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物权救济物权自救

物权救济物权自救

发布时间:2021-08-04 09:33:57

A. 确认物权的归属能不能实行自力救济

如果按这抄个意思,当然是可以自袭力救济的。你想,两人就物权归属能达成一致协议的时候,争议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比如本来两人对某手机的归属有争议,现在两人达成协议说都归某一方,让后让该方持有,这个物权纠纷不是已经解决了吗?即使是不动产,也只需办理相关手续而不需要司法介入。这不都是自力救济吗?

B. 物权所有人对他人合法或非法占有的财产如何自力救济或行使取回权

如何自力救济得看具体情况,他人是如何取得财产的、双方是什么关系、有什么纠纷等都要具体考虑。

C. 物权所有人对他人占有的财产如何自力救济

要看他人是合法占有还是非法占有;

如果是合法占有,则不能取回;如果是非法占有,可以直接取回。

D. 根据物权法规定,物权的保护方式有哪几种

1、因物权的归属和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2、被无权占有人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不能返还原物或者返还原物后仍有损失的,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3、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损毁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或恢复原状仍有损失的,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4、妨碍行使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消除危险。

6、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上述物权保护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

(4)物权救济物权自救扩展阅读

物权取得

一、取得原因

1、法律行为.这是物权取得的最常见的原因,如买卖、互易、赠与、遗赠以及通过物的所有人与其他人的设定行为为他人设定抵押权、质权等他物权.

2、由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物权,主要有:

(1)因取得时效取得物权;

(2)因公用征收或没收而取得物权;

(3)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取得所有权;

(4)因附合、混合或加工取得物权;

(5)因继承取得物权;

(6)因法律的规定而取得物权;

(7)孳息的所有权取得。

二、物权消灭的原因

1、法律行为.这又包括抛弃合同以及撤销权的行使.抛弃就是单方消灭物权的行为;合同则是双方约定物权存续期限或物权消灭的意思表示;行使撤销权来消灭物权主要是在合同规定中,行使撤销合同的权利,从而使用权合同规定的物权归于消灭.

2、由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消灭物权,主要有:标的物的灭失;物权的法定期限的届满;还有因两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某种他物权,两主体混同后,此种物权即归于消灭.

E. 物权救济有哪些途径

物权公力救济是指国家机关依权利人请求运用公权力对被侵害物权实施的救济,包括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其中最重要的形式是民事诉讼。物权的公力救济集中体现了国家通过积极作为的方式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物权保护法律依据的不同,物权的公力救济分为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二者相互区别又彼此配合,各有侧重,共同为物权人保护其合法权利提供法律支持。
1.物权的公法保护
物权的公法保护,是指国家通过宪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等公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对物权进行的保护。我国《刑法》中对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毁坏公私财物罪等罪名的规定就是从公法角度对民事主体的物权进行的保护。
2.物权的私法保护
物权的私法保护,是指国家通过民法、商法特别是物权法等私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对物权进行的保护。我国《物权法》第4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是我国《物权法》对物权私法保护的宣示性规定。
按效力性质的不同,物权的私法保护细分为物权性质的物权保护和债权性质的物权保护。我国《物权法》第三章集中对这两种性质的物权保护方式作了规定。该章规定了物权确认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防止妨害请求权等物权性质的请求权保护方式,也规定了恢复原状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具有债权性质的请求权保护方式。

F. 物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以采取哪些救济途径

如果物权来受到侵害,《物权法》自第三十二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本条是关于物权保护争讼程序的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物权人有权选择和解、调解、仲裁、诉讼途径救济。和解是当事人之间私了。调解是通过第三人调停解决纠纷。仲裁是当事人协议选择仲裁机构,由仲裁庭裁决解决争端。诉讼包括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诉讼,物权保护的诉讼主要指提起民事诉讼。

