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知识产权法颁布日期
知识产权侵权抄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中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过错原则和无过错而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无过错原则。这部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虽然首次正式使用“知识产权”这一法学称谓,也对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作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规定,但从这些规定及1990年9月颁布并于2001年10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已颁行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来看,基本上都对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规定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债权之诉”原则。笔者认为,知识产权侵权只适用过错归责原则的规定,使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产生了冲突,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同为民事侵权,无法普遍适用民事侵权归责原则;
二是法律原则与审判实践相矛盾,使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受到制约;
三是割裂了物上请求权与债之请求权的关系,使法官在个案的裁判中陷入困境。
②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修改了几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是《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四个法律的总和。
四个法律的修订颁布与修改时间为:
《专利法》1984年颁布,现行有效的是2008年修订的版本。(实施细则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审查指南有效的是2009年版本,另有1997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2007年版的实施细则)
《著作权法》1990年颁布,现行有效的是2010年修订的版本。(实施条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另有2001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及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商标法》1982年颁布,现行有效的是2001年修订的版本。(实施条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商标评审规则有效的是2005年版本)
《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颁布,现行有效的是2017年修订版本(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18年1月1日施行)
(2)知识产权颁布时间扩展阅读:
专利法的授予范围:
①违反公共秩序和道德的发明,一般都规定不授予专利。不过这项规定的应用是与国家的阶级实质密切相关的。
②科学发现和自然科学基础原理,因不能在工农业生产上直接应用,不授予专利。许多国家都依专门法律给予奖励(见发现权)。但美国《专利法》明文规定其适用范围包括“发明”和“发现”,其观点是:“凡是太阳底下的新东西都可以申请专利。”
③某些物质发明,如以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以原子核变换的方法获得的物质以及食品、饮料等,大多数国家不给专利,但少数工业发达国家则授予专利。其制造方法一般也可以取得专利。
④动植物新品种,许多国家不给专利,少数国家规定授予专利。
⑤诊断医疗方法和药品,也是少数国家授予专利。
⑥计算机程序(软件),极少数国家授予专利。
③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哪年颁布的
知识产权法主要是: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
知识产权法相关法律: 由《中华人民回共和国民答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为其法律渊源。
④ 知识产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专利法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
13世纪,英国出现特许令状,由英王颁布诏书对新近的发明或者新引进英国的技术授予在一定期限内的垄断权。即英王亨利三世1236年授予波尔多的一个市民以制作各色布的15年的垄断权。实际上这是封建特权的一种形式,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专利。
1474年,威尼斯城邦共和国元老院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具有近代特征的专利法。476年2月20日即批准了第一件有记载的专利。威尼斯成为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案》取代特许令状制度,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是现代专利法的开始,对以后各国的专利法影响很大,德国法学家J.柯勒曾称之为“发明人权利的大宪章”。
⑤ 中国知识产权法是那年颁布实施的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筹备、酝酿,起始于70年代末期,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起步的。1982年出台的《商标法》是我国内地的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
标志着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始建立。随着1984年《专利法》、1990年《著作权法》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初步形成。
中国知识产权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及执法体系。从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相继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列等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5)知识产权颁布时间扩展阅读:
《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法律特征
1、无形财产权。
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有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知识产权法
网络—知识产权法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于哪年颁布发行的
没有你说的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包含的种类很多,广义上来说版知识产权包括了所权有有人类智慧劳动创造的财产权的无形物,比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动植物新品种等等。由于知识产权包含种类多,无法用一部法律来规范,所以中国并没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其他国家也没有这样的法律。不过基本上每种知识产权都有各自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比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等,也有的知识产权可以通过刑法来保护,比如侵犯商业秘密就违反刑法构成犯罪,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达到一定数额也构成犯罪。
⑦ 第一部完善的知识产权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国内外
纵横法律网 余春灵律师
⑧ 知识产权法哪年颁布
知识产权的历史并不算长。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为其法律渊源。
⑨ 中国知识产权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专利权是什么时候加上去的
从国内看抄,我国知袭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1984年),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基本建立了体系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在“十五”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条件。
中国第一部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颁布,1985年4月1日施行;1992年9月4日第一次修订,主要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延长了专利保护期限;2000年8月25日第二次修订,修改后的专利法于2001年7月1日施行,主要变动为取消了全民所有制单位对专利“持有”的规定,对职务发明重新进行了合理界定并规定应给予职务发明人奖励或报酬,加大了保护力度,简化完善了专利审批和维权程序;2008年12月27日第三次修订,修改后的专利法于2009年10月1日施行,主要提高了专利授权标准,强化了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引入了现有技术抗辩,并与国际公约进一步协调。