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权具有原始物权吗
所有权具有原始物权。
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如下:
合法取得:继受取得:买专卖
赠与
继承
受遗属赠
互易
原始取得:劳动生产
孳息
添附:混合、附合、加工
没收、征收、税收、征用、国有化
无主财产
拾得遗失物
先占
善意取得
2. 不完全的所有权是物权吗
在物权法中没有所谓的"不完全的所有权"。根据提问所表达的意回思理解,类似答的物权叫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等物权。这种物权经法定程序获得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用益物权不包含所有权,所以不能自行变卖处理。
与用益物权不同的是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也是依法获得,所有权除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外,处分权是指有权变卖、转让、出租等;其中通过变卖、转让并依法将所有权进行变更登记的,原所有人不再拥有所有权,而出租的,其所有权仍然不变,使用权在租期内不再由所有人所控制。
3. 所有权与他物权有何区别急急~~~~
自物权是权利复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所享制有的权利。因其与他人之物无关,故称作自物权。所有权是最典型的自物权。
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的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财产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某一方面对他人之物的支配。
懂了吗?
4. 物权中的所有权包括什么
所有权是物权的一种,是财产所有人依法对其物即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独立支配的权利。所有权包含了四项权能:
一是占有,即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占有又可以分为所有人占有与非所有人占有两种情形,如甲将自己的房子租给乙居住,乙对该房子的占有即为非所有人占有。在非所有人占有中,又可分为合法占有与非法占有,乙租甲的房子住,乙对甲的房子占有即为合法占有,如果租赁期届满乙还占有该房子即为非法占有。在非法占有中,又可以分为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如甲将乙的一幅字画赠送给丙,而丙并不知道字画不是甲的,此时丙的占有即为善意占有。明知没有法律依据还要占有他人财产,如将拾得物据为己有即为恶意占有。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目的在于法律后果不同,善意占有中,占有人可以取得物的所有权,而恶意占有则不但不能取得物的所有权,还应返还原物和由原物所获得的利益给原所有人,原所有人无需支付任何费用给恶意占有人。
二是使用,即对财产的有效利用或从中获取经济上利益。使用权可以由所有人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非所有人行使物的使用权必须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进行。
三是收益,即指利用财产并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权利。收益权之所以是所有权的一项重要权能,是因为人们拥有某物都希望通过该物获取新的经济利益。所有权自身也必须要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和增殖自己。
四是处分,即所有人对财产进行消费和转让的权利。处分权是财产所有权的核心,在一般情况下,处分权只能由所有权人亲自行使。但是,在特定情况下,非所有人也可以根据法律或合同的约定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构成了所有权完整的四项权能,所有人往往是通过四项权能与自己的分离回复来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充分发挥财产的用途。同时,所有权人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还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即不因所有权的行使而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所有权的类型是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根据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的结构,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国家、集体、私人的财产所有权,并对国家、集体、私人财产的主体、范围、管理体制、行使权利的方式和保护的原则、方法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所有权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完全物权,具有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无限追及在内的等等权能。是物权制度的核心。其他物权都是所有权根据权能不同的衍生和附属。
5. 所有权是不是有期限的物权
所有权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所有权是绝对权。所有权不需要他人的积极行为,只要他人不加干预,所有人自己便能实现其权利。所有权关系的义务主体是所有权人以外的一切人,其所负的义务是不得非法干预所有权人行使其权利,是一种特定的不作为义务。第二,所有权具有排他性。所有权属于物权,具有排他的性质。所有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于其行使权力的干涉,并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当然,所有权的排他性并不是绝对的,现代各国法律的所有权有不同程度的限制。第三,所有权是最完全的物权。所有权是所有人对于其所有物进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内容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它不仅包括对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还包括了对于物的最终处分权。所有权作为最完全的物权,是他物权的源泉。与之相比较,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他物权,仅仅是就占有、使用、收益某一方面的对于物的直接支配的权利,只是享有所有权的部分权能。第四,所有权具有弹力性。所有人在其所有物上为他人设定地役权、抵押权等权利,虽然占有、适用、收益甚至处分权都能与所有人发生全部或者部分的分离,但只要没有发生使所有权消灭的法律事实(如转让、所有物灭失),所有人仍然保持着对于其财产的支配权,所有权并不消灭。当所有物上设定的其他权利消灭,所有权的负担除去的时候,所有权仍然恢复其圆满的状态,即分离出去的权能仍然复归于所有权人,这称为所有权的弹力性。第五,所有权具有永久性。这是指所有权的存在不能预定其存续期间。例如,当事人不能约定所有权只有5年期限,过此期限则所有权消灭。当事人对所有权存续期间的约定是无效的。[1] 第六,所有权具有观念性。观念性,是指近代以来,所有权的存在已具观念化,即所有人不以对所有物的现实支配为必要,发生了重要的从所有到占有“所有人支配观念”的转化——把所有权行使带来的利益看得比所有物的控制更为重要的观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属于“所有人实现利益观念”的范畴。第七,所有权具有平等性。所有权作为私权,其法律地位应当无差别给予保护的物权属性。在我国《物权法》第3条、第4条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权平等原则。
6. 物权和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物权是从大陆法系德国法引进的概念,泛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物进行管领、支配的专权利。按照目属前中国大陆教科书的的介绍,物权包括所有权、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所有权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完全物权,具有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无限追及在内的等等权能。是物权制度的核心。其他物权都是所有权根据权能不同的衍生和附属。
在现今世界范围来看,并非所有国家的法律都存在严格的“物权”概念,对物进行利用的权利的地位也并非一定是所有权的附属。
7. 所有权与物权效力有什么区别
未登来记不发生物权效力,源主要指物权不发生变动,具体到所有权而言,就是所有权不转移,你是理解对了的,但是你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里的“未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适用于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而我国物权法还有“非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主要包括合法建造房屋,继承,征收,形成判决等,这些物权不依登记而产生效力,而是基于事实,但是登记会对抗第三人…
8. 所有物权属于什么
所有物权,就是通说上的“所有权”。
就我国的民事法律范围来讲,所有权是物回权其中的一种,另外两答种分别是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无论是“物权”,还是它的子类“所有权、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都属于权利人的一项权利。
具体说,所有权是“权利人”对“物”享受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种“排他性”物权。
所有权是物权的核心内容。物权的另两个子类“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是基于“所有权”衍生出来的物权种类。
注:
1、虽然您只问了所有权的问题,但我说了“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因为谈及所有权的问题,就不能与另两项物权完全割裂了来说。
2、因回答不能加重、所有重点词汇我用了引号。
期待交流,共同进步。
9. 为什么所有权是物权法的基础
同意一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