G. 物权保护的原则包括哪些

对于物权保护究竟应遵循那些原则,民法学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仅指“一体承认、平等保护”原则;有的认为应包括平等保护原则和效率原则;还有的认为应包括平等保护原则、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与救济相结合的原则等。物权保护的原则应当包括一体保护原则、平等保护原则和效益原则三项。 一、一体保护原则 一体保护原则,是指对所有的物权,不论其性质和内容如何,都应当给予承认和保护,即不管是所有权还是他物权,在所有权中,不管是公有性质的所有权还是私有性质的所有权;在他物权中,不管是用益物权还是担保物权,只要其是合法的物权,都应当给予承认和保护。一体保护是针对不保护而言的,其重点是所有权。强调一体保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对私人所有权,特别是对私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几乎不予承认,更谈不上对其进行保护。 二、平等保护原则 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对任何一种合法取得的物权都应该给予一视同仁的法律保护。平等保护原则是针对物权保护的不平等而言的。在平等保护原则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两项:一是,他物权保护与所有权保护的平等;二是,私有物权保护与公有物权保护的平等。前者主要是针对传统物权法理论和立法上对他物权保护与所有权保护的不平等状况而言的,后者主要是针对我国立法和现实中对私有物权保护与公有物权保护的不平等状况而言的。 确立平等保护原则的依据主要在于:第一,平等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是每一个交换者都必须承认对方和自己一样,是自己商品的平等的、独立的监护人即所有者,否则,商品交换将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只有坚持对不同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的所有权予以平等的法律保护,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市场经济也是以竞争为动力的经济。竞争的动力就在于市场主体的财富进取心。如果不对市场主体的财富进取心予以保护,市场经济就会失去动力和活力。要保护市场主体的财富进取心,就要保护其合法取得的财产权利,这其中自然包括物权。只有对市场主体的物权予以平等的保护,其才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才有有效的市场竞争。没有平等的保护,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竞争;第二,平等保护是现实经济生活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每一种经济成分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分配方式都是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认可的公民合法取得收入的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现实,必然要求法律作出相应的反映。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财富迅速增加。虽然财富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大多数公民的个人财产都来源于劳动所得。亚当?斯密曾经指出:“劳动所有权是一切其他所有权的主要基础,所以,这种所有权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保护劳动者的财产权也就是保护其劳动;第三,平等保护是法律上权利平等的要求。民事权利都是平等的权利,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物权也是这样,并不存在一种物权比另一种物权优越的问题,因此,也不应当对一种物权给予比另一种物权更优越的保护;第四,平等保护原则也是对我国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物权保护不平等现象的纠正。在我国的物权保护实践中,存在着重视所有权保护、轻视他物权保护,重视公有物权保护、轻视私有物权保护的不良倾向。这种倾向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必须予以改变。

H. 关于《物权法》191条,抵押财产转让时,抵押权人的权利救济

你好!小弟在此发表一下意见,但不代表正确的,希望能帮到你。
1、“未经同意转让行为无效”,该“行为”系物权行为。在这里抵押物的转让行为对抵押权人的影响是抵押人对该抵押物的所有权的灭失,使得抵押权人的债权无法得到保障。对物权主张无效而不是债权,一方面是保障抵押权人的法益而另一方面是保障第三人的法益。因为对物权行为主张无效实质上抵押人和第三人仍然存在合法的合同之债关系,依据私法自治的原则不能使债之关系无效。
2、若该物业已登记,则可对抗第三人,使该物的转让行为的法律效果消灭实质是抵押权人行使形成权的后果。形成权则包括追认和撤销等权利。形成权本身所依据的是所有权或债权的归属,在这里,抵押权人拥有债权,所以,虽然所有权仅在抵押人和让与人之间流转,不涉及抵押权人,但抵押权人依据债权仍可行使形成权使其转让行为的法律效果消灭。
3.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前,抵押人擅自转让之行为抵押权人就能以对方违约为由而直接主张债权,而不需要等债务清偿期届满。抵押权基于合同而产生,因此应联系合同法的知识。
4.如果提起确认之诉,请求法院确认转让行为无效,是物权行为无效。而抵押人和第三人的合同是当然有效的,前提是善意第三人。第三人向抵押人主张债权。

I. 因善意取得而丧失原有权利的人的救济措施(物权法角度)

善意取得一经成立,会有如下两方面法律效力(楼主所需是第二条):
1、善意取得一旦具备构回成要件,受让人即答取得动产所有权。
2、善意取得既引起原所有人所有权之消灭,同时,也引起原所有人请求无权处分动产者返还不当得利或者赔偿损失的权力的发生。当无权处分人有偿转让所有权人财产时,他所获利应以不当获利返还给所有权人;当所有权人无偿转让时,应依侵权法有关规定赔偿原所有人损失。
也就是A(所有权人),B(无权处分人),C(善意取得人),此时A不可以向C追偿,只能向B追偿。谢谢!

J. 物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以采取哪些救济途径

第三十抄二条 物权受到侵袭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本条是关于物权保护争讼程序的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物权人有权选择和解、调解、仲裁、诉讼途径救济。和解是当事人之间私了。调解是通过第三人调停解决纠纷。仲裁是当事人协议选择仲裁机构,由仲裁庭裁决解决争端。诉讼包括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诉讼,物权保护的诉讼主要指提起民事诉讼。

阅读全文

与物权救济物权自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经理李程 浏览:952
马鞍山精密铸造 浏览:942
爱玩mc怎样开创造 浏览:809
工程质量保证书怎么写 浏览:259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浏览:164
马鞍山邓国支 浏览:997
马鞍山薛宏 浏览:3
马鞍山老倪辅导学校 浏览:84
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考试 浏览:740
wapi证书安装 浏览:921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局 浏览:397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表 浏览:982
商丘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49
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浏览:33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 浏览:10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
究极的妄想发明系列第2 浏览:204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