利管理、权利运用和权利保护四方面的规范性要求。
五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文件管理和合同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各类活动,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并形成档案。特别是对企业对内、对外的合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六是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动态管理机制。企业应当对自身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并对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贯标的总体要求:
观念先行,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体系完善。
贯标流程:
贯标流程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贯标启动、调查诊断、体系构建、手册编写、发文宣贯、实施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1)贯标启动:成立企业贯标工作小组,制定企业贯标工作计划,召开企业贯标启动大会,对主要参与部门、人员进行贯标相关培训。
(2)调查诊断:调查企业基本信息、组织架构、相关制度,诊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3)体系构建: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方针、目标,策划企业知识产权职能架构,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4)手册编写:编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编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控制程序、记录表单。
(5)发文宣贯:颁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制度、程序、表单,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贯培训,指导各个部门、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
(6)实施运行:运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填写体系运行记录,定期进行体系运行监测。
(7)内部审核:企业对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并对审核中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8)管理评审:企业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审。
认证流程:
认证流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模拟认证、认证申请、通过认证。
(1)模拟认证:聘请外部专家,依照第三方审核认证的标准流程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模拟审核认证,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认证申请:依照第三方审核认证的要求,准备审核认证所需的材料,向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
(3)通过认证:应对第三方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直至认证机构作出通过认证的决定。
⑶ 知识产权贯标内审员审核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贯标内审员,是根据内审计划开展相应的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是审核专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方针、目属标、手册、管理控制程序等是否与企业的管理实际需要相适应,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是否有遗漏,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⑷ 怎样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工作
1、建立内审计划安排表;
2、组织相关的内审人员;
3、按计划执行内审计划安排(包括启动会议,结束会议);
4、整理内审发现问题点,发出纠正改善报告;
5、追踪问题点的改善关闭。
⑸ 知识产权贯标内审员审核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贯标内审员,是根据内审计划开展相应的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是审核企业的知识回产权答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手册、管理控制程序等是否与企业的管理实际需要相适应,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是否有遗漏,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⑹ 知识产权初次内审体系运行时间需要满足多久
从体系运行之日(颁布体系文件,手册里面含带日期的颁布令)起,到回满3个月的时间,是体系运行答的最低期限,满3个月后,可以申请第三方的认证审核。
申请第三方认证审核的时候会被要求提交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记录,而企业进行内审后,必然会有一些不符合项的出现,所以还要留下一定的整改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满三个月前的1至2周的时间内,完成内审、整改、管理评审,是比较合理的,实际操作中也是比较合适的。
所以,针对你的提问,对于初次内审的时间并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但是按照实际来讲,体系运行时间大于2个半月